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555)
- 2023(14287)
- 2022(11871)
- 2021(11127)
- 2020(9576)
- 2019(21791)
- 2018(21366)
- 2017(41432)
- 2016(21979)
- 2015(24428)
- 2014(23588)
- 2013(23398)
- 2012(20821)
- 2011(18028)
- 2010(17875)
- 2009(16634)
- 2008(16445)
- 2007(14697)
- 2006(12687)
- 2005(11173)
- 学科
- 业(96452)
- 济(93992)
- 经济(93904)
- 企(88734)
- 企业(88734)
- 管理(87372)
- 方法(45433)
- 数学(36588)
- 数学方法(36167)
- 财(32512)
- 业经(30589)
- 农(28210)
- 务(24439)
- 财务(24388)
- 财务管理(24348)
- 企业财务(23114)
- 技术(21731)
- 中国(21248)
- 农业(20533)
- 制(19265)
- 划(17488)
- 理论(17151)
- 策(17047)
- 和(16570)
- 地方(16154)
- 经营(14456)
- 贸(14456)
- 贸易(14444)
- 技术管理(14204)
- 体(14173)
- 机构
- 学院(300015)
- 大学(293845)
- 管理(131825)
- 济(128910)
- 经济(126542)
- 理学(112552)
- 理学院(111594)
- 管理学(110184)
- 管理学院(109590)
- 研究(87322)
- 中国(72507)
- 财(61516)
- 京(60167)
- 科学(50431)
- 财经(48111)
- 江(45904)
- 农(45568)
- 经(43863)
- 中心(43012)
- 业大(41794)
- 所(40931)
- 经济学(38469)
- 研究所(36694)
- 北京(36661)
- 商学(36161)
- 州(35985)
- 商学院(35847)
- 财经大学(35615)
- 农业(35413)
- 经济管理(34920)
- 基金
- 项目(201487)
- 科学(162410)
- 研究(149508)
- 基金(148730)
- 家(127549)
- 国家(126450)
- 科学基金(112752)
- 社会(98108)
- 社会科(93351)
- 社会科学(93327)
- 省(80629)
- 基金项目(79175)
- 自然(72616)
- 自然科(71083)
- 自然科学(71069)
- 自然科学基金(69876)
- 教育(68453)
- 划(65374)
- 资助(59519)
- 编号(58968)
- 创(47933)
- 部(44880)
- 成果(44712)
- 重点(44475)
- 创新(43907)
- 发(43084)
- 业(42114)
- 国家社会(40973)
- 课题(39709)
- 制(39366)
- 期刊
- 济(142030)
- 经济(142030)
- 研究(83538)
- 中国(58168)
- 管理(57074)
- 财(54220)
- 农(40869)
- 科学(38916)
- 学报(36968)
- 技术(31889)
- 大学(30252)
- 学学(28820)
- 农业(28253)
- 融(27526)
- 金融(27526)
- 教育(25830)
- 业经(25018)
- 财经(24242)
- 经济研究(21776)
- 经(21001)
- 业(19709)
- 技术经济(19066)
- 问题(17957)
- 财会(17303)
- 现代(15381)
- 科技(15110)
- 策(15077)
- 会计(15014)
- 统计(14827)
- 商业(14767)
共检索到4446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陈武 何琬 钱婷
管理和科学技术一样也成为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管理变革和创新的过程中,如何科学测度企业管理创新成效成为理论和实务界的一大难题。文章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采用增量绩效思想研究建立了一套测度企业某项管理创新举措实践成效的定量模型,并结合电网企业特点研究构建了测度电网企业管理创新增量绩效的模型,以国网江苏、重庆公司为例开展了实证应用研究。通过研究文章得出如下结论:开展企业管理创新增量绩效的定量测度十分必要而迫切;增量绩效思想是测度企业管理创新成效的可行思路和方法;管理创新举措的实践成效可以从效益贡献、效率提
关键词:
电网企业 管理创新 成效测度 增量绩效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陈武
管理创新在企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量化测度企业管理创新成效是一个重要难题。文章基于等效益面生产函数,采用索洛余值法构建了一个通用企业管理创新成效测度模型,继而结合我国电网企业特点研究建立了针对电网企业的管理创新成效测度模型,并以国家电网公司为例展开实证分析。通过研究得出:量化测度管理创新对企业绩效的贡献非常必要;影响企业绩效的因素很多,企业重要外部环境因素也可能成为生产力;管理创新在电网企业绩效增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外部环境因素对电网企业绩效存在较大影响,传统的技术和资本投入因素对电网企业绩效增
关键词:
电网企业 管理创新 企业管理 企业绩效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谷城 张树山
智能制造的实施是我国制造业智能化升级的重要手段,亦是兼得企业绿色创新的关键。借助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的准自然实验,利用2010—2020年中国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企业实施智能制造对绿色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智能制造总体上能够实现企业绿色创新“增量提质”,且主要通过提高企业效率、强化内部控制水平以及缓解融资约束三条路径驱动企业绿色创新行为。从企业、行业、地区异质性因素来看,当企业的生命周期处于成熟期、行业属性为低碳行业、位于胡焕庸线东侧和知识产权保护强地区时,企业实施智能制造存在显著的绿色创新效应。进一步分析发现:智能制造的实施对同行业非试点企业绿色创新质量具有溢出效应,而提高行业内实施智能制造的企业数量能够强化这种作用效果;另外,智能制造的实施对企业发展存在经济后果,企业可以借助智能制造的实施来提高绩效水平。研究结论验证了智能制造可以激励企业绿色创新“增量提质”,对于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张晓莉 孙琪琪
本文通过构建理论模型论证进口中间品的强度、种类、质量以及行业竞争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并进一步阐明进口中间品与生产率相结合产生的溢出效应对企业研发创新的作用;随后使用2001—2007年工企库与海关库数据验证这一理论的正确性。研究发现:单纯增加中间产品的进口强度对企业研发创新有抑制作用;进口中间品是通过与企业生产率相结合所产生的溢出效应对企业研发创新产生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这一促进作用会随着进口中间品的质量的提高与种类的扩大而增强,随着行业竞争的激烈而减弱。本文也进行了一系列异质性检验。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苏二豆 金祥义 薛军
随着数字经济的崛起,以数字产业为主要标的产业的跨国直接投资(数字型OFDI)日益活跃。本文评估了境外投资数字产业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型OFDI能显著提升中国企业的创新表现,其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发明专利申请数量度量的“量”的维度,但未体现在发明专利知识宽度度量的“质”的维度;高科技企业、政府数字关注度较高地区企业的创新数量受数字型OFDI的影响更为明显;数字技术知识共享机制和研发投入激励机制是数字型OFDI促进企业创新增量的两个关键渠道,而管理者短视是数字型OFDI未能带动企业创新提质的重要原因。该研究结论可为政府如何更好地支持企业参与数字产业投资提供参考。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申明浩 谭伟杰
数字化赋予了国民经济与微观企业转型升级的动能。文章在对上市公司进行文本挖掘的基础上,综合MD&A部分数字化词频占比和无形资产数据等多个数据集以提高企业数字化指标的刻画质量,实证考察了其对企业绿色创新表现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化对企业绿色创新表现具有“增量提质”的双重效应,并且该结论在创新性地采用清朝城墙数据作为历史工具变量和国家级大数据试验区建设作为准自然实验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显著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这一促进效应在政府环保补助较高和内部管控成本较低的企业、非重污染行业企业中更为明显;而当地环境治理和知识产权保护则为该过程的实现提供了支撑。机制分析表明,数字化作用于企业绿色创新的路径依赖于其缓解了(环境)信息约束问题,促使企业自主参与环境治理,并有效提升企业商业信用。文章研究不仅为理解数字技术发展对企业绿色创新表现的影响机理提供了微观实证依据,也为未来实现数字化与“双碳”目标的“共赢”提供了重要启示。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刘明
政策制定者在设计创新政策时,应留意与研发资助紧密相关的学习效应及其积极的溢出效应。现有研究大多关注研发资助引致的投入增量和产出增量,却严重忽略了研发资助的间接影响,例如企业管理实践的变化。创新主体与创新政策工具间的互动会在政策实施过程(或过后)作用于创新主体的行为,引发创新主体行为方式发生变化,此即行为增量。不同于投入或产出增量,行为增量重视企业内部的过程性变化。财务冗余指标对企业行为增量并无实际影响,而企业网络对行为增量有积极的影响。研究发现,投入增量与行为增量之间密切相关。这意味着那些想要改变管理方式的企业愿意在研发上进行持续投入。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姜安印 张帆 苏志
数字经济时代下,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已经成为促进企业创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本文基于2011-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和地级市面板匹配数据,运用渐进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对企业创新数量及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1)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能够显著提升企业创新数量及质量,且对数量的影响大于质量。(2)机制检验表明: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加速企业人力资本积累,是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企业创新数量及质量的重要路径。(3)异质性分析表明:相对于信息通信技术使用强度低的企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对信息通信技术使用强度中高水平的企业创新数量及质量作用更显著。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曲建新 张凤武
经济发展要求企业不断创新。目前大多数企业对技术创新已有所认识,而且相当一部分企业还采取着相应的动作。但在管理创新上不少企业是欠缺的,适应不了市场经济的需要。笔者认为,企业创新,更深层次上是管理创新,它既是技术创新的保证,又反映着管理现代化的水平。 一、企业管理创新的含义 企业管理创新的基本含义是指:企业在已经达到一定管理水平的基础上,为主动适应外部环境,提高管理整体效能,而有意推动管理要素在质和量上发生新的变化和新的组合。它一般表现在环境的自适应与开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邓珩 葛新权
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特别地随着我国加入WTO后,我国企业将获得走向世界,平等参与竞争,在竞争中求得不断发展壮大的良好机遇。这种机遇不仅表现在有利于企业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和资源、加快进入经济全球化;也有利于推动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有利于强化企业的竞争意识,促进企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但毫无疑问,我国企业也将面临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的挑战;还面临着体制衔接、员工素质制约和产业冲击等挑战。 如何提高我国企业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呢?我们认为,由于企业所面对的环境因素复杂、不确定、快变,所以过去那种以经验和历史分析为主的传统管理已经落后、不适应新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黄人杰
在行业发展中出现的变革要求企业进行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现代管理实践要求管理者以崭新的思路思考问题,能够寻找揭示新方法的新原则或新范式,解构传统的管理思想,并通过不同的方式培育应对变革的能力。管理创新改变了管理者的做事方式,它着眼于商业组织的管理流程。改变管理者工作方式的唯一途径就是重新设计控制其工作的各项管理流程。这些流程会确立对管理者的工作加以控制的方式和方法。
关键词:
管理创新 商业模式创新 管理流程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张国胜 杜鹏飞
本文在企业层面研究了数字化转型对技术创新数量、技术创新质量的影响机理,并利用2014—2018年制造业上市企业数据,匹配文本挖掘整理的数字化转型指标及中国研究数据服务平台中的企业专利信息等,实证检验了这一机制。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只促进了企业技术创新“增量”,没有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提质”。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的“双重套利”与“同群效应”是导致这一结果的重要原因。为套取政府补助或在资本市场中高位套利,企业热衷于利用数字化转型优势来提高技术创新数量,这会抑制数字化转型的技术创新“提质”效应;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企业技术创新的“同群效应”使得企业的技术创新策略趋同,这会加剧数字化转型的技术创新“增量”效应、抑制数字化转型的技术创新“提质”效应。本文研究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经验支持,也为培育企业高质量技术创新提供了新思路。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王分棉 贺佳 陈丽莉
企业能否成为绿色创新主体以优化中国绿色创新主体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能否有效突破企业绿色创新动力不足的问题。本文基于资源依赖理论,利用2008—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采用泊松模型,实证检验了有绿色经历连锁董事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有绿色经历连锁董事会促进企业绿色创新,同时对绿色创新数量和质量都有促进作用。新《环保法》实施后,相对于没有绿色经历连锁董事的企业,有绿色经历连锁董事的企业绿色创新“增量提质”显著增强。异质性分析发现,有绿色经历连锁董事可以促进国有企业、东部地区企业和有环保处罚企业绿色创新“增量提质”,但对非国有企业、中西部地区企业和无环保处罚企业没有显著影响。从影响机制看,有绿色经历连锁董事通过减轻高管短视倾向降低了信息不对称、缓解了融资约束,从而促进企业积极开展绿色创新活动;通过提升高管环保意识来促进企业开展更多环保活动,从而促进企业绿色创新,但对企业非绿色创新没有显著影响。本文的结论不仅揭示了企业如何通过绿色经历联结来突破绿色创新限制的影响机制,而且对于改善中国绿色创新主体结构失衡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志新 孙振亚 路航
研究低碳城市试点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能够为实现碳减排目标提供有力工具。使用2007—2016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基于低碳城市试点政策的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了低碳城市试点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及内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低碳城市试点的实施虽然会显著促进绿色技术创新数量的提高,但却导致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质量的下滑。在不同维度上的异质性检验发现,低碳城市试点的实施对高创新能力企业、国有企业以及高碳排放密度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数量的激励作用更为显著,而对低创新能力与低碳排放密度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质量抑制作用更强,且低碳城市试点的实施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质量的抑制作用并未因企业性质产生明显差异。机制检验发现低碳城市试点的实施主要通过加强城市层面的环境规制以及缓解融资约束提高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数量以及抑制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质量。基于此,提出继续推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加强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质量的有效评估以及根据企业特征进行低碳城市试点的差异化措施建设等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