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035)
2023(17392)
2022(14188)
2021(13478)
2020(11079)
2019(25388)
2018(25056)
2017(47717)
2016(25513)
2015(28485)
2014(28139)
2013(27539)
2012(24612)
2011(22009)
2010(21826)
2009(20203)
2008(19629)
2007(17016)
2006(15103)
2005(13595)
作者
(67958)
(57595)
(56759)
(54212)
(35923)
(27020)
(25666)
(22361)
(21951)
(19891)
(19604)
(19261)
(17960)
(17862)
(17632)
(17531)
(16738)
(16545)
(16498)
(16188)
(14215)
(13746)
(13731)
(13178)
(12892)
(12892)
(12490)
(12341)
(11331)
(11295)
学科
(107978)
经济(107836)
(74165)
管理(70089)
(52389)
企业(52389)
(51955)
方法(42464)
数学(37901)
数学方法(37463)
农业(34311)
中国(32450)
业经(29275)
(27656)
(25975)
地方(19894)
(19688)
贸易(19676)
(19297)
(19181)
(18073)
(17696)
银行(17681)
(17405)
(16995)
(16565)
金融(16561)
环境(15493)
(15141)
技术(15132)
机构
学院(349907)
大学(348281)
(154565)
经济(151804)
管理(136299)
研究(119865)
理学(117680)
理学院(116466)
管理学(114626)
管理学院(113963)
中国(94829)
(72873)
(71086)
科学(68260)
(67158)
(57737)
中心(56326)
财经(55695)
业大(52331)
研究所(52036)
(51625)
农业(51121)
(51084)
经济学(48264)
北京(45422)
(45285)
师范(44902)
经济学院(43396)
(43137)
财经大学(41310)
基金
项目(237599)
科学(190224)
研究(178802)
基金(176153)
(152637)
国家(151327)
科学基金(131193)
社会(118311)
社会科(112015)
社会科学(111993)
基金项目(92825)
(90549)
教育(81400)
自然(81381)
自然科(79519)
自然科学(79500)
自然科学基金(78072)
(76162)
编号(71799)
资助(70042)
成果(57743)
(54650)
重点(53309)
(52017)
国家社会(50667)
(49901)
(49446)
课题(49073)
教育部(47452)
创新(46811)
期刊
(173313)
经济(173313)
研究(106203)
中国(75750)
(69135)
(54449)
科学(49520)
学报(49466)
管理(48815)
农业(46920)
大学(40425)
学学(38179)
(36609)
金融(36609)
教育(36347)
业经(32614)
技术(30211)
财经(27700)
经济研究(26778)
问题(23992)
(23906)
(22992)
世界(19293)
(17656)
(17612)
农村(16468)
(16468)
技术经济(16250)
资源(16129)
经济问题(15867)
共检索到5283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崔莉  刘新卫  
考察中国城镇化发展与农村土地制度变革历程后发现,1949年以来中国城镇化进程在曲折波动中向前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成为其中的重要诱因或触动因素,而城镇化发展也随着农村土地制度的不断调整而呈现出较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①1949-1957年间,中国城镇化进程在第一次和第二次农村土地改革的推动下平稳起步;②1958-1978年间,中国城镇化发展在人民公社运动期间的农村土地制度调整中陷入迷途;③1979-2001年间,中国城镇化进程随着家庭承包责任制的确立和巩固而得到恢复和加快发展。2002年以后,中国城镇化发展进入到城乡统筹的新阶段,面对城镇化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和现行农村土地制度日益凸显的弊端,为了进一...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朱信永  高伟  
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是扩大内需和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四化同步"的新要求,并强调要使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要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要改革征地制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永良  
城镇化是我国新时期经济结构调整的主要方面。目前,城镇化过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乡镇企业聚集与土地问题之间的深层矛盾日益显现,土地征用中的利益失衡现象十分突出。为此,在城镇化过程中建立土地收益权一次性买断机制,执行乡镇企业产权中土地资产的分割制度,改革和完善土地征用制度,加强城镇化过程中农地流转的保障制度建设,成为城镇化改革的主要方向。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崔朝栋  
中国农村城镇化道路与现行土地制度存在矛盾,必须深化农村现行土地制度的改革。土地股份合作制能够在坚持土地集体所有权和家庭联产承包经营权稳定不变的前提下,解决农村城镇化道路与现行土地制度存在的矛盾,起到了城镇化道路的载体和推进器作用。在土地股份合作制中,集体土地产权关系明确,可提高集体对国家的谈判力,迫使国家政府官员不能在征收农民土地中随意侵犯农民利益。并且,在一般情况下,国家不一定非要通过征地方式使用农民土地,完全可以通过土地股份合作制方式开发和使用农民土地。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陈鸿彬  
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应改变为股份共有制,农村土地承包权可 以继承,使用权有偿流转,进而将土地所有权真正归农民;为了保障农民的 利益和加快城镇化进程,应完善土地有偿使用制度。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陈银蓉  梅昀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探讨陈银蓉梅昀农村土地制度是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键问题之一。许多专家学者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有益探讨。笔者试从现行农村土地制度形成历史原因及存在的弊端出发,探讨农村土地制度选择的理论依据以及改革设想。一、对现行土地制度...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韩长赋  
本文系统梳理中外土地制度演变的历史和规律性特征,深入分析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土地制度的确立、完善、深化三个阶段的改革创新实践,准确把握习近平关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论述、形势要求以及总体方向,提出深入研究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若干重大问题。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黄宇虹  樊纲治  
本文以土地制度改革与城镇化为切入点,利用CHFS2013年的家庭微观调查数据考察土地出租与征地对农业家庭城镇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有土地的家庭购买商品房的概率较低,而土地出租促进了家庭购买商品房,证实了通过土地有序流转可以促进农业人口市民化的预期。土地征收对农业家庭购买商品房的影响显著为负,说明失地家庭仍倾向于自建住房,土地征收并不能被简单地视为农业人口实现市民化的良机。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黄宇虹  樊纲治  
本文以土地制度改革与城镇化为切入点,利用CHFS2013年的家庭微观调查数据考察土地出租与征地对农业家庭城镇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有土地的家庭购买商品房的概率较低,而土地出租促进了家庭购买商品房,证实了通过土地有序流转可以促进农业人口市民化的预期。土地征收对农业家庭购买商品房的影响显著为负,说明失地家庭仍倾向于自建住房,土地征收并不能被简单地视为农业人口实现市民化的良机。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柳建平  闫鹏鹏  
土地制度变革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首要条件。一个能够有效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农地制度应具有公正分配、产权清晰、交易自由、政策激励及建立相应的生产经营组织制度等基本特征。以此审视当代中国农地制度,在诸多方面存在严重缺陷及不足。因此,要促进中国现代农业的健康发展,必须以相应的土地制度变革为基础。在产权制度方面,应建立农民所有制;在市场制度方面,应祛除行政对土地市场的控制和垄断;在政策激励方面,应采取一系列有利于土地集中的激励措施;在经营组织方面,应鼓励和扶持以土地权利连结的农民自组织发展。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林辉煌  郑永年  
新型城镇化要求"以人为核心",切实维护各方主体的权益。从整体上讲,集体土地制度能够更好地保护失地农民、远郊农民和城镇居民的利益。土地私有化不仅无益于农民的团结反而使农民陷入分崩离析的境地,从而丧失与地方政府和资本谈判的能力;在遭遇天灾人祸时,农民更容易将土地一卖了之,失去土地使大批农民几乎是永远地背井离乡,向大城市集聚,导致多种多样的"城市病"。另外,在当前法治不健全的背景下,尤其是地方政府存在强烈的土地财政需求和工商资本对于寻求新的投资市场的迫切愿望,贸然推动大规模的农地国有化,有可能引发新一轮的政府与资本联合圈地从而造成农民失地的严重后果。由此可见,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土地私有化或...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夏辉  周建成  
现代经济中,农业与银行业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其良性互动双赢格局的形成深刻依赖农民有效不动产的规模。当前,我国农业与银行业的"双输"困境,根源在于现行农村土地制度。基于此,本文提出了旨在改革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政策建议,以期建立我国农业与银行业的双赢格局。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学侠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城市化的推进,土地家庭承包责任制在部分地区已跟不上农村经济发展的形势;土地流转这一土地制度改革的新形式逐渐在全国发展起来,但也出现了一些矛盾和问题;土地股份制是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现代土地制度。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蒂姆·汉斯达德  李平  
一、实地调查中的发现 我们在山西的实地调查是在中国针对农村土地制度建设进行的第五轮实地调查。调查中走访了34个农户,其中包括21个荒地承包户和四个投了标但未成功的农户。就荒地问题进行的实地调查全都在吕梁地区的四个县。 如以前一样,我们的实地调查方法是“快速农村评估”。在调查中不是让农户被动地回答一套问卷,而是鼓励农民主动参与这种半组织性的调查活动。我们使用了一套基本的议题表,具体问题就是根据这些议题而提出的。在一次调查中一般都没有问完所有的问题,有时还脱离基本的议题表而讨论一些没有料到但令人感兴趣的新问题。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吴克宁  马素兰  
研究目的:提出改革中国农地产权制度的基本思路。研究方法:综合分析法。研究结论: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不变,明晰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主体、客体和权力内容,严格区分土地所有权与管理权,从制度建设上防止管理权侵犯或替代所有权。在集体土地使用权取得方式上,除以承包形式取得外,引入招标、拍卖、挂牌等形式。在集体土地使用权类型上,除承包外,应增加出让、出租、作价出资等形式,赋予集体土地使用权与国有土地使用权同样的权能。在保证用途不变的前提下,允许不同类型的集体土地使用权享有不同的转让、出租、抵押等权力,完善集体土地登记制度,规范集体土地二级市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