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675)
2023(11041)
2022(9423)
2021(8921)
2020(7350)
2019(16906)
2018(16517)
2017(32249)
2016(17402)
2015(19148)
2014(18826)
2013(18186)
2012(16777)
2011(14961)
2010(14979)
2009(13532)
2008(12808)
2007(10813)
2006(9333)
2005(7833)
作者
(47133)
(39379)
(39229)
(37145)
(25514)
(18602)
(17842)
(15284)
(15268)
(14030)
(13454)
(13371)
(12445)
(12428)
(12257)
(12055)
(11747)
(11720)
(11511)
(11429)
(9573)
(9543)
(9479)
(9309)
(8955)
(8922)
(8591)
(8410)
(7833)
(7765)
学科
(69416)
经济(69340)
管理(49562)
(46214)
(37344)
企业(37344)
方法(32656)
数学(29414)
数学方法(28963)
中国(20268)
(18989)
(18121)
地方(15323)
业经(14028)
(13065)
(12736)
贸易(12732)
农业(12565)
(12363)
环境(11462)
(11368)
(11142)
财务(11099)
财务管理(11076)
(10902)
理论(10577)
企业财务(10547)
技术(10192)
(9819)
(9742)
机构
学院(238179)
大学(237433)
(98466)
经济(96402)
管理(95441)
理学(83351)
理学院(82409)
管理学(80876)
管理学院(80421)
研究(78255)
中国(57362)
(48536)
科学(47754)
(45081)
(37152)
(36917)
中心(36875)
(36539)
财经(36420)
业大(34446)
研究所(34183)
(33246)
(31816)
师范(31502)
经济学(30551)
(29307)
北京(29265)
农业(28616)
经济学院(27719)
(27675)
基金
项目(169703)
科学(136645)
基金(126266)
研究(123401)
(109914)
国家(109046)
科学基金(95506)
社会(79760)
社会科(75771)
社会科学(75753)
基金项目(67033)
(65664)
自然(63143)
自然科(61735)
自然科学(61716)
自然科学基金(60603)
教育(57213)
(56149)
资助(50838)
编号(49123)
成果(38755)
重点(38520)
(38025)
(36909)
(35752)
课题(33884)
创新(33481)
国家社会(33369)
教育部(32988)
科研(32877)
期刊
(101281)
经济(101281)
研究(67564)
中国(39386)
学报(34174)
管理(34157)
科学(33757)
(33622)
(31892)
大学(26965)
学学(25581)
教育(22959)
农业(21805)
技术(21296)
(21202)
金融(21202)
财经(17244)
业经(16726)
经济研究(15903)
问题(15199)
(14739)
资源(11120)
技术经济(11110)
(11055)
现代(11008)
(10837)
理论(10788)
(10678)
统计(10594)
(10571)
共检索到3352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朱华友  蒋自然  
文章从分析浙中城市群的时间演化和空间特征着手,依据城市流强度和倾向度两个指标,分析了浙中城市群的城市流强度、城市流结构及其内在功能联系,并对浙中城市群八个城市发展方向和产业定位提出了建议。最后,针对浙中城市群的功能联系现状提出政策响应,即加强浙中城市群的一体化建设、促进"聚合主轴线"的形成和提升浙中城市群的外向度。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王鸣  江佳遥  楼铱  
基于城市群内部联系视角,重点研究浙中城市群空间和功能结构特征。研究通过抽样调查获取浙中城市群城市间人口出行相关信息,设计表征城市群人流联系特征的人流指数和出行目的指数,通过量化分析揭示浙中城市群空间上表现多中心网络状结构特征,功能上呈现多个经济中心并逐步弱化的行政中心结构特征,层级结构表现为扁平化。以此引导浙中城市群的功能规划和区域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市群结构优化和功能互补。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陆立军  唐耀林  
浙中城市群作为浙江省三大主体城市群之一,在浙江中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正在崛起中的浙中城市群,各个城市的规模和功能还相对较弱,任何一个城市都难以单独成为带动区域发展的核心城市。通过对浙中城市群城镇综合集聚指数的测算分析,结合各城市的发展态势和区位特点,将浙中城市群的核心城市确定为金华市区—义乌联合中心,并分析该联合中心的可行性及意义。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薛东前,姚士谋,张红  
文章分析了三级水平上的城市影响域 ,指出产业差异是形成城市间联系的基本动力 ,并通过交通和通讯网络得以实现 ,历史基础和城市等级规模在本区域城市联系的形成中具有特殊作用。进一步论述了差异巨大、结构畸形为特征的城市群等级规模特点 ,分析了职能结构细化特征 ,阐明了城市群空间网络框架、集聚分布型式和三级多核圈层分布规律。最后提出城市群结构优化的措施 :加快城市化进程 ,扩大城市群体规模 ,进一步强化核心城市西安的中心作用 ,形成以首位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群内部联系网络 ,城市发展轴线的多元化和与周边城市群联系的强化。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谢守红  谭志美  曹炳汝  
专业市场是浙中城市群最为鲜明的经济现象,推动着浙中城市群的发展演变。首先阐述了浙中城市群专业市场发展现状,分析了浙中城市群内部的空间经济联系,探讨了城市群空间结构特征和演变。接着,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验证专业市场与城市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性。研究显示:在专业市场的带动下,浙中城市群已形成了众多的产业集群,人口集聚明显,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群之间的经济联系不断加强,特别是义乌市的中心性明显提高,目前浙中城市群已经形成了以"金华市区—义乌"为双中心的网络状空间结构;专业市场与浙中城市群发展总体上存在很强的耦合协调性,但各县市的耦合协调度存在一定差异。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郑小勇  
外商直接投资与浙中地区的经济增长存在高度的相关关系,外商直接投资刺激了地区经济的增长。但是外商直接投资同时也对浙中地区的国内投资产生了挤出效应,需要有关部门在未来的引资工作中加强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引导与控制,更好地发挥外商直接投资的作用,产生正的外部性。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徐井岗  
城市群与群内高速公路,应在保证城市功能和高速公路的主功能有效发挥的前提下,双方互动联合,以城市为点,以高速公路为线,以行政和经济区域为范围,发展服务区经济与道口经济,建立物流中心,建设城市经济带。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陈庆  
介绍了我国传统区域民营快递业的几种典型发展模式与浙中城市群的经济发展现状与特点,并以义乌为例实证分析了区域民营快递业的发展,最后从开拓创新、合作共赢、资源整合几方面提出了我国区域民营快递业发展模式创新的举措。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曹荣庆  张伟华  
在30多年前就推行现代生产性服务理念而得到迅猛发展的浙中城市群区域的几个专业市场,为浙中城市群区域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的和谐社会做出了突出贡献,但是目前也正在面临"后批发时代"的"拐点"式危机。以指数化竞争、总部经济发展战略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为核心内容的改革举措,将最终成就浙中城市群几个专业市场新一轮的创新冲动和内在活力,最终实现整个区域经济社会的转型升级。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乜标  
文章在对城市群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互动发展进行理论考察的基础上,以浙中城市群为例,对城市群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互动发展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对提升城市群竞争力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平  佟连军  邓丽君  
依据城市相互作用强度、城市流强度及倾向度等指标,从不同的层面上分析辽中南城市群的内在功能联系。并据此对辽中南城市群的功能联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①进一步强化沈阳、大连两个城市的核心地位,增强核心城市的集聚扩散能力;②提升辽中南城市群的外向度,形成以首位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群内部联系网络;③强化和培育丹东、营口作为辽中南城市群新的增长极;④加快资源型城市转型,提高资源型城市的城市流强度,进而提升资源型城市的外向性。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朱顺娟  郑伯红  
城市流强度的量化指标可以定量衡量城市联系的强弱。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选择城市主要外向服务部门从业人员指标,根据城市流强度公式,对城市联系进行定量分析,并且基于城市流强度和结构的视角下提出加强城市联系的措施,以期加快长株潭城市群的发展与成熟。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郑小碧  陆立军  
国内外发展实践表明,区域经济发展往往伴随着城市群、市场及产业经济系统的演进。现有研究也多关注到了三者各自对区域经济发展所具有的独特作用。在提出了"协同型市场产业网络"和"城市群与协同型市场产业网络协动"这两个概念后,构建了城市群与协同型市场产业网络协动的理论模型。最后,以浙中城市群与"义乌商圈"协动发展为例,实证分析了城市群与协同型市场产业网络协动的历史逻辑过程及内在机理。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喻微锋  蒋团标  刘祎  
对云南滇中城市群和广西北部湾城市群的城市流强度及其结构进行分析和比较,可以发现:昆明和南宁的城市流强度在各自的区域内都是最大的,城市的外向功能明显,能带动区域内其他城市的发展;但昆明对其城市群内其他城市的辐射和带动的能力比南宁更强;同时,在城市群发展过程中,滇中城市群的城市发展极不平衡,而北部湾城市群则存在城市发展差距太小的问题。应根据各自特点进一步强化两城市群的城市流,促进城市群的快速、健康发展。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刘建朝  高素英  
强化空间联系是破解京津冀城市群发展瓶颈的重要途径。从区域和产业两大维度,采用经济联系强度模型与城市流模型对京津冀城市群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与长三角城市群相比,京津冀城市群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空间联系,但较为松散。京津之间经济联系非常紧密,而与其他城市联系均相对松散,说明京津两市的空间集聚效应大于扩散效应;石家庄、唐山与京津空间联系最为紧密,唐山由于产业结构偏重,城市流不如石家庄,两者依然是京津冀城市群次核心城市的主要候选者;其余城市与京津的联系强度及城市流都较小,说明其与京津的落差在进一步加大,这也导致了其承接京津产业转移存在较高难度,京津"孤岛"仍将进一步持续。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