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080)
2023(19064)
2022(16224)
2021(15015)
2020(12316)
2019(28627)
2018(28251)
2017(54182)
2016(29154)
2015(32852)
2014(32890)
2013(32113)
2012(29462)
2011(26561)
2010(26707)
2009(24099)
2008(23160)
2007(20225)
2006(17843)
2005(15526)
作者
(83354)
(69397)
(68862)
(65402)
(44197)
(33262)
(31316)
(27285)
(26451)
(24600)
(23556)
(23438)
(22081)
(21790)
(21503)
(21096)
(20595)
(20346)
(19808)
(19788)
(17083)
(16985)
(16779)
(15962)
(15561)
(15382)
(15256)
(15254)
(13947)
(13664)
学科
(123483)
经济(123353)
管理(80210)
(77215)
(62252)
企业(62252)
方法(54032)
数学(47320)
数学方法(46550)
中国(36543)
(35189)
地方(30395)
(28315)
业经(28296)
(24727)
(24460)
贸易(24443)
农业(23831)
(23734)
理论(20184)
(19912)
环境(19137)
技术(18927)
(18494)
(18223)
(17514)
银行(17473)
(17084)
金融(17080)
(16775)
机构
学院(409382)
大学(408116)
(162635)
管理(161353)
经济(159000)
理学(139966)
理学院(138340)
研究(137397)
管理学(135502)
管理学院(134765)
中国(101705)
(87754)
科学(85742)
(72687)
(67826)
(66287)
中心(62791)
研究所(61800)
业大(61410)
(60107)
财经(58198)
(56130)
师范(55608)
北京(55267)
(52998)
农业(51376)
(50754)
经济学(49045)
(48960)
师范大学(44934)
基金
项目(284076)
科学(224123)
研究(206979)
基金(205460)
(179149)
国家(177659)
科学基金(153490)
社会(130677)
社会科(123900)
社会科学(123867)
(111545)
基金项目(108875)
自然(100046)
自然科(97792)
自然科学(97771)
教育(96066)
自然科学基金(95953)
(93750)
资助(84799)
编号(84744)
成果(67390)
重点(63484)
(63161)
(61816)
(58830)
课题(58751)
创新(54802)
科研(54052)
国家社会(53764)
教育部(53181)
期刊
(178133)
经济(178133)
研究(119312)
中国(80262)
学报(63290)
(61444)
科学(59458)
管理(59356)
(53665)
大学(48835)
教育(48818)
学学(45920)
农业(42864)
技术(38363)
(33680)
金融(33680)
业经(31023)
经济研究(28501)
财经(27319)
问题(24644)
(23381)
(21813)
图书(21588)
技术经济(19955)
科技(19683)
统计(19465)
(19015)
资源(18759)
商业(18440)
理论(18368)
共检索到5998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马蓓蓓  鲁春霞  刘虹  
在城市空间溢出理论的指导下,以我国在2007年设立的国家级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重庆市为例,选取重庆市的远郊型城镇江北区五宝镇为研究区域,探讨旨在促进大城市周边的远郊型城镇与城区功能协调、互惠多赢的开发模式。首先,以鲜菜类和休闲度假类消费需求为例,对重庆市主城区城市居民消费需求的空间溢出展开调研;然后,从区位交通、资源基础、生态环境和开发现状等方面分析和判断五宝镇是否具备承接主城区溢出消费需求的条件,并设计了基于城市空间溢出的开发模式;最后,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等方面,对远郊型乡镇的传统开发模式和基于城市空间溢出的开发模式进行了综合效益比较。主要结论为:①重庆市主城区对其外部空间...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刘修岩  王峤  
近年来,城市几何形态被学者们广泛应用于刻画城市空间发展模式,其不但影响城市通勤及人口、收入增长,而且对城市创新能力这一关乎长期增长的因素也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从城市内部的视角出发,结合经典的集聚经济与知识溢出理论,分析了以城市几何形态为表征的城市横向空间发展模式影响创新的直接与间接机制;然后使用2000—2015年欧洲航天局发布的陆地覆盖数据测算了中国城市的几何形态指数,并将其与中国专利文件和各项城市特征进行匹配,构建了城市-年份维度的样本;进而基于OLS与工具变量法系统识别了城市形态对创新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城市空间发展趋于松散化形态会抑制其专利产出;该效应存在城市创新强度与公共交通发达程度的异质性,即创新强度较高和公共交通欠发达城市受到松散形态的抑制效应更强。进一步结合专利引用信息和城市经济密度进行验证后发现,松散的城市形态会提高城市内部知识流动的地理障碍,阻碍知识溢出,且形态松散化城市的内部难以形成显著的集聚中心,消解了集聚经济的发挥。最后,本文根据研究结论就中国城市空间发展模式与规划方向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张晨  龙腾  陆靖慧  
上海作为一个国际大都市,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还面临着土地资源利用极不平衡的问题,其中最明显的表现就是,中心城区人口密集、建设用地资源过度开发、土地供需矛盾突出;而远郊区人口密度相对较小、土地利用浪费严重、土地挖掘潜力巨大。因此,远郊区的土地整治及规划,将会是解决上海市人地矛盾的重要突破口。为此,上海市于2012年启动郊野单元(郊野公园)项目,以郊野单元规划为平台,逐步探索适合上海实际情况的大都市郊野地区土地整治模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于斌斌  金刚  
本文利用2003-2011年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统计数据,实证研究了中国城市结构调整和模式选择对劳动生产率影响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随着地理距离的增加,中国城市劳动生产率的空间相关强度呈现规律性的递减趋势,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劳动生产率的高值集聚区逐渐从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中国城市间劳动生产率的空间溢出效应在0-850公里范围内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过程,波峰出现在450公里左右;产业结构调整尤其是东部城市产业内的高端化升级以及中西部城市对东部城市产业的有效承接,可以显著提升中国城市的劳动生产率,而由劳动力跨行业配置引致的结构性失业对城市劳动生产率具有明显的负向效应;对中...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范巧  
目前,学界对经济发展模式的研究主要从国别、区域和区位三个层次展开,区位层次的经济发展模式更是学者们关注的重点领域,但对镇域经济发展模式的研究则比较薄弱。基于土地资本化、城市化、产业化等经济发展模式以及循环经济理念,西部远郊镇域经济发展的一般模式应以建设用地复垦为发展契机,以推进农村户籍制度改革和探索农地流转模式为抓手,通过多举措解决好城镇化和土地资本化实施路径、经济社会发展依托方式以及资金统筹安排模式等问题。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张浩然  衣保中  
本文基于中国268个城市2003-2008年的数据,采用空间面板模型考察了地理距离因素对城市间溢出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城市间溢出效应随距离的增加呈现先升后降的倒U形曲线过程,最优的溢出距离出现在50公里左右;城市间的外溢效应在180公里范围内表现得最为显著,200公里以外明显减弱。这一结论为我国当前经济圈域的划分提供了依据。研究还证实了科技投入、公共服务水平、金融条件和产业结构的优化是推动中国城市体系演变的关键因素。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杜晓蓉  刘艳  
基于扩展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从供给的角度,以制成品出口取代总出口作为国际贸易中技术溢出的代理变量,构建了制成品出口导向型增长模型。利用修正的模型考察了东亚新兴经济体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前后技术溢出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动态面板的最小二乘虚拟变量法检验结果表明,从长期看,东亚新兴经济体制成品出口的技术溢出效应与经济增长正相关,制成品出口确实提高了该地区的增长效率。但是金融危机后,制成品出口的技术溢出效应显著减弱,意味着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急剧下降。因此,抓住全球经济结构调整的时机,修正出口导向型的增长模式迫在眉睫。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陈真玲  
如何解决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是有关城镇化是否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为探究城镇化进程中的生态效率水平及城镇化与生态效率的作用机制,本研究采用超效率DEA和空间计量的方法对中国2003-2012年30个省份的生态效率进行测算,并对生态效率和城镇化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城镇化与生态效率呈现较强的负相关关系,并且对邻近区域产生负的溢出效应,城镇化每提高1%,平均空间溢出效应为-0.485%。排污费的征收对改善环境质量并没有起到明显的作用。城镇化对生态效率的溢出效应主要通过产业结构和技术水平来实现的,产业结构优化和技术水平对生态效率具有较强的空间溢出效应。因此中国在制定城镇化发展战...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梁雯  孙红  
【目的/意义】新型城镇化是新时代我国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高国家综合发展水平的重要手段。【设计/方法】选取2007~2016年我国各省市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我国物流产业集聚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并深入分析其空间溢出效应。【结论/发现】我国新型城镇化在空间上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效应,呈现出"高-高"和"低-低"的空间集群特征;物流产业集聚在对本地区新型城镇化具有显著的正向带动作用的同时对周边省市新型城镇化具有不显著的负空间溢出效应;控制变量经济增长能够带动本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但是对周边地区新型城镇化产生负的空间溢出效应。为此,新型城镇化发展中要充分考虑到地区之间的空间关联性,促进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通过物流产业集聚水平的提高来提升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晓明  刘小勇  董建功  
利用中国1986-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运用空间面板Durbin模型,将城市化对经济增长影响的总效应分解为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城市化对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正向效应,纳入空间因素之后,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的正向效应更为显著,且间接效应明显高于直接效应。这一结果表明,相邻地区城市化程度的提高会显著提高本地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通过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对本地区和其他地区经济增长产生影响。因此,城市化过程中政府应充分利用城市化的聚集效应和辐射效应,引导城市集群发展,充分发挥城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晓明  刘小勇  董建功  
利用中国1986-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运用空间面板Durbin模型,将城市化对经济增长影响的总效应分解为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城市化对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正向效应,纳入空间因素之后,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的正向效应更为显著,且间接效应明显高于直接效应。这一结果表明,相邻地区城市化程度的提高会显著提高本地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通过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对本地区和其他地区经济增长产生影响。因此,城市化过程中政府应充分利用城市化的聚集效应和辐射效应,引导城市集群发展,充分发挥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牛润盛  
金融发展在地区间差异过大,将阻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而空间溢出效应可以减弱区域金融差异。本文以广东省为例,运用空间计量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区域金融发展存在空间相关性。要增强区域金融中心的溢出效应、缩小区域金融差异,就必须建立多层次的区域金融中心、加强区域金融合作、提高商品交易效率和金融交易效率、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钟成林  胡雪萍  
基于2013年中国280个城市的相关数据,综合采用SE-DEA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本文对不同农地农展权配置方式对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各城市的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存在着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但不同农地发展权配置方式的空间作用效应存在显著差异,新增建设用地供应计划有利于促进周边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提升,而违法用地的空间溢出效应并不显著;与此同时,农地发展权的不同配置方式对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违法用地显著地促进了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提升,而新增建设用地供应计划地对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徐家鹏  夏显力  张琛  
本文利用中国1998~2013年的分省面板数据,运用空间回归模型偏微分方法,实证分析了三种空间关联模式下城镇化对省域城乡收入差距的空间溢出效应。结论显示:中国省域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显著的空间依赖性和空间异质性,同时存在东部低值集群与西部高值集群;城镇化对省域内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正向溢出效应;产业结构对省域内城乡收入差距的溢出效应及总溢出效应显著为正;交通条件对省域内城乡收入差距的溢出效应显著为负;资本密集度对省域内城乡收入差距的溢出效应显著为正,在地理距离权重下对区域间的溢出效应显著为负,总效应显著为负。结论的政策含义是:西部省、市、区应是我国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重点区域;各省、市、区应重视城乡之间...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张凯  沈吉  许鸿明  张庆华  
随着中国城市服务业比重的提高,商业用地作为服务业的载体在城市土地开发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文的理论分析表明,因为商业用地能对周边住宅用地持续产生正向溢出效应,地方政府会更多地将商业用地通过挂牌出让,以降低其出让价格,实现更高的长期价值。基于土地交易微观数据的实证结果表明,商业用地的挂牌比例比住宅用地高7.9%。机制分析表明,商业用地对住宅用地出让价格有正向的溢出作用,并且该溢出效应会持续五年以上。商业地块的溢出效应越大,城市政府越倾向于将其挂牌出让。这一系列结果体现了城市政府在市场化开发商业地产时的策略选择,是"有为政府"对"有效市场"的反馈和能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