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523)
2023(15427)
2022(13408)
2021(12675)
2020(10621)
2019(24502)
2018(24097)
2017(47204)
2016(25316)
2015(28222)
2014(28239)
2013(27590)
2012(24937)
2011(22332)
2010(21917)
2009(20063)
2008(19348)
2007(16832)
2006(14202)
2005(12354)
作者
(72162)
(60039)
(59489)
(56701)
(38272)
(29003)
(27273)
(23648)
(22838)
(21332)
(20612)
(20106)
(18929)
(18748)
(18678)
(18401)
(17988)
(17962)
(17228)
(17137)
(14696)
(14529)
(14475)
(13721)
(13464)
(13270)
(13197)
(13073)
(12112)
(11763)
学科
(97110)
经济(97003)
管理(73705)
(72448)
(59805)
企业(59805)
方法(49912)
数学(43749)
数学方法(43164)
(26069)
中国(25633)
(24760)
(21556)
业经(21403)
(18810)
(17880)
(17841)
贸易(17830)
财务(17801)
财务管理(17767)
地方(17512)
理论(17389)
(17316)
(16916)
企业财务(16906)
银行(16876)
农业(16249)
技术(16169)
(15955)
(15919)
机构
大学(355810)
学院(352666)
管理(144519)
(138345)
经济(135331)
理学(125680)
理学院(124362)
管理学(122005)
管理学院(121366)
研究(112579)
中国(86892)
(74501)
科学(70654)
(64912)
(56128)
(55195)
业大(53978)
财经(53133)
中心(52778)
研究所(50640)
(49695)
(48582)
北京(46447)
(44391)
农业(44237)
师范(43904)
经济学(41948)
(41308)
(40885)
财经大学(40256)
基金
项目(249937)
科学(197133)
基金(183777)
研究(179114)
(160470)
国家(159213)
科学基金(138018)
社会(113048)
社会科(107131)
社会科学(107105)
基金项目(97804)
(96616)
自然(92406)
自然科(90341)
自然科学(90316)
自然科学基金(88679)
教育(82670)
(81818)
资助(76349)
编号(72113)
成果(56593)
重点(55270)
(55197)
(52088)
(51474)
创新(48624)
科研(48569)
课题(48421)
教育部(47565)
大学(47049)
期刊
(142218)
经济(142218)
研究(100551)
中国(62023)
学报(57883)
科学(52378)
管理(51849)
(49552)
(49094)
大学(44040)
学学(41634)
教育(34649)
农业(34154)
(33690)
金融(33690)
技术(31011)
财经(25830)
业经(23401)
经济研究(22869)
(21959)
图书(18518)
问题(18309)
理论(18210)
(17431)
技术经济(16976)
科技(16844)
实践(16772)
(16772)
(16596)
商业(15415)
共检索到4993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牛晓健  吴新梅  
近年来我国保险业快速发展,部分规模较大、复杂度较高的保险机构因与其他保险机构关联度高而居于再保险网络的核心,决定了再保险市场的系统性风险传播机制,对我国金融体系整体稳健性以及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具有重要影响,为此,迫切需要对系统重要性保险机构和保险业系统性风险进行识别判断。本文将再保险市场统计意义上的结论运用到风险传染动力学模型的构建中,使校准后的模型更贴近实际,研究了再保险国际化比率、破产阈值、紧急折价抛售系数、保险赔付占保险损失比率等因素对再保险市场稳健性的影响。运用最大熵理论解决了再保险交易对手方的信息不完全问题,寻求再保险转移矩阵和我国保险业发生系统性风险时总赔付额的临界点,研究发现我国的再保险复杂网络中有可能存在再保险旋涡,部分资金规模庞大且偿付能力充足的保险公司广泛进行再保险业务,导致风险集聚,但发生再保险旋涡的概率极其低,再保险复杂网络整体上十分稳健。论文探索了再保险市场的风险传播机制,论证了"联系太紧密而不能倒"的保险机构相比于"太大而不能倒"的保险机构,一旦倒闭对再保险市场稳健性的影响更大,为识别系统重要性保险机构,及早发现并防范保险业系统性风险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齐明  许文静  
本文基于网络理论对我国金融机构间的关联性和系统性风险进行分析,通过建立2012年到2017年金融机构间的相互拆借网络,发现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是网络中双边拆借数量最多的机构。在金融机构的网络中心性分析中发现国家开发银行以及5家国有商业银行在所有中心性排名中均占据靠前位置,说明大型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的资金拆借往来业务最多,并很好地在网络中起到了资金中介的功能。部分股份制银行的排名紧随其后,这与其资产规模增长快、资金往来业务频繁有密切关系。华融资产以及中信证券等非银金融机构也深度参与了金融机构间的银行拆借。最后,本文研究了金融网络受到减值冲击的影响。结论显示金融网络受到的影响随着网络间交易规模的扩张而增大,且冲击损失越大,在网络间产生的冲击效果越明显。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陆思婷  粟芳  
基于2008-2019年中国各省份财险和寿险月度经营数据,使用TENET风险模型构建了省份间承保风险的空间溢出网络,量化了各省份承保风险可能导致的系统性风险水平,回归分析了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结果表明,各省份承保风险空间关联性相对较低,省份间传染极低,不太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各省份蕴含的系统性风险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具有从东部向西部递减的特征。样本期内,财险业承保风险的空间溢出总量基本稳定,寿险业经历了先上升后下降的过程。各省份风险状况及保险资金运用是导致差异的关键因素,监管可据此施策。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童牧  何奕  
针对复杂金融网络中的系统性风险预测和不同风险场景下的流动性救助策略问题,以中国大额支付系统网络为对象,运用数学建模和仿真模拟建立和验证了系统性风险演化模型,并基于该模型比较了不同场景不同流动性救助水平下不同救助策略的绩效。结果表明,在所选择的四种不完全救助策略中,均衡救助策略在绝大多数情况都是严格占优的,而三种非均衡救助策略则各有优劣。研究方法和结论对于复杂金融网络的系统性风险管理有显著意义。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陆思婷  粟芳  
基于2004—2018年实务数据,建立了寿险和财险业承保风险网络,模拟和量化了承保风险导致的系统性风险,并在行业和公司层面进行了理论、实证分析和敏感性测试。研究发现,承保风险是导致保险业系统性风险的根源,所导致的系统性风险在样本期不断上升后趋于稳定,但整体可控。寿险承保风险所致的系统性风险低于财险。再保险分出率、偿付能力是影响系统性风险和保险公司稳定经营的关键,控制巨灾风险是有效防范承保风险引发保险业系统性风险的重中之重。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张杨  刘影  李东辕  尹琳  
本文基于图论与复杂网络分析方法对SD省资管产品关联关系及系统性风险特征进行实证分析,并与全国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研究发现:当前资管产品整体风险可控,不同类型的资管产品面临的风险有所不同;资管产品风险集聚性与分散性并存,SD省资管产品在产品只数方面进行风险分散的效果优于全国,但是结合投资金额看,风险分散效果弱于全国,仍存在区域风险集聚效应;SD省前十大系统重要性产品以开放式净值型的混合类信托产品为主,信托贷款集中于部分领域,信托产品风险是当前金融风险控制的关键;资管新规效果显著,多层嵌套产品减少。基于目前资管产品市场风险状况,建议加强对资管产品资金运用的引导,建立健全资管产品风险监测和预警机制,推动发行机构完善资管产品风险管控体系。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翟永会  边巧妹  
目前我国金融市场仍以银行业为主,银行业的风险关乎整个金融系统的稳定。而如果只关注银行间的风险,往往会忽视系统性风险的真实来源,即实体行业的信贷关联。鉴于此,本文首先运用矩阵法模拟了2008—2017年银行间市场的微观借贷数据,结合历年银行对实体行业的实际贷款,构建银行间、银行对实体行业的业务关联网络。其次基于复杂网络的视角,分析银行间借贷网络结构的变化,并动态识别系统重要性银行、风险传染性银行、系统重要性行业,阐释其现实意义与内在关联。研究结果表明:中行、农行、工行、建行、交行为系统重要性银行,历年来系统性风险相对稳定;华夏银行、平安银行、广发银行等股份制银行为风险传染性银行,呈现出动态变化特征;制造业、交运仓储业、房地产业等是系统重要性行业,且行业重要性排名呈时变特征。因此,防控系统性风险,在关注银行间风险传染的同时,还需立足经济的全局视角,监控系统重要性行业,实现"稳增长、控风险"的目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何芳  滕秀秀  王斯伟  
文章通过构建地方政府与银行之间的复杂网络,运用省级债券数据,研究地方政府债券网络整体性、结构性特征及系统性风险特征。研究表明,地方政府债券关系数量的规模和密度稳定,债务额度的规模与密度扩大,脆弱度上升,说明地方政府债务系统性风险不断累积,网络稳定性下降;网络内部存在较短的风险传导路径;银行节点间存在较大的中心性差异;政府间存在需要倍加风险控制的中心性异常节点;凝聚子群分派数量增多,政府核心区域数量增加,反映出债券网络系统性风险传染愈加复杂。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王丽珍  
本文基于我国保险数据采用矩阵法研究了不同市场结构下再保险承保业务风险的传染效应,分析了再保险风险传染导致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保险业通过再保险承保业务传染引发系统性风险的概率非常小。通过研究单个保险公司破产和多个保险公司同时破产所产生的传染性特征,包括业务赔付率、破产公司数目和破产轮数等指标发现,我国保险业发生系统性风险的门槛相当高,并且传染性非常弱;境内外的再保险公司,尤其是中国财产再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人寿再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是系统性风险的潜在来源,属于系统重要性保险公司;相对于"完全分散型"市场,"相对集中型"市场下系统性风险业务传染的门槛显著提高,同时传染性也显著增强。...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林曦   王仁曾  
金融科技的出现及发展不断为金融市场注入活力,但同时也伴随着因金融市场复杂性而变化莫测的系统性金融风险。本文基于2012―2020年企业、银行和城市层面数据,探究金融科技对金融市场复杂性演进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科技会通过金融业务创新加剧金融市场复杂性;制度质量的提升和监管科技的运用能够有效缓解金融科技的加剧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金融市场复杂性诱发系统性金融风险存在一个阈值,低于阈值时并不会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而高于阈值时系统性金融风险发生概率显著提升。本文丰富了金融科技与金融市场复杂性领域研究,对金融科技的健康发展、金融监管政策的科学制定以及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有效防范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于剑男  赵金楼  王世波  
银行间市场能够有效地提供整个银行系统的流动性险的传染,并将网络中的每,支撑金融市场的稳定运转。文章试图模拟一个银行间市场的网络去研究系统性风个银行的资产负债考虑进去。进而调查每家银行是否有足够的准备金作为缓冲,去防止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蔓延。先基于复杂网络理论改进了一个银行间市场网络的模拟方法,并将其和每个银行的资产负债相结合去构建整个银行间市场;再在银行系统触发金融危机来模拟银行间网络的级联失效过程,以此研究如何调整准备金率以保证银行间市场的平稳理政策。,从而帮助政策制定者去掌握最好的系统性风险的管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卜林  王雪杰  刘志强  
本文采用系统性风险度量新指标LASSO-ΔCoVaR,构建全样本时期及各极端时期全球股票市场系统性风险传递网络,考察全球股票市场系统性风险传递水平及结构特征,并着重对极端状态下的风险传递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第一,无论风险输入水平还是风险输出水平,不同股市的动态变化趋势大体一致,但波动幅度迥然不同,且单个股市风险输出水平的波动幅度远大于风险输入水平;第二,成熟经济体经济基本面恶化往往会增强其股市的系统性风险贡献,而新兴经济体则不同;第三,法国、荷兰、中国香港、德国和英国股市的风险溢出水平较高,同其他股市间的风险传递途径较多,是系统性风险传递网络中的核心节点;第四,我国股市与全球股市间的风险关联较弱,但我国股市潜在风险来源面广,同区域股市及金砖国家股市在我国股市与全球股市间的风险传递发挥重要作用。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丽珍  李秀芳  郑苏晋  
本文基于分保偏好和风险组合冲击研究了我国保险市场系统性风险的传染性问题。研究发现,从保险业务风险传染的视角,境内外的再保险公司具有系统重要性,分出保费占比较高的小型直接保险公司和部分再保险公司具有系统脆弱性;相对于完全分散市场,偏好市场系统性风险传染性门槛降低、传染性增强;双重冲击所导致的风险传染深度和广度要大于单一冲击,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趋同性、恐慌预期和负反馈等因素导致的"退保潮"和"续保难"造成的流动性冲击需要高度重视。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丽珍  李秀芳  郑苏晋  
本文基于分保偏好和风险组合冲击研究了我国保险市场系统性风险的传染性问题。研究发现,从保险业务风险传染的视角,境内外的再保险公司具有系统重要性,分出保费占比较高的小型直接保险公司和部分再保险公司具有系统脆弱性;相对于完全分散市场,偏好市场系统性风险传染性门槛降低、传染性增强;双重冲击所导致的风险传染深度和广度要大于单一冲击,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趋同性、恐慌预期和负反馈等因素导致的"退保潮"和"续保难"造成的流动性冲击需要高度重视。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邢慧茹  陶建平  
系统性风险是导致农作物保险市场失灵的原因之一。本文基于个人优化决策的期望效用最大化理论,利用M-V偏好函数,构造了农户保险需求和保险公司保险供给模型,在此基础上指出系统性风险使投保农户风险高度相关抑制了农作物保险的供给,导致农作物保险市场失灵,而政府保费补贴可以增加农户对农作物保险的需求,从而有助于纠正农作物保险市场的失灵,但纠正的程度视补贴的大小而定。本文对我国农作物保费补贴及其他保险风险转移工具的设计具有理论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