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417)
- 2023(13730)
- 2022(11360)
- 2021(10810)
- 2020(8792)
- 2019(20188)
- 2018(19762)
- 2017(37491)
- 2016(20279)
- 2015(22736)
- 2014(22175)
- 2013(21306)
- 2012(19031)
- 2011(16787)
- 2010(16686)
- 2009(15146)
- 2008(14771)
- 2007(12847)
- 2006(11402)
- 2005(9668)
- 学科
- 济(73458)
- 经济(73387)
- 管理(68374)
- 业(57686)
- 企(50147)
- 企业(50147)
- 方法(35357)
- 数学(29214)
- 数学方法(28760)
- 财(22281)
- 农(21402)
- 业经(18672)
- 环境(18549)
- 中国(18245)
- 学(15631)
- 务(15506)
- 财务(15446)
- 财务管理(15410)
- 划(15237)
- 理论(15152)
- 制(14677)
- 企业财务(14601)
- 农业(14433)
- 地方(14344)
- 和(13487)
- 贸(12275)
- 贸易(12270)
- 技术(11962)
- 易(11945)
- 银(11692)
- 机构
- 学院(274949)
- 大学(270890)
- 管理(111192)
- 济(102670)
- 经济(100299)
- 理学(95101)
- 理学院(94061)
- 管理学(92369)
- 管理学院(91824)
- 研究(83793)
- 中国(65518)
- 京(56402)
- 科学(53073)
- 财(50255)
- 江(41575)
- 中心(40915)
- 农(40180)
- 财经(39815)
- 所(39692)
- 业大(38724)
- 范(38275)
- 师范(37876)
- 研究所(36390)
- 经(36246)
- 北京(34612)
- 州(33299)
- 院(31545)
- 农业(31133)
- 经济学(30710)
- 师范大学(30297)
- 基金
- 项目(191563)
- 科学(151999)
- 研究(141847)
- 基金(138959)
- 家(121039)
- 国家(120031)
- 科学基金(104241)
- 社会(90268)
- 社会科(85539)
- 社会科学(85510)
- 省(76129)
- 基金项目(74358)
- 自然(67423)
- 教育(66109)
- 自然科(65735)
- 自然科学(65718)
- 自然科学基金(64487)
- 划(63730)
- 编号(57875)
- 资助(55485)
- 成果(45117)
- 重点(43510)
- 部(41702)
- 发(41652)
- 创(40792)
- 课题(39574)
- 创新(38076)
- 国家社会(37552)
- 科研(36980)
- 教育部(36093)
- 期刊
- 济(113633)
- 经济(113633)
- 研究(70900)
- 中国(51751)
- 管理(42563)
- 财(41405)
- 学报(40019)
- 科学(39419)
- 农(35800)
- 大学(31653)
- 教育(31048)
- 学学(29813)
- 技术(25641)
- 农业(24864)
- 融(22606)
- 金融(22606)
- 业经(20151)
- 财经(18982)
- 经(16334)
- 经济研究(15996)
- 资源(14580)
- 业(14562)
- 问题(14419)
- 版(14082)
- 图书(13142)
- 财会(12981)
- 科技(12623)
- 现代(12239)
- 刊(12210)
- 技术经济(12128)
共检索到3947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俞海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将旅游环境治理放在重要位置,在探索与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推进。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现有旅游环境治理形势依然严峻。应对国内旅游经济形势和环境保护的机遇和挑战,必须使旅游环境治理行为成为企业、公众(包括游客和当地居民)以及政府的联合行为,将单一的资源产品环节、产业结构环节、政策体制环节和消费行为环节等复合成一个有强生命力的生态系统,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旅游产业。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张永勋 李燕琴
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使得依托于传统农耕文化的农业文化遗产日渐式微,但随着生态文明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农业文化遗产作为一种“社会-经济-自然”的复合生态系统,对保持生物多样性、文化多样性及居民可持续生计具有重要作用,在这一历史背景下已被赋予了新的使命。然而,农业文化遗产作为一种活态的遗产,由于各种内部性和外部性因素,农业文化遗产的可持续性仍然面临挑战,如农业生产机会成本上升导致农村劳动力外流、传统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产业转型下传统农业文化知识的传承危机等~(1)。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汪芳 李东和
低碳旅游的发展就是旅游产品生产和消费的低碳化发展,其中旅游者对低碳旅游产品的需求是促进低碳旅游持续发展的巨大拉动力。但现实中旅游者不愿意自觉改变现有的旅游消费行为,对低碳旅游产品的需求不足。文章运用经济学中消费者行为理论分析工具,分析了旅游者偏好和旅游产品价格对低碳旅游产品需求的影响过程,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提高旅游者对低碳旅游产品的认知、增强旅游者对低碳旅游产品的情感和降低低碳旅游产品的相对价格等增加低碳旅游产品需求的实现路径。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唐英
人类正经历一场生态消费方式的革命。在这次革命性的转型过程中,我们必须选择好人类自身的发展路径,更要构建起推进这场革命性转型的制度基础。
关键词:
生态消费 制度基础 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杨京波
通过对旅游管理专业职业能力界定,探究了旅游管理专业在职业能力可持续发展导向下构建合理教学范式的必要性,从专业课程设置、专业教学情境与项目情境、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案设计、评价体系四个方面提出了实现学生就业与专业建设良性循环与互促的、学生职业能力可持续发展的旅游管理专业"项目主题式"教学范式的构建路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袁利
将生态旅游归结为旅游类型是当前学界的主流观点,这种观点表面上体现为“价值中立”,实则潜存着将生态旅游的核心价值自我消解和否定的趋势。只有将“生态”作为对象与理念的综合属性,才既能使生态旅游的概念名正言顺,也能更好地回应生态旅游发展中的非正义问题:观念上的人类中心论和生态中心论的冲突面向,实践上的自然生态和人际生态的非正义面向。据此以利益平衡为统筹原则,提出在理念、生态、经济和代际四个方面进行互补或平衡,使生态理念、公平与效率融入生态旅游发展的全过程,以最终实现生态旅游的发展摆脱非正义面向。
关键词:
生态旅游 正义 利益平衡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袁利
将生态旅游归结为旅游类型是当前学界的主流观点,这种观点表面上体现为“价值中立”,实则潜存着将生态旅游的核心价值自我消解和否定的趋势。只有将“生态”作为对象与理念的综合属性,才既能使生态旅游的概念名正言顺,也能更好地回应生态旅游发展中的非正义问题:观念上的人类中心论和生态中心论的冲突面向,实践上的自然生态和人际生态的非正义面向。据此以利益平衡为统筹原则,提出在理念、生态、经济和代际四个方面进行互补或平衡,使生态理念、公平与效率融入生态旅游发展的全过程,以最终实现生态旅游的发展摆脱非正义面向。
关键词:
生态旅游 正义 利益平衡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向明
自然旅游资源作为公共资源,很难避免会面临着"公地悲剧"的困境,它是自然旅游资源被破坏和滥用的根本原因。因此,正确认识自然旅游资源的价值问题,对自然旅游资源合理开发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自然旅游资源价值问题是自然旅游资源研究的核心问题,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源形态,其是否具有价值曾引起学术界广泛争论。本文首先从自然旅游资源价值的内涵与特征分析入手,运用不同价值理论阐释自然旅游资源的价值来源问题。在此基础上剖析了自然旅游资源的价值构成与外部性,并分析了影响自然旅游资源旅游价值的主要因素。最后从4个方面探讨了自然旅游资源价值的实现途径问题:1)把自然旅游价值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对自然旅游资...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谋
随着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等概念的实践和推广,低碳旅游也越来越多的被提及和实践。低碳旅游由于其新,无国际经验可循,在概念、内涵以及实现途径等方面认识还不够深入,甚至形成了一些认识的误区,实践中可能因为认识的偏误,阻碍旅游业的发展,而忽略了"低碳发展"所特有的协同发展与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积极意义。本文认为,低碳发展是异于传统旅游业发展模式的一种转型发展方式,具有明确的保护气候环境的目的。同时,旅游业是主张消费和体验的行业,低碳旅游不应该以刻意减少或约束消费和体验为手段来实现,低碳旅游的实现途径是多样的,不仅仅有节能减排,还可以根据不同地区的资源条件,选择以成本最低的方式实现低碳发展。我国正处于经...
关键词:
旅游 低碳经济 低碳发展 气候变化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单慧芳
旅游专业中职与高职的课程衔接应当科学合理、优质高效。要在这一目标下调整课程结构,重组教学内容,既要规避重复,又要有所过渡,同时在理论知识教学和实践技能教学上体现中、高职两个阶段各自的特点和侧重面。实现途径是:先通过组建旅游职教集团并实行中高职"3+2"衔接式教育体制,再建立旅游专业"公共课程+核心课程+教学项目"的课程模式。本文以绍兴市职业教育中心为例,展示了基于这一途径的旅游专业中职与高职紧密衔接的课程体系。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梁留科 曹新向
构建和谐旅游不仅是旅游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文章分析了构建和谐旅游的意义、价值以及可行性和限制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框架体系,并从和谐旅游模式的创建、诚信旅游的构建、区域旅游的合作、"三农"旅游的开发、和谐旅游研究等方面探讨了和谐旅游的实现。
关键词:
和谐旅游 和谐社会 构建 实现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周杨
高速铁路明显影响了地区旅游业的发展,为沿线旅游目的地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考验。协同发展对高铁沿线目的地意义重大。本文通过探讨高铁对目的地发展影响,发现目前高速铁路沿线旅游目的地仍有不够协同的因素存在,高铁开通呼唤沿线旅游目的地协同发展。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旅游目的地协同发展的含义,同时研究了协同发展的理论基础和原则依据。针对高铁沿线目的地发展的障碍和机遇,认为不同发展阶段的目的地应该采取不同的机会把握策略。最终通过构建跨区协调组织机构,并推进规划工作及保障机制建设,以及构建旅游行业自身组织协调机制等路径实现高铁沿线目的地协同发展。
关键词:
高铁旅游 旅游目的地 协同发展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司金銮
国际学术界对人类可持续发展是经济、社会、生态三维复合系统运行已达成共识,人的生态需要回归到可持续发展三元动力之一的位置。本文在探讨生态需要满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并研究生态需要满足度,分析其路径依赖问题。
关键词:
生态需要 满足度 可持续发展 实现路径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杨振之 刘忠俊
目前,旅游学界鲜有学者对旅游学科的基石进行深入探讨。同时,旅游学科还没有自身的理论和思想,未形成自身的学科范式,没有自身独立的领地和清晰的边界,还难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文章以哲学与范式为核心,明晰了旅游研究与哲学、科学、技术的关系,梳理了旅游研究中哲学与范式的关系,对旅游研究和旅游学科的发展、旅游学科大厦的建立进行了方向性的探索。该研究以哲学视角对旅游学科的本源、基石进行追问,厘清旅游学科最终要探讨的就是,旅游是基于人的成长、基于人的价值发现的一条独特路径。范式的形成和转换都离不开哲学,旅游学者应该上升至哲学世界观来思考旅游问题,探索旅游学科的范式。只有当旅游学科建立在哲学基础上,只有当旅游学科回到旅游本质、本源的探讨而不是把目光主要聚焦于一般性的特征研究,只有当旅游学科的所有概念回到本质而被厘清的时候,只有当旅游学科有自己的学科范式的时候,旅游学科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才得以成立。
关键词:
旅游学科 旅游研究 哲学 范式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周荣华 郭凌
低碳概念是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倡减少人类生产生活活动中温室气体排放的背景下提出的。低碳旅游正是低碳理念不断发展过程中的产物。低碳旅游的提出,是发展生态旅游理念的一种实际行动的响应,是将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理念转化为一种具体可操作的旅游发展方式。文章分析了我国在发展生态旅游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对生态旅游与低碳旅游的内涵进行辨析,从政府、旅游企业和旅游者三个层面提出了实现低碳旅游的具体路径。
关键词:
低碳旅游 生态旅游 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