- 年份
- 2024(8525)
- 2023(12522)
- 2022(10562)
- 2021(9941)
- 2020(8516)
- 2019(19850)
- 2018(19633)
- 2017(37306)
- 2016(20031)
- 2015(22880)
- 2014(22927)
- 2013(22665)
- 2012(20614)
- 2011(18480)
- 2010(18372)
- 2009(17320)
- 2008(17225)
- 2007(15695)
- 2006(13341)
- 2005(11379)
- 学科
- 济(81379)
- 经济(81298)
- 管理(64901)
- 业(62391)
- 企(50249)
- 企业(50249)
- 方法(41217)
- 数学(36101)
- 数学方法(35639)
- 农(31910)
- 财(24346)
- 农业(21079)
- 业经(20449)
- 中国(19555)
- 制(16767)
- 务(16382)
- 财务(16320)
- 财务管理(16278)
- 学(15815)
- 地方(15411)
- 企业财务(15380)
- 贸(14218)
- 贸易(14212)
- 易(13826)
- 银(13349)
- 银行(13322)
- 理论(12935)
- 和(12588)
- 行(12476)
- 策(12135)
- 机构
- 学院(286043)
- 大学(283970)
- 管理(117023)
- 济(113563)
- 经济(110965)
- 理学(100078)
- 理学院(99033)
- 管理学(97316)
- 管理学院(96738)
- 研究(87603)
- 中国(69653)
- 京(58721)
- 科学(54608)
- 财(53549)
- 农(51004)
- 业大(44277)
- 中心(44236)
- 江(43349)
- 所(43230)
- 财经(42283)
- 研究所(39353)
- 农业(39347)
- 经(38344)
- 北京(36050)
- 范(35952)
- 师范(35554)
- 州(34779)
- 经济学(34235)
- 财经大学(31353)
- 院(31229)
- 基金
- 项目(193901)
- 科学(152725)
- 基金(141146)
- 研究(140993)
- 家(122449)
- 国家(121385)
- 科学基金(105150)
- 社会(89264)
- 社会科(84458)
- 社会科学(84432)
- 省(77161)
- 基金项目(75408)
- 自然(68815)
- 自然科(67236)
- 自然科学(67217)
- 自然科学基金(66003)
- 教育(65428)
- 划(64195)
- 编号(58173)
- 资助(57478)
- 成果(46036)
- 重点(43279)
- 部(42965)
- 发(41153)
- 创(40494)
- 课题(38951)
- 科研(37857)
- 创新(37822)
- 教育部(36945)
- 国家社会(36675)
- 期刊
- 济(125019)
- 经济(125019)
- 研究(75145)
- 中国(54002)
- 农(49757)
- 财(44717)
- 学报(44216)
- 管理(42616)
- 科学(41178)
- 大学(34163)
- 农业(33170)
- 学学(32305)
- 技术(26996)
- 融(26541)
- 金融(26541)
- 教育(26115)
- 业经(23918)
- 财经(20450)
- 经济研究(18148)
- 经(17549)
- 业(17155)
- 问题(16500)
- 版(15398)
- 技术经济(14653)
- 统计(13969)
- 财会(13935)
- 图书(13769)
- 理论(13492)
- 资源(13205)
- 商业(13084)
共检索到4133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孙梦水 刘春成 侯汉坡
在城中村已有研究中,宏观与微观分析之间缺乏有机联系,并缺少系统性的认知。本文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提出了认识城中村的基本框架,并总结了基于"刺激-反应"的政府管理模型和基于回声模型的城中村发展模型,在此基础上,对北京市高碑店村进行了实证分析,以期为城中村管理提供新的思路。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郭友良 李郇 张丞国
在广东省"三旧"改造的背景下,"城中村"改造再一次引发全社会关注。本研究旨在探讨"城中村"改造的利益分配关系。通过构建政治经济学的增长机器理论分析框架,将广州市"城中村"改造政策的演变与各时期对应的猎德村改造方案相结合进行剖析,以期探讨改造背后主体的利益格局、权力关系以及合作关系变动的原因。城市政府在"城中村"改造中的目标是政治利益最大化,其实现有赖于对包括经济利益和环境效益在内的多元激励和约束的均衡,为此城市政府通过土地开发管理权对改造容积率进行控制,居于支配地位;村民聚焦于巨大的既得土地利益,土地集体所有的产权属性赋予其强大的谈判能力;开发商所获利益是房地产开发的平均利润,因为掌握改造的资金,其角色不可或缺。在上述利益与权力关系下,满足村与开发商的土地利益必然使改造容积率过高,主体间的合作空间非常有限。"城中村"改造的出路在于依法依规界定村民合法的土地利益,并采取规划手段降低改造容积率。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谢灿城
作为我国快速城市化的产物,"城中村"出现的各种问题已经引起了我国学者的广泛关注,甚至被许多人称为"毒瘤"。文章从城市化的视角出发,基于对城市化的重新理解,认为城市化是一个过程,城市化应首先体现其内在的变化,其本质应该体现在具有地方特色的城市文化与文明程度的提升体现在人的城市化程度的提升。进而提出"城中村"的本质并不是阻碍我国城市化的发展,而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发展模式。"城中村"的城市化是一个继续城市化过程,即是一个内涵城市化过程,而不是"以旧换新"的表象城市化过程。
关键词:
城中村 城市化 模式 分析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夏正伟 宋玉姗
基于日常生活的研究视角,对常州市的三个保留型城中村进行了现场调查与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从城市视觉秩序角度的城中村空间环境改造,并不能有效塑造多样性的日常生活;居住者基本的居住、家务、交通出行、购物以及娱乐与交往等日常生活仍缺乏必要的空间、环境与行为设施的支持。依托空间句法技术,提出了区位优势下分片区的差异化出租,公共空间的功能优化设置以及优化步行网络等策略建议,从而为更多的自发性和社会性的日常生活创造适宜的空间载体。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何元斌 林泉
加快城中村改造是城市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顺应城市化趋势、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重要环节。从土地发展权的视角,以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为核心,从制度设计和制度变迁动力的角度分析城中村的形成机制,对城中村改造各参与主体在改造的制度选择中的行为进行博弈分析。结果表明,集体土地的发展权属收益成为城中村改造中地方政府与村集体博弈的关键;土地产权制度创新是城中村改造的首要前提;实现城乡一体化是城中村改造的必然选择;城中村居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是城中村改造的根本保证。
关键词:
城市化 农地发展权 集体土地 城中村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祝小宁 杨力维 韩家升
"城中村"治安问题是公共服务与城市治理的重难点,由于对"城中村"的改造不能一蹴而就,一定时期内"城中村"治安问题将长期存在。基于公共服务理念和系统管理的思想,在引入系统建模语言SySML的基础上,对"城中村"安全需求系统性地分析,由此提炼"城中村"治安管理运行机理,构建了由治安调适子系统、治安防控子系统、舆情预警子系统、联动响应子系统和治安恢复子系统组成的"城中村"治安管理SySML模型。根据模型探测出现阶段治安管理在思路、环节、方法上的不足并提出相应解决方法与对策。
关键词:
治安管理 城中村 模型构建 对策研究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方嘉麟 蒋坤能 唐波 张媛媛
伴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中村问题受到学者的广泛关注。本研究基于1997—2021年的文献资料,借助VOSviewer和CiteSpace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并对国内城中村的研究现状和进展进行了梳理,结果显示:国内城中村问题的研究分为萌芽、快速上升、稳步发展、多元发展4个阶段;国内城中村研究团队和作者合作关系网络数目较少,尚不明显;研究内容上,形成了城中村主体研究、城中村治理措施研究、城中村个案研究、城中村成因探究4大聚类;出现了社区治理、城市更新、流动儿童、微更新等突现词;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城中村的概念界定、影响机制、研究方法和解决措施上。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谭永忠 王庆日 冯敬俊 陈佳 冯红燕
研究目的:以"土地租金剩余"为切入点,从促成城中村形成的三个行为主体的角度,探究城中村问题产生的微观动因。研究方法:城市经济学与土地经济学分析方法。研究结果:城中村问题是地方政府、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三方力量共同追逐"土地租金剩余"的结果,是相关利益主体的理性选择;城中村"土地租金剩余"的产生,源于城乡二元土地制度。研究结论:城中村问题的解决,需要逐步改善城乡土地管理中的二元结构状况,实行集体土地和国有土地的"同地、同权、同价",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严格限定公益性用地的征收范围,强化对农民土地权利的物权保护,让农民以土地财产权利参与城市化进程。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韦长传 仝德 袁玉玺 储君
借助可视化工具CiteSpace,以中英文城中村研究文献的关键词为对象进行知识图谱分析,并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代表性城市城中村研究热点的差异进行深入挖掘。结果表明:“改造”和“住房”是城中村研究绕不开的主题,此领域研究从早期较为重视形成机制和改造模式分析转向对社区治理、社会融合、城市更新等主题的探讨,而在区域层面又呈现差异化的研究倾向,主要包括以北京为代表的人口疏解目标下流动人口聚居区研究、以上海为代表的城市更新背景下社会融合和绅士化研究、以深圳为代表的城市空间重构下制度创新与社区支持研究、以广州为代表的政府主导下多目标可持续研究以及以武汉和西安为代表的城中村改造模式研究。未来城中村研究应树立空间公平的价值取向,强调多元治理的路径选择,重视定量分析的方法创新。在区域扩展上,中西部快速城市化地区潜在的和显现的城中村值得学界关注。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章平 唐娟
中国短时期内的经济增长奇迹促使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特别是作为流动人口目的地的大城市,城中村一方面保留着乡村传统接受被动城市化,另一方面成为大量外来流动人口主动城市化的低成本生活区和缓冲带。城市化前期政府提供公共品和服务缺位,而在建设用地等资源稀缺加剧时政府治理城中村又面临重重困境。本文以快速城市化的深圳为例,对典型的宝安区城中村城市管理问题进行了追踪观察和实地调研,分析了城中村困境形成的人、财物、组织和体制因素,并给出多中心复合治理模式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城中村 治理困境 城市管理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冠军
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导致城乡土地二元制结构下的"城中村"问题日益突出。"城中村"现象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期所出现的特有现象,因为其事关广大农民群体的切身利益,得到了政府和学者的共同关注。城中村现象日渐成为城市发展的症结,如何破解"城中村"土地使用权的流转难题,如何规范"城中村"土地征收补偿制度,如何使有限的土地要素得到最大化的利益,如何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获得最大的合法利益,成为当前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在考察郑州市"城中村"土地改造的基础上,拟对相关难题进行探究,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城中村” 土地改造 土地流转 征收补偿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解兴宇 谢蕊蕊
城中村是我国特有土地所有制下,在快速推进城市化过程中所出现的一种新的社会问题。太原市作为中部省份的省会城市,也夹杂着城市现代化和村庄改造的矛盾与冲突。文章基于实地调研的基础上,试图挖掘太原市城中村改造中存在的问题,并用主体博弈模型的方法来试求均衡解,希望能为城中村改造的实践模式提供启示。
关键词:
城中村 政府 开发商 村民 博弈 调查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吴春飞 罗小龙 田冬 刘永敬
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城中村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发展中的特有现象。在就地城镇化的视角下,以福建省沿海地区晋江市和石狮市的8个典型城中村为例,研究半城镇化地区城中村。研究发现,相比较于珠三角地区,就地城镇化地区的城中村房屋出租率相对较低,移民群体以家庭形式为主,并且呈现出长期租住的趋势。此外,研究还发现,该地区城中村出现了土地利用无序、房屋空置闲置较多、治理过程中的利益难以协调等问题。这些问题是就地城镇化下城中村健康发展不容回避的问题。
关键词:
就地城镇化 城中村 社会空间 问题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史新伟
当前,"城中村"土地难以管理有较为复杂的自然和社会因素。从土地的自然属性看,关键一点是其空间位置的特殊性——处在城市市区或者城乡结合部。这种特殊性使得其管理有别于城市中的国有土地和城市区外的纯农村地区,这也是国土部门在现有法律法规政策框架下很难独立、得心应手地解决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