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699)
2023(13963)
2022(11776)
2021(11120)
2020(9387)
2019(21544)
2018(21378)
2017(41031)
2016(22320)
2015(25230)
2014(25355)
2013(24906)
2012(23147)
2011(20748)
2010(21098)
2009(20008)
2008(18901)
2007(17012)
2006(14584)
2005(12645)
作者
(64462)
(54708)
(53978)
(51588)
(34006)
(26132)
(24666)
(21500)
(20515)
(19184)
(18362)
(18280)
(17064)
(16984)
(16831)
(16783)
(16632)
(15852)
(15603)
(15520)
(13497)
(13385)
(13370)
(12641)
(12339)
(12166)
(12061)
(12018)
(11159)
(11131)
学科
(93670)
经济(93569)
(67159)
管理(60205)
(50987)
(45858)
企业(45858)
方法(41934)
数学(37421)
数学方法(36953)
农业(33738)
业经(24820)
(23842)
中国(23029)
(20183)
地方(18842)
(17994)
(16064)
贸易(16058)
(15643)
(15214)
(14568)
银行(14530)
(14506)
财务(14451)
财务管理(14412)
(14036)
金融(14028)
(13852)
企业财务(13679)
机构
学院(319394)
大学(314022)
(129326)
经济(126592)
管理(123705)
理学(107287)
理学院(106207)
研究(104505)
管理学(104235)
管理学院(103673)
中国(80718)
(72535)
科学(65335)
(64820)
(57862)
农业(56056)
业大(54710)
(52684)
中心(51345)
(48621)
研究所(47983)
财经(46102)
(41971)
(40830)
师范(40366)
北京(39459)
经济学(38599)
(38059)
(37032)
经济管理(35179)
基金
项目(217983)
科学(170981)
研究(159214)
基金(157232)
(137509)
国家(136282)
科学基金(116550)
社会(100562)
社会科(94851)
社会科学(94823)
(87754)
基金项目(83720)
自然(75422)
自然科(73660)
自然科学(73637)
教育(73230)
(72457)
自然科学基金(72312)
编号(66132)
资助(63487)
成果(52822)
重点(48980)
(48372)
(47365)
(45279)
课题(45066)
创新(42350)
科研(42113)
国家社会(41281)
教育部(40982)
期刊
(143257)
经济(143257)
研究(85300)
(74331)
中国(61690)
学报(53444)
农业(50469)
科学(47895)
(45533)
大学(41303)
管理(40529)
学学(39495)
教育(31187)
(30713)
金融(30713)
业经(30068)
技术(28523)
(24118)
财经(22154)
经济研究(20545)
问题(20374)
(18985)
(18790)
统计(15593)
农村(15411)
(15411)
技术经济(15358)
农业经济(15226)
世界(15143)
业大(14985)
共检索到4625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彭正波  农珑  
近年来,我国农村治理问题一直都是诸多学者研究的重点。建国以来,农村基层管理体制经历人民公社和村民自治制度两次大演变,期间我国农村也出现了三轮社会危机的演变。本文以基层治理体系演化为主线贯穿全文,从废除人民公社制、重振乡镇政权、确立村民自治制度三个历史时期探索与当时农村社会治理危机之间的关联,深刻分析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治理危机爆发的根源,研究基层治理体系的演化对农村治理危机造成的影响,理顺基层治理体系与农村治理危机的内在联系。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立争  
"当家人"与"代理人"的角色冲突,使村民组长的职责履行陷入双重困境;低下的经济待遇和不可求的政治升迁机遇,使村民组长职位吸引力丧失殆尽,从而加剧了村民组长的"接班人"危机。稳固的乡村政治空间结构、强大的乡村社会资本以及双重角色寄托的延续,决定了村民组长"接班人"危机的解决不可一蹴而就。建议改进村民组长待遇制度,在乡村政治空间结构濒临崩溃、乡村社会资本面临瓦解的东部沿海农村,试行村民小组的合并或撤销措施,并伴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而逐步推广。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孙琦  田鹏  
提升城乡基层社区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和服务效能、补齐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短板弱项,是"十四五"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我国城乡基层社区文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的供给、需求之间的结构性矛盾和体制性困境依然十分突出。本研究从治理动力、治理主体、治理规则以及治理目标等维度提出理论框架;基于苏北地区的实证调查分析基层社区文化治理转型的动因及文化秩序重建的实践逻辑。研究发现,城乡社区结构转型和秩序演化过程中文化主体的多元性、文化治理规则的复杂性以及文化治理目标的引领性等多重社会逻辑共时性运作,使得基层社区文化治理体系转型和治理秩序重建呈现出更加复杂、动态的实践特征。基层社区文化治理转型主要是由"农民上楼"后的"文化饥饿"、居民文化自治乏力以及社区文化引领不足等问题引起;同时,在具体文化治理实践过程中必须突破"官办文化"与"送文化"思维模式,并基于"民办文化"与"种文化"的新思维营造标准化公共文化空间、重塑主体化治理规则及社会化协同机制,实现多元文化融合下的共建、共治、共享。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孙琦  田鹏  
提升城乡基层社区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和服务效能、补齐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短板弱项,是"十四五"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我国城乡基层社区文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的供给、需求之间的结构性矛盾和体制性困境依然十分突出。本研究从治理动力、治理主体、治理规则以及治理目标等维度提出理论框架;基于苏北地区的实证调查分析基层社区文化治理转型的动因及文化秩序重建的实践逻辑。研究发现,城乡社区结构转型和秩序演化过程中文化主体的多元性、文化治理规则的复杂性以及文化治理目标的引领性等多重社会逻辑共时性运作,使得基层社区文化治理体系转型和治理秩序重建呈现出更加复杂、动态的实践特征。基层社区文化治理转型主要是由"农民上楼"后的"文化饥饿"、居民文化自治乏力以及社区文化引领不足等问题引起;同时,在具体文化治理实践过程中必须突破"官办文化"与"送文化"思维模式,并基于"民办文化"与"种文化"的新思维营造标准化公共文化空间、重塑主体化治理规则及社会化协同机制,实现多元文化融合下的共建、共治、共享。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君  
城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带来的高福利对农村精英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导致大量农村精英"孔雀东南飞";另一方面,剩余的农村精英选择了体制吸纳和联盟,主导了农村的话语权,导致了农村权力结构和社会资本力量的失衡。由此形成的后果是精英的流失造成农村发展的后劲减缓,而通过精英的凝聚和结盟来维护少数集团的利益,抵制农村社会的批判,最终结果是农村社会权力的高度集中,社会力量的平衡被打破,无法形成对权力的有效制约,导致农村出现治理危机。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召  羊许益  
当前,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正在由风险演变为危机。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是农村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基本要求。政府公共物品供给的职能"缺位"是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因此,治理农村环境污染问题,需要明确界定政府职能,加大财政、政策扶持力度,同时应发挥基层各行动主体的积极性,以形成多元治理格局。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与基层治理关系研究》课题组  刘莎  李明刚  
随着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经营机制的逐步完善,农村基层治理机制发生了深刻变革,突出地表现在政府职能与村民自治相分离、集体经济资产经营管理职能与社会职能相分离以及村级事务决策权与执行权相分离。这不仅使基层治理结构的权力配置与运行更具民主性,而且在治理方式实现了群众参与的最大化,有助于打破基层行政的体制性障碍,也有助于推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教立营  
农村公共危机涉及的领域广泛,包括土地流转纠纷、农产品质量安全、环境污染、农村社会治安等,这些危机对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构成严峻挑战。然而,农村治理主体之间存在权责不清问题,且缺乏有效整合,导致农村公共危机治理效能不足。农村公共危机的治理需要各个主体之间密切合作形成合力,但现实中常常因分散的治理主体、重复的职能和不协调的行动导致危机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甚至可能激化危机,导致更大的损失。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教立营  
从目前发展状况来看,我国已经正式进入全新社会发展阶段,客观因素导致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巨大变化,矛盾特征体现也相对更为明显。作为农业大国,“三农”问题的稳定和发展是国家的关切,农村公共危机治理也成为社会发展的根本要求。结合我国农村面临的公共危机治理难题,本文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出发,从理论建构和实践两个方面对农村公共危机治理提出了可循之策。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郑联盛  高峰亭  武传德  
传染病等突发性公共危机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重要的治理对象。突发性公共危机具有急迫性高、危害性大、不确定性高等特征,同时存在多样化的内在权衡性,需要统筹政府有效干预、专业技术支持、综合资源保障等环节,以非常规决策、科学化治理和规范化处置等加以应对,以形成一致性集体行动。构建公共危机财政支持体系建设是公共危机应对的内在要求,应强化预备费、转移支付以及税费降低等三个支柱对危机应对、处置及重建等的支持功能。从中长期视角,应该着力法律制度安排、统筹中央地方权责、落实资金来源、完善信息披露、吸纳多元主体、着力风险管控以构建公共危机的财政支持体系。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林平  赵永伟  
目前我国农信社的监测指标体系基本上已经建立起来了 ,但是 ,如何通过建立一些比较实用的统计模型 ,对其进行科学的预警 ,则尚未提上议事日程。本研究在深入搜集大量实证样本的基础上 ,运用偏相关、多元判别和Logistic分析方法 ,对农村信用社信用危机预警的指标进行了筛选 ,建立了较具解释力的危机预警指标体系和信用危机预警模型。对加强和改善当局对农村信用社的日常预警监管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燕凌  陈冬林  凌云  
农村公共危机是一系列严重危害农村社会安全、政治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政治经济现象,其危害在于对人们的基本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的冲击。但从本质上讲,农村公共危机最根本的原因是公共产品供求失衡。农村公共危机是在长期农村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政府公共生产严重滞后,公共产品供给不足,无法满足人们对公共产品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的矛盾运动结果。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田先红  杨华  
2008年11月,我们在中部某省H市农村观察村委会选举时,亲眼目睹了由于乡村治理的恶化、农村社会建设滞后而爆发的包括数百人集访、致人死亡等在内的一系列恶性事件,严重干扰、阻碍了选举工作。如果再联系前不久发生的贵州"瓮安事件"、甘肃"陇南事件"、江西铜鼓林改事件,我们可以看到,最近一段时间的乡村社会显得异常躁动,不仅各类事情频发,且问题异常尖锐、复杂。农村正在酝酿一场由治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周志荣  谢锐勤  
当前,因基层政府行为失范、农村中的"大宗族,小政府"现象以及"能人"权威的替代等造成的基层政府权威缺失,是农村群体性事件中基层政府对社会管理的失控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巴纳德的"权威接受论",权威是否存在,不是来源于上级,而是来源于下级的认可;在乡村治理中,治理的权威不是来自于上级政府对基层政府的授予,而是来源于基层民众的认可。因此,基层政府在乡村治理中权威地位的树立,应基于民众的认可,必须实实在在为民众办实事。
[期刊] 改革  [作者] 杜志雄  王瑜  
立足于中国"三农"工作重心从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历史性转移,乡村基层治理需适应全面脱贫后的减贫治理新要求,及时形成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治理支撑。伴随减贫目标和任务的变化,乡村基层治理体系在支撑常态化减贫方面存在短板制约,集中表现为脱贫地区的乡村治理资源匮乏、组织力量薄弱、公共资源瞄准偏差等问题。"十四五"时期,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对常态化减贫和乡村振兴的治理承载力,实现乡村基层由"代理"向主体性"治理"的跃迁,应激活内源性的多种治理资源,提升乡村资源与国家资源下乡的合力;创新乡村基层治理模式,通过传统与现代的组织融合优化组织效能;善用信息化治理手段,克服信息不对称引致的治理资源耗散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