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18.188.76.161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520)
2023(13929)
2022(11912)
2021(11014)
2020(9343)
2019(21916)
2018(21460)
2017(40956)
2016(22397)
2015(25209)
2014(25230)
2013(24878)
2012(23003)
2011(20599)
2010(20280)
2009(18742)
2008(18309)
2007(16122)
2006(13790)
2005(11806)
作者
(64388)
(53769)
(53474)
(51032)
(34160)
(26125)
(24546)
(21130)
(20402)
(19198)
(18582)
(18013)
(17072)
(16850)
(16612)
(16610)
(16348)
(15889)
(15662)
(15653)
(13260)
(13047)
(12944)
(12401)
(12128)
(12077)
(11936)
(11764)
(10770)
(10721)
学科
(95413)
经济(95326)
管理(64217)
(57756)
(46193)
企业(46193)
方法(46014)
数学(40227)
数学方法(39672)
(25914)
地方(24335)
中国(23933)
(22976)
(20184)
环境(20050)
业经(19160)
农业(17768)
(15977)
贸易(15968)
(15422)
(15029)
财务(14981)
财务管理(14944)
理论(14707)
(14516)
(14164)
企业财务(14117)
(13846)
技术(12649)
地方经济(11889)
机构
学院(317281)
大学(315027)
(124559)
管理(124337)
经济(121734)
理学(108015)
理学院(106705)
管理学(104663)
管理学院(104061)
研究(102995)
中国(76199)
(66871)
科学(66673)
(55305)
(52438)
(51123)
(50370)
中心(49768)
业大(48628)
研究所(46964)
财经(45282)
(43602)
师范(43154)
农业(41231)
北京(40880)
(40865)
(38374)
(38088)
经济学(37892)
师范大学(34938)
基金
项目(222342)
科学(175120)
基金(161205)
研究(159206)
(141061)
国家(139938)
科学基金(120934)
社会(100961)
社会科(95709)
社会科学(95681)
(88598)
基金项目(86744)
自然(80137)
自然科(78149)
自然科学(78129)
自然科学基金(76667)
(74059)
教育(72844)
资助(66338)
编号(64172)
重点(50327)
成果(49881)
(48781)
(48206)
(45527)
课题(43888)
科研(43297)
创新(42638)
国家社会(41691)
大学(40922)
期刊
(130886)
经济(130886)
研究(83611)
中国(55014)
学报(49133)
科学(46096)
(45455)
(43674)
管理(40802)
大学(36760)
学学(34814)
农业(31234)
教育(29137)
技术(28364)
业经(22565)
(22447)
金融(22447)
财经(20963)
经济研究(19700)
问题(19257)
资源(18240)
(17967)
统计(17274)
(17124)
(15494)
技术经济(15451)
图书(15443)
(15427)
决策(14065)
理论(14052)
共检索到447745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芬  夏昕鸣  周兰兰  黄绍霖  
采用环境质量分区指数方法,运用GIS技术及当地统计数据,对长江中游地区节点城市荆门市的生物丰度、植被盖度、水网密度、土地胁迫、污染负荷指数等进行分析,定量化评估城市分区的生态环境质量。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域——荆门市东宝区的生态环境质量处于良好水平,但土地胁迫指数较高,掇刀区的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较差,钟祥市(县级市)的污染负荷指数较高,水土流失情况也较为严重,沙洋县的生物丰度指数和植被覆盖度均处于较低水平。根据生态敏感性分析结果,指出各区优先治理的生态敏感因素,为研究区域的生态环境治理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陈万旭  李江风  朱丽君  
生态系统功能的不断退化是人类当前面临的一个共同挑战,是全球可持续发展研究的焦点问题。长江中游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对于构建中国生态安全格局具有重要作用,为了深入分析长江中游地区土地利用活动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干扰程度,基于长江中游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结果,采用土地利用变化生态贡献度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敏感性方法进行测度。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期间长江中游地区地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经历了"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过程,山区地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高于平原地区、城市群地区、大城市周边县区以及主要交通道路沿线地区,长江中游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体变化呈现"两纵三横"的空间分布格局;(2)1995-2015年间退耕还林、还水、还湿是长江中游地区生态系统改善的主要原因,毁林开荒、围湖造田以及建设用地对林地和耕地的占用是长江中游地区生态系统恶化的主要原因;(3)食物生产、原材料生产、气体调节、土壤保持和维持生物多样性等五种类型生态系统功能敏感性有所增加,其他类型生态系统功能敏感性逐渐减弱。研究结果可为长江中游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保障生态系统服务各项子功能的持续供给提供科学指导。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朱媛媛  孙璇  揭毅  罗静  
在科学界定乡村人居文化环境的新时代内涵基础上,多维度、多视角解析长江中游地区乡村人居文化环境的时空基底及发展困境;围绕乡村人居文化环境的质量测度,遴选影响人居文化环境变化的关键人类活动因子,构建由目标层(乡村人居文化环境质量)、系统指标层(人居物质文化、人居精神文化、人居制度文化)、目标分解层(客观指标、主观指标)与具体指标层所构成的具有阶梯层次结构的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人地关系理论、复杂系统理论、景观生态理论、3S集成技术,将长江中游地区的乡村人居文化环境划分为五类区域,实现对其乡村人居文化环境质量的空间分析;并从系统动力学视角提出通过科学制定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激发民众的积极能动性、精准优化乡村人居文化环境质量、推动城乡文化融合发展等措施。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何易平  马泽忠  谢洪  钟敦伦  
长江上游是我国山地灾害异常活跃区,其频繁活动与该区域特殊的自然条件和人类经济活动密切相关。从自然和人文交叉最密切的领域———土地利用及其变化入手,选择区内山地灾害频繁活动区———金沙江一级支流小江流域为典型研究区,通过定量分析不同坡度土地利用方式对山地灾害的综合敏感性,发现易致灾的土地利用方式依次为:道路建设用地和工矿用地、>15°的旱地、>15°低盖度草地和人工修建的蓄水区、城市建设用地、>8°的裸岩地、>25°的滩地、>35°的高盖度草地,并根据敏感值的大小进行了敏感性区划。研究成果对规划土地利用方式、布局水土保持工程等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朱红云  杨桂山  万荣荣  马荣华  段学军  
以长江干流岸线南京段为例,首先从港口布局对岸线资源条件的要求入手,选取岸线稳定性、岸线前沿水深两个主要因子,确定评价指标体系,划分科学合理的评价单元,对岸线资源进行评价,将其划分为一、二、三级;其次根据岸线承担功能的重要程度及其对港口布局的生态敏感性的大小,将岸线划分为生态敏感岸段、生态较敏感岸段和生态不敏感岸段;最后综合考虑岸线资源条件和生态敏感性,以生态保护优先为原则,确定不同岸段港口布局的取向,将其划分为港口优先布局岸段、港口有条件布局岸段、港口从缓布局岸段、禁止港口布局岸段。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德旺  李红清  雷晓琴  雷明军  
选择在大尺度范围的长江上游开展生态敏感性研究,为长江上游水电开发的水资源保护及管理提供技术支撑及科学依据。在系统、翔实的辨识和分析长江上游区重要生境和生态敏感区的基础上,采用GIS技术与层次分析法结合的方式,筛选、识别和构建了生态敏感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了敏感度的计算方法和综合评价方法,从而将属性数据库和空间图形数据库相关联,生成基于各评价单元生态敏感性专题评价成果图,从而揭示长江上游生态敏感性空间格局,为开展长江上游水电开发生态制约因素分析提供理论基础。研究表明:长江上游不敏感区、轻度敏感区、中度敏感区、高度敏感区和极度敏感区分别占长江上游总面积的74.14%、6.76%、8.25%、4.9...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郑仰阳  谢正观  
城市非建设用地在城市的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建设用地不断向外无序扩张和蔓延,侵占了相当一部分数量的城市非建设用地。因此,需要进行城市非建设用地的规划研究来达到对其保护和发展的目的。生态敏感性评价作为应用广泛的技术方法,能够为城市非建设用地规划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本文以龙海市九龙江地区为例,通过生态敏感性评价分析,对其城市非建设用地规划进行了研究,划分了生态功能区,并提出了各区的控制导则。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潘竟虎  董晓峰  
针对黑河流域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利用调查资料和相关研究成果,在GIS支持下,对流域生态环境敏感性进行综合评价,明确了生态环境敏感性分布规律及其地域差异,在此基础上,对生态环境功能区进行划分,并对各区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提出整治对策,为流域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规划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①黑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敏感性区域分布比较广泛,其中土壤侵蚀高度敏感区占2.05%,主要集中在祁连山区;②沙漠化极敏感区面积占37.06%,主要集中在流域下游额济纳旗和金塔县;③土壤盐渍化敏感区主要集中在流域中部绿洲,对于这些敏感区域的保护,应该作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核心。依据评价结果,流域划分为7个生态...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宋美喆  刘寒波  
文章基于2007-2016年长江中游城市群40个城市的数据,根据不同污染物的外溢性程度将其分类用以反映环境质量,通过构建动态空间滞后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省以下财政分权对环境质量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研究发现:财政分权通过空间溢出和财政竞争机制扭曲了地方政府行为,降低了环境质量。对于外溢性较强的二氧化硫,财政分权的空间溢出效应表现得更为明显,且通过压缩环境治理支出这一渠道增加了其排放量;对于外溢性较弱的工业废水,财政分权的财政竞争效应表现得更为明显,且通过压缩环境治理支出和调整产业结构两大渠道增加了其排放量。"十二五"前后,财政分权对环境质量的负面影响趋于减弱,正面促进作用不断增强。据此,从健全城市群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建立环境污染治理的专项转移支付体系、实行多样化政绩考核指标体系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以促进城市群环境质量的提高与绿色发展目标的实现。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国金  殷鸿福  李长安  陈松  
万里长江,险在荆江。其高堤防高洪水位(高出堤内地面大于13m)危险态势的形成,是由于一方面在地质构造控制下堤内地面沉降,另一方面大堤不断加高,荆江洲滩不断淤积抬高和洞庭湖出流顶托,造成同流量水位不断升高,结果是洪水位与堤内地面势差不断加大,形成恶性循环。三峡水库建成后,具有调蓄长江上游洪水的巨大空间和能力,但没有改变形成荆江高洪水位的地质作用及过程。在高堤防高洪水位形势下,加上大堤管涌、岸崩、地震等致灾地质因素的作用,荆江有向北溃决,自然分流的趋势,其中尤以沙市湾迎流顶冲的盐卡段更具有危险性。为避免发生区域性重大地质环境灾害,协调人、地、水关系,给水沙以出路和洪水资源化已迫切地摆在人们面前。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国炳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调水方案,拟定在汉江中下游建设系列补偿工程,即兴隆枢纽、引江济汉、局部航道整治和部分闸站改建4大工程,以减少因调水可能给汉江中下游造成的不利影响。补偿工程实施后,不仅会改变汉江下游水文条件和湖北中部河网格局,而且使汉江下游水运条件也发生新的变化:一方面可一定程度地提升河道的通航能力,另一方面开辟了新航道,改变下游水运格局。汉江中下游水运条件的变化,给沿江地区经济发展必将带来新的影响。荆门是汉江中下游交接处临江最大的省辖市,针对目前面临的发展水运的机遇及汉江水运存在的问题,应采取有力措施,振兴汉江水运,构建地方经济发展的新支点。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朱查松  罗震东  胡继元  
城市非建设用地数量、功能与性质的巨大变化,决定了必须改变传统城市非建设用地规划和管理策略。通过划分城市非建设用地中的生态基质用地和可建设用地,严格确定其边界,并分别予以严格的保护和发展导引,从而协调城市非建设用地保护和发展的矛盾。生态敏感性分析作为理论成熟、应用广泛的技术方法,能够为城市非建设用地划分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文章以南京市江宁区大连山—青龙山片区为例,选取合适的生态因子和分析方法,研究各因子对地块生态敏感度的综合影响,进而划分生态基质用地和可建设用地,从而阐明生态敏感性分析在城市非建设用地划分中的应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冠儒  魏晓妹  
【目的】探索、完善地下水动态敏感性分析方法。【方法】通过对地下水动态敏感性分析方法研究现状的分析,对地下水动态敏感性分析的概念进行了重新定义,并探索性地将正交试验与地下水动态建模相结合,用以进行地下水动态敏感性的分析。【结果】建立了基于改进正交试验法的地下水动态敏感性分析方法,将该方法用于宝鸡峡灌区,所得结果与现有其他方法所得结果相近,即均认为地表水灌溉量和蒸发量是影响灌区地下水动态的主要因素,并且该方法也在理论上克服了现有分析方法的一些局限性。【结论】基于改进正交试验法的地下水动态敏感性分析方法在实际中具有一定可行性,是对传统地下水动态敏感性分析方法的补充和完善。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李姣凤  谢钊  
在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过程中,如何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并以优良的生态环境来保证新型工业化的实施,实现人与自然相协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荆门市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一、荆门自然资源环境现状1.农业资源基础较好,农业生产兴旺发达荆门市位于湖北中部,境内地形复杂、地貌多样,兼有低山、丘陵、岗地和滨湖平原,属亚热带季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潘昱成  李秋丽  
本文基于长江中游城市群31个城市间的百度搜索指数,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从网络关系图、网络密度、网络中心性和凝聚子群4个方面研究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城市信息联系网络特征,并用逐步回归分析探讨了城市实体特征对城市信息联系网络的影响。研究结论:城市信息联系骨架网络呈"三角形"结构,三个中心城市分别是武汉、长沙和南昌,其中武汉是"领头羊"地位;省内城市联系较紧密,部分地区城市打破了空间距离跨区域形成联系组团,省间联系则普遍弱,省级行政边界制约明显;网络联系年际加强但整体仍未发展稳定,总体而言一体化程度不高;城市实体空间与信息空间存在交互作用,城市信息网络主要受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规模及行政等级的影响,空间距离影响则不明显。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