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71)
- 2023(11647)
- 2022(9793)
- 2021(9416)
- 2020(7847)
- 2019(17929)
- 2018(17744)
- 2017(32341)
- 2016(18878)
- 2015(21346)
- 2014(21563)
- 2013(19870)
- 2012(17976)
- 2011(16062)
- 2010(16059)
- 2009(13686)
- 2008(12959)
- 2007(11062)
- 2006(9372)
- 2005(8169)
- 学科
- 济(59277)
- 经济(59202)
- 管理(47230)
- 业(43888)
- 企(36420)
- 企业(36420)
- 方法(31220)
- 数学(28133)
- 数学方法(27609)
- 教育(23133)
- 中国(22112)
- 财(17849)
- 农(16333)
- 理论(16076)
- 学(14220)
- 教学(13082)
- 技术(12297)
- 业经(12264)
- 制(12188)
- 务(11524)
- 财务(11485)
- 财务管理(11462)
- 企业财务(10989)
- 地方(10720)
- 农业(10588)
- 银(9890)
- 银行(9867)
- 贸(9784)
- 贸易(9776)
- 易(9541)
- 机构
- 学院(238848)
- 大学(238377)
- 管理(86444)
- 济(85800)
- 经济(83731)
- 研究(77653)
- 理学(75194)
- 理学院(74334)
- 管理学(72711)
- 管理学院(72244)
- 中国(52048)
- 京(50159)
- 科学(46213)
- 财(41242)
- 范(40491)
- 师范(40151)
- 江(37786)
- 教育(37381)
- 中心(37166)
- 所(36810)
- 农(36033)
- 技术(34480)
- 业大(34080)
- 研究所(33719)
- 财经(33335)
- 师范大学(32645)
- 北京(31188)
- 经(30559)
- 职业(30125)
- 州(29638)
- 基金
- 项目(165909)
- 科学(132980)
- 研究(128608)
- 基金(117287)
- 家(101521)
- 国家(100539)
- 科学基金(86987)
- 社会(78143)
- 社会科(73787)
- 社会科学(73770)
- 教育(70891)
- 省(68047)
- 基金项目(61436)
- 划(58983)
- 自然(56116)
- 编号(54994)
- 自然科(54916)
- 自然科学(54899)
- 自然科学基金(53891)
- 资助(47827)
- 成果(45498)
- 课题(41679)
- 重点(39280)
- 部(38938)
- 发(35828)
- 创(35821)
- 年(34680)
- 教育部(34648)
- 性(33803)
- 规划(33332)
- 期刊
- 济(84504)
- 经济(84504)
- 研究(74828)
- 教育(67623)
- 中国(56333)
- 学报(36017)
- 财(33127)
- 科学(31712)
- 管理(31486)
- 农(31085)
- 大学(29369)
- 技术(29292)
- 学学(26032)
- 职业(21112)
- 农业(21071)
- 融(19435)
- 金融(19435)
- 财经(16498)
- 经(14248)
- 技术教育(13929)
- 职业技术(13929)
- 职业技术教育(13929)
- 业经(13519)
- 经济研究(13175)
- 坛(12364)
- 论坛(12364)
- 业(11419)
- 问题(11205)
- 图书(11155)
- 版(11123)
共检索到3514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余明辉
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探索系统培养技能型人才、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逻辑起点。培养目标定位要贯彻职业教育国家政策,要适应国家职业资格体系、应用型人才类型和职业生涯成长路径。中高职教育要坚持差异性、层次性的培养目标定位,才能解决好中高职教育中专业设置衔接、课程体系衔接、职业资格证书衔接等诸多问题。
关键词:
中高职教育衔接 培养目标定位 层次性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盛健 唐林伟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中高等职业教育进行衔接的前提。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长期以来犯了简单"二分法"的错误,但总体而言,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具有双重性特征:既要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又要培养合格公民。中高职衔接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盲目进行衔接;高职"引领"中职发展以及职业教育自身吸引力被弱化。克服这些问题的主要策略包括:对中高职衔接进行合理定位、科学设计和全面实施。
关键词:
职业教育 人才培养目标 中高职衔接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邵元君 匡瑛
准确定位我国中高职衔接中的培养目标是解决当前中高职衔接的重要问题之一。按照人才类型结构定位中高职衔接的培养目标,会陷入难以精确区分中高职衔接的培养目标的泥潭,而国家职业标准才是制定中高职衔接目标的指南针。当前,我国职业标准存在一定的问题,通过总结美英两国制定国家职业标准的经验,以期对我国职业标准的制定提供借鉴,从而为我国中高职衔接中的培养目标定位提供重要依据。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杜怡萍
本文通过大量调查和深入研究,分析了目前中高职院校专业培养目标的现状,指出了中高职培养目标高度重叠、缺乏层次等问题,提出了目标定位必须把握就业领域、目标岗位、职业能力3个要素,并通过就业领域、目标岗位、发展速度、职业能力、职业层级及资格,去区分中职与高职的专业培养目标,实现中高职培养目标的有机衔接。中高职衔接专业培养目标由总体培养目标、中职学段培养目标和高职学段培养目标三部分组成,采取"行业企业+岗位+职业能力"的方式,能够清晰、具体、全面地表述培养目标。
关键词:
中高职衔接 培养目标 职业岗位 职业能力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查吉德在《现代教育科学》2013年第4期中撰文阐述了中高职培养目标衔接模式及其内涵,并从职业能力观、招生录取方式两个角度探讨了中高职培养目标衔接模式的选择问题,最后对中高职培养目标的衔接给出建议。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周芳
在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职业教育承担了新的任务,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出现了中高职衔接模式脱节,专业、课程设置和教材选用不成体系等问题,究其原因在于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缺乏准确定位。文章在深入分析影响目标体系建立的相关因素即政策导向、行业企业发展需求、个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从制定人才培养目标的依据、程序及有效性等方面重构中高职衔接培养目标体系,在满足区域经济、行业企业发展的同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中高职衔接 培养目标 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孝理
学校教育应与行业和地方企业发展有机的结合,专业设置应主动适应社会的需求,不断更新和发展高职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坚持产学结合,构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模式,是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
高职教育 培养目标定位 产学结合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海宗 李荣璐
服装行业是我国支柱产业之一,中高职教育作为其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积极探索中高职的有效衔接途径至关重要,其中,培养目标的衔接是重中之重。本文基于对浙江省设有服装设计专业的10所高职院校和20所国家、省级中职示范校培养目标设置及衔接现状的分析,提出从职业认知、职业道德、职业能力(技能证书)、就业领域、对接岗位几方面进行培养目标设置与定位,实现中高职培养目标衔接最优化、效益最大化。
关键词:
中职教育 高职教育 培养目标 衔接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查吉德
大众化高等教育背景下,单一的精英型技能人才目标不仅不切实际,也不能满足学生多样化成才需要,应将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人力资源开发。在技术日新月异的新时代,高职应适当拓宽人才培养基础,加强学生的通识能力培养,并树立大市场观念,不仅考虑行业企业用人单位的需要,还应考虑学生的需要,摒弃单一的技术理性思维,激发学生自我成才动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随着企业生产组织方式的变迁,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应作出相应调整。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段标
"3+3"中高职衔接分段培养是江苏省教育厅2012开展的试点项目,选择了部分优质高职院校与中职学校进行试验。本文从"3+3"中高职衔接的内涵、意义、衔接点以及衔接措施等5个方面,介绍了对中高职衔接分段培养的思考。
关键词:
中高职衔接 分段培养 衔接点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海宗 杨燕
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高职之间如何进行有效衔接成为当前我国完善职业教育体系中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突出问题。本文分析了中高职培养目标衔接的必要性、现状、制定依据,并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例,然后提出了中高职培养目标有效衔接的建议。
关键词:
中职教育 高职教育 培养目标 衔接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黄兴瑞
我国法律高职教育规模发展迅速,但就业状况不容乐观。社会对法律职业人才的需求已从法院、检察、律师等传统的就业领域向农村、西部地区非传统就业领域转移。法律高职教育要定位在培养基层法律执行、法律辅助和司法技术人才,其人才培养模式应根据专业特点分别采取警学结合、教学练战,校所结合、服务与学习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模式。
关键词:
法律高职教育 需求 定位 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杨绪光 任艳
"3+3"中高职衔接分段培养是近几年各地已经开始试行的一种全新的职业教育培养模式。文章以旅游管理专业为例,对"3+3"旅游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分段培养模式的内涵进行了阐述,分析了"3+3"旅游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分段培养的现实意义以及"3+3"旅游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分段培养模式的关键点,提出了"3+3"旅游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分段培养的一些具体举措。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欧阳恩剑
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经历了探索、定型和完善三个时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求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高端技能型人才,主要特征是职业道德高、专业技能高、知识水平较高、迁移能力强、创新能力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强,培养途径在于校企一体化的办学理念、现代学徒制的培养模式、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以及教师与师傅分工合作的师资队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