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11)
- 2023(11353)
- 2022(9768)
- 2021(9177)
- 2020(7652)
- 2019(17322)
- 2018(16919)
- 2017(32342)
- 2016(17390)
- 2015(18914)
- 2014(18814)
- 2013(18111)
- 2012(16191)
- 2011(14398)
- 2010(13927)
- 2009(12305)
- 2008(11633)
- 2007(9883)
- 2006(8335)
- 2005(7035)
- 学科
- 济(72605)
- 经济(72546)
- 管理(46769)
- 业(42882)
- 企(35258)
- 企业(35258)
- 方法(33973)
- 数学(29531)
- 数学方法(29119)
- 地方(18889)
- 农(18521)
- 财(17490)
- 中国(17405)
- 业经(15290)
- 学(13147)
- 农业(12620)
- 理论(11820)
- 务(11600)
- 制(11586)
- 财务(11562)
- 财务管理(11528)
- 环境(11138)
- 贸(11060)
- 贸易(11052)
- 企业财务(10933)
- 易(10649)
- 地方经济(10596)
- 和(10139)
- 技术(9619)
- 产业(9237)
- 机构
- 学院(232948)
- 大学(229023)
- 济(91390)
- 管理(91000)
- 经济(89460)
- 理学(79379)
- 理学院(78418)
- 管理学(76850)
- 管理学院(76404)
- 研究(72035)
- 中国(53663)
- 京(46755)
- 科学(45472)
- 财(41210)
- 中心(34756)
- 江(34739)
- 财经(33861)
- 所(33697)
- 范(33162)
- 师范(32801)
- 农(32704)
- 业大(32501)
- 经(30844)
- 研究所(30833)
- 经济学(28684)
- 北京(28235)
- 州(27826)
- 院(27660)
- 师范大学(26573)
- 经济学院(26106)
- 基金
- 项目(166250)
- 科学(133261)
- 基金(121955)
- 研究(121806)
- 家(105898)
- 国家(105035)
- 科学基金(92282)
- 社会(78656)
- 社会科(74749)
- 社会科学(74734)
- 省(66321)
- 基金项目(65936)
- 自然(60197)
- 自然科(58797)
- 自然科学(58788)
- 自然科学基金(57711)
- 教育(57123)
- 划(55153)
- 资助(49100)
- 编号(49083)
- 重点(38030)
- 成果(37060)
- 发(36993)
- 部(36207)
- 创(34935)
- 课题(33665)
- 国家社会(32972)
- 创新(32668)
- 科研(32265)
- 教育部(31488)
共检索到3235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靳诚 陆玉麒 徐菁
以长三角15市2004年数据为例,从经典的引力模型出发,构建城市旅游流强度模型,通过对长三角域内旅游流下空间结构探讨表明:①域内长三角旅游的目的地和客源地在地域上表现为一种以上海为中心的圈层结构;②上海和除舟山外长三角其他城市都发生强相互作用,具有较强的中心性,长三角外围地区的城市旅游有被长三角边缘化的趋势;③长三角域内旅游流网络在α=1的水平下,β、γ的指数分别为1.5333、0.5897,发展较好,但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④加强周边地区的网络建设,特别要加强南京旅游圈、长江北岸旅游带和杭甬旅游带"一圈两带"的旅游网络化建设,从而实现旅游流空间流向合理调整与结构优化,提高旅游网络化水平,促进旅...
关键词:
旅游流 域内 空间结构 长三角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喻琦 马仁锋 叶持跃 干青亚
文章以长三角26地市作为研究对象,基于旅游中心度与旅游网络复合视角,借用SPSS 22统计分析软件和Ucinet 6.0软件,采用主成分分析与社会网络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来探讨长三角城市群旅游空间结构。研究发现:(1)长三角城市群旅游空间结构存在等级分布,呈现东南强、西北弱的格局,形成自合肥。经上海、杭州到舟山的一条等级较高的旅游廊道。(2)长三角城市群表现出"核心—边缘"结构。上海、杭州、苏州、南京等核心城市"核心极化效应"突出,边缘城市表现出"长尾现象"。(3)旅游中心度分析与旅游网络分析结果对比发现,旅游等级较高的城市其分析结果一致,具有"马太效应"。等级较低的城市其分析结果不一致,存在"短板效应",大力发展交通是其解决"短板"的主要手段。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靳诚 徐菁 陆玉麒
随着经济的发展,区域旅游合作也不断深入。本文选取长江三角洲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区域旅游合作的演化进行了初步探讨,划分了三个不同的区域旅游合作阶段,并将区域旅游合作演化的动力归结为三类,即空间生长力、市场驱动力和政府调控力,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区域旅游合作演化的动力模型,初步揭示了区域旅游合作演化的动力作用机制、合成原则,以及不同演化阶段的主导力量和演化特征的关系。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黄雪莹 张辉 厉新建
文章利用泰尔指数、多边形最小外接圆等方法,运用MATlAB8.0软件,分析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2001-2012年的基本旅游数据,考察长三角地区旅游空间结构的演进规律。结果表明:十几年间,长三角区域旅游业发展的地区差距有缩小的趋势,旅游空间结构极化的态势经历了从高度不均衡到持续稳定的不均衡状态,区域中心的辐射能力增强,极化状态短期内可能不会改变。各因子对旅游空间结构演进的影响程度,经历了从平衡到不平衡的变化。政策环境等因素影响旅游空间结构从点线旅游向板块旅游运行方式演化,旅游极化—飞地空间格局正在形成。
关键词:
旅游空间结构 演进 长三角地区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崔保健 张辉 黄雪莹
华北、华东地区旅游空间结构转型进程因京沪高铁的开通而加剧。文章从内在因素与支撑性因素两方面构建起研究的理论框架,分析了京沪高铁、城际快速客运系统开通后环渤海与长三角城市群的旅游空间转型过程与方向。研究结果显示,在新旅游空间格局下,各地旅游空间功能将发生转型,从总体上形成"旅游客源地—区际交通连接—旅游集散地—区内网络交通连接—多个旅游目的地"网状空间格局。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兆峰 邱梦真
科学研判入境旅游流的时空分异规律和动态演化特征,对推进入境旅游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大有裨益。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重心—标准差椭圆模型和空间马尔科夫链模型识别2005—2020年长三角城市群入境旅游流的时空分异及其动态演化规律,并运用空间杜宾模型探析入境旅游流的溢出效应。结果表明:研究期内入境旅游流整体呈缓慢增长态势,变异系数和相对基尼系数呈小幅度波动上升趋势,表明研究区入境旅游流相对差异总体较为平稳。空间上呈显著集聚特征,但高低集聚区渐趋缩小,入境旅游流分布日益空间均衡化;入境旅游流重心轨迹呈“东南—西北”移动趋势,西部地区入境旅游流增长速度较快;标准差椭圆主要位于长三角中部偏东地区,椭圆面积样本末期大于样本初期,东部是入境旅游发展的主要区域,入境旅游流发展的溢出效应逐渐增强。入境旅游流存在显著的“状态锁定”和“俱乐部趋同”现象,整体有序向高水平方向跃迁,与高值区为邻自身向上转移的概率将增大。入境旅游流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和旅游基础设施是推动本地及邻地入境旅游流增长的重要因素,旅游资源禀赋、区位交通条件显著促进本地入境旅游流增长,对邻地的溢出影响则显著为负。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兆峰 邱梦真
科学研判入境旅游流的时空分异规律和动态演化特征,对推进入境旅游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大有裨益。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重心—标准差椭圆模型和空间马尔科夫链模型识别2005—2020年长三角城市群入境旅游流的时空分异及其动态演化规律,并运用空间杜宾模型探析入境旅游流的溢出效应。结果表明:研究期内入境旅游流整体呈缓慢增长态势,变异系数和相对基尼系数呈小幅度波动上升趋势,表明研究区入境旅游流相对差异总体较为平稳。空间上呈显著集聚特征,但高低集聚区渐趋缩小,入境旅游流分布日益空间均衡化;入境旅游流重心轨迹呈“东南—西北”移动趋势,西部地区入境旅游流增长速度较快;标准差椭圆主要位于长三角中部偏东地区,椭圆面积样本末期大于样本初期,东部是入境旅游发展的主要区域,入境旅游流发展的溢出效应逐渐增强。入境旅游流存在显著的“状态锁定”和“俱乐部趋同”现象,整体有序向高水平方向跃迁,与高值区为邻自身向上转移的概率将增大。入境旅游流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和旅游基础设施是推动本地及邻地入境旅游流增长的重要因素,旅游资源禀赋、区位交通条件显著促进本地入境旅游流增长,对邻地的溢出影响则显著为负。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邹德玲 蒋天颖 刘程军 徐明
文章研究构建了旅游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因子分析获得长三角区域旅游经济的综合得分,以此为基础,结合引力模型探讨了区域旅游经济空间联系,根据区域旅游经济联系总量和最大引力线数量确定了区域旅游经济的分级区域,并利用断裂点公式分析了中心区域与二级节点的旅游经济辐射范围。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与2006年相比,2012年长三角各区域的旅游经济联系量和旅游经济联系总量均明显增加;长三角旅游经济空间联系呈现出以上海为一级节点区域,以苏州和杭州为二级节点区域的空间格局,空间联系的密集区域主要集中在上海、苏州、无锡、杭州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吴国清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进程的加速,从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旅游发展的视角重新审视上海都市旅游发展,探析都市旅游与其周边区域旅游发展的互动响应,具有重要的先导和示范效应。基于上海都市旅游发展面临挑战及长三角区域旅游合作进程的梳理,在对长三角旅游城市体系规模结构、长三角城市旅游经济联系度等指标的测评分析与研究基础上,提出上海都市旅游与长三角区域旅游互动响应路径首先是长三角核心城市(上海-南京-杭州)网络化发展,通过旅游产业网络化、市场网络化、组织网络化、服务保障体系网络化等各个子(分)网络共同构成互补、协作和理性竞争的长三角大旅游产业体系,尝试构筑"上海都市旅游-长三角区域旅游"共轭型的旅游地域综...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颜澄
文章利用高等数学、经济学等的理论与方法,自主构建了基于最速下降法的区域旅游潜力研究分析方法,利用该分析方法对长三角区域旅游进行分析研究。首先采用曲线化的分析方法,对长三角区域旅游的发展趋势展开宏观性分析与研究。针对曲线分析深度不足的缺陷,展开模型化的实证分析。实证分析过程,构建了拓展的引力-斥力模型,使用该模型进行长三角区域旅游潜力分析。由此,找到了如何解决长三角区域旅游短板问题的手段和方法。同时对如何扩大长三角区域旅游潜力提出了整体对策,为该区域旅游产业稳定、深入发展提供了决策思路与依据。
关键词:
长三角 旅游 潜力 最速下降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谢正磊 韩顺法 管卫华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浪潮使得每一个旅游地不再是一个孤立的单元,而代之以各种共存与共生关系。但是,由于旅游资源的有限性和分布的不平衡性,地区间或旅游地之间的竞争不可避免,因此,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以合作为主,促进对称性兼容和一体化互惠共生,实现旅游个体或组织经济效益的提高及规模的扩大和范围的扩张,已成为重塑新型旅游区域关系的关键。对长三角几个重要旅游城市的发展现状及空间旅游进行分析,指出影响旅游发展的内在机制,提出了加快长三角旅游合作与共同繁荣的实质措施。
关键词:
长三角 区域旅游 合作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蒋丽芹
在旅游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今天,打造世界级的旅游经济核心区域,已成为很多旅游发达国家的共识。泛长三角作为我国旅游发达的地区,必须要与世界接轨,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与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竞争。本文在系统梳理区域旅游整合与协作内涵以及泛长三角区域旅游整合与协作的基础条件的情况下,提出泛长三角应从旅游资源、旅游产品、旅游线路与旅游市场等方面进行整合与协作,同时应建立政府、规划、人才与信息等方面的完善保障体系,以避免恶性竞争、重复建设与无序开发,实现泛长三角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泛长三角 区域整合 区域协作 可持续发展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邴振华 高峻
长三角区域旅游合作呼唤对旅游产业集聚水平的研究。本文引用产业基尼系数、区位商指数和产业区域集聚度指数对长三角区域旅游产业集聚度进行测算,同时对旅游产业集聚度与区域GDP增长的关系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长三角区域旅游产业已经出现较强的集聚现象,但区域内部集聚程度不均衡;旅游产业中星级饭店、旅行社、其他旅游企业的区域集聚度与区域经济发展分别呈高、负、中相关性。研究同时显示区域集聚度与区域经济发展高度相关,且集聚程度呈上升趋势的行业,一定程度上将更多地拉动经济增长。
关键词:
长三角区域 旅游产业集聚 经济发展拉动力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王艳艳 楼嘉军
本文选取作为入境口岸的上海和长三角入境旅游市场为研究对象,以入境旅游线路为切入点,从入境首站地比重、空间关联特征等方面展开分析,对上海与长三角区域入境旅游市场的关联现状进行了初步探讨,揭示了上海与长三角区域在入境旅游市场上的关联特征,即区域核心城市地位突出、区域关联性不强、关联带动作用不均衡、空间关联范围集中。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平衡线路比重、共推精品线路等合作建议。
关键词:
入境旅游线路 关联 上海 长三角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何调霞 梁双波
以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为基本研究单元,选用泰尔指数对该区域近15年的旅游经济发展进行了定量测度。结果显示:城市群旅游经济总体差异不断缩小,呈相对均衡化发展的趋势,省域内、等级城市内部差异是影响总体差异演变的重要原因;江苏和浙江旅游经济的内部差异逐渐缩小,安徽旅游经济的内部差异有扩大倾向;中、小城市和2010年至今的超大及特大城市旅游经济的内部差异呈扩大之势,大城市旅游经济的内部差异在缩小。据此从高速铁路网建设、旅游产品开发、体制机制构建等方面,对长三角城市群旅游经济的协同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长三角城市群 旅游经济 空间差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