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258)
2023(13394)
2022(11818)
2021(11161)
2020(9394)
2019(21696)
2018(21409)
2017(41905)
2016(22283)
2015(24923)
2014(24681)
2013(24115)
2012(21680)
2011(19245)
2010(18701)
2009(16790)
2008(16011)
2007(13458)
2006(11355)
2005(9332)
作者
(60802)
(50456)
(50016)
(47694)
(32059)
(24154)
(22905)
(20055)
(19240)
(17521)
(17270)
(16749)
(15697)
(15639)
(15516)
(15162)
(15090)
(15048)
(14366)
(14272)
(12234)
(12116)
(12032)
(11550)
(11197)
(11044)
(10979)
(10942)
(10001)
(9991)
学科
(86466)
经济(86372)
管理(66519)
(63163)
(54099)
企业(54099)
方法(45054)
数学(39214)
数学方法(38689)
(22567)
(22406)
中国(20628)
业经(19884)
(17592)
地方(16423)
(15651)
贸易(15645)
(15320)
理论(15278)
财务(15252)
财务管理(15224)
(15212)
农业(15059)
(14591)
企业财务(14446)
(14375)
技术(14373)
环境(13549)
(12717)
(12133)
机构
大学(307083)
学院(305720)
管理(129713)
(120326)
经济(117775)
理学(114606)
理学院(113453)
管理学(111464)
管理学院(110913)
研究(93077)
中国(68200)
(63095)
科学(58004)
(52920)
业大(45898)
(44557)
财经(44329)
(43706)
中心(43701)
(41033)
(40628)
研究所(40385)
(39374)
师范(39022)
北京(38802)
经济学(35872)
农业(34818)
(34617)
(33840)
商学(33731)
基金
项目(223057)
科学(177035)
基金(163909)
研究(163363)
(141715)
国家(140563)
科学基金(123129)
社会(103393)
社会科(98029)
社会科学(98005)
基金项目(88123)
(86430)
自然(81325)
自然科(79511)
自然科学(79493)
自然科学基金(78061)
教育(75616)
(72572)
编号(66937)
资助(66822)
成果(52082)
(49559)
重点(48958)
(46727)
(46183)
课题(44288)
创新(43480)
教育部(43173)
科研(43021)
人文(42524)
期刊
(119952)
经济(119952)
研究(83309)
中国(48446)
学报(45984)
管理(45371)
科学(43057)
(39637)
(39035)
大学(35900)
学学(33872)
教育(31895)
农业(27624)
技术(27163)
(21743)
金融(21743)
业经(21193)
财经(20686)
经济研究(19252)
(17579)
图书(15858)
问题(15801)
理论(15153)
科技(15020)
技术经济(14457)
实践(14083)
(14083)
商业(13856)
(13642)
(13512)
共检索到4123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袁伟   鲁统宇   闵继源   许文甫  
市场竞争和声誉机制会影响信用评级机构的评级行为,从而影响评级结果。基于发行人付费评级机构占据的市场份额不同,对评级机构面临声誉资本得失与竞争收益时的评级行为进行演化博弈分析,并利用我国2015—2021年发行的企业债评级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无论评级机构市场份额高低,市场竞争都会推高评级结果,而声誉机制只约束了低市场份额评级机构的评级行为,无法抑制高市场份额评级机构的虚高评级行为。进一步研究发现,声誉机制抑制了竞争因素对低市场份额评级机构评级结果的推高行为,并约束了评级机构将评级推高至AAA级别的行为,证明了声誉机制的有效性。研究分析了评级机构的行为机制,探究了评级虚高背后的原因,对实施有针对性的监管措施具有一定的政策启示。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邢天才  詹明君  王文钢  
本文以我国2010—2014年的企业债和公司债为样本,构建了新的声誉指标,分析了声誉机制和评级机构竞争对债券信用评级质量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高声誉的评级机构出具的债券信用评级具有较高的评级质量;评级机构竞争加剧了评级虚高,降低了债券信用评级质量;声誉机制能够抑制评级机构竞争导致的评级虚高,提高债券信用评级质量。本文为衡量我国评级机构声誉提供了新的视角,有助于辩证地看待评级机构竞争的影响。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小金  
前几年全球金融危机的阴影犹在,信用评级机构面临严重的"声誉危机"。本文通过借鉴声誉溢价模型,分析不同收费模式下声誉如何影响评级机构行为,认为现有的收费模式并不是导致"声誉失效"的原因,而是我国信用评级行业应建立起声誉机制并实施有效的监督。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徐爱东  
服务业具有消费和生产同步的特性,消费者往往根据消费前对企业的声誉决定购买那家企业的服务,因此,声誉机制对现代服务业的产品定价与竞争起着重要作用。采用Bass扩散模型刻画现代服务企业之间的声誉机制,建立价格竞争模型,讨论竞争性现代服务企业的最优价格策略,研究结果表明:服务企业竞争中存在均衡的价格策略,同行之间没有必要一味地采取恶性价格竞争策略;服务企业必须在改进服务质量、提高声誉的前提下才能提价;为了做强主营业务,获得竞争优势,同行之间有必要进行要素资源的共享与互动。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徐晓萍  阮永锋  刘音露  
信用评级制度是实现债券市场长足发展、维护金融体系稳定的重要基础设施。基于鹏元资信进入企业债市场这一事件,本文利用2005—2011年企业债市场数据,研究了市场竞争对评级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市场竞争会导致评级虚高,并弱化信用评级降低信用利差的作用,即市场竞争降低了评级质量。基于利益动机与声誉动机的视角,本文研究发现,不同评级机构会对市场竞争做出异质性反应。进一步研究还发现,短期内投资者无法完全识别不同评级机构做出的异质性反应。本文的研究对于抑制评级市场竞争导致的负面效应,强化信用评级的风险揭示功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郑海东  孙宽莉  
基于学术界对企业社会责任与竞争优势的关系研究以及企业"理性经济人"假设,企业家们为什么没有蜂拥而上争相承担社会责任呢?CSR对竞争优势到底有没有影响,如果有,影响机理如何?本文从声誉视角,采用多案例研究方法探索CSR对竞争优势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企业承担社会责任通过两个维度(情感反应和理性认知)五个要素(产品和服务、工作环境、情感吸引、财务业绩、战略愿景)作用于竞争优势。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王帆  武恒光  
"走出去"已成为会计师行业发展的目标之一,然而海外发展必然会与境外审计师产生竞争。运用KMRW声誉模型与垄断限价模型,分析发现,境外在位者审计师的竞争策略为:在进入者进入初期利用声誉优势阻止其进入,在进入者声誉建立后则采用价格竞争。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应保障审计质量并树立利益相关者对审计质量的信心,以尽快在境外建立声誉;随后根据均衡条件区分在位者成本类型,采取不同的定价和措施,以应对价格竞争。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严玲  贾丽霞  邢冉  
本文将声誉效应引入代建单位名录的管理中,分析在代建单位声誉的构成及声誉测量条件下的代建单位名录动态管理的制度设计。研究结果以期能指导各地区代建单位名录的建立和管理,最终实现对代建人的有效激励。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周岩  赵希男  黄诗童  
基于信用评级行业的关键作用与改革争议,本文根据信用评级行业的双边市场特征,建立由信用评级机构、债券发行方、债券投资者组成的平台竞争模型,设定了发行方付费且单评级、投资者付费且单评级、发行方付费且双评级的三种信用评级制度,对信用评级机构的竞争行为与社会福利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目前主流的发行方付费且单评级制度下,信用评级机构的评级费用和利润水平均为最高,社会总福利水平则居中。在单评级制度下推广投资者付费模式,可以在信用评级机构受冲击最小的情况下,适当提高社会总福利水平,不失为当前我国信用评级制度改革的最佳选择。单评级制度下,信用评级机构可以通过增加差异化程度来提高评级费用和利润水平,但在双评级制度下则面临全新竞争决策的挑战。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黄怡婕  
本文选取我国2010-2016年首次发行的公司债券为样本,以信息不对称理论、信号传递理论、声誉理论为基础,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从外部治理的角度来研究独立审计与评级机构对公司债券契约的影响机制。结果发现,高声誉的评级机构促进了高质量的审计通过高信用评级降低公司债发行成本的作用,低声誉的评级机构抑制了高质量的审计通过高信用评级降低公司债发行成本的作用。由此,验证了审计质量与评级机构声誉在审计质量通过信用评级影响公司债发行成本的间接路径中呈互补效应。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莫申江  王重鸣  
诸多商业企业伦理丑闻引发了人们对于组织声誉内涵与价值的重新审视。如何通过构建良好的组织声誉来实现组织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决定组织能否成功的一大关键问题。本文首先在基于以往组织声誉研究对组织声誉概念的基本内涵和演进过程做出总结归纳的基础上,提出行为认知视角下的组织声誉界定,进而基于对近期实证研究结果的述评,对该视角下组织声誉的前因与效能机制展开综合探析,并对未来组织声誉研究的前沿方向与问题做出展望。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建芳  
我国企业会计制度选择空间的存在、公司治理及法制惩罚的薄弱使得盈余管理寻租行为难以避免。为有效治理盈余管理寻租,本文基于声誉视角,利用声誉动态博弈模型,分析外部投资者和政府监管者对盈余管理参与主体的多重声誉制约,最后提出声誉机制治理盈余管理寻租的相关措施。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徐金发  金序能  
本文站在企业声誉的视角,通过分析企业声誉对评估行业服务定价的影响,揭示了企业声誉在价格竞争中的积极作用。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陈新胜  
经济发展带来的商业道德问题日益突出,使得社会对商业伦理和商业道德日渐重视,公司声誉和声誉管理成为关注的热点。本文选取反映我国上市公司多维度的财务绩效指标,通过因子分析法构建反映公司综合财务绩效的财务绩效总指数;选择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作为量化公司行业竞争强度的指标,结果表明当公司处于行业竞争较激烈的市场环境时,公司声誉对公司财务绩效的提升作用更明显。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陈旭  石妮  张笑寒  
笔者以声誉溢价模型对信用评级机构与发行方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得出了声誉机制是解决评级市场利益冲突、保证评级等级正确性的结论,这对于防范金融风险,保证我国信用评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