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909)
- 2023(13341)
- 2022(11266)
- 2021(10711)
- 2020(9136)
- 2019(20610)
- 2018(20393)
- 2017(39699)
- 2016(21108)
- 2015(23345)
- 2014(22996)
- 2013(22105)
- 2012(20252)
- 2011(18089)
- 2010(18453)
- 2009(16982)
- 2008(15648)
- 2007(13103)
- 2006(10935)
- 2005(9394)
- 学科
- 济(80997)
- 经济(80914)
- 业(58119)
- 管理(57645)
- 企(46914)
- 企业(46914)
- 方法(42251)
- 数学(37809)
- 数学方法(37106)
- 中国(21668)
- 财(21126)
- 农(20293)
- 业经(17317)
- 学(16573)
- 贸(15527)
- 贸易(15520)
- 制(15296)
- 易(15035)
- 地方(14921)
- 理论(14666)
- 融(14579)
- 金融(14576)
- 银(14548)
- 银行(14525)
- 务(14427)
- 财务(14370)
- 财务管理(14338)
- 行(13773)
- 企业财务(13615)
- 农业(13417)
- 机构
- 大学(288871)
- 学院(288739)
- 济(113999)
- 管理(113620)
- 经济(111600)
- 理学(99139)
- 理学院(97966)
- 管理学(95767)
- 管理学院(95212)
- 研究(92184)
- 中国(71371)
- 京(59056)
- 科学(58115)
- 财(53582)
- 农(45290)
- 所(45259)
- 财经(43809)
- 中心(43602)
- 业大(42878)
- 研究所(41679)
- 江(41043)
- 经(40183)
- 范(37405)
- 师范(36966)
- 北京(36047)
- 农业(35772)
- 经济学(35561)
- 院(34162)
- 财经大学(33397)
- 州(32883)
- 基金
- 项目(205726)
- 科学(163331)
- 基金(152382)
- 研究(145872)
- 家(133809)
- 国家(132790)
- 科学基金(115319)
- 社会(92959)
- 社会科(88182)
- 社会科学(88160)
- 基金项目(80861)
- 省(79173)
- 自然(77734)
- 自然科(76056)
- 自然科学(76031)
- 自然科学基金(74655)
- 教育(68804)
- 划(67721)
- 资助(62952)
- 编号(57912)
- 重点(46656)
- 部(45579)
- 成果(45146)
- 创(43140)
- 发(42473)
- 科研(40609)
- 创新(40356)
- 课题(39482)
- 教育部(39445)
- 国家社会(39007)
- 期刊
- 济(114181)
- 经济(114181)
- 研究(79864)
- 中国(49848)
- 学报(45466)
- 科学(43102)
- 管理(41177)
- 财(41004)
- 农(39616)
- 大学(35364)
- 学学(33746)
- 融(28920)
- 金融(28920)
- 教育(28207)
- 农业(27234)
- 技术(26322)
- 财经(20806)
- 经济研究(19335)
- 业经(18580)
- 经(17813)
- 业(14851)
- 统计(14706)
- 问题(14535)
- 版(14166)
- 策(13579)
- 技术经济(13365)
- 科技(12982)
- 理论(12900)
- 资源(12688)
- 商业(12377)
共检索到4047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宋城城 李梦雅 王军 许世远 陈振楼
综合考虑海平面上升、陆域和海域地形变化、海塘沉降等因素,本文以上海历史上引发强风暴潮的热带气旋TC5612、TC8114和TC0012为基础,构建了12种复合灾害情景,利用MIKE21 FM模型模拟分析了不同情景下台风风暴潮对上海造成的漫滩淹没影响。结果表明:以2010年为模拟基准年份,由于上海地区有高标准的海塘防护,发生风暴潮漫堤淹没的概率极低;但随着时间情景的改变,各情景要素强度加大,漫滩淹没危险性逐渐增大;在2040年的复合灾害情景中,以正面登陆类热带气旋造成的影响为最大,局部区域淹没深度可达3.0 m以上,全市25.23%的海塘和防汛墙存在漫堤危险,漫堤淹没危险区的面积可达到909.53 km2。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应急避难模拟及避难场所优化研究,进而针对性地提出了保护城市水源涵养区、开挖城市蓄水空间、提高部分海塘设防水平、加强城市排涝系统建设和优化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布局等空间应对方案。研究成果给上海新一轮"城市安全与综合防灾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振国 温家洪
以上海市普陀区金沙居委地区为例,运用情景分析方法开展了城市社区尺度的4种排水条件下8种重现期暴雨的32个内涝灾害危险性情景模拟、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①各种情景的暴雨内涝危险性均主要集中在研究区中部的金沙新村和解放村,但危险性程度和影响范围随着排水量的增大而减小,随着暴雨强度的增大而增大;②随着暴雨强度的增大,高危险性面积在4种排水情景下均呈增大趋势,中危险性面积除在0mm/h排水情景下呈持续减小的趋势外,其余均呈持续增大的趋势,低危险性面积在18mm/h和36mm/h排水情景下呈持续减小趋势,在0mm/h和50mm/h排水情景下分别呈持续增大和先增后减的趋势;③随着排水量的增大,高危险性面积...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洪波
在系统搜集、整理明清苏浙沿海潮灾记录基础上,建立风暴潮频率辨识方法,复原台风风暴潮灾害750次,据此建立逐年风暴潮频率序列。分析显示,1460~1480年、1570~1595年、1715~1745年、1785~1810年、1880~1890年为风暴潮活跃期。明清苏浙沿海风暴潮存在45 a、25 a、14 a三种时间尺度周期,其中45 a周期最为显著。气候跃变分析表明,1402年、1457年、1566年、1624年、1652年、1711年、1846年、1880年风暴潮活动趋于活跃;1444年、1477年、1543年、1634年、1799年、1856年风暴潮趋于平静。与1470年以来温度距平曲线对...
关键词:
明清时期 苏浙地区 风暴潮序列 特征分析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邱蓓莉 徐长乐 刘洋 徐廷廷
上海地处长三角地区,地势低平,潮滩与湿地广布,未来海平面上升加剧的风暴潮灾害、咸水入侵等灾害,将给该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巨大损失。应用情景模拟法和脆弱性评估法来评估上海市河口海岸地区的脆弱性,定量化研究了2030年和2050年海平面上升、地面沉降和风暴潮灾害的情景下的威胁区域。到2030年和2050年海平面将分别上升86.6mm和185.6mm,中心城区的地面沉降将达0.87~60.29cm和1.56~108.52cm,上海市将面临类似9711号台风的威胁。在此情景以及现有的防灾基础之上,对上海市河口海岸地区进行脆弱性评估。结果表明应对风暴潮最脆弱的地区是黄浦江两岸的低洼地区。在类似9711...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潘艳艳 王涛 赵昕
文章基于1989—2013年我国风暴潮灾害的损失数据,采用Fourier级数扩展模型拟合了其时间路径,构建了时间序列预测模型。实证结果表明:我国风暴潮灾害损失的时间路径呈周期性波动,波动周期约为10年;我国风暴潮损失的时间路径是非收敛的,但是会在每个周期中表现出与均衡值相对均匀的偏离,属于均匀波动的时间路径;预计未来5年我国风暴潮灾害损失将处于波动上扬的半周期中,国家防灾减灾部门需要高度重视,采取适当防范措施。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冯爱青 高江波 吴绍洪 刘燕华 何霄嘉
风暴潮是沿海地区在强烈的大气扰动条件下产生的异常增水现象,并受海平面上升等因素的影响。中国风暴潮灾害频繁,其中尤以东南沿海地区发生频率较高,灾害损失严重。本文从风暴潮灾害的危险性、承灾体的易损性、综合风险区划3个方面系统总结风暴潮灾害的研究进展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以风暴潮灾情特征及风险评估为基础,探讨气候变化对风暴潮灾害风险的影响及其适应对策。气候变化引起的海平面上升将影响风暴潮的趋势、周期及风险区域,因而亟待开展结合海平面上升等因素的综合风险评估。充分考虑气候变化背景下沿海地区自然条件变化及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注重短期与长期相结合,完善风险评估体系。为适度、有序的适应气候变化下风暴潮灾害风险,中国在应急预警机制、工程防御及政策法规等适应能力建设方面不断完善,以提高风暴潮灾害的防灾减灾能力。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郑慧
提高海洋灾害的风险管理能力、降低灾害损失,是海洋强国战略实施的重要保障。在依照可保风险泛化条件辨识风暴潮灾害风险可保性的基础上,本文创新并完善了一套基于非参数估计模型的海洋灾害保险定价方法,并通过构建信度保费厘定模型计算了风暴潮灾害综合险纯费率,从费率厘定的动态调整、灾害保险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以期为完善海洋灾害风险管理体制提供参考。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洪江 兰恒星
"5.12"震后,崩塌成为灾区严重的次生灾害类型之一,本文探讨其成灾模型、灾害模拟及危险性评价方法。通过研究,主要取得如下成果:①通过崩塌动力-运动学分析,建立其成灾过程模型,并基于GIS环境开发了崩塌模拟扩展模块RA(RockfallAnalyst),可获取山地复杂地形区崩塌运动路径、频率、速度、能量、跃高等致灾关键信息,实现区域崩塌灾害危险性评价;②将RA应用于"5.12"汶川极震区都-汶公路的崩塌灾害模拟中,利用震后第10天即2008-05-22日2.5m分辨率的SPOT5遥感影像提取了崩塌信息源,采用1∶5万DLG地形图生成DEM及下垫面信息,进而模拟分析汶川地震灾区都汶公路灾后重建中...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石先武 国志兴 张尧 方佳毅 胡可嘉 刘钦政
脆弱性是自然灾害风险研究的热点,风暴潮灾害脆弱性与风暴潮自然过程强度以及沿海社会经济、人口、自然环境等因素相关。本文从风暴潮灾害脆弱性定义出发,对国内外风暴潮灾害社会脆弱性和物理脆弱性进行了回顾,重点对人口、海堤、房屋等风暴潮灾害典型承灾体物理脆弱性研究进展进行了论述,分析了风暴潮灾害脆弱性评价中存在的不确定性,探讨了风暴潮灾害脆弱性在灾害损失评估、保险及再保险、防灾减灾决策支持等领域的应用,对未来风暴潮灾害脆弱性研究提出了以下展望:(1)开发符合中国沿海区域风暴潮灾害特征和承灾体分布的定量化、精细化脆弱性曲线,拓展风暴潮脆弱性评价结果在保险理赔、灾害损失评估等领域应用;(2)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沿海面临风暴潮巨灾风险,迫切需要建立科学的基于灾害实地踏勘以及物模实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风暴潮灾害典型承灾体脆弱性评估方法模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袁顺 赵昕 李琳琳
文章针对将粗糙集应用到组合评价模型中,提出了风暴潮灾害脆弱性评价的新方法。以沿海省市风暴潮灾害数据为依据,结合粗糙集理论及其知识简约属性、投影寻踪等单一评价方法及其组合赋权思想(CWM),构建了RST-CWM组合评价模型并实现灾害脆弱性的客观评估。研究证明,采用粗糙集方法(RST)与组合赋权策略(CWM)相结合的脆弱性评估模型,提高评价结果的有效性并有效规避单一评价的片面性,得到了准确可信的灾害脆弱评价结果。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赵庆良 许世远 王军 胡蓓蓓 叶明武 刘耀龙
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计划提出应更加重视自然灾害所造成的风险及其相应的防灾预案。经过十几年的发展,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估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研究领域。目前国内外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估研究主要集中在对风暴潮数值预报、潮高估算和重现期研究,危险性评估,承灾体暴露性和脆弱性评估,灾害风险区划、灾情损失评估等,对沿海城市的风暴潮灾害综合风险及其次生灾害链风险的研究则较少。从自然、社会、经济、政策、文化和工程等多角度建立沿海城市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运用3S技术对沿海城市的风暴潮进行综合灾害风险研究是当前风暴潮灾害研究的重要方向。今后的研究重点应构建基于场景的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估方法体系和开发基于风险的决策支持系统,加强灾害撤退避难图编制研究,建立持续的城市灾害风险管理体制以及对防灾预案和灾情损失的定量化预评估等。
关键词:
沿海城市 风暴潮 风险评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殷克东 王辉
我国东南沿海是世界上风暴潮频发的地区之一,文章基于近年来东南沿海风暴潮灾害损失的历史数据,介绍了主成分分析法在风暴潮灾害损失评估中的应用原理。针对风暴潮灾害损失的构成,建立了风暴潮灾害经济损失的指标体系,同时借助实例介绍了该方法在风暴潮灾害评估中的应用。最后基于主成分得分对样本风暴潮进行了聚类分析,证明了主成分分析模型在风暴潮灾害损失评估中的有效性。
关键词:
风暴潮灾害 损失评估 主成分模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殷克东 王冰 刘士彬
文章在界定风暴潮灾害风险的基础上,按照风暴潮灾害风险区划原则,选取风暴潮灾害易损性风险评价指标,采用层次聚类分析、熵值法及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构建了我国沿海风暴潮灾害易损性风险区划,将我国沿海11省市划分为5个区,揭示了我国沿海承担风暴潮灾害易损性风险的地域差异性,为因地制宜地制定防灾减灾措施与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常青 刘琳 苗利勇
本文选用地质条件、地形地貌、气候植被、人类活动四大类九种指标作为评价指标,分别赋予权重、隶属度值,采用模糊数学评判法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将评估区划分为295个有效单元,其中无危险的单元格155个,低危险的单元格60个,中危险的单元格28个,高危险的单元格52个,评估结果能够反映临潼区地质灾害分布和危险程度,对防灾、减灾提供借鉴。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霓雯 张晓丽 张凝 朱程浩 孙振峰
【目的】充分考虑影响灾害发生及灾害等级的气象、地形地貌等多种因素,实现多因子灾害发生危险性评价和制图,以期为灾前的防控和预警提供依据。【方法】以辽宁省西部的油松人工林为研究区,基于Landsat影像提取油松分布范围,以高程、坡向、坡度、降雨量、活动积温、日照时数、上一年灾害程度和距离上一年重灾区远近8个危险性评价因子,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因子权重,建立加权信息量模型,结合GIS空间分析方法,将油松的受灾危险性划分为5个等级:极低危险区、低危险区、中危险区、高危险区和极高危险区,实现危险区划制图,并与实际灾害程度监测结果对比进行精度验证。【结果】1)根据信息量法原理,信息量值越大代表发生灾害的危险性越大。本文计算得到的各因子类别信息量值均与油松毛虫的生物学特性相吻合。2)研究区2017年虫灾极高和高危险区主要分布在建平县北部,中危险区主要分布在北部部分地区和建平县与凌源市交汇处,其他地区发生虫灾危险性较低,与实际调查结果相吻合。3)最终划分等级中的中低危险区和实际受灾油松失叶率大小对应关系明显,实际成灾油松林地中有90.32%被划分至高危险区和极高危险区。【结论】基于加权信息量模型的油松毛虫灾害发生危险性评价充分考虑了不同评价因子对灾害发生影响程度的差异,得到的风险区划结果较为准确,具有应用价值,可为大区域的森林病虫害危险性评价及风险评估提供技术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