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953)
- 2023(13071)
- 2022(11073)
- 2021(10497)
- 2020(8804)
- 2019(20441)
- 2018(20448)
- 2017(39950)
- 2016(21441)
- 2015(24288)
- 2014(24177)
- 2013(23193)
- 2012(20910)
- 2011(18348)
- 2010(18117)
- 2009(16299)
- 2008(15122)
- 2007(12959)
- 2006(11057)
- 2005(9265)
- 学科
- 济(88244)
- 经济(88146)
- 管理(56648)
- 业(52370)
- 方法(41888)
- 企(41262)
- 企业(41262)
- 数学(38104)
- 数学方法(37449)
- 中国(24610)
- 农(24038)
- 地方(22058)
- 财(20259)
- 业经(17173)
- 学(16462)
- 农业(16151)
- 制(14708)
- 理论(14242)
- 贸(12997)
- 贸易(12989)
- 环境(12904)
- 易(12485)
- 务(11909)
- 财务(11842)
- 财务管理(11814)
- 技术(11777)
- 和(11760)
- 融(11326)
- 体(11324)
- 金融(11318)
- 机构
- 学院(284513)
- 大学(282174)
- 济(113716)
- 管理(112397)
- 经济(111191)
- 理学(97791)
- 理学院(96639)
- 管理学(94530)
- 管理学院(93995)
- 研究(91744)
- 中国(68359)
- 京(59441)
- 科学(57604)
- 财(50826)
- 农(45573)
- 中心(44396)
- 所(44012)
- 业大(43025)
- 江(42562)
- 财经(40979)
- 研究所(40337)
- 范(38373)
- 师范(37944)
- 经(37363)
- 北京(36226)
- 农业(35561)
- 州(35199)
- 经济学(34948)
- 院(34727)
- 经济学院(31685)
- 基金
- 项目(204785)
- 科学(162631)
- 基金(149435)
- 研究(148017)
- 家(130373)
- 国家(129337)
- 科学基金(112889)
- 社会(94441)
- 社会科(89552)
- 社会科学(89533)
- 省(81082)
- 基金项目(79737)
- 自然(74445)
- 自然科(72800)
- 自然科学(72779)
- 自然科学基金(71427)
- 教育(69073)
- 划(68023)
- 资助(61136)
- 编号(59923)
- 成果(46448)
- 重点(45824)
- 部(44385)
- 发(44075)
- 创(42676)
- 课题(41527)
- 创新(39952)
- 科研(39332)
- 国家社会(39283)
- 教育部(38307)
共检索到4070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黄金川 林浩曦 漆潇潇 陈云谦
应用地理空间模型定量推演城市空间增长,进一步探索市域城镇等级体系结构和空间功能分区,提高建设用地演化模拟的应用导向性,是当前城市模拟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以常州市为对象,以约束性元胞自动机模型为基础,集成邻域思想、约束条件、空间聚类、Logistic回归、演化迭代等要点,构建城镇建设用地空间扩展的模拟预测模型和计算实验系统,探索基于城镇建设用地模拟的城镇规模体系情景分析方法。利用五期遥感影像解译数据为信息源,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进行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剖析城镇建设用地拓展的微观机制和地域演变模式,并通过引入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苏伟忠 杨桂山 陈爽 王丹 吴剑平 高群
诸多国家已采取城市增长边界(Urban growth boundary,UGB)对策以抑制城市蔓延,我国目前城市与土地利用规划也明确要求划定UGB,但其分析方法研究还较薄弱。综合系统动力学模型、元胞自动机及城市承载力分析研究常州市区UGB,结果表明:预测到2020年常州市区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为30 847 hm2,北部和南部组团外延增长、主城区及南北组团内部填充同步发展,UGB由沿江—德胜河—沪宁高速—新孟河—德胜河—武宜运河—沿江高速—沪宁高速—市域界限等围合而成;模型预测的UGB与GH-UGB(实际规划UGB)北部和东部空间拟合良好,西部和南部拟合较差,表明模型预测对空间整体和要素联系考虑不...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何虹 钱添峰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需守住"适度""保护农民利益"以及"粮食安全、生态安全"三条底线,建构四个路径——结合产业结构及城镇化水平,适度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农地农用维护生态安全,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拓宽资金扶持途径,构建有利于农业规模经营的投融资制度;完善农地流转市场,健全农地规模经营配套措施。
关键词:
城镇化 农地流转 适度规模经营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海军 夏畅 张安琪 邓羽
大都市郊区是快速城镇化进程中空间演变最为频繁、人地矛盾最为突出的区域,尤其在中国加快推进"就地就近"城镇化战略的背景下,把握大都市郊区小城镇土地利用时空变化过程及其演变机制,对制定科学合理的管控政策和优化都市空间结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约束性元胞自动机(constrained Cellular Automata,constrained CA)能够通过简单的规则模拟复杂的城市动态演化过程。本文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指标、城镇空间发展战略布局、土地利用开发适宜性等,嵌入约束性CA的转换规则中,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法分析土地利用空间影响因素,对严格约束下的武汉市江夏区2020年土地利用进行情景模拟分析,并提出城市增长管控手段。结果表明:(1)研究时段内,江夏区城镇用地呈低效外延式扩张,土地利用集约节约程度较低,其人口规模并未有较大增长,对主城区人口的分散作用尚未真正形成;(2)约束性CA在模拟大都市郊区演化方面具有较高的可靠性,能够真实反映近郊小城镇的未来空间布局与结构,模拟结果与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规划较为契合;(3)将规划目标导向与现实发展趋势下的模拟结果进行叠加分析,可确定城镇增长需求与规划指标调控间冲突的空间分布,从而划定土地督察的重点监测区域,为加强大都市近郊区的违法用地监查和土地利用管控提供先验的预警知识。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金志云 顾凌
"公交优先"发展战略是当今世界许多国家实施可持续交通发展的治本之选,从公共管理的意义上更是体现了平民权利的优先。城市"公交优先"发展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制度问题,其中交织中政府与市场机制、政府与社会、社会各阶层的关系。本文从描述常州市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出发,分析了城市公共交通产品的公益性和经济性目标,阐述了城市公共交通民营化运作的发展。指出只有通过公共交通的民营化改革,才能解决常州城市交通实施"公交优先"战略中的问题,建立起高效、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
关键词:
城市公共交通 公交优先 民营化 常州市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徐莉
[目的]分析江苏省常州市及各区、县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建立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从人口城镇化、经济生态化、社会城镇化、生态城镇化等4个方面共确定13个评价指标进行深入研究,以便为常州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提供相关建议。[方法]依据科学性、可操作性等原则及理论分析与频度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价指标的获取与筛选,运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法与熵权法相结合的综合确权法确定指标权重,最大限度提高研究结果的精确度,并得出影响常州市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结果]常州市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由"良好"向"较好"转化,最终优化为"优秀",优化趋势遥遥领先,各区、县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及优化趋势差异性明显,总体来看金坛区、溧阳市发展水平较好,钟楼区与武进区发展水平不理想,天宁区、金坛区及新北区新型城镇化优化趋势紧跟中心城市常州市。[结论]常州市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呈逐步上升趋势,发展前景较好,建成区绿地覆盖率、工业废水达标率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对常州市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影响较大。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倪天华 马道明 孙平 左玉辉
各类资源是生态城市建设的基础条件,也是塑造城市特色的重要依据之一。基于生态城市建设的资源可持续利用,不仅要重视资源的数量问题,更需要着眼全局,综合分析城市社会、经济、环境发展的现状、目标与资源之间的矛盾,制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保障对策。基于生态城市的深刻内涵,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研究视野亟待拓展,不仅要关注自然资源、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问题,同时还必须重视对城市人文禀赋与历史文脉的传承和保护,实现古代、近代、现代和当代“四代文明”可持续发展。以常州市为例,基于生态城市建设,对其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与人文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进行了系统研究,并作了概念性规划。
关键词:
生态城市 资源可持续利用 常州市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罗保 王世春 钱红燕 李宁
2010-2012年我国部分地区频现"菜贵伤民"与"菜贱伤农"现象,为防范菜价波动风险,各地纷纷倡导蔬菜规模化种植与直销运营模式。一些常州农企积极响应,将蔬菜的规模种植与市场销售相对接,意图通过规模化种植和市场直销的双向优势,达到稳菜价、树品牌、拓市场的目的,为稳定繁荣本土蔬菜规模化种植与直销运营提供支撑。日前,常州市物价局围绕蔬菜规模化种植与市场直销开展了专题调研,旨在通过分析蔬菜规模化种植与市场直销的成本收益现状,为探寻"稳菜价、安民生"建言献策。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丁志帆 孔存玉
本文将消费习惯引入Córdoba and Verdier(2008)模型,构建了消费增长放缓与消费不平等的福利效应测度模型,运用1985-2012年中国城镇分组消费数据测算并比较了消费增速放缓和消费不平等的福利效应。研究发现:第一,消费增速放缓与消费不平等均具有显著的社会福利效应。第二,在合理的参数取值下,消费不平等的福利效应大于消费增速放缓的福利效应更为普遍。第三,在既定风险偏好条件下,两类福利成本的比值与习惯强度之间呈倒U型关系;当习惯形成不变时,两类福利成本的比值与相对风险规避系数之间呈负相关关系。因此,政府在促进城镇居民消费增长的同时,至少应当对消费平等问题给予同等程度的重视。
关键词:
消费增长 消费平等 消费习惯 社会福利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申婷 李飞雪 陈振杰
城市活力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基于人口格网、夜间灯光、兴趣点和土地利用等数据,利用熵值法、空间句法和双变量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开展常州市城市活力研究。研究发现:常州城市活力空间差异明显,活力总体上“中心高、外围低”并呈现沿规划发展轴向外延伸的趋势;全局来看,完善功能设施配置、提高局部可达性有助于吸引人的聚集活动、提升活力水平,提高全局可达性则可能会降低活力水平;局部来看,人的分布活动与空间功能设施存在一定的不匹配,部分城中村及老旧街区人口密集、活动强度大但功能设施配置不足,城区外围的小型商业、产业及居住活动中心的功能设施密度较大但服务的人口和范围有限。研究初步揭示了常州市不同维度活力的空间分布特征和相关关系,识别了人的分布活动与承载空间的匹配情况,可为常州市城市活力营造、资源配置和规划管理提供参考。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付志荣
中小城镇既是联结城市与乡村的纽带,又是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载体。根据江苏教育现代化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常州中小城镇农村社区教育要创新社区教育管理体制,推进社区教育内外部资源的深度整合与开发利用,建立灵活高效的教育体系,推动社区教育与社区治理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优化社区教育产品供给,助推社区教育与地方文化的深度契合与特色彰显,从而推动农村社区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中小城镇 农村 社区教育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健
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须根据人才分类从技术教育和技能教育两个序列厘清思路,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科学设计,统筹资源,健全制度,加强指导,步入制度化轨道。
关键词:
地方政府 职业教育 体系 建设 作用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周锐 苏海龙 王新军 李月辉 胡远满 许博涵
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解译得到江苏省常熟市辛庄镇4期土地利用历史数据,首先对CLUE-S模型的预测精度进行验证,然后利用CLUE-S模型和Markov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对研究区未来土地利用变化进行3种不同情景的模拟预测,并系统分析了各情景下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CLUE-S模型在乡镇小尺度的土地利用变化模拟预测效果较好,精度较高。各情景下,建设用地的快速增长仍将在未来的土地利用变化中占据主导地位,且均以消耗大量的水田为代价,河流密布、交通便捷和经济发达的区域将是未来耕地非农化的"热点"区域。生态保护情景和基本农田保护情景对未来土地利用变化的调控效果较好,林地、水体、水田和旱地受到了更好...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周淑丽 陶海燕 卓莉
运用自下而上的多智能体建模方法构建城市扩张模型,研究城市扩张的基本特征和规律,对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但传统的多智能体模拟大多是基于栅格数据构建,不同的格网大小、邻域形状及邻域大小将产生不同的模拟结果。为克服传统栅格数据受模拟尺度的影响,采用城市土地利用现状图,构建矢量多智能体城市扩张动态模型。智能体依据"宜居性"评价指标,并遵从个人偏好,选择合适区位,模拟城市扩张的时空动态过程。将模型应用于广州市番禺区,模拟了其2003-2008年城市扩张情况。最后将模拟结果与实际土地利用现状图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地块的转化精度为63.09%,非转化精度为90.74%,总精度为85.83%,具有较好的模拟精度,可以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滕珊珊 吴晓 王承慧
本文以常州市孟河镇为例,以城河关系的演化剖析为主线,同时从运河水系、聚落形态、文化特色三方面展开并联式研究,叠合和映射不同阶段、不同特色文化的衍生与演化轨迹,并由此将其大致划分为运河创建期、运河完善期、运河发展期和运河转型期四个阶段,在解析古镇历史演化的基础上,从运河古镇和整体格局两方面得到其价值特色的研判。
关键词:
文化空间 运河古镇 历史演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