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306)
2023(16264)
2022(14078)
2021(13203)
2020(10885)
2019(25345)
2018(25178)
2017(48541)
2016(26410)
2015(29829)
2014(30059)
2013(28966)
2012(26628)
2011(23616)
2010(23255)
2009(21017)
2008(20259)
2007(17276)
2006(14872)
2005(12658)
作者
(73693)
(61212)
(60626)
(57735)
(39055)
(29423)
(27715)
(24112)
(23437)
(21531)
(21024)
(20438)
(19396)
(19046)
(19029)
(18473)
(18238)
(18232)
(17483)
(17443)
(14983)
(14866)
(14739)
(14133)
(13694)
(13414)
(13408)
(13395)
(12222)
(12085)
学科
(103242)
经济(103115)
管理(73844)
(67294)
(56742)
企业(56742)
方法(48757)
数学(41354)
数学方法(40769)
中国(28536)
(27374)
(25023)
业经(23586)
(23332)
地方(23278)
理论(20517)
农业(18233)
(18091)
(17203)
(16605)
贸易(16598)
环境(16356)
(16003)
技术(15769)
(15685)
财务(15603)
财务管理(15569)
教育(14710)
企业财务(14659)
(14255)
机构
大学(364811)
学院(363227)
管理(144428)
(139873)
经济(136568)
理学(126083)
理学院(124654)
管理学(122288)
管理学院(121623)
研究(118302)
中国(85834)
(77419)
科学(75030)
(62971)
(57657)
(56676)
业大(54946)
中心(54128)
研究所(52936)
(51931)
财经(51401)
(50523)
师范(50024)
北京(47981)
(46852)
农业(44448)
(44076)
(42363)
经济学(41928)
师范大学(40616)
基金
项目(258032)
科学(202940)
研究(189174)
基金(186258)
(161940)
国家(160586)
科学基金(138693)
社会(118423)
社会科(111976)
社会科学(111949)
(100873)
基金项目(99630)
自然(90742)
自然科(88612)
自然科学(88591)
教育(87593)
自然科学基金(86947)
(85090)
编号(78146)
资助(75764)
成果(62625)
重点(57484)
(56322)
(54612)
课题(53616)
(53517)
创新(49826)
科研(49110)
教育部(48495)
大学(48319)
期刊
(148713)
经济(148713)
研究(104343)
中国(66422)
学报(57987)
科学(53015)
管理(51895)
(50563)
(48189)
教育(45014)
大学(44546)
学学(41745)
农业(34968)
技术(33032)
(25868)
金融(25868)
业经(25099)
财经(24442)
经济研究(23352)
(20946)
问题(20919)
图书(20397)
(17615)
科技(17550)
(17540)
理论(16566)
技术经济(16557)
资源(16555)
现代(15962)
(15682)
共检索到5159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李晨曦  何深静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市场化转型的背景下,上海城市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由于土地资源紧缺,中心城区的存量工业用地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是未来城市公共空间建设和地产开发的重要资源。本文以上海市中心城区经历两次改造的红坊为例,从微观视角来分析参与主体在土地更新过程中的不同角色,并结合城市政体理论,深入探讨推动地块改造背后权力和资本的互动机制,旨在对国内文化导向的城市更新研究以及城市政体理论在中国语境下的应用研究进行补充。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子强  祁鹿年  
城市发展已进入了新常态,由外延式扩张向内涵式发展转变已成为业界的普遍共识。如何盘活存量用地资源,实现用地功能的有序更新也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探索弹性、灵活的编制方法,以主动的规划策略应对未来城市用地更新中遇到的不确定性问题,则显得尤为重要。论文从规划思路转变、规划应用以及实践探索3个层面切入,探析弹性用地是如何用最低的成本,实现用地功能的更迭,以适应灵活多变的市场化需求。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子强  祁鹿年  
城市发展已进入了新常态,由外延式扩张向内涵式发展转变已成为业界的普遍共识。如何盘活存量用地资源,实现用地功能的有序更新也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探索弹性、灵活的编制方法,以主动的规划策略应对未来城市用地更新中遇到的不确定性问题,则显得尤为重要。论文从规划思路转变、规划应用以及实践探索3个层面切入,探析弹性用地是如何用最低的成本,实现用地功能的更迭,以适应灵活多变的市场化需求。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杨畅  
该文聚焦乡镇工业园区,针对工业园区土地资源浪费和低效使用的现象,探索更好地实现园区土地资源二次开发和效率的提高。该文注重实证研究,在对上海六个城郊区、县乡镇工业园区问卷调查及实地走访的基础上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区、县土地产出水平低下,面临二次开发的迫切需求,但二次开发效果不显著且多方主体利益取向不一致;现行园区的政策存在结构性错位,土地管理制度、开发规划仍不完善。研究结论是:工业园区应在兼顾各方利益的基础上,围绕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从把握价格预期、完善转让使用、抬高持有成本、降低流转成本等方面进行综合性的制度设计与考量。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青山,徐效坡,王荣成  
首先介绍了国外工业生态学的研究进展和主要理论 ,其次是结合国内外生态工业园区的实践 ,重点对吉林省九台市生态工业园区的设计进行介绍 ,主要包括生态工业园区设计的思路、生态工业园区的产业构造和生态工业园区的管理模式。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吴志军  谷唐敏  
工业园区是我国地方政府在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着力打造的"增长极"作为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工业园区这种特殊的经济发展模式为我国经济发展不断增添了新的动力。江西省工业园区的发展正逐渐暴露出不少弊病,尤其是全省产业集群的发展战略并没有对工业园区的发展形成明显的支撑作用,集群效应有待提升,新形势、新环境下促进工业园区转型升级任务艰巨。文章在全面分析园区发展与产业集群关联机理的基础上,对江西省工业园区转型发展提出了新的思路。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施建刚  徐天珩  
针对长三角城市群工业园区动态效率研究不足的问题,本文选取16个国家级工业园区为研究样本,基于单位土地面积投入产出指标,利用VRS-DEA模型与Malmquist指数,对2010-2014年长三角城市群工业园区土地利用效率情况进行分解动态评价,并定量分析其投入产出要素改善潜力。研究发现:(1)长三角城市群工业园区在5年间的土地利用综合效率均值为0.600,仅2个工业园区在5年中均DEA有效,且地域差异明显,从效率分解变化来看,规模效率>纯技术效率>技术效率;(2)从动态时间序列看,5年间工业园区Malmqu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施建刚  徐天珩  
针对长三角城市群工业园区动态效率研究不足的问题,本文选取16个国家级工业园区为研究样本,基于单位土地面积投入产出指标,利用VRS-DEA模型与Malmquist指数,对2010-2014年长三角城市群工业园区土地利用效率情况进行分解动态评价,并定量分析其投入产出要素改善潜力。研究发现:(1)长三角城市群工业园区在5年间的土地利用综合效率均值为0.600,仅2个工业园区在5年中均DEA有效,且地域差异明显,从效率分解变化来看,规模效率>纯技术效率>技术效率;(2)从动态时间序列看,5年间工业园区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整体呈增长趋势,技术效率变化贡献最大、纯技术效率变化贡献其次,而技术进步变化拖累,说明技术改进的薄弱是影响工业园区土地利用效率的核心因素;(3)通过对5年间土地利用DEA无效工业园区的要素投入产出改善途径与潜力分析,发现以税收收入与工业产值不足为核心的有效产出不足为各工业园区DEA无效的主要原因,长三角城市群各工业园区应在保持投入规模有效性的基础上,提升工业技术效率,同时完善转型升级期间工业园区招商引资与税收制度。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凯  袁中金  王子强  
当下产城分割之殇及其治理方式引起了学术界热议,从透析产城分割的"病因"入手,将产城融合视作一个动态演进过程,提出了一个工业园区从初建到成熟过程中历经生产功能扩张、服务功能集中、服务功能串联、主体功能渗透四个阶段的空间形态演化观点。同时结合苏州工业园区的案例,进行实证研究。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宋叙言  沈江  
以生态工业园区生态发展水平为研究内容,基于生态工业园区生产活动过程中物质投入、利用和输出的系统视角,建立了包含资源节约、废弃物循环利用和污染控制3个评价要素、14个评价指标的生态工业园区生态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以山东省13个省级及以上生态工业园区2011年统计数据为基础,采用主成分分析和集对分析方法对各生态工业园区的生态绩效进行了测算。研究表明,13个生态工业园区根据其生态绩效可分为三类,且排序结果基本符合实际情况,因此,评价体系具有一定可行性与合理性,且主成分分析法与集对分析法适合用于生态工业园区的生态绩效评价。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洪波  姜晓峰  
循环经济的本质是改造或调控现有的线性物质流模式,提高资源和能源的效率,形成资源和能源效率较高的物质循环模式。因此,在规划设计循环经济园区时,必须抓住其本质和核心内容,对经济活动的物质流进行分析,调控物质流动模式,实施物质流管理,优化经济结构,最终实现循环经济的发展目标。文章基于董家河工业园区2014年的相关统计数据,建立了园区的物质流分析账户,并设计了适用于园区循环化改造的董家河多元复合循环经济模式。分析结果表明,董家河多元复合循环经济模式可显著提高园区的资源产出率与资源利用率,减少资源消耗与污染物排放,园区产业关联度可由35%提高到88%,具有显著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宋庄云  张凯  
文章从工业园区管理体制的内涵、基本模式及发展变化趋势入手,通过对徐州工业园区管理体制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我国工业园区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必须:加快法制建设,使工业园区管理法制化、规范化;深化改革管理体制,切实转变园区行政管理职能;加强与地方政府之间的互动,促进园区与政府的共同发展;注重开发区软环境建设,进一步提升对各种生产要素的吸引力;加快建设高素质园区管理队伍,强化"效率"和"服务"意识;进一步加快国际化运行步伐,健全国际化运营体系。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林闽钢  
本文聚焦苏州工业园区产业综合体从生产型网络向学习型网络的转型,分析了该产业综合体治理结构的形成,探讨了跨界高科技产业是如何嵌入在我国特定区域之中,并被社会建构的,其中特别分析了地方政府作为地方治理的主体之一,它的作用和角色已从"配合"开始演变成为"领航",地方政府通过对高科技园区的社会建构也从被动的角色向积极的角色转变,并由此形成了区域核心竞争力和全球本地化的发展模式,揭示了区域发展模式在每一个阶段都应有其特定的社会基础。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汪德根  宋玉芹  刘昌雪  
商务旅游在世界范围内呈快速发展趋势,我国也将商务旅游列为专项旅游重点发展。商务旅游城市是推动商务旅游发展的重要基石,加快商务旅游城市建设与发展成为当前旅游研究热点。从商务旅游城市角度出发,运用系统动力学理论,选取人口、经济、商务旅游、环境以及科技等影响商务旅游城市发展因子,构建商务旅游城市发展系统动力模型,并对苏州工业园区2006-2020年商务旅游城市动态发展趋势进行模拟评价。结果表明:商务旅游城市发展动力系统紧密联系,各子系统在仿真期间保持增长的发展态势,但不同子系统增长幅度有所差异;各子系统内部因子的发展趋势和增长幅度具有相似性和差异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苗泽华  苗泽伟  薛永基  
建设生态工业园区是发展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之路的重要途径,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国内外越来越多的政府与企业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开始重视生态工业园区的规划、设计与管理。在21世纪,曹妃甸作为我国生态工业园区的典型,在发展循环经济、加强产业链合、促进环境保护方面走出了一条新路,其生态工业园区建设与循环经济模式给人们很多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