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150)
- 2023(8845)
- 2022(7578)
- 2021(7082)
- 2020(6116)
- 2019(14144)
- 2018(13789)
- 2017(27281)
- 2016(14114)
- 2015(15886)
- 2014(15478)
- 2013(15009)
- 2012(13580)
- 2011(11783)
- 2010(11255)
- 2009(10022)
- 2008(9345)
- 2007(7656)
- 2006(6406)
- 2005(5333)
- 学科
- 济(60297)
- 经济(60241)
- 管理(38164)
- 业(36479)
- 方法(32857)
- 数学(29579)
- 企(29469)
- 企业(29469)
- 数学方法(29189)
- 贸(20779)
- 贸易(20770)
- 易(20209)
- 财(15228)
- 农(14508)
- 中国(13260)
- 地方(11343)
- 业经(11096)
- 学(10742)
- 务(9666)
- 农业(9651)
- 财务(9633)
- 财务管理(9607)
- 企业财务(8915)
- 出(8851)
- 技术(8318)
- 理论(8237)
- 环境(8232)
- 制(8209)
- 和(7650)
- 关系(7608)
- 机构
- 大学(191123)
- 学院(190364)
- 济(86087)
- 经济(84788)
- 管理(75554)
- 理学(66724)
- 理学院(66117)
- 管理学(64902)
- 管理学院(64584)
- 研究(62292)
- 中国(45334)
- 京(38181)
- 科学(36952)
- 财(36367)
- 农(31842)
- 财经(29952)
- 业大(29685)
- 所(29673)
- 中心(29208)
- 经济学(27615)
- 经(27520)
- 研究所(27282)
- 江(26329)
- 农业(25425)
- 经济学院(25292)
- 院(23715)
- 北京(22728)
- 财经大学(22621)
- 范(21646)
- 师范(21312)
- 基金
- 项目(139026)
- 科学(110272)
- 基金(104138)
- 研究(98302)
- 家(92012)
- 国家(91362)
- 科学基金(78684)
- 社会(64407)
- 社会科(61352)
- 社会科学(61337)
- 基金项目(54794)
- 省(53105)
- 自然(52222)
- 自然科(51080)
- 自然科学(51063)
- 自然科学基金(50155)
- 教育(45482)
- 划(45182)
- 资助(43201)
- 编号(37660)
- 部(31762)
- 重点(31713)
- 发(29975)
- 创(29641)
- 成果(28347)
- 科研(27894)
- 创新(27845)
- 国家社会(27791)
- 教育部(27584)
- 人文(26646)
共检索到2649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建清 郑雨楠
笔者利用多国增加值贸易模型,基于从OECD-WTO数据库获得的最新数据,对中美、中韩以及中国对外贸易状况分别进行重估。结果表明:总值法扭曲了中国贸易状况,加深了不必要的贸易摩擦。2001年~2011年,增加值法统计的中国出口额平均占传统值的73%,即削减了中国的庞大出口。同期的中国各双边贸易净额均存在高估。总值法对中美、中韩真实贸易净额年均高估程度分别达250%和31%,增加值法缩小了中美、中韩贸易失衡程度,其中多数行业真实贸易净额与传统值相比都存在显著差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戴枫 刘瑞翔
文章采用假设抽取的方法厘清了双边增加值贸易统计的三种主流指标,并结合生产侧与消费侧特点,提出一种新的核算指标,对现有增加值贸易理论和方法研究进行了补充。通过对2000—2014年中美56个产业部门的双边增加值贸易进行重新测算、比较和分解,发现在中美贸易中,美国的消费性功能大于生产性功能。单纯计算消费侧的贸易差额高估了中美贸易不平衡,而单纯计算生产侧的贸易差额又低估了中美贸易顺差,只有将生产侧与消费侧相结合才能更客观地反映中美之间的贸易不平衡状况。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中美增加值贸易顺差中生产侧的比重在上升,而消费侧的比重在下降。在行业层面,中国初级产品的增加值更多的是包含在工业制成品中为美国的消费环节而非最终生产环节所吸收;在制造业内部,传统劳动密集型部门的消费侧增加值出口比重下降较为缓慢,技术密集型部门基于消费侧的增加值出口比重下降;在服务业部门,中美增加值贸易一直为逆差,但是在2013年和2014年,中美在最终品服务贸易环节的增加值贸易为顺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惠娟 蔡伟宏
基于增加值贸易,测算中美两国服务贸易的GVC地位指数,同时探讨中美两国服务贸易国际分工地位提升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中国服务贸易的国际分工地位比美国低,但是分工地位攀升速度高于美国;中国服务贸易的国际分工地位提升的动力主要来自于低技术密集度服务贸易,而美国相反;中国服务贸易国际分工地位提升的正向经济效应小于美国,中高技术密集度服务贸易国际分工地位提升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较大。
关键词:
服务贸易 国际分工地位 增加值贸易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惠娟 蔡伟宏
基于增加值贸易,测算中美两国服务贸易的GVC地位指数,同时探讨中美两国服务贸易国际分工地位提升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中国服务贸易的国际分工地位比美国低,但是分工地位攀升速度高于美国;中国服务贸易的国际分工地位提升的动力主要来自于低技术密集度服务贸易,而美国相反;中国服务贸易国际分工地位提升的正向经济效应小于美国,中高技术密集度服务贸易国际分工地位提升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较大。
关键词:
服务贸易 国际分工地位 增加值贸易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闫云凤
东亚地区作为全球经济重要引擎和贸易重地,其核心国家中日韩在国际生产分工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文章从增加值贸易角度测算和比较了中日韩3国的贸易趋势和结构特征,了解3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增加值贸易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逐年上升,而日本逐渐下降,韩国趋势稳定。中国和韩国进口大量中间品加工后再出口,出口中属于本国的增加值较少,而日本出口中的本国增加值较多。中日韩3国的"电气和光学设备制造业"以及日韩两国的"运输设备制造业"都是重点出口行业,且增加值出口占比都远小于海关出口,说明这两个行业的中间品贸易占有很大比例,出口中包含了大量的国外增加值。因此,建立增加值贸易统计体系可以更好地刻...
关键词:
中日韩 增加值贸易 全球价值链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缪子菊
本文利用总贸易核算法和最新的WIOD数据库,将2000-2014年中美56个产业部门的双边贸易进行了完全分解,测算了中美双边贸易中的实际利益。结果表明:(1)以贸易总值衡量和以增加值衡量的中美双边贸易存在显著差异,且存在明显的行业差异;(2)以贸易总值衡量,中国制造业对美国存在大额顺差,但以增加值衡量可以发现,顺差实际来源于隐含在中国出口中的其他国家的国外增加值,因此中美双边贸易中,尽管制造业出口贸易顺差在中国,但真实利得并不在中国;(3)从服务业来看,中国是贸易逆差国,且逆差呈现进一步扩大趋势。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中美贸易 附加值 真实利益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郭晶
基于企业异质性的增加值贸易研究,是深入分析增加值贸易中的国内部分的微观基础性工作,对于认识增加值贸易中企业层面的驱动因素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归纳与梳理了增加值贸易核算的研究脉络,分析了企业异质性对增加值贸易核算的影响,详细评述了基于企业异质性的增加值贸易核算的两类方法,并提出了深化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
增加值贸易 企业异质性 出口国内增加值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廉晓梅 吴金华
文章在梳理国内价值链内涵界定和基本模型构建的基础上,从增加值分解与地位测度视角系统比较了国内价值链贸易核算框架演进过程,并探讨了未来的发展方向。首先,明晰了国内价值链属权和属地概念的内涵边界,并基于属地概念运用中国区域间投入产出表建立了一个基础理论模型框架;其次,通过对封闭经济条件下内需驱动的增加值分解范式和开放经济条件下涵盖国内和国外成分的总流出分解、省域部门层面出口增加值分解、“双循环”战略背景下国内价值链嵌入全球价值链模型框架的分析,揭示了不同模型的适用范围、关联性与拓展方向,研究发现,国内价值链贸易核算模型的构建为测度国内价值链分工位置与地位奠定了基础,两者有效衔接,深化了对国内垂直专业化分工的认识,拓展了分工贸易研究领域;最后,从经济理论、价值链条和模型数据角度给出未来可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刘丽萍
贸易增加值以新增价值代替传统方法的总价值来衡量贸易流量,新增价值由生产出口产品的国家创造,包含生产过程中的雇员报酬、税和利润。核算贸易增加值的主要依据是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通过核算贸易增加值可得出新的结论:全球贸易额大大减少;双边贸易平衡格局发生了重大改变;服务贸易的比重大大增加;出口和进口的依存度相当高。中国应积极参与到世界投入产出表的有关工作中,研究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和分析其中的贸易利益。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贸易增加值 投入产出表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刘娟娟 张换兆 许建生
贸易增加值作为一种全新的贸易核算方式,其产生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背景:全球价值链、传统贸易核算方式不精确以及下一代贸易规则的需要。采用贸易增加值核算,对中国整体上是有利的,对科技创新也会产生影响,包括大幅降低高技术出口数据、明确中国应对贸易摩擦的方向以及加剧科技创新资源竞争。建议中国加快推进贸易增加值核算应用的进程,实施更加精准的科技创新激励政策以推动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攀升,实行高质量大规模的"引进来"和"走出去"。
关键词:
贸易增加值 全球价值链 科技创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忠杰
文章利用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WIOD)中的投入产出表数据,系统核算了中国1995—2011年的增加值贸易情况,研究结果发现:(1)从1995—2011年,增加值进口和增加值出口均有增加的趋势,中国的增加值贸易存在顺差,中国的增加值贸易低于传统贸易。(2)从1995—2011年,中国主要的增加值进口来源地和出口目的地发生了变化,增加值进出口的主要行业也发生了变化。在1995年,中国最主要的增加值进口来源地是日本,出口目的地是美国,在35个行业中,电气和光学设备制造业的增加值进口额最大;农林牧渔业的增加值出口
关键词:
增加值贸易 传统贸易 投入产出模型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马涛 刘仕国
本文阐释了增加值贸易核算的理念、产生机制和测度目的,并基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和世界贸易组织(WTO)创建的增加值贸易数据库,分析了全球价值链对新型国际分工、贸易格局以及就业跨境转移的影响。增加值贸易核算对世界贸易的国别结构、依存度和全球贸易失衡程度有了全新反映。本文还评估了增加值贸易核算架构下中国外贸的利得和失衡程度,廓清了中国在全球贸易失衡中的责任。抓住全球价值链重构的战略机遇期对提升中国经济至关重要,对深化贸易结构转型也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忠杰
文章利用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WIOD)中的投入产出表数据,系统核算了中国1995—2011年的增加值贸易情况,研究结果发现:(1)从1995—2011年,增加值进口和增加值出口均有增加的趋势,中国的增加值贸易存在顺差,中国的增加值贸易低于传统贸易。(2)从1995—2011年,中国主要的增加值进口来源地和出口目的地发生了变化,增加值进出口的主要行业也发生了变化。在1995年,中国最主要的增加值进口来源地是日本,出口目的地是美国,在35个行业中,电气和光学设备制造业的增加值进口额最大;农林牧渔业的增加值出口额最大;在2011年,中国最主要的增加值进口来源地和出口目的地均是美国,在35个行业中,采矿业的增加值进口额最大,电气和光学设备制造业的中国增加值出口额最大。
关键词:
增加值贸易 传统贸易 投入产出模型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程惠芳 刘睿伣
通过举例比较了总值贸易和增加值贸易两种统计方法的区别,构建了中美双边基于出口总值的增加值分解模型,利用世界投入产出表1995~2011年的数据,对中美两国之间的出口额进行国内外增加值分解,对比分析了总值出口和增加值出口的情况,以期为我国对外贸易健康、可持续发展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