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672)
- 2023(18322)
- 2022(15263)
- 2021(14194)
- 2020(11579)
- 2019(26870)
- 2018(26692)
- 2017(51726)
- 2016(27856)
- 2015(31584)
- 2014(31672)
- 2013(30938)
- 2012(27853)
- 2011(25015)
- 2010(25028)
- 2009(22796)
- 2008(21972)
- 2007(19346)
- 2006(17068)
- 2005(14597)
- 学科
- 济(117309)
- 经济(117175)
- 业(80845)
- 管理(76374)
- 企(58823)
- 企业(58823)
- 农(52369)
- 方法(51764)
- 数学(45693)
- 数学方法(44934)
- 农业(34806)
- 中国(31592)
- 业经(30186)
- 财(26686)
- 地方(25937)
- 学(23136)
- 制(20240)
- 贸(19086)
- 贸易(19075)
- 理论(18707)
- 易(18510)
- 技术(17548)
- 发(17346)
- 环境(17260)
- 和(16274)
- 务(16132)
- 财务(16042)
- 财务管理(16006)
- 银(15641)
- 银行(15602)
- 机构
- 学院(394601)
- 大学(391214)
- 管理(157691)
- 济(155817)
- 经济(152338)
- 理学(137863)
- 理学院(136388)
- 管理学(133577)
- 管理学院(132874)
- 研究(128199)
- 中国(95204)
- 京(82515)
- 科学(81163)
- 农(77547)
- 财(67188)
- 业大(64258)
- 所(62807)
- 中心(59751)
- 农业(59336)
- 研究所(57568)
- 江(57191)
- 财经(54604)
- 范(52577)
- 师范(52117)
- 北京(51121)
- 经(49957)
- 院(46647)
- 州(46294)
- 经济学(46068)
- 经济管理(42550)
- 基金
- 项目(277655)
- 科学(219014)
- 研究(202750)
- 基金(201421)
- 家(175367)
- 国家(173884)
- 科学基金(150601)
- 社会(128208)
- 社会科(121223)
- 社会科学(121190)
- 省(109111)
- 基金项目(107189)
- 自然(98191)
- 自然科(95908)
- 自然科学(95885)
- 自然科学基金(94099)
- 教育(92702)
- 划(90996)
- 编号(83853)
- 资助(82198)
- 成果(65983)
- 重点(61680)
- 部(60417)
- 发(59613)
- 创(57155)
- 课题(56808)
- 创新(53341)
- 科研(52793)
- 国家社会(52759)
- 教育部(51620)
- 期刊
- 济(169971)
- 经济(169971)
- 研究(109968)
- 农(77559)
- 中国(73020)
- 学报(62533)
- 科学(58628)
- 管理(54051)
- 农业(52739)
- 财(49458)
- 大学(48831)
- 学学(46298)
- 教育(42476)
- 技术(35766)
- 业经(33719)
- 融(32489)
- 金融(32489)
- 经济研究(25215)
- 财经(25209)
- 业(25179)
- 问题(24841)
- 经(21490)
- 版(20835)
- 科技(19194)
- 图书(19132)
- 技术经济(19012)
- 资源(18561)
- 现代(17946)
- 统计(17856)
- 理论(17547)
共检索到5617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梁镜权 温锋华
文章在梳理国内外农村城市化理论背景的基础上,以城乡统筹的宏观背景为指导,以广州市番禺区为例,总结转型时期大都市郊区的农村城市化新的动力系统结构,提出包括自上而下的压力、自下而上支撑力、前向拉力和后向推力等四大动力,从而构成了大都市郊区农村城市化"四轮驱动"的动力系统,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基于城乡统筹的大都市郊区农村城市化的一般模式。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谷晓坤 周小萍 卢新海
农村居民点整理是促进资源集约利用、推动农村发展的重要途径。以大都市郊区的上海市金山区为例,提炼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并评价其经济可行性、资源利用性及农村发展性。研究表明:金山区农村居民点整理主要受"三集中"相关政策主导,模式特点为:①政府主导;②市场化运作;③村民负担小,受益大;④置换成本高。评价结果显示:可达到较好的资源利用目标,并有效促进农村发展;经济可行性较差,政府角度资金平衡度为0.67—0.77,新增耕地单位成本达到350—496万元/hm2。该研究可为同类大都市郊区的农村居民点整理提供借鉴。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吴元波
土地征用的特质在于政府的强制力作用,政府在土地征用中往往处于垄断地位,当政府垄断非农土地供给时,伴随厂商土地需求的增加,土地均衡价格将步步攀升。如果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垄断土地供给带来的高额收益将驱使政府征用更多的农民土地。由于我国土地征用征收制度的设计存在缺陷,大都市郊区化进程中农村土地征用征收存在行政权力滥用和损害农民利益等诸多问题。必须采取有力措施改善我国土地征用征收制度:科学界定“公共利益”内涵;立法规范征地制度标准;提高农民在征地过程中的参与度;加强制度建设,明晰土地征用征收程序;建立强有力的监督机制;赋予农民长期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重新设定被征用征收土地的赔偿范围和标准,保护农民基...
关键词:
政府 农民 土地征用制度 交易成本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吴承忠 韩光辉
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 ,论证了郊区旅游是大都市旅游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外大都市旅游圈一般模型即盖恩 (Gunn)的四环带旅游模型作了深化性的研究 ,并提出了特殊的模型 :海港型大都市半环带旅游模型
关键词:
国外大都市 郊区旅游, 空间模型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吴承忠 韩光辉
总结了国外大都市郊区旅游发展的9个特点,主张综合运用盖恩的环带旅游模型、作者提出的海港型大都市半环带旅游模型、罗多曼模式、克罗森&吉.来奇模式,结合大都市郊区自然及文化资源、城市特色等制定最优的郊区旅游发展战略和景观规划。
关键词:
郊区农村 休闲需求 旅游 国外大都市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赵立元
以"新苏南模式"影响下的南京市江宁区和"浙江模式"影响下的宁波市鄞州区为例,研究不同工业化模式对"撤县设区"型大都市郊区发展的影响及内在机制。对比发现两者在经济社会发展、空间管理与利用方面均存在差异。探究其内在的逻辑机制,认为在经济全球化的共同背景下,"新苏南模式"影响下的大都市郊区在企业型政府主导下,通过开发区建设吸引大型外资企业入驻,实现了产业嫁接跨越式发展,表现出增长友好与财政友好特点,以区层面为主的空间管理集权和产业空间利用集中是自我强化的结果。"浙江模式"影响下的大都市郊区,政府干预较弱,表现为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振营 秦代红
大城市郊区解决“三农”问题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推进城乡一体化。成都是典型的大城市带大郊区 ,其抓住城市化加速发展的机遇 ,重点采取打破城乡体制性障碍、发展和维护好农民利益 ,科学制定规划、统筹城乡建设 ,用抓工业的理念、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等措施 ,以实现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 ,达到城乡同发展共繁荣。
关键词:
城乡一体化 城郊 “三农”问题
[期刊] 预测
[作者]
吴元波 吴聪林
通过分析西方国家郊区化过程中政府所扮演的角色,探讨上海郊区化过程中政府的职能定位,分析政府与市场的相互关系。提出了在郊区化进程中政府所面临的几大难题以及政府过度干预郊区化所带来的一些问题;提出在郊区化进程中要明确市场与政府的边界,以市场为主导,政府为补充,来促进上海郊区化的健康发展;要从郊区化的政府主导型转向政府引导型转变;从城市主导型向城乡互惠型转变;要从计划经济的思维模式向市场经济思维模式转变,进而提出促进上海郊区化健康发展的七大战略模式。
关键词:
郊区化 上海 战略模式 市场机制 政府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黄忠怀 刘付春
郊区农村"类城镇社区管理"是在郊区农村城市化发展的背景下提出的,它是大中城市郊区农村地区所采用的一种创新管理模式,即在郊区农村地域空间格局不变的情况下,推动农民市民待遇,采用城镇社区管理模式的过程。郊区农村"类城镇社区管理"不但具有一定的现实基础,也是现实的制度创新需求,它突破了传统城市观,将农村景观与现代城市景观相结合,体现了现代生态城市的建设理念。
关键词:
郊区农村 类城镇社区管理 城市化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叶敏 张海晨
大都市上海郊区的乡村振兴形态需要被放置在一种紧密型城乡关系之中加以考虑。大都市上海郊区乡村发展曾经一度走的是乡土工业化发展道路,但是在土地紧张背景下城乡关系不断收紧,乡土工业化发展道路逐步被去工业化发展道路所替代,而未来大都市上海郊区的乡村振兴形态必然会走上一种输血式扶持、配套式发展和收缩式调整的特色发展道路。畅想上海郊区乡村的未来景象,传统的村落共同体将会所剩无几,乡村人口由于二产的萎缩而变得稀疏化,而大面积的乡村将会成为一种为都市消费需求做配套服务的后工业腹地。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宇宁 运迎霞
大城市郊区小城镇由于其独特的区位条件在城乡统筹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分析天津市郊区小城镇发展的"三区联动"模式,认为其核心在于通过城镇发展要素的集中建设联动推进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即通过"三化"并举统筹破解"三农"问题。而要想实现该模式的成功推广则需要规划先行、产业集聚、土地流转以及制度创新作为保障机制。
关键词:
大城市郊区 小城镇 发展模式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龚锐 王文静 王宏
大运量、便捷高效的轨道交通系统,对于大都市郊区交通发展和土地开发具有重要作用,有助于推动郊区融入大都市中心城区一体化发展,支撑郊区的社会经济和客流通勤联系。在分析轨道交通建设对大都市郊区发展作用的基础上,总结了钟摆型布局、串珠型布局、环线+放射布局、网络型布局四种郊区轨道交通布局模式,并采用定性和定量结合的方法,以重庆綦江区为例,综合分析确定其轨道交通建设模式选择和发展策略。本研究对于我国快速发展的大都市郊区轨道交通规划建设和空间布局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
大都市郊区 轨道交通 布局模式 綦江区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强 刘洪银
以北京市郊区为例,分析了都市郊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进入"转移后"新阶段的特点,提出这一阶段政策的着力点应是推进就业及社会服务方面的城乡一体化,为城乡劳动力提供均等的以住房福利和社会保障为主要内容的公共福利与服务,巩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成果。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楚静 王兴中 李开宇
本文运用城市空间公正的"社会论"观点,从"城市生活空间质量观"的角度,分析中外国家城市郊区化的社会内涵、机制与社会空间分异现象。在对中国快速郊区化过程中大城市郊区社区碎化的现状和原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对应空间治理措施。
关键词:
郊区化 社会空间分异 社区碎化 治理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佘国梁 马流辉
乡村公共生活是农民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育状况与组织程度是衡量乡村治理水平的关键指标。本文以上海郊区乡村治理经验为典型案例,基于系统与生活分析视角,分析大都市郊区乡村良好公共生活治理的实现路径,不同主体在公共生活治理中发挥的作用,以及其中体现的国家与农民联结关系。研究发现,国家介入下的公共空间生产、社会组织协同下的公共服务递送以及村民的行动参与,构成了乡村公共生活治理的三重实现路径,共同形塑了当下的乡村公共生活样态。这体现了国家权力系统从行政吸纳社会,转向嵌入民众的日常生活世界,借此弥合系统与生活之间张力的治理逻辑。在这一过程中,民众在获得美好生活的过程中形成对国家的认同,而国家则实现其权力在农村基层的重塑,最终将国家与个人进行有效联结。这启发我们在化解乡村公共服务供给结构失衡的现实困境时,要提高乡村公共服务供给的力度,构建公共生活治理的多元主体共治格局,并充分发挥农民的行动主体性。
关键词:
乡村治理 公共生活 公共服务 生活治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大都市郊区新城通勤行为空间研究——以南京市为例
大都市郊区旅游型乡村土地利用转型过程与机理分析——以南京市郊佘村为例
大都市郊区国土空间优化的国际经验与成都实践
“互联网+”视角下大都市郊区乡村旅游发展转型升级研究——以广州市从化区溪头村为例
治理嵌入生活:大都市郊区乡村公共生活治理的实现路径研究
大都市郊区农户绿色生产行为影响因素——基于上海市金山区数据的分析
大都市郊区农村宅基地利用动态变化及驱动力研究--兼论上海郊区宅基地多功能与制度创新
国际大都市上海郊区的“三农”问题与农业现代化研究
城市化快速推进地区村庄改造研究——基于上海市郊区的调查
大都市郊区农村宅基地景观格局特征及政策启示——以上海市金山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