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092)
2023(18724)
2022(16141)
2021(14868)
2020(12511)
2019(28521)
2018(27885)
2017(53265)
2016(29322)
2015(32681)
2014(32550)
2013(31543)
2012(28736)
2011(25865)
2010(25568)
2009(23299)
2008(22424)
2007(19333)
2006(16763)
2005(14279)
作者
(85666)
(71318)
(70741)
(67421)
(44982)
(34165)
(32162)
(28101)
(27203)
(24988)
(24137)
(23995)
(22675)
(22156)
(22026)
(21947)
(21604)
(21175)
(20367)
(20363)
(17825)
(17358)
(17266)
(16243)
(15989)
(15683)
(15623)
(15513)
(14403)
(14287)
学科
(111044)
经济(110881)
管理(83211)
(76283)
(63236)
企业(63236)
方法(53042)
数学(46609)
数学方法(45988)
中国(30872)
(30255)
(29279)
(26173)
业经(24495)
(22420)
地方(22386)
农业(19798)
(19360)
贸易(19355)
理论(18975)
(18766)
(18208)
财务(18119)
财务管理(18079)
环境(18056)
技术(17479)
企业财务(17140)
(16885)
(16739)
银行(16661)
机构
大学(410745)
学院(408354)
管理(158919)
(156489)
经济(152992)
理学(139095)
理学院(137490)
研究(136626)
管理学(134744)
管理学院(134020)
中国(98447)
科学(88937)
(86602)
(74449)
(71148)
(68518)
业大(67744)
研究所(63234)
中心(62308)
农业(58989)
(58178)
财经(57903)
(53724)
北京(53362)
师范(53038)
(52887)
(50352)
经济学(47358)
(46950)
技术(44325)
基金
项目(293646)
科学(229307)
基金(212798)
研究(206678)
(188990)
国家(187476)
科学基金(159796)
社会(130424)
社会科(123449)
社会科学(123416)
(115156)
基金项目(113135)
自然(106598)
自然科(104136)
自然科学(104104)
自然科学基金(102199)
(98010)
教育(95791)
资助(87013)
编号(82502)
重点(66255)
成果(65667)
(63621)
(61339)
(60888)
课题(57504)
创新(56970)
科研(56944)
计划(55541)
大学(54054)
期刊
(161715)
经济(161715)
研究(112684)
学报(75080)
中国(74610)
(66792)
科学(64934)
大学(56086)
管理(55787)
(53424)
学学(53119)
农业(45666)
教育(43904)
技术(34307)
(30215)
金融(30215)
财经(27506)
业经(27335)
经济研究(26184)
(23546)
(23042)
问题(22568)
(21559)
科技(20904)
业大(20412)
图书(19978)
统计(18639)
技术经济(18117)
理论(18008)
资源(17742)
共检索到5740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业锦   闫欣雨   王雅倩   申郑钰   熊南  
基于2020年城市体检问卷调查数据,利用多层线性模型测度我国36个中心城市的城市治理综合水平及其差异,探索影响城市治理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从空间特征来看,治理评价高水平城市多分布于长江沿线和东部沿海地区,偏低水平多分布在西北地区和东北地区;从城市间差异来看,城市治理存在“短板效应”,城市间生态环境治理和道路环境提升存在显著差异;从关键影响因素来看,居民对城市治理的综合感知受到城市建成环境、城市社会经济条件和个体属性特征共同作用。在城市建成环境变量中,高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低PM_(2.5)浓度、高公交站点和商场可达性促进居民对城市治理满意度的提升。在城市社会经济条件变量中,大经济规模、高工资水平增强居民对城市治理的满意度。在个体属性变量中,高龄、高学历及城市“新市民”对城市治理的效果敏感度更高。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罗文斌  孟贝  贺小荣  钟诚  
游憩用地是现代城市用地的重要类型,不仅承担城市户外游憩功能,而且赋予城市发展品质内涵。受制于管理体制与规划实践的问题,我国城市游憩用地的建设管理和理论研究都急待推进,从需求侧研究游憩用地满意度问题,是科学规划和有效管理城市游憩用地的必要保障。在文献梳理基础上,构建了城市游憩用地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以308份有效问卷为数据来源,应用因子分析模型对长沙城市游憩用地满意度水平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游憩者对长沙城市游憩用地总体满意度得分64.8,满意度水平一般,存在较大改进空间;城市游憩用地的规划设计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罗文斌  孟贝  贺小荣  钟诚  
游憩用地是现代城市用地的重要类型,不仅承担城市户外游憩功能,而且赋予城市发展品质内涵。受制于管理体制与规划实践的问题,我国城市游憩用地的建设管理和理论研究都急待推进,从需求侧研究游憩用地满意度问题,是科学规划和有效管理城市游憩用地的必要保障。在文献梳理基础上,构建了城市游憩用地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以308份有效问卷为数据来源,应用因子分析模型对长沙城市游憩用地满意度水平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游憩者对长沙城市游憩用地总体满意度得分64.8,满意度水平一般,存在较大改进空间;城市游憩用地的规划设计、整体认知、公共管理和质量水平是城市游憩用地满意度的四大主要影响因素。其中规划设计因素得分...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所地  胡丽娜  周莉清  
人才是经济发展和创新的核心动力,各城市对人才求贤若渴,相继发布人才新政以招贤纳士。从城市硬条件和软因素角度,构建包含经济势能、创新投入和不动产结构的人才集聚影响因素体系,利用中国18个都市圈中心城市2008-2016年的数据,运用熵值法和随机效用模型分析影响人才集聚的因素。结果表明,中心城市经济势能、创新投入和不动产结构与人才集聚度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但影响程度不同,不动产结构对人才集聚度的影响最大,是经济势能影响的2.23倍,是创新投入的1.64倍;其次是创新投入,其影响是经济势能的1.36倍。且在其它条件不变时,中心城市不动产结构、创新投入和经济势能每增加一个单位,人才集聚度将分别上升0.42、0.25和0.19个单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忠  
建立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路径之一就是不断发展现代金融服务业,而对金融服务满意度的考察则是衡量金融服务水平的最直接方式。文章以上海作为研究对象并与其它金融中心进行对比研究,首先概述了金融服务质量与服务满意度的理论与模型发展。其次,利用服务满意度测量中的SERVQUAL模型,结合金融服务的基本原则和其"容忍区域",构建了一个二级指标体系。利用SERVQUAL模型给出了指标体系中每一项指标的相互差距并分析产生的原因。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刘瑞雪  孙毅翀  
城市公园是公众进行户外休闲游憩活动的主要场所。营造能激发公众参与意愿、与公众需求相匹配的城市公园,既是当前城市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公众的普遍诉求。以深圳城市综合公园为例,通过收集网络主流点评网站的图文评价信息,利用词频分析法提炼公众对城市公园规划设计与运行管理相关的关注点,构建城市公园公众体验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语义分析法解析评论信息,对评价指标定量化赋值,通过主成分分析和多元回归确定影响公众满意度的城市公园规划设计与运行管理关键因素。结果表明:网络点评数据能够反映公众对城市公园的使用体验和满意度,但在空间分布上呈现明显不均衡;公众对公园的景观效果、生态环境以及是否适合运动健身活动较为看重;到达交通、外部景观效果、植物长势、游人数量、活动类型丰富度、主题活动均会对公众满意度有较大影响。研究结果可为城市公园的规划设计优化与运行管理水平提升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栾强  罗守贵  郭兵  
依据中心城市和受辐射城市并构建测度指标体系,引入城市间距离对分形模型进行改进,对我国三大都市圈中心城市的经济辐射力进行客观、全面的分析比较。研究发现:上海对半径300 km范围的辐射力与北京对半径200 km范围的辐射力相当,而广州对半径200 km范围的辐射力相对较差;3个中心城市行政地位差别很大,但政策支持力度对辐射力的影响与其他影响因素相比并无明显优势;金融业发展是辐射力最重要的影响因素,辐射力对城市货运能力和客运能力的依赖度有明显差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潘敏  王磊  
社会福利满意度是衡量福利需求满足程度和福利水平的"风向标",其影响因素分析对于提高社会福利制度设计的科学性和执行的有效性具有重要价值。文章根据辽宁省沈阳、阜新两市居民抽样调查数据,对影响城市居民社会福利满意度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制度设计对城市居民社会福利满意度影响最大,既有正的直接影响又有正的间接影响;福利需求缺口对城市居民社会福利满意度具有负的直接影响,同时福利需求缺口还在制度设计对社会福利满意度的影响中起着中介作用;福利预期对社会福利满意度具有负的直接影响;居民的福利政策认知虽对社会福利满意度直接影响不显著,但通过福利预期对社会福利满意度具有正的间接影响。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欢明  李鹏  
在借鉴顾客满意度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公交服务的公众满意度模型,并以辽宁省大连市公交服务数据为例,采用结构方程进行了实证测算。研究发现,公交服务的公众满意度模型可由公交服务形象、公众期望、硬件投入感知、软件投入感知、公众参与、公众满意度、信任支持七个潜变量组成,模型拟合度较好。公交服务形象的改善和硬件投入感知有利于提高公众满意度水平;公交服务形象改善、公众参与、公众满意度的提升可促使更多公众乘坐公共交通。据此,建议政府城市公交服务资金投入应重点对现有的公交、站台及相关设备进行更新和维护,保持公交服务的良好形象,在公众参与的深度和广度层面继续挖掘潜力。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郭馨梅  于海琳  
本文基于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对北京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地区生产总值、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入境旅游与进出口贸易对北京消费需求具有正向的影响;人口规模则分阶段影响。据此提出大力发展中高端商品和服务;建立居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优化城市消费软硬环境,提升消费体验;高水平扩大开放,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新消费等建议。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沈瑞英  赵志远  
本文通过对北京、天津和上海的数据分析,从社会经济和工作、社会公平和流动、社会冲突和治安以及社会信任和外部风险4个层面,探讨了影响城市居民社会生活主观满意度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有无工作、是否具有住房产权、对不公平事件的遭遇和对收入合理性的感知成为影响城市居民社会生活主观满意度的显著性因素;社会公平和流动的模型在解释主观满意度效力上高于社会经济和工作变量模型,表明注重社会公平制度建设的重要性。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吴宏超  冯梅  
家长满意度是指家长将自己接受教育服务后的实际感知与自己的期望进行比较,得出的一种对教育服务能否满足自身需求的主观评价,它日益成为教育评价的重要标准之一。通过珠三角地区中小学的实证调查,从政府、学校、教师教育服务的分类视角,运用Ordered LOgit模型分析了家庭因素、自然因素、学校因素对家长教育满意度差异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个人因素、自然因素、学校因素对政府、学校、教师教育服务满意度均有显著影响。在未来提升城市义务教育家长教育满意度的工作进程中,应努力保障随迁子女享受优质教育;合理划分学区,优化学校布局;缩小校际办学差距,提高家校沟通效果。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孙莉莉  王其源  
城市居民的社会保障满意度是衡量社会保障质量与水平的重要指标。基于"2016年上海社会质量调查"数据,首先运用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确定城市居民社会保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然后使用ISM模型分析各个影响因素之间的关联关系与层次结构。研究结果表明,社会保障参与状况、家庭支持状况、健康状况、社会地位、公平感对城市居民的社会保障满意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社会保障项目参与状况和公平感是表层直接因素;城市居民健康状况是中层间接因素;家庭支持状况和社会地位是深层根源因素。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吴宏超  冯梅  
家长满意度是指家长将自己接受教育服务后的实际感知与自己的期望进行比较,得出的一种对教育服务能否满足自身需求的主观评价,它日益成为教育评价的重要标准之一。通过珠三角地区中小学的实证调查,从政府、学校、教师教育服务的分类视角,运用Ordered Logit模型分析了家庭因素、自然因素、学校因素对家长教育满意度差异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个人因素、自然因素、学校因素对政府、学校、教师教育服务满意度均有显著影响。在未来提升城市义务教育家长教育满意度的工作进程中,应努力保障随迁子女享受优质教育;合理划分学区,优化学校布局;缩小校际办学差距,提高家校沟通效果。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党云晓  余建辉  张文忠  李业锦  谌丽  湛东升  
以环渤海地区为案例区,综合运用多层线性模型、GIS空间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模型,基于居民主观感受数据,对研究区域内43个城市的居住环境进行评价,并探讨城市客观特征对主观评价结果的影响。研究表明:1环渤海地区城市之间的居住环境评价差别明显,辽宁省城市的评价结果整体较优,河北省城市的评价结果整体较差;2环境健康性是居住环境评价得分较低城市的共同短板;3城市规模、人口密度、经济发展水平与居住环境的满意度均呈负相关,中小城市的居住环境满意度普遍高于大城市,临海城市的居民对所在城市的满意度评价更高;4在城市居住环境的可提升要素中,治理雾霾是当前最迫切的任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