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357)
- 2023(12152)
- 2022(10475)
- 2021(9722)
- 2020(8386)
- 2019(19833)
- 2018(19781)
- 2017(38063)
- 2016(20588)
- 2015(23242)
- 2014(23251)
- 2013(23097)
- 2012(21157)
- 2011(18811)
- 2010(18534)
- 2009(16965)
- 2008(16406)
- 2007(14205)
- 2006(11840)
- 2005(10050)
- 学科
- 济(83484)
- 经济(83402)
- 管理(56432)
- 业(55030)
- 企(42404)
- 企业(42404)
- 方法(41637)
- 数学(37616)
- 数学方法(37139)
- 中国(22853)
- 农(22290)
- 财(20817)
- 地方(19522)
- 业经(16596)
- 学(16338)
- 贸(15753)
- 贸易(15748)
- 易(15239)
- 农业(14899)
- 制(13927)
- 务(13268)
- 财务(13219)
- 财务管理(13186)
- 环境(12658)
- 企业财务(12384)
- 理论(12306)
- 和(12184)
- 技术(11712)
- 银(11110)
- 银行(11082)
- 机构
- 大学(284057)
- 学院(282898)
- 济(113627)
- 管理(112955)
- 经济(110946)
- 理学(98260)
- 理学院(97166)
- 管理学(95401)
- 管理学院(94856)
- 研究(90061)
- 中国(67247)
- 京(59560)
- 科学(57151)
- 财(50114)
- 农(46487)
- 中心(44118)
- 所(43888)
- 业大(43875)
- 江(41828)
- 财经(40839)
- 研究所(40251)
- 范(37344)
- 经(37078)
- 师范(36951)
- 农业(36724)
- 北京(36404)
- 经济学(34842)
- 院(33447)
- 州(33407)
- 经济学院(31740)
- 基金
- 项目(200360)
- 科学(158005)
- 基金(146001)
- 研究(144224)
- 家(127362)
- 国家(126328)
- 科学基金(109373)
- 社会(91382)
- 社会科(86580)
- 社会科学(86556)
- 省(78941)
- 基金项目(78678)
- 自然(72356)
- 自然科(70680)
- 自然科学(70661)
- 自然科学基金(69361)
- 划(66475)
- 教育(66420)
- 资助(59067)
- 编号(58851)
- 成果(46312)
- 重点(44894)
- 部(43872)
- 发(43173)
- 创(41687)
- 课题(39502)
- 科研(39163)
- 创新(39004)
- 教育部(37670)
- 国家社会(37665)
- 期刊
- 济(115303)
- 经济(115303)
- 研究(75562)
- 中国(49463)
- 学报(43898)
- 科学(40508)
- 财(39818)
- 农(39797)
- 管理(37614)
- 大学(33512)
- 学学(31326)
- 农业(26981)
- 技术(26081)
- 教育(25966)
- 融(21851)
- 金融(21851)
- 业经(19321)
- 财经(19014)
- 经济研究(18200)
- 图书(17553)
- 问题(17490)
- 经(16357)
- 业(14910)
- 资源(14082)
- 统计(13963)
- 技术经济(13757)
- 版(13703)
- 理论(13307)
- 策(12731)
- 商业(12680)
共检索到3989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阮向前 张丽
在城市群的发展中,鉴于中心城市的独特地位和作用,对其外向服务功能进行系统研究很有必要。本文基于城市流强度模型对此进行了分析,具体以新疆乌鲁木齐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横向和纵向的动态研究。结果表明:乌鲁木齐近年来在城市流强度不断增长的背后隐藏着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城市流强度的提高主要得益于整体经济实力的增强;第三产业结构不合理尤其是高端服务业发展滞后,影响了城市的集聚和扩散能力。据此,提出了优化乌鲁木齐外向服务功能的建议,并对研究方法进行了总结。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程广斌 琚小倩
"一带一路"倡议将新疆确定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乌鲁木齐城市圈是经济带上的重要节点。通过计算乌鲁木齐城市圈土地利用类型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贡献率以及土地利用类型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关联度,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土地利用变化的关系进行定量化分析。分析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有助于政府调整当前的土地利用规划,提升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同时对其他干旱区生态经济发展提供有效借鉴。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程广斌 琚小倩
"一带一路"倡议将新疆确定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乌鲁木齐城市圈是经济带上的重要节点。通过计算乌鲁木齐城市圈土地利用类型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贡献率以及土地利用类型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关联度,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土地利用变化的关系进行定量化分析。分析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有助于政府调整当前的土地利用规划,提升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同时对其他干旱区生态经济发展提供有效借鉴。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唐宏 夏富强 杨德刚 黄凤 乔旭宁
基于乌鲁木齐市城市发展与水资源开发利用历史数据,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干旱区绿洲城市发展与水资源需求预警系统仿真模型,并对乌鲁木齐市城市发展的水资源需求进行多情景模拟。模拟结果显示:①现有水资源条件难以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各情景下水资源对城市发展系统均存在较强约束,采用调水与节水方案,乌鲁木齐市中、高速发展情景下到2030年将分别存在5.17亿m3、30.15亿m3的水资源缺口;②节水方案对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提高的效果远大于调水的效果,社会经济发展越快,节水带来的效果越明显;③适度增强城市人口和产业的集聚与规模效应,降低用水定额,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是提高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最有效的途径;④通...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孙久文 肖春梅
城市功能定位对于城市的发展意义重大,是城市发展的方向标和动力源。进入新世纪以来,乌鲁木齐市依据其在新疆和中亚地区的地位和优势,提出了建设现代化国际商贸城的奋斗目标,并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城市功能定位,即建设"亚心之都、国际都市、商旅名城、宜居城市"。本文应用城市功能定位的相关理论,在对乌鲁木齐的现实城市功能进行评价的基础上,分析了乌鲁木齐城市发展现状与城市功能定位之间的差距,提出建设宜居城市是实现城市功能定位的重要突破口,并且提出了一些实现城市功能定位的对策。
关键词:
城市功能定位 宜居城市 乌鲁木齐市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吴正平 王志强
在我国一些城市的供热过程中,由于不同供热公司实行分段经营管理,供热公司之间难以协调一致,导致热价不能反映热力成本。本文按照面积计价和耗热量计价两种方式分别提出热源热价、一次网热价、换热站热价、二次网热价的确定方法,并以乌鲁木齐区域燃煤集中供热分段热价计算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以期为国内分类分段供热价格形成机制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依据。
关键词:
热价 分段热价 集中供热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王海灵
在对RDC选址时,从三个角度进行考虑,第一层从企业的角度、第二层从客户的角度、第三层从区域规划的角度进行动态规划,使RDC的总成本最小、消费者费用最低且符合区域功能规划要求。把该模型应用于大乌鲁木齐的RDC规划选址,并对规划前后的因子变动进行对比,从而确认其应用性及价值。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张利萍 孜比布拉·司马义 杨小东
旅游业与城市化对区域经济的影响趋于明显,二者之间的关系也广受学者的关注。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新形势下,乌鲁木齐作为西部的桥头堡城市,确定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对经济发展方式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VAR模型、方差分解等模型,对乌鲁木齐市1997-2016年城市化与旅游业指标体系进行加权,实证分析二者发展的响应程度。结果显示:①自1997年以来,乌鲁木齐市城市化发展进度与旅游业经历了非同步发展的演变过程;②旅游业是城市化发展的格兰杰原因,城市化却不是旅游业发展的格兰杰原因,二者只存在单向关系;③城市化发展水平的高低对旅游业的脉冲响应和方差贡献影响显著;反之,旅游业发展水平对城市化的脉冲响应和方差贡献则不明显。综上,利用定量实证分析乌鲁木齐市城市化与旅游业,探究其内部发展原因对其城市定位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城市化 旅游业 格兰杰因果检验 乌鲁木齐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王生菊 李莹 靳瑰丽 张勇娟 魏秀红 刘文昊 宫珂 马建 刘智彪 李嘉欣 李超
城市周边的荒漠草地承担着减少地表径流、抗风蚀、固碳等生态功能,加之受自身脆弱性和城市化的影响,其价值更易发生改变,评价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科学利用、规划和保护该类资源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研究选取乌鲁木齐市城市外围10 km范围内1990-2020年的荒漠草地作为研究区域,用生物量修订生态系统服务单价,实现生态服务价值在Landsat影像像元(30 m×30 m)上的空间异质性表达,在掌握草地面积、生物量变化规律的基础上,定量评价周边荒漠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结果表明:1) 31年内,城市周边荒漠草地面积整体呈减少趋势,减少了193.49 km~2,动态度为-3.27%,主要转向建设用地。2)草地生物量整体呈现波动式上升,到2020年生物量为198.06 g·m(-2)。3)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体呈现波动式增加趋势,且2015年最高,为29.35亿元,2020年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为20.01亿元;距城市周边1~10 km范围内,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表现出距离城市越近,服务价值越低。因此,31年来城市周边荒漠草地面积变化幅度较大,呈减少趋势,而生物量虽受到城市扩张的作用,但整体呈增加趋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受本身草地面积和生物量的影响较小,主要受社会经济的影响。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熊黑钢 邹桂红 崔建勇
利用起伏度指数与分布比例指数模型,将地形与城市土地利用类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探讨了地形对乌鲁木齐城市空间结构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两个模型多年相关数据的变化能反映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过程。居住用地的增长区从起伏度指数为7~8的地形空间上逐渐开始向起伏较高地形发展。其分布在起伏度指数上的区间扩大了9个单位。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生产建设用地始终在不断地扩大,并表现出工业用地向外扩张和商业用地向内收缩两个变化过程。扩张的方向指向低地形地区,收缩则向金融商业中心。农用地面积始终在减少,并趋向消失,且起伏度低的地区减少得快,而高地形区减少得慢。未利用地分布区域向高地形空间退缩,市区内的未利用地通常被开...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玲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生态破坏和资源短缺问题逐渐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为了使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得到实现,城市必须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旅游生态文明的建设成为城市实现"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而城市旅游生态文明指标体系是对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进行评价和实施的依据。构建了旅游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用于城市旅游生态文明系统的综合评估,并以乌鲁木齐市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将生态文明建设理念融入城市旅游发展实际中,为城市旅游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建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朱士华 艳燕 胡云锋 张弛
城市化是影响区域生态系统碳循环的主要原因,也是评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最大不确定因素。论文利用1990与2010年Landsat tM数据,基于V-I-s城市土地覆被模型和决策树分类法,获得乌鲁木齐土地变化时空格局;结合野外实测数据和文献检索得到研究区不同土地覆被类型的土壤与植被碳密度,估算了城市土地变化对生态系统碳库的影响。结果表明:1)1990—2010年间,乌鲁木齐城市不透水地表(IMperVIous surface areas,Isa)以中部南部内部填充与北部扩张的形式约增加62%,主要占用农田(27%)与荒漠(62%)。2)乌鲁木齐市生态系统碳库主体(95%)分布在土壤中,城市土地覆被变...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刘志有 徐馨怡 李慧 王生霞
西部干旱绿洲区是典型生态脆弱区,土地生态风险反映区域社会经济与土地利用之间关系,揭示绿洲土地利用变化与土地生态环境演变关系,有利于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为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绿洲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依据。整理分析2006—2015年土地、社会经济数据,从四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分析方法,分析乌鲁木齐市绿洲土地生态风险变化规律,揭示2016—2025年土地生态风险警情;研究结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绿洲土地生态风险预警随之提升;最后提出相应土地生态风险管控机制:(1)统筹城乡发展,合理确定人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蕾 曹秀英 严成 姜逢清 尹林克
为有效保护乌鲁木齐市的生物多样性,基于物种分析方法,结合乌鲁木齐野生重点保护动植物名录,确定生物多样性重点保护地。研究结果显示:乌鲁木齐市域范围内共确定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保护地10个。其中,山区3个、平原荒漠区3个、建成区2个、湿地和农区各1个。山区重点保护地的功能是建立以森林、草地、湿地多样性景观及野生动植物就地保育和生态涵养区,构成乌鲁木齐城市南郊生态安全屏障;平原荒漠区重点保护地的功能是通过相关保护,增加乌鲁木齐市绿地面积、绿量,提高保护地的自然植被和物种多样性,以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保障城市生态安全;建成区重点保护地的功能是通过古树名木和动植物迁地保护,在保护特殊城市风景旅游资源的同时...
关键词:
乌鲁木齐 重点保护地 保护对象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志强
基于新型城镇化发展,分析西部欠发达地区中心城市乌鲁木齐城市设计的现状;结合国内和国际城市设计理论方法的新动向和新趋势,提出应树立城市设计是城市规划不可或缺的部分,是在传承城市的人文精神、让城市与自然相生相融的新理念;试图通过建立城市设计体系,突出政府的责任性、优化多元融凝的空间组织、保持建筑实用性和形态美的统一、并重建设和修补等途径,满足未来城市高品质、有特色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关键词:
乌鲁木齐 城市设计 空间组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