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700)
- 2023(15526)
- 2022(13660)
- 2021(12877)
- 2020(10834)
- 2019(24973)
- 2018(24737)
- 2017(47705)
- 2016(26124)
- 2015(29448)
- 2014(29209)
- 2013(28396)
- 2012(25931)
- 2011(23151)
- 2010(23238)
- 2009(20747)
- 2008(20043)
- 2007(17399)
- 2006(15006)
- 2005(12874)
- 学科
- 济(97921)
- 经济(97817)
- 管理(77069)
- 业(73850)
- 企(62350)
- 企业(62350)
- 方法(46900)
- 数学(40849)
- 数学方法(40250)
- 农(27735)
- 财(26622)
- 中国(25880)
- 业经(22477)
- 地方(19949)
- 学(19741)
- 制(18710)
- 理论(18535)
- 农业(18336)
- 贸(17989)
- 贸易(17982)
- 易(17494)
- 技术(17419)
- 务(17102)
- 财务(17026)
- 财务管理(16992)
- 策(16504)
- 企业财务(16090)
- 和(16032)
- 划(15437)
- 环境(15412)
- 机构
- 学院(357796)
- 大学(356956)
- 管理(145741)
- 济(140505)
- 经济(137275)
- 理学(127028)
- 理学院(125676)
- 管理学(123468)
- 管理学院(122798)
- 研究(115764)
- 中国(84319)
- 京(74862)
- 科学(71039)
- 财(64502)
- 所(56290)
- 农(54954)
- 中心(53030)
- 业大(52834)
- 江(52192)
- 财经(51765)
- 研究所(51407)
- 范(47825)
- 师范(47403)
- 经(47207)
- 北京(46748)
- 院(43081)
- 农业(42704)
- 州(42183)
- 经济学(40944)
- 技术(39254)
- 基金
- 项目(249645)
- 科学(196839)
- 研究(185571)
- 基金(179988)
- 家(155593)
- 国家(154266)
- 科学基金(133834)
- 社会(114847)
- 社会科(108831)
- 社会科学(108802)
- 省(98365)
- 基金项目(95628)
- 自然(87691)
- 教育(87435)
- 自然科(85667)
- 自然科学(85647)
- 自然科学基金(84090)
- 划(82368)
- 编号(77345)
- 资助(74186)
- 成果(62131)
- 重点(55644)
- 部(55297)
- 课题(53307)
- 发(52979)
- 创(52533)
- 创新(48788)
- 教育部(47881)
- 项目编号(47607)
- 科研(47596)
- 期刊
- 济(150228)
- 经济(150228)
- 研究(103172)
- 中国(68563)
- 管理(53532)
- 学报(53367)
- 科学(49930)
- 农(48935)
- 财(48891)
- 教育(47185)
- 大学(41603)
- 学学(38932)
- 农业(34350)
- 技术(33798)
- 融(28473)
- 金融(28473)
- 业经(25496)
- 财经(24224)
- 经济研究(23417)
- 经(20634)
- 问题(19050)
- 图书(18605)
- 业(17576)
- 科技(17509)
- 技术经济(16997)
- 理论(16750)
- 现代(15955)
- 版(15903)
- 实践(15445)
- 践(15445)
共检索到5131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罗英姿 陈小满 李雪辉
博士生科研绩效是博士生培养质量的折射。本文选取1107名毕业5年内博士生作为研究样本,通过回归分析得到:生源教育背景对博士生科研绩效产出没有显著影响;博士生培养过程中学习投入时间、科研参与、导师科研指导、课程因素与博士生科研绩效显著相关。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相关策略,以期为博士生科研绩效水平提升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
科研绩效 博士生培养 提升策略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宋晓平 梅红
以全国博士质量调查结果为基础,借鉴国外师生互动关系研究、导师人际行为模型的思想,利用西安高校博士生调查数据,分析了博士生怎样看待导师对其的指导,并从学生的视角分析了体验到的不同师生互动关系对其科研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导师与博士生互动关系处于"高度合作+一定程度强势指导"和"高度合作+一定程度尊重学生观点和意见"时,更有利于博士生科研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推进博士生的科研和学位论文进展。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杨静 高虹
论述了博士生的培养目标定位和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的关系,强调在严格目标管理的同时必须加强过程管理,并阐述了博士生培养过程中的主要环节及其作用,以及如何实施各培养环节的过程管理。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吴文启
从科研设备共享、跨学科合作研究、综合性交叉性研究平台与研究中心建设、导师群体与人才交流等方面阐述了德国"大科学"研究模式下博士生培养的科研学术环境。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思遥 蔡红红
为探究培养环境对博士生科研信念与科研绩效的影响及作用机制,通过分析37所“双一流”建设高校4 521名博士生的调查数据,围绕社会认知理论构建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示,博士生对培养环境的整体满意度较高,但科研效能感不足、科研压力较大,任务型绩效提升速度较快,创新型绩效进步较慢。培养环境中的科研条件能显著预测博士生的科研信念,但其对创新型绩效及任务型绩效的影响则需通过科研效能感和科研压力间接产生。培养环境中的导师支持和学术氛围不仅能直接影响博士生的科研信念和科研绩效,还能分别通过科研效能感和科研压力对科研绩效产生间接影响。为提升博士生质量,培养单位应尊重科学发展规律、创设良好的培养环境、加强对博士生的人文关怀和心理干预。
关键词:
博士生 培养环境 科研信念 科研绩效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陈翱 孟成明
通过对H农业大学近四年内已回国的71名出国联合培养博士生的调查发现,出国联合培养经历对提升博士生科研意识和精神、科研及协作能力的作用很大。同时,留学管理部门和高校应通过高水平培养支撑博士生国际化学习研究的承载能力,构建"短-中-长"期的多层次国际化培养体系,加强绩效考核和强化质量控制,发挥好回国博士生的后续优势等措施,进一步提高出国联合培养博士生项目的综合效益。
关键词:
多国联合培养 博士生 科研素质 教育交流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扬 雷庆
博士生对博士学位论文的价值感是影响博士学位论文质量的要因。本研究对典型工科研究型A大学的博士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了他们对其博士学位论文的价值感,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对影响博士学位论文价值感的主要因素做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工科博士生的年龄、研究兴趣、未来发展方向、课题关联度、导师指导满意度等因素对其博士学位论文的价值感存在显著影响,基于以上结论提出了针对博士学位论文质量提高和改进的建议。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李亚
作者首先分析了博士生独立科研能力的组成,然后结合作者的切身体会,对论文选题、利用Internet进行文献检索和学术交流、开展多种形式的科研合作、在学位论文中增加论文工作总结报告等四个问题作了探讨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包志梅
对48所研究生院8 064名博士生的问卷调查显示,原"985工程"高校招收的跨学科博士生比例高于原"211工程"(非"985工程")高校;人文社科类跨学科博士生比例较高,其次分别是工学、理学,农学和医学跨学科比例最低;院士、长江学者招收的跨学科博士生比例最高,其次是普通教授和普通副教授;源于内部动机读博的学生跨学科比例要高于源自外部动机的读博生。跨学科博士生的创新思维、前沿知识、跨学科知识、独立研究能力提升和入学前科研产出均显著高于非跨学科者,但在入学后科研产出上,跨学科与非跨学科博士生之间差异并不显著。研究认为,应基于跨学科博士生发展的特点,建立有效的交叉学科人才培养体系,同时充分考虑博士生与导师知识的匹配度,跨学科配置师资,加强对跨学科博士生的引导。
关键词:
跨学科 博士生 科研能力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胡晓阳 贾爱英
以北京大学在读博士研究生为对象,从博士生的视角出发,以师生之间的学业互动为主要关注点,对博士生与导师学业指导模式的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指导关系总体上呈良性,但也存在一定问题和不和谐因素。指出课程平台、制度平台、导师平台和学术平台是构建和谐指导模式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博士生教育 指导模式 北京大学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吴荣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张祥兰 王秋丽 林莉萍
就课程现状对278名博士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了课程在博士生科研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课程设置与科研能力的需求有偏差,与科研过程脱节严重;课程结构比例不合理,跨学科选修课程比重小;前沿性知识缺乏,组织形式单一,课程资源不足,教学环境封闭;课程学习观念淡薄;课程考核评价标准模糊。并从目标定位、结构优化、内容整合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建议。
关键词:
博士生 课程 科研能力培养 研究生教育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严新平
对工科博士生科研能力培养的一些思考●严新平一、前言自20世纪中期开始的一系列现代技术革命,特别是由硅片技术革新而导致的信息革命,由核糖酸蛋白分子的控制引发的生物技术革命,以及以非晶态金属、新型陶瓷材料和复合材料的开发为标志的新材料革命,已经并正在深刻...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罗宗强
在教与学的过程中 ,一方面要营造和谐的学术环境 ,建立和谐的教学关系 ,鼓励学生尽量发挥各自的特长 ,开创自己的研究领域 ,使论文有独特的创新见解 ;另一方面 ,要注重培养良好的学风 ,在扎实上下功夫 ,反对浮躁 ,注重论文的质量内涵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王顶明 袁本涛
认为我国博士生培养管理中存在重结果轻过程、有章不依、知行不一等现象。通过问卷调查,了解研究生教育管理者对博士生培养过程的认知与规范情况,据此提出了建议,指出在博士生培养过程中,应多元善治,实现培养过程的知行合一;前移重心,注重博士生培养过程性评价;规范过程,构建结构化质量保证体系。
关键词:
博士生教育 培养过程 管理者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