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074)
- 2023(14752)
- 2022(12442)
- 2021(11518)
- 2020(9439)
- 2019(21783)
- 2018(21327)
- 2017(40846)
- 2016(21776)
- 2015(23948)
- 2014(23938)
- 2013(23420)
- 2012(21644)
- 2011(19660)
- 2010(19454)
- 2009(17343)
- 2008(16692)
- 2007(14473)
- 2006(12560)
- 2005(11256)
- 学科
- 济(95127)
- 经济(95042)
- 管理(58314)
- 业(56450)
- 企(44086)
- 企业(44086)
- 方法(38171)
- 数学(33576)
- 数学方法(33092)
- 农(26904)
- 中国(26727)
- 地方(26508)
- 业经(21116)
- 学(21037)
- 财(21031)
- 农业(18644)
- 环境(17682)
- 制(15803)
- 贸(15437)
- 贸易(15423)
- 易(14889)
- 融(14649)
- 金融(14647)
- 银(14542)
- 银行(14517)
- 发(14433)
- 技术(14394)
- 和(14219)
- 行(13998)
- 地方经济(13872)
- 机构
- 学院(300771)
- 大学(297892)
- 济(121729)
- 经济(119182)
- 管理(115623)
- 研究(106570)
- 理学(99625)
- 理学院(98447)
- 管理学(96560)
- 管理学院(96009)
- 中国(80275)
- 科学(67652)
- 京(64152)
- 农(55531)
- 财(54459)
- 所(53770)
- 中心(49847)
- 研究所(49236)
- 业大(47865)
- 江(45161)
- 财经(43251)
- 农业(43233)
- 范(40899)
- 师范(40445)
- 北京(40151)
- 院(39562)
- 经(39494)
- 经济学(36735)
- 州(36262)
- 省(33781)
- 基金
- 项目(211686)
- 科学(167100)
- 基金(153170)
- 研究(151849)
- 家(135654)
- 国家(134557)
- 科学基金(115109)
- 社会(96752)
- 社会科(91772)
- 社会科学(91750)
- 省(83862)
- 基金项目(81469)
- 自然(75405)
- 自然科(73567)
- 自然科学(73546)
- 自然科学基金(72152)
- 划(71425)
- 教育(68952)
- 资助(61834)
- 编号(60221)
- 发(50498)
- 重点(48722)
- 成果(46726)
- 部(46096)
- 创(44394)
- 课题(42352)
- 创新(41588)
- 科研(40986)
- 国家社会(40588)
- 计划(39798)
- 期刊
- 济(135065)
- 经济(135065)
- 研究(84336)
- 中国(64622)
- 农(50648)
- 学报(49055)
- 科学(46554)
- 管理(41929)
- 财(40921)
- 大学(36999)
- 学学(35173)
- 农业(35090)
- 教育(31706)
- 融(27610)
- 金融(27610)
- 技术(27495)
- 业经(23836)
- 经济研究(20937)
- 财经(20273)
- 业(18883)
- 问题(17801)
- 经(17514)
- 资源(17229)
- 科技(14790)
- 版(14507)
- 技术经济(14361)
- 统计(13856)
- 图书(13173)
- 商业(13042)
- 现代(13024)
共检索到4473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苏亚艺 朱道林 曲衍波 刘瑞
研究目的:研究针对生态脆弱区的宜耕未利用土地开发综合评价方法,并以拉萨市堆龙德庆县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方法:多因素综合评价法,ArcGIS空间分析法,互斥矩阵法。研究结果:自然适宜性、生态敏感性、社会经济条件3方面的综合评价能够科学指导堆龙德庆县的未利用土地开发。在开发策略上,未利用土地重点开发主要位于县域北部及中部堆龙曲河谷地区,适度开发主要分布在县域中部及南部地区,控制开发主要位于县域东部,禁止开发主要分布于县域高海拔地区,4种开发类型占未利用土地总面积比例分别为:2.6%、3.7%、1.2%、92.5%。研究结论:在自然适宜性、生态敏感性、社会经济条件3方面评价基础上的开发决策,更有利...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红旗
以往县级柑桔土地适宜性评价多采用定性和单要素的方法,致使评价结果中存在着主观性、片面性以及空间定位精度低等缺点。本文以江西省泰和县为研究区域,引入土地适宜度的概念,满足应用计算机进行定量评价的因子量化要求,并运用GIS技术,实现了对县级柑桔土地自然、社会经济属性适宜性进行综合评价的数量化方法,也为其他类型的单作物(广义)土地适宜性评价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模式。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玒玒 汪妮 解建仓 朱记伟
为了给渭河流域生态系统的保护与重建提供科学依据,在对该流域生态环境分析的基础上,从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两个方面选取9项指标,建立生态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基于熵权法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渭河流域的生态脆弱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北洛河区脆弱程度最大,渭河干流区和泾河区属中度脆弱区。渭河流域生态环境不容乐观,管理者应根据其特点,合理规划、因地制宜的加以治理。
关键词:
生态脆弱性 熵权 渭河流域 模糊综合评价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许尔琪 张红旗
该文以县域为研究单元,针对中国黄土高原区、北方农牧交错区、西北干旱风沙区、西南岩溶区和三江源区等生态脆弱区域,从环境支持性、资源保护性、经济可行性和社会可接受性等四方面建立了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体系,综合评价了各区的土地利用可持续性程度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区和三江源区的弱度、较弱可持续性等级县数比例各为55.14%和87.5%,整体可持续性较低;其余三区强度和较强可持续性等级的县比重均超过或接近40%,可持续性相对较高。从空间上看,新疆昆仑山北坡绿洲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宁夏南部山区、青海三江源区和贵州南部岩溶山区是弱度土地可持续性的主要聚集区。
关键词:
生态脆弱区 县域 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冯晓利 何伟 蒋贵国 潘洪义
用模糊综合评价分析的数学方法评价双流县农用地适宜性,根据因素因子选择原则及研究区域农用地实际情况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再以白家镇这一评价单元为例介绍并演示了模糊综合评价具体实施过程,按照最大隶属度原则确定研究区域农用地适宜性等级。结果表明,双流县现有Ⅱ级适宜度农用地比例为5.53%,Ⅲ级适宜度农用地比例为81.17%,Ⅳ级适宜度农用地比例为13.30%,无Ⅰ级和Ⅴ级适宜度农用地,双流县农用地总体适宜度为Ⅲ级,并对各适宜程度的提高和改善提出了相应建议。经实际操作以及确定结果的检验,证明模糊综合评价法在农用地适宜性评价中的应用是可行的。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石红彦
本文以陕西省米脂县为例,对生态脆弱区的耕地利用集约度进行评价。首先,根据米脂县的实际情况,确定耕地利用集约度的评价指标;然后,用熵值法对耕地利用集约度的各个指标进行加权;最后,通过功效函数计算出米脂县2005年-2009年的耕地利用集约度值。得出以下结论:2005-2009年,米脂县的耕地集约度一直在增加,但是增长幅度不大,人工成本投入和生产成本投入不协调,经济发展是制约生态脆弱区农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生态脆弱区 耕地利用集约度 米脂县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陈健飞 刘卫民
本文应用模糊综合评判(FuzzySet)法、经验指数和法、极限条件法进行长乐市土地适宜性评价,对不同方法及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着重探讨了模糊综合评判方法的适用性。模糊综合评判结果表达为所评土地单元对每一适宜性等级的隶属程度,较好地解决“土地适宜性等级”的级别归属模糊性问题,并能使土地评价准确度得以提高
关键词:
土地评价 土地适宜性 模糊综合评判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秦伟山 孙剑锋 张义丰 李世泰
海岛经济体脆弱性是海岛经济体人地关系系统在发展过程中受到内外部干扰所表现出的不可持续状态。本研究从自然本底、资源、生态环境、社会和经济5个层面选取38项具体指标,构建海岛经济体脆弱性综合评价体系,对2016年中国12个海岛县海岛经济体脆弱性指数值进行了测定,并对这些海岛县脆弱性的空间分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12个海岛县脆弱性差异明显,依据脆弱性程度可分为4个等级,其中普陀区、定海区、东山县、玉环县为低脆弱度,嵊泗县、长岛县、长海县为弱脆弱度,平潭县、岱山县、洞头区为中脆弱度,崇明区、南澳县为强脆弱度;各海岛县脆弱性指数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区域化"和"集群化"特征。本研究为海岛经济体可持续发展和海岛地区合理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秦伟山 孙剑锋 张义丰 李世泰
海岛经济体脆弱性是海岛经济体人地关系系统在发展过程中受到内外部干扰所表现出的不可持续状态。本研究从自然本底、资源、生态环境、社会和经济5个层面选取38项具体指标,构建海岛经济体脆弱性综合评价体系,对2016年中国12个海岛县海岛经济体脆弱性指数值进行了测定,并对这些海岛县脆弱性的空间分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12个海岛县脆弱性差异明显,依据脆弱性程度可分为4个等级,其中普陀区、定海区、东山县、玉环县为低脆弱度,嵊泗县、长岛县、长海县为弱脆弱度,平潭县、岱山县、洞头区为中脆弱度,崇明区、南澳县为强脆弱度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廖炜 李璐 吴宜进 史志华
基于RS和GIS技术,研究了丹江口库区1990—2007年的土地利用变化状况,采用空间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模型,评价了库区生态环境脆弱性,探讨了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环境脆弱性的关系。结果表明:①库区土地利用格局承受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两方面相互矛盾的巨大压力,1990—2007年间,除水田和旱地减少外,其他用地比例均有不同程度增长。②18 a间,库区生态环境整体状况有所好转,脆弱性综合指数从5.96降至5.56。林地基本处于微度脆弱性状态,灌丛、园地、草地属于轻度和中度脆弱状态,水田、旱地和未利用地多属于中度和重度脆弱状态。③不同利用类型的脆弱性综合指数顺序基本保持...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赵小娜 宫雪 田丰昊 李明玉
土地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但是快速的城市化和城镇化每年使得很多生态用地转化为建设用地,结果导致一系列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城市发展需合理规划以减少城市发展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而城市合理规划的前提是认清土地生态适宜性及其等级。鉴于此,论文从自然地理、社会经济、生态限制三方面选取了12个评价因子构建阻力评价体系,运用"阻力模型"和"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并借助GIS空间分析技术对延龙图地区城市土地生态适宜性及其等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延龙图地区城市土地生态适宜性可分为重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赵小娜 宫雪 田丰昊 李明玉
土地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但是快速的城市化和城镇化每年使得很多生态用地转化为建设用地,结果导致一系列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城市发展需合理规划以减少城市发展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而城市合理规划的前提是认清土地生态适宜性及其等级。鉴于此,论文从自然地理、社会经济、生态限制三方面选取了12个评价因子构建阻力评价体系,运用"阻力模型"和"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并借助GIS空间分析技术对延龙图地区城市土地生态适宜性及其等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延龙图地区城市土地生态适宜性可分为重点建设区(538.55 km~2)、优化建设区(743.53 km~2)、限制建设区(1 887.46 km~2)和禁止建设区(1 919.16 km~2)。论文明确各区空间分布并提出相对应的发展建议,以期为延龙图地区城市土地规划布局提供理论、技术、决策支撑与参考。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洁 赵锐锋 谢作轮
以甘肃省为例,从脆弱性的角度出发,运用综合评价方法构建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价体系,探寻甘肃省脆弱性的空间分布格局及驱动机制,为保护西北地区的生态屏障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甘肃省的区域脆弱性程度呈自南向北递增趋势;中等脆弱性地区占甘肃省的面积最大,达到36.1%;社会因素与自然因素对脆弱性起共同作用,但社会因素为主要的驱动因子;甘肃省的地理分区与脆弱性分区在空间上基本保持一致。最后依据不同区域各自的特点提出了降低脆弱性的有益意见。
关键词:
区域 社会—生态系统 脆弱性 驱动因子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长胜 卢伟 金晓斌 周寅康
土地适宜性评价是土地开发整理的基础 ,而未利用地作为土地开发整理的主要对象 ,本身就具有自然和经济上的特殊性 ,显然土地整理中未利用地适宜性评价更是土地开发整理中的关键性工作。结合GIS技术设计了土地整理中未利用地适宜性评价的总技术路线 ,进而对具体评价过程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1)未利用地评价单元的划分方法及在计算机中的生成技巧 ;(2 )评价因子的选取和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3)运用特尔斐法与数学模型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各评价因子的权重 ;(4)评价结果生成过程。以广西柳城县为例运用本评价系统对其未利用地进行适宜性评价 ,能以较快的速度得到适宜性评价结果和各类适宜性用途的空间分布 ,并...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李红波 张慧 赵俊三 袁磊
研究目的:评价低丘缓坡土地开发建设适宜性。研究方法:以GIS为系统环境,通过元胞自动机模拟地理空间过程,"生态位"确定元胞邻域之间的转换规则,构建元胞自动机生态位适宜度模型。研究结果:模型运行得出了安宁市低丘缓坡土地开发建设适宜性的等级图谱,适宜建设区域主要分布在低丘缓坡区域的东北部,模型运行有效。研究结论:元胞生态位适宜度模型运行结果生态意义明确,适用于生态保护为目的的同质性区域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为评价、优化和编制低丘缓坡专项规划方案奠定了很好基础,也为类似的山地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提供了方法借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