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341)
- 2023(13533)
- 2022(11907)
- 2021(11161)
- 2020(9261)
- 2019(21682)
- 2018(21241)
- 2017(41539)
- 2016(22246)
- 2015(24829)
- 2014(24472)
- 2013(23862)
- 2012(21570)
- 2011(19093)
- 2010(18744)
- 2009(16653)
- 2008(15705)
- 2007(13036)
- 2006(11054)
- 2005(8917)
- 学科
- 济(87809)
- 经济(87715)
- 管理(62630)
- 业(57942)
- 企(48167)
- 企业(48167)
- 方法(43846)
- 数学(38876)
- 数学方法(38350)
- 中国(23566)
- 农(21917)
- 财(20726)
- 地方(19403)
- 业经(18555)
- 学(18259)
- 农业(14880)
- 环境(14654)
- 理论(14362)
- 贸(14302)
- 贸易(14297)
- 易(13791)
- 务(13747)
- 财务(13678)
- 技术(13676)
- 财务管理(13651)
- 和(13625)
- 企业财务(12933)
- 制(12505)
- 划(12103)
- 银(10409)
- 机构
- 大学(303938)
- 学院(301733)
- 管理(125538)
- 济(117418)
- 经济(114811)
- 理学(110765)
- 理学院(109520)
- 管理学(107450)
- 管理学院(106909)
- 研究(95724)
- 中国(67932)
- 京(65629)
- 科学(61329)
- 财(50348)
- 业大(46726)
- 所(45368)
- 农(44902)
- 中心(43935)
- 财经(42262)
- 研究所(42050)
- 北京(40866)
- 范(40389)
- 江(40318)
- 师范(40028)
- 经(38726)
- 院(36061)
- 农业(35185)
- 经济学(35062)
- 州(33266)
- 师范大学(32883)
- 基金
- 项目(223559)
- 科学(177200)
- 基金(163887)
- 研究(161253)
- 家(142565)
- 国家(141464)
- 科学基金(123629)
- 社会(102204)
- 社会科(97004)
- 社会科学(96979)
- 基金项目(88785)
- 省(86293)
- 自然(82387)
- 自然科(80523)
- 自然科学(80505)
- 自然科学基金(79009)
- 教育(74132)
- 划(73468)
- 资助(66474)
- 编号(65363)
- 成果(50256)
- 重点(49459)
- 部(48745)
- 发(46973)
- 创(46455)
- 课题(43967)
- 创新(43339)
- 科研(42987)
- 教育部(42122)
- 国家社会(41962)
- 期刊
- 济(116970)
- 经济(116970)
- 研究(83574)
- 中国(48400)
- 学报(46973)
- 科学(43985)
- 管理(43195)
- 农(38941)
- 财(36749)
- 大学(36296)
- 学学(34083)
- 教育(31185)
- 农业(27672)
- 技术(26925)
- 业经(19797)
- 财经(19183)
- 融(18762)
- 金融(18762)
- 经济研究(18546)
- 问题(17148)
- 经(16293)
- 图书(15870)
- 科技(15064)
- 资源(14724)
- 理论(14422)
- 技术经济(14104)
- 业(13711)
- 现代(13616)
- 版(13498)
- 实践(13454)
共检索到4080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刘建朝 高素英
强化空间联系是破解京津冀城市群发展瓶颈的重要途径。从区域和产业两大维度,采用经济联系强度模型与城市流模型对京津冀城市群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与长三角城市群相比,京津冀城市群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空间联系,但较为松散。京津之间经济联系非常紧密,而与其他城市联系均相对松散,说明京津两市的空间集聚效应大于扩散效应;石家庄、唐山与京津空间联系最为紧密,唐山由于产业结构偏重,城市流不如石家庄,两者依然是京津冀城市群次核心城市的主要候选者;其余城市与京津的联系强度及城市流都较小,说明其与京津的落差在进一步加大,这也导致了其承接京津产业转移存在较高难度,京津"孤岛"仍将进一步持续。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安景文 毕胜 梁志霞
强化城市群内部的空间联系是突破京津冀城市群发展瓶颈、优化空间战略规划的主要途径。本文综合利用引力模型、断裂点模型、城市流强度模型,分别从空间和产业两个维度,分析了京津冀城市群内部城市的整体空间联系特征及"三轴"上六大城市的辐射作用和城市功能。研究结果表明:京津冀城市群内各城市间的经济联系强度差异显著,"三轴"中京津方向城市间经济联系较为紧密,京保石和京唐秦方向城市间联系相对较弱;"三轴"上六大核心城市,除北京、天津外,其他核心城市的中心地位不突出,产业优势不显著,对周边地区辐射带动作用有限。
关键词:
空间联系 引力模型 城市流 点轴模式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梁晨 曾坚
基于京津冀地区13个城市2016年的截面数据,运用城市流强度理论模型对京津冀城市群的外向功能量配置、城市流强度结构和空间联系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河北省城市与外界的联系普遍较弱,主要原因是经济规模小且外向型产业实力不足;京津冀区域内第三产业已超越第二产业,成为影响京津冀地区城市外向功能量的主要因素,但未来工业化仍是推动该区域经济和产业转型的主要动力;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主要引擎的京津两市,其外向综合服务能力尚缺乏比较优势;河北省城市外向服务倾向较强,但城市能级不足,导致其带动效应较弱。
关键词:
城市流 空间联系 协同发展 京津冀城市群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赵正 王佳昊 冯骥
采用综合指标评价法、引力分析法以及断裂点分析法对2015年京津冀城市群13个地级以上城市的空间关联和影响强度进行了测度研究。研究表明:(1)各城市之间的综合发展质量和职能强度差异明显,"中心—外围"的两极分化发展特征显著;(2)各城市对外联系强度的地域分异特征明显,其联系强度以"北京—天津—廊坊"一线为出发点,向南北方向逐渐递减,核心城市存在单极化发展、职能弱化和辐射带动作用不强的问题;(3)北京、天津等核心城市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影响范围较大,并对石家庄等次核心城市产生了一定的屏蔽作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赵正 王佳昊 冯骥
采用综合指标评价法、引力分析法以及断裂点分析法对2015年京津冀城市群13个地级以上城市的空间关联和影响强度进行了测度研究。研究表明:(1)各城市之间的综合发展质量和职能强度差异明显,"中心—外围"的两极分化发展特征显著;(2)各城市对外联系强度的地域分异特征明显,其联系强度以"北京—天津—廊坊"一线为出发点,向南北方向逐渐递减,核心城市存在单极化发展、职能弱化和辐射带动作用不强的问题;(3)北京、天津等核心城市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影响范围较大,并对石家庄等次核心城市产生了一定的屏蔽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鲁金萍 孙久文 刘玉
城市流强度是表征城市对外服务功能的量化指标,能够反映城市对外联系的程度。本文运用城市流强度模型,以京津冀城市群13个城市为研究对象,分析测算了2002~2011年各城市的外向功能量、城市流强度等指标的动态变化情况,并进行了城市流强度等级划分和结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002~2011年,各城市功能效率和城市流倾向度指标变化基本平稳,外向功能量和城市流强度两项指标变化显著,且差距较大。从城市流强度结构来看,北京、天津城市总体经济实力与综合服务能力明显高于其他城市,表现出更强的集聚与扩散能力。未来,各城市应进一步加强总体经济实力的提升,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从而大幅提升城市流强度,增强城市群整体对外...
关键词:
京津冀城市群 经济联系 动态变化 城市流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关晓光 刘柳
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引力模型进行修正,定量分析了京津冀城市群的空间联系强度。结果表明,京津冀城市群内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比较严重,呈现出明显的"中心—外围"格局,城市间的联系以京津为中心,向外依次减弱,外围城市间的相互吸引力明显不足,城市间的联系度普遍偏低。认为应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实现城市合理分工,完善交通基础设施、构建区域交通一体化体系,成立政府协调机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等。
关键词:
京津冀城市群 空间联系 引力模型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阎东彬 丁波 陈雪
以京津冀城市群13个城市作为研究对象,从经济流、交通流和信息流三个角度分析京津冀城市群城市间流的强度和方向,运用赋值法对三种要素流总量进行评分,进而根据空间层次划分出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核心区和影响区,对京津冀城市群的空间发展布局提出引导和规划,即一个核心(北京)、三个区域性中心城市(天津、唐山、石家庄)、三个发展轴(京津发展轴、京唐秦发展轴、京保石发展轴)和三个城市团(津唐秦城市团、冀中南城市团、冀北城市团)形成的"点—线—面"的空间互动格局。
关键词:
要素流 空间布局 京津冀城市群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阎东彬 丁波 陈雪
以京津冀城市群13个城市作为研究对象,从经济流、交通流和信息流三个角度分析京津冀城市群城市间流的强度和方向,运用赋值法对三种要素流总量进行评分,进而根据空间层次划分出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核心区和影响区,对京津冀城市群的空间发展布局提出引导和规划,即一个核心(北京)、三个区域性中心城市(天津、唐山、石家庄)、三个发展轴(京津发展轴、京唐秦发展轴、京保石发展轴)和三个城市团(津唐秦城市团、冀中南城市团、冀北城市团)形成的"点—线—面"的空间互动格局。
关键词:
要素流 空间布局 京津冀城市群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鲁金萍 杨振武 孙久文
借助中心职能强度模型对京津冀城市群进行中心城市等级划分,并选取38项指标,利用修正后的引力模型和SPSS19.0中的因子分析功能,对城市群内部各等级中心城市间的经济联系强度进行综合分析和测度,结论如下:(1)以Kei=0.7和Kei=2.0为节点,将各城市分为三个级别,北京、天津为一级,石家庄、唐山、邯郸和保定为二级,其余各城市均为三级。(2)以经济联系量大小为标准将各城市划分为紧密联系、一般联系和松散联系三个级别,其中紧密和一般联系的城市间的经济联系多缘于京津石的集聚与扩散作用和自然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差异。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鲁金萍 杨振武 刘玉
"多中心、网络化"作为城市群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正在成为京津冀城市群发展的强大动力,并将推动其成为继长三角、珠三角之后的我国经济增长"第三极"。借助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以京津冀城市群13个构成城市间的经济联系网络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分析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6年间,京津冀城市群整体网络密度显著提高,城市间经济联系频繁而密切;城市群内部结构发生变化,由以北京为核心的格局转变为以北京、天津共为中心的格局;石家庄依托其省会城市优势,在城市群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城市群内部其他城市间经济联系广度和深度不断增强。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希
在"多中心、网络化"城市群发展的背景下,加强城市群经济联系正成为京津冀城市群发展的强大引擎。以京津冀城市群13个构成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引力模型,从城市规模划分和城市空间经济联系两个角度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0年间,京津主导的"双核"式城镇体系一直是支撑京津冀城市群发展的核心格局,同时城市群整体网络密度日趋紧密,空间联系强度的地域分异特征明显,呈现"中心—外围"格局。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王莎 童磊 贺玉德
依据城市群理论,城市之间的联系强弱是决定城市能否连接为一体、协同发展的重要因素。基于此,以2017年数据为背景,在综合利用城市职能强度模型、修正的空间引力模型和城市流模型的基础上,对京津冀城市群内部的空间联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和天津的"空吸"效应严重,资源要素向两市集聚,占据城市群绝对的核心位置;京津两市空间引力作用最大,远超群内其余城市,说明经济基础和空间距离是制约城市间联系紧密的关键要素;京津冀城市群整体外向型服务业发展良好,但是主要依赖传统服务业,高端服务业发展较弱;次级城市相对缺乏,整个京津冀城市群尚未形成良好的阶梯结构。最后,依据研究结果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
城市群 城市职能 空间引力 城市流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刘晓萌 胡叶星寒 刘妮雅
在引力模型框架下,将城市间物理距离改进为基于交通时间和货币上的相对距离,构建旅游经济联系强度模型,计算2012年和2018年京津冀城市群主要城市之间的旅游经济联系强度及旅游影响力,并运用ArcGIS10.2软件对京津冀地区旅游经济联系空间格局演化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京津冀旅游经济联系格局从以北京为中心的"单中心放射型"演变为以北京、天津为中心的"双核心网络型";北京的旅游影响力在京津冀城市群处于绝对优势,天津次之;河北省主要城市之间的旅游经济联系以及各城市的旅游影响力整体呈上升趋势,但仍有巨大上升空间。京津冀三地应联动整合旅游资源,开发跨区域旅游大市场,扩大市场规模;建立区域旅游创新合作机制,搭建平台使旅游发展低阶梯度地区能够直接承接高阶地区的前沿旅游创新成果;在政府引导下通过促进行业协会、旅游龙头企业、旅游相关企业之间的对接与合作,发挥旅游企业的主体作用。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刘廷兰
本文运用引力模型,分别测算了京津冀城市圈各城市与作为两经济增长极的北京、天津的联系强度,并分析其呈现的特征。结果表明:北京对廊坊的经济联系度最强,天津与北京的经济度次之;联系方向基本呈旋转90度后的"Y"型和"门"字型;从经济联系趋势去看,廊坊、唐山、沧州与北京、天津的联系程度在加强,尤其是廊坊市对北京和天津的经济联系强度越来越强,而其他城市平稳。
关键词:
经济联系隶属度 经济联系总量 引力模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