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741)
- 2023(16704)
- 2022(14432)
- 2021(13343)
- 2020(11124)
- 2019(25631)
- 2018(25245)
- 2017(48800)
- 2016(26176)
- 2015(29034)
- 2014(28625)
- 2013(27911)
- 2012(25413)
- 2011(22559)
- 2010(22304)
- 2009(19872)
- 2008(19126)
- 2007(16526)
- 2006(14065)
- 2005(11753)
- 学科
- 济(105441)
- 经济(105332)
- 管理(77316)
- 业(73865)
- 企(63041)
- 企业(63041)
- 方法(49996)
- 数学(42774)
- 数学方法(42205)
- 中国(28997)
- 农(26888)
- 业经(25417)
- 财(24949)
- 地方(22833)
- 技术(21823)
- 学(20454)
- 理论(18547)
- 农业(18075)
- 贸(17126)
- 贸易(17115)
- 制(16955)
- 和(16720)
- 易(16556)
- 环境(16301)
- 务(15935)
- 财务(15867)
- 财务管理(15833)
- 产业(15797)
- 企业财务(15023)
- 划(14693)
- 机构
- 大学(357834)
- 学院(357431)
- 管理(147744)
- 济(142659)
- 经济(139635)
- 理学(129676)
- 理学院(128307)
- 管理学(126000)
- 管理学院(125333)
- 研究(113275)
- 中国(82205)
- 京(75008)
- 科学(70579)
- 财(62485)
- 所(53564)
- 业大(52762)
- 中心(52470)
- 农(51963)
- 财经(51400)
- 江(50305)
- 研究所(49242)
- 范(47199)
- 经(46937)
- 师范(46793)
- 北京(46364)
- 经济学(43112)
- 院(42176)
- 州(41133)
- 农业(40481)
- 经济学院(39126)
- 基金
- 项目(257131)
- 科学(204518)
- 研究(188376)
- 基金(187710)
- 家(162737)
- 国家(161401)
- 科学基金(141168)
- 社会(120687)
- 社会科(114586)
- 社会科学(114559)
- 省(100854)
- 基金项目(100525)
- 自然(91903)
- 自然科(89876)
- 自然科学(89858)
- 自然科学基金(88226)
- 教育(86516)
- 划(84282)
- 编号(76377)
- 资助(75880)
- 成果(59936)
- 重点(56950)
- 创(56589)
- 部(56153)
- 发(54680)
- 创新(52237)
- 课题(51589)
- 国家社会(49884)
- 教育部(48769)
- 科研(48757)
- 期刊
- 济(146744)
- 经济(146744)
- 研究(100630)
- 中国(63595)
- 管理(54296)
- 学报(53331)
- 科学(50478)
- 财(46442)
- 农(45967)
- 大学(41654)
- 教育(40094)
- 学学(39072)
- 技术(32627)
- 农业(32334)
- 业经(25533)
- 融(25225)
- 金融(25225)
- 财经(24078)
- 经济研究(23550)
- 经(20727)
- 问题(20644)
- 图书(19790)
- 科技(19087)
- 技术经济(17842)
- 业(17132)
- 理论(16538)
- 现代(16259)
- 商业(16163)
- 统计(15943)
- 版(15780)
共检索到5003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朱慧 王垚鑫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新增长点,日益受到广泛关注。本文通过产业经济学的理论分析,阐释和验证了文化创意产业的集聚效应,并对文化创意产业集聚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指出影响集聚的四大主要因素分别为需求因素、人力因素、政策因素和文化因素。同时,选取北京、上海、广州、杭州和重庆五个城市作为研究对象,以城市面板数据为基础进行实证研究,分析各种影响因素对文化创意产业集聚的作用机制。
关键词:
文化创意产业 集聚效应 面板数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陈桂玲 赵倩
当今世界,文化创意产业已不再仅仅是一个理念,而是有着巨大经济效益的直接现实,文化创意产业成为各国所瞩目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它作为国家"软实力"在经济领域的体现,已形成全球蜂起的发展趋势。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市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上海市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迅速,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对上海经济的贡献也日益加大。本文研究并分析了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效应,对上海文化创意产业的集聚发展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
上海 文化创意产业 集聚效应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洁 王耀中
基于空间经济学理论,构建关联产业发展影响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理论模型,检验制造业发展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空间效应。以地级及以上城市为样本的空间计量检验结果显示,制造业发展并不利于生产性服务业在本地及邻近城市集聚;制造业发展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直接效应在中西部经济带显著大于东部经济带,但其间接效应在三大区域内部均不明显;产业关联及其空间效应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中的作用存在显著的行业差异。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赵祥
本文利用我国广东省21个地级以上城市29个产业2002-2006年的面板数据研究了产业集聚效应对于特定行业企业成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全行业样本范围内,专业化集聚效应对企业资产规模扩张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而多元化集聚对企业成长几乎没有影响。在分行业分析中,专业化产业集聚对基本原材料和装配制造业企业规模扩张的促进作用要大于资源依赖型和最终消费品制造业;而多元化产业集聚对所有行业中的企业成长都没有正面的促进作用,在资源依赖型行业中甚至不利于企业成长。
关键词:
专业化集聚 多元化集聚 企业成长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大垒 仲伟周
世界上许多城市已经实现了金融产业的集聚式发展,并有效提升了城市的竞争力。为在中国范围内推广这种发展模式,以中心-外围模型和社会嵌入理论为理论分析基础,推导出金融产业集聚发展的影响因素,同时考虑中国不同地区的空间差异因素,对35个大中城市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一个城市的金融业产值占GDP比重、职工平均工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工业产出水平、商业销售水平、财政支出水平、教育投入水平和位于东部地区等因素对该城市金融产业集聚发展具有正向影响,而居民储蓄水平则呈负向影响。为此,中国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城市应实施不同类型的金融产业集聚发展模式;应发展多元的金融组织体系,扩大经营规模和范围,获...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大垒
为了在全国范围内推广金融产业的集聚式发展,以中心—外围模型和社会嵌入理论为理论分析基础,推导出金融产业集聚发展的影响因素,同时考虑中国不同地区的空间差异因素,对中国35个大中城市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一个城市金融业占GDP的比重、职工平均工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工业产出水平、商业销售水平、财政支出水平、教育投入水平和位于东部地区等因素对该城市金融产业集聚式发展具有正向影响,而居民储蓄水平则呈现负向影响。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许钊 张营营 高煜
在分析经济集聚影响制造业升级的理论基础上,结合"双循环"战略的现实背景,基于28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在空间效应视角下研究了经济集聚对制造业升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经济集聚与本地区制造业生产率和盈利能力呈"倒U"型关系;与邻近地区制造业生产率水平呈"倒U"型关系,与盈利能力呈"U"型关系。同时,经济集聚对制造业升级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和时间异质性。利用指数衰减空间权重矩阵进一步研究发现,经济集聚对邻近地区制造业生产率和盈利能力的有效作用范围分别为450km和550km。本土市场效应、物质资本积累效应、劳动力成本效应是经济集聚影响制造业升级的作用机制;其中,本土市场效应存在负向作用,物质资本积累效应、劳动力成本效应存在正向作用。本文以空间效应视角为切入点,为理解"双循环"战略下经济集聚与制造业升级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对城市发展和制造业优化升级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谢荣辉 原毅军
本文以产业集聚的环境外部性为切入点,利用2003-2012年中国279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在区分专业化和多样化集聚的基础上,通过构建线性计量模型和面板门限模型,进一步从产业集聚动态演化的视角考察了集聚发展阶段变迁对污染减排的差异化影响。线性模型的结果表明,基于环境保护的角度,多样化集聚的发展模式优于专业化集聚。面板门限回归模型的结果显示,专业化集聚对环境污染产生了先抑制后促进的作用,两者之间呈现一种"U"型关系;多样化集聚的面板门限模型具有3个门限值,表明技术创新、专业的环保产业、闭合的物质循环系统,以及"拥塞效应"、路径依赖和结构僵化等因素的交替作用,使多样化集聚与污染减排的关系更为复杂。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周玉龙 孙久文
本文利用2005-2011年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使用统计分析和工具变量回归,研究了近些年中国城市人口集聚对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以及非农产业劳动生产率的作用,并且进一步分析了不同人口规模城市受集聚经济的不同影响。结果表明,人口集聚效应总体上对非农劳动生产率有显著促进作用,但对第二产业的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并不明显,甚至为负值,第三产业则享受了更多集聚经济的好处;人口集聚并非越强越好,人口规模超过某个水平反而会抑制劳动生产率;不同规模城市的集聚效应略有差别,中小城市对集聚的好处更加敏感。
关键词:
集聚效应 劳动生产率 非农产业 城市规模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姬冬梅 熊德平 姬旭升
文章运用2000—2012年17个港口城市临港产业的面板数据,从空间、产业、时间三个维度,分析了三大经济圈之间及圈内临港产业集聚的动态差异,结果发现:环渤海地区唐山市的钢铁工业集聚明显,纺织服装业、石油化工业、能源产业集聚发展相对稳定;长三角地区各城市纺织服装业、装备制造业集聚度变化差异较大,产业布局处于剧烈的调整阶段,能源产业集聚发展潜力巨大;珠三角地区临港产业集聚程度普遍较高,各城市特色产业明显,广州的食品加工业和能源产业、汕头的木材加工业集聚效应突出。
关键词:
临港产业 产业集聚 动态差异 区位熵指数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赵婷 赵伟
基于已有调研观察及案例分析文献,文章按照空间经济学规范范式理出了两个关于KIS集聚影响制造业创新的重要实证命题,并根据命题特性提出了相应的实证模型,进而引入2005-2007年间中国283个城市KIS产业及工业企业数据,在考虑空间互动的基础上,对相关命题予以检验。研究显示:KIS空间集聚能够显著地改善中国本土制造企业的创新效率,以两类代表性KIS产业数据为例的回归分析表明,KIS产业集聚不仅对所在地区本土制造企业的创新产出增长具有显著的正效应,通过空间关联性,KIS集聚还能产生跨区域创新效应。进一步基于企业分组比对的检验揭示,KIS集聚-创新效应因企业的规模以及企业所在行业技术水平不同而异。其...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洪进 高永 杨洋
本文结合中国大陆31个省级行政区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与随机效应分析方法,探讨一种新兴产业业态——创意产业,其集聚式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系。实证研究发现,创意产业集聚对第三产业量的增长、产业可持续发展即产业发展质量与效益影响显著,并且因区域创新、人力资本以及投资的不同呈现不同程度的影响。针对不同区域发展水平,加大创意产业投资以及政策扶持力度,提高创意产业的区域集聚水平,在新常态下将有利于带动整体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经济转型发展。
关键词:
创意产业 产业集聚 产业升级 经济增长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洪进 高永 杨洋
本文结合中国大陆31个省级行政区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与随机效应分析方法,探讨一种新兴产业业态——创意产业,其集聚式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系。实证研究发现,创意产业集聚对第三产业量的增长、产业可持续发展即产业发展质量与效益影响显著,并且因区域创新、人力资本以及投资的不同呈现不同程度的影响。针对不同区域发展水平,加大创意产业投资以及政策扶持力度,提高创意产业的区域集聚水平,在新常态下将有利于带动整体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经济转型发展。
关键词:
创意产业 产业集聚 产业升级 经济增长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杨帆 杜云晗
中国正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对人才和创新的需求不断加大。基于西部地区城市面板数据分析创新与高端服务业人才集聚的互动关系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城市经济系统中,创新与高端服务业人才集聚存在相互促进的互动关系,且两者分别直接及通过对方间接正向作用于经济增长,即创新与高端服务业人才集聚在促进经济增长过程中存在共轭效应。总体来说,创新与高端服务业人才集聚的相互影响程度、协调一致程度对经济增长都存在影响,相对而言两者协调一致的程度对经济增长的意义更为关键。为更好地发挥创新和高端服务业人才集聚对经济的推动作用,城市应结合自身产业特征和产业升级需要统筹引才聚才和科技创新思路,注重两者的协同发展,保障及放大创新和高端服务业人才集聚在城市经济增长中的积极影响。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崔祥民 柴晨星
基于2004—2018年长三角4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探究了创新人才集聚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否具有空间溢出效应,并采用面板双门槛模型考察了创新人才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是否具有非线性影响。研究表明:(1)创新人才集聚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具有显著非线性影响,创新人才集聚在一定规模内对经济发展质量产生边际贡献递增,而超过一定规模时,创新人才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会产生边际贡献递减;(2)创新人才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双重门槛效应,存在结构性突变,区域创新能力并非越大越好,而是存在一定阈值,在该阈值范围内,人才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效果最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文化创意产业债务融资结构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2012~2016年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
城市的消费集聚效应影响劳动力流入吗?——基于35个大中城市面板数据的分析
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效应研究
京沪文化创意产业集聚效应对比研究
专业化、多样化集聚对两阶段创新效率的影响--基于创意产业面板数据分析
劳动力空间集聚的就业效应:基于中国城市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空间效应与城市技术创新——基于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财政分权、产业集聚与绿色经济效率——基于27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城市规模、集聚经济与资本的空间极化——基于我国县级以上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高速铁路对沿线城市工业集聚的影响研究——基于中部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