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481)
- 2023(19287)
- 2022(16420)
- 2021(15099)
- 2020(12832)
- 2019(29337)
- 2018(29039)
- 2017(56662)
- 2016(30235)
- 2015(33831)
- 2014(33594)
- 2013(33288)
- 2012(30332)
- 2011(27102)
- 2010(27228)
- 2009(25444)
- 2008(24832)
- 2007(21944)
- 2006(19380)
- 2005(17354)
- 学科
- 济(144638)
- 经济(144489)
- 业(106332)
- 管理(99564)
- 企(93812)
- 企业(93812)
- 方法(61499)
- 数学(51266)
- 数学方法(50497)
- 农(38047)
- 业经(37167)
- 财(36940)
- 中国(31781)
- 地方(29031)
- 农业(26868)
- 务(25919)
- 财务(25835)
- 财务管理(25795)
- 学(25700)
- 企业财务(24448)
- 制(23881)
- 理论(23641)
- 技术(22591)
- 和(22181)
- 贸(22117)
- 贸易(22105)
- 易(21373)
- 划(20230)
- 策(19750)
- 环境(19244)
- 机构
- 学院(436856)
- 大学(433111)
- 济(185126)
- 经济(181480)
- 管理(176770)
- 理学(152992)
- 理学院(151348)
- 管理学(148573)
- 管理学院(147776)
- 研究(141631)
- 中国(107725)
- 京(91262)
- 科学(85445)
- 财(83426)
- 所(70191)
- 农(68183)
- 财经(67101)
- 中心(64064)
- 江(63944)
- 研究所(63589)
- 业大(62573)
- 经(60981)
- 北京(57258)
- 经济学(56026)
- 范(54403)
- 师范(53946)
- 农业(53040)
- 州(51495)
- 院(51422)
- 经济学院(50288)
- 基金
- 项目(292999)
- 科学(232428)
- 研究(214672)
- 基金(214453)
- 家(185617)
- 国家(184037)
- 科学基金(160537)
- 社会(137381)
- 社会科(130281)
- 社会科学(130248)
- 省(113964)
- 基金项目(113118)
- 自然(104373)
- 自然科(102046)
- 自然科学(102021)
- 自然科学基金(100215)
- 教育(98704)
- 划(94734)
- 资助(89048)
- 编号(87076)
- 成果(68965)
- 重点(64935)
- 部(64673)
- 发(62538)
- 创(62011)
- 课题(58972)
- 创新(57443)
- 国家社会(56742)
- 教育部(56058)
- 科研(55586)
- 期刊
- 济(208373)
- 经济(208373)
- 研究(128676)
- 中国(78066)
- 管理(70151)
- 财(67016)
- 学报(62956)
- 农(62388)
- 科学(60711)
- 大学(49127)
- 学学(46776)
- 农业(43035)
- 教育(42416)
- 技术(41814)
- 融(35786)
- 金融(35786)
- 业经(34319)
- 经济研究(33769)
- 财经(33648)
- 经(29026)
- 问题(26428)
- 技术经济(24797)
- 业(24082)
- 统计(22188)
- 现代(20711)
- 商业(20459)
- 策(20402)
- 科技(19678)
- 理论(19589)
- 世界(19427)
共检索到6418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李苏苏 叶祥松 张少华
本文基于2001—2016年《中国工业统计年鉴》,借助Lee et al.,(2013)分析框架检验了我国大型工业企业和中小型工业企业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不同作用。研究表明:(1)大型企业相对于中小型企业更有利于促进地区经济增长和缓解地区经济波动。这种积极作用存在典型的门槛效应,将因大型企业的规模扩张进一步增强。(2)同时发展不同规模企业有利于地区经济稳定,但是我国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之间发展不协调显著抑制了地区经济进一步增长。(3)在规模上我国大型企业与中小型企业之间存在一个门槛比例,超过这一比例,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的经济增长效应和经济稳定效应都会得到增强。抓好大型企业发展和搞活企业生态建设对我国地区经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大型企业 中小型企业 经济增长 经济波动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史修松 刘军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对国家经济高速增长做出了贡献。本文实证研究了2005~2013年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规模、区域分布对中国地区经济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主要集中在我国东部地区,且有进一步向东部地区集中的趋势;制造业500强对促进地区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规模效应;制造业500强对地区经济增长的促进机制主要是通过投资拉动实现。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张银平
伴随着剧烈的产业洗牌和生产集中度的提升,那些规模巨大且依靠人为合并的企业,能否成为创新的主体,推动经济持续增长?企业增加值的来源从GDP核算角度来看,经济增长主要来自企业增加值的增长。而企业增加值的增长有两个来源:一个是新设立的企业带来的增加值,另一个是已有企业产出的增加。后者的增加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卢君生 朱艳阳
本文利用协整和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对我国地区经济增长与企业上市融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与企业上市之间存在显著的因果关系,而东部地区却不存在类似的因果联系。因此,上市资源向中西部地区倾斜,努力培育中西部地区有条件的企业上市,可以有效缩小地区经济差距。
关键词:
企业上市 区域经济增长 因果关系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肖欢 庄子银
传统的内生经济增长理论通常假定代表性企业,而实际上企业是异质性的,它们的规模分布极不均衡,即大量小规模企业与少量大规模企业并存。近年来,学者们构建了一系列满足企业规模动态特征的经济增长模型,结果表明单个企业创新、知识外溢和异质性企业之间的资源再配置共同推动了经济增长,而传统内生增长理论则忽略了异质企业之间资源再配置的作用。本文根据影响企业规模的因素将文献分为三类,分别为外生冲击和外生技术进步驱动企业规模变化的文献、内生技术创新驱动企业规模变化的文献以及其他因素驱动企业规模变化的文献。这些研究使得从微观企业增长到宏观经济增长之间的联系变得更为清晰,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政策涵义。
关键词:
企业规模分布 企业增长 经济增长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吴言林
生产效率提升的过程离不开企业家的重要贡献。本文把企业家才能作为一种可以改进劳动效率的知识加入新古典稳态增长模型,分析表明企业家才能通过提高要素使用效率,降低了人均资本水平,从而拓宽了稳态增长条件,使经济波动发生的可能性得以缓解。因此,我国要维持新常态下经济增长的长期稳定,就必须借助于企业家才能的激励作用,充分发挥劳动力潜能,最终促成新人口红利,从而为我国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提供内生动力。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蔡卫星 赵峰 曾诚
本文以2007~2008年我国沪深主板市场上586家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了政治关系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经验结果显示:(1)从整体上看,相比于没有政治关系的民营上市公司,具有政治关系的民营上市公司的投资支出更多;(2)经济增长影响了政治关系作用的发挥,良好的经济增长弱化了政治关系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3)政治关系与投资支出之间的关系在不同规模公司之间存在差异,政治关系对投资支出的影响在小公司中更加显著。
关键词:
政治关系 经济增长 投资行为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唐海滨
哈特(Hart)和蒲雷斯(Prais)(1956)的实证研究发现企业增长大体上不依赖于企业规模。这就导致许多产业组织理论以吉布拉特定律为假设或隐含条件。西蒙(Simon)和博尼尼(Bonini)(1958)假设,吉氏定律适用于最小的效率规模水平以上的企业。卢卡斯(Lucas)(1978)的企业规模分布模型也以吉氏定律作为假设条件,以便证明均衡的存在和唯一性。卢卡斯(1967)建立的资本调整模型也隐含着企业的就业、资本和产出的时间序列遵从吉氏定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李青原 李芷薇 王红建
本文选取中国1995~2015年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企业避税活动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宏观预测价值。研究发现,避税会为企业节省税费,使企业更有意愿进行投资,而企业的投资活动会反映在地区的GDP增量中,因此企业避税与地区经济增长呈正相关。进一步研究表明:第一,企业避税经由投资活动传导至宏观经济;第二,企业避税与地区经济增长之间的正相关性,可能归因于企业投资效率高于政府;第三,企业的避税动机,源自其自身的税收筹划意愿,而非政府税收优惠政策。
关键词:
企业避税 经济增长 投资效率 避税动机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徐军亮 田庆伟
一、适度的投资规模是经济稳定增长的保障 在经济体制改革以前,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总是伴随着强烈的投资波动,即投资规模的波动,这给经济的运行造成了破坏,而与此同时,我国的投资总规模却并没有随着较高的投资增长而迅速增长。改革以来,尽管经济发展战略和储蓄、投资主体格局的改变使我国保持了较快的投资增长,但是投资的周期性扩张与收缩给经济运行带来的危害并未从根本上消除。现阶段保持投资的稳定增长,避免经济的剧烈波动是我国的战略选择,而要保持投资的稳定增长就必须有一个合理的适度的投资规模。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周卫民
稳定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措施除了扩大国内需求之外,还可以从供给的角度考虑中小企业的作用。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总量中的重大贡献和中小企业内部管理不足的矛盾是影响我国经济增长趋于不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理论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企业家知识溢出能力是决定企业私人知识边际产出的重要因素,中小企业主缺乏企业家的知识溢出能力是导致人均产出份额低于总量产出份额的主要原因。本文结论是我国要加大中小企业内部管理投入,促进中小企业主向企业家的实质性转变,提高中小企业主的知识产出能力,用以提高中小企业资源的使用效率,从而提高我国要素的整体使用效率,最终为稳定我国高速经济增长提供一个长远动力。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谢姗
文章依据内生增长模型,对比较优势和规模经济对地区技术进步的贡献进行计量分析。结果发现,规模经济对东部地区技术进步的解释要大于对中西部地区的;比较优势对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技术进步的解释相差无几。从全国范围来看,规模经济对地区技术进步的影响要远大于比较优势对地区技术进步的影响,从而表明我国地区经济增长已转变到依靠规模经济拉动的方向上来,规模经济而不是地区的比较优势在促进地区经济增长中发挥主要作用。
关键词:
经济增长 技术进步 规模经济 比较优势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雷小青
在前人对信息化和规模经济研究的基础上,创新性地将信息化和物流企业规模经济结合起来研究。分析出当前物流企业实现规模经济的过程中存在技术、管理和市场三方面的制约因素,并结合物流企业所处的信息技术大发展的背景,总结出物流企业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实现规模经济效益,从而促进我国物流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关键词:
信息化 物流企业 规模经济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雷平 施祖麟1
长期以来,企业数量与规模一直是产业经济学与管理学的研究内容。笔者利用中国31个省级区域工业企业的面板数据,探讨了企业数量、规模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发现企业数量的增长对区域产出有较大的推动作用,而且呈现时序递增趋势。研究还发现,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区域企业数量对经济的影响存在差异,越是发达地区,企业数量对产出的弹性越强,即越是经济发达地区,越应当重视企业与产业的培育,而不是片面强调"做大做强"。本研究还为理解地方政府与国家产业主管部门在产业结构调整政策上的冲突提供了区域经济增长角度的解释。
关键词:
工业企业 数量 规模 区域经济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楠玉 李静
传统理论认为,交通基础设施之所以具有稳定增长动力的根本原因是其所具有的区域外部性,通过扩散效应,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成。除此之外,本文理论研究还认为:一方面,交通基础设施可以加速信息、知识、教育、思想和创意等具有规模报酬递增属性的新增要素积累和扩散,提高这些新增要素的生产效率,从而可以直接推动整个社会创新效率提升;另一方面,交通基础设施提供了人力资本外溢渠道,促进人力资本积累的同时引致高人力资本进入研发部门,实现人力资本在部门间适宜匹配。因此,扩大交通基础设施规模具有稳增长动力,可以使经济体避免落入"低均衡陷阱",最终实现向"高稳态均衡"处收敛。本文的实证结果也检验印证了理论部分的结论,随后给出具体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