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304)
2023(13115)
2022(11174)
2021(10657)
2020(9130)
2019(21434)
2018(21015)
2017(40275)
2016(21593)
2015(25001)
2014(24803)
2013(24757)
2012(22994)
2011(20718)
2010(20396)
2009(18805)
2008(18397)
2007(15970)
2006(13450)
2005(12072)
作者
(60758)
(50969)
(50619)
(48513)
(32260)
(24337)
(23319)
(20013)
(19357)
(17959)
(17210)
(17142)
(16065)
(15976)
(15873)
(15704)
(15381)
(15163)
(14626)
(14556)
(12592)
(12392)
(12387)
(11688)
(11497)
(11484)
(11201)
(11059)
(10203)
(10119)
学科
(97351)
经济(97261)
(58327)
管理(58204)
(47394)
企业(47394)
方法(46820)
数学(41382)
数学方法(40943)
中国(25896)
(24547)
(22617)
(21011)
贸易(21001)
(20508)
业经(20141)
地方(17647)
(16980)
(16600)
农业(16058)
(14547)
金融(14544)
理论(14519)
(14331)
(14144)
银行(14117)
技术(13993)
(13656)
财务(13614)
财务管理(13580)
机构
学院(311414)
大学(311394)
(139059)
经济(136661)
管理(122113)
理学(105858)
研究(105792)
理学院(104733)
管理学(103100)
管理学院(102501)
中国(80652)
(64988)
科学(61672)
(59836)
(52050)
财经(48736)
中心(48679)
(48572)
研究所(47599)
(44538)
经济学(44118)
业大(43835)
(43571)
北京(40948)
经济学院(40004)
(39233)
师范(38869)
农业(38336)
(37910)
财经大学(36371)
基金
项目(210321)
科学(166746)
基金(154730)
研究(154378)
(134365)
国家(133333)
科学基金(114987)
社会(99468)
社会科(94584)
社会科学(94562)
基金项目(81519)
(80354)
自然(73396)
教育(71798)
自然科(71747)
自然科学(71726)
自然科学基金(70486)
(68183)
资助(64218)
编号(61460)
成果(48913)
(48173)
重点(47607)
(46105)
(44194)
课题(42310)
国家社会(42264)
教育部(41780)
创新(41376)
科研(40491)
期刊
(143455)
经济(143455)
研究(89345)
中国(55813)
(46013)
学报(44955)
管理(43752)
科学(43177)
(43044)
大学(34743)
学学(32763)
教育(30585)
农业(29773)
技术(29259)
(26638)
金融(26638)
经济研究(24399)
财经(24168)
业经(22248)
(20981)
问题(19917)
(19213)
国际(17880)
(17336)
统计(16299)
技术经济(16249)
世界(15986)
(14490)
理论(13969)
商业(13882)
共检索到4497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张小蒂  孙景蔚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技术(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呈现上升趋势,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呈现下降趋势。本文就垂直专业化分工对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动态变化的影响做了经验分析,揭示了该影响在不同产业中的差异性,并对“差异”形成的机理做了理论探索。从长期看,参与垂直专业化分工有利于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中华  梁俊伟  
本文运用工业行业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我国参与垂直专业化分工的国际竞争力效应。结果表明,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对于我国工业行业国际竞争力提升具有积极影响。当考虑行业要素密集度差异时,垂直专业化分工对于资本密集型行业和劳动密集型行业竞争力的提升均有积极促进作用,但是这种正效应存在行业差异性,在资本密集型行业中的竞争力提升效应要远高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对行业国际竞争力的偏效应并不存在门槛条件,无论从短期还是长期看,全员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对行业国际竞争力会直接产生积极的正影响。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胡昭玲  
文章从理论上分析了国际垂直专业化对产业竞争力的影响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就中国工业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对行业竞争力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经验事实与计量分析的结果都表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对我国工业的竞争力提升产生了积极影响,但对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与劳动密集型行业,这种正向影响的程度不同,前者参与国际垂直分工的水平更高,从中获益的程度也更大。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高运胜  杨阳  
欧盟作为中国最大贸易伙伴,精准度量中国出口欧盟市场国际竞争力尤为必要。本文采用2000~2014年WIOD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前向增加值分解方法,嵌入传统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测算方法中,基于垂直专业化分工视角对中国制造业与服务业出口欧盟竞争力进行再评估。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竞争优势被"高估",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短期仍然具有竞争优势但将逐渐减弱,服务业总体处于竞争劣势,但交通运输、金融业、电水气供应、电信等呈现中间投入特征的生产性服务业竞争力则一定程度被低估。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梁运文  张帅  
基于"垂直专业化→层次国际竞争力"过程传导的研究视角,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分析了中国制造业垂直专业化(VSS)、生产率(PR)、贸易竞争力(RCA)、产业利润(ACR)四者间传导关联的统计分布特征,并从"过程传导"的角度对中国制造业15个行业的发展态势进行了定位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中能形成"垂直专业化→生产率→贸易竞争力→产业利润"过程传导良性循环的行业不多,产业发展驱动力过程传导中存在较为明显的递减、时滞甚至断裂效应。有效地进一步培育和提升中国制造业各行业国际竞争力的策略在于克服现有"垂直专业化→层次国际竞争力"过程中的"传导短板"。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胡昭玲  张咏华  
本文利用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在细分中间投入产品进口来源和最终产品出口方向的基础上,对中国制造业的垂直专业化水平进行了度量,并通过分析前后方向的分工联系勾勒出中国加入的国际垂直专业化链条。研究表明,中国融入全球生产网络的程度在加深,但主要角色仍是加工制造的中转枢纽。"NIEs/日本—中国—欧美"和"NIEs/日本—中国—NIEs/日本"是中国制造业加入的两条主要垂直分工链条,从而印证了"三角模式"和东亚生产网络的存在。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王昆  
本文采用OECD最新版本的投入产出数据库和双边贸易数据库,借鉴Hummels等人建立的垂直专业化分工测度方法,对中国垂直专业化程度、价值增值与产业竞争力进行估算并建立关于三者的计量模型。结果发现:不同类型产业的垂直专业化对产业竞争力的影响不同。虽然参与垂直专业化可以提升中国全员劳动生产率,但从整体上看,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价值增值能力的提升可能主要是由进口中间投入驱动的,技术密集型产业价值增值能力的下降则可能是由部分低端产业链中间进口替代、高国内中间投入、低附加值产出引起的,价值增值能力存在着困境,这不利于中国产业竞争力的提升。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中华  赵曙东  
文章运用我国投入产出表数据计算了工业行业垂直专业化程度指标,并对影响我国工业行业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程度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比较优势及比较优势差异度是影响我国工业行业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程度的重要基础因素;随着关税等贸易壁垒的进一步降低,我国工业行业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的程度不断加深;关税等贸易壁垒的降低使外向度高的行业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程度较外向度低的行业更加深入;相对于劳动密集型行业而言,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在资本相对密集的行业中的规模经济强化程度更为显著。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刘磊  
笔者借鉴Hummel(2001)的方法计算了中国制造业16个细分行业的垂直专业化指数以及行业净附加值比重,并实证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关系。在考察的7个年份当中,制造业总体及14个细分行业的垂直专业化指数都逐渐上升,说明中国参与垂直专业化分工的程度在不断加深,但制造业总体以及16个细分行业的净附加值率在考察年份中却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通过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促进了中国制造业的产业间升级,但却导致了细分行业净附加值比重的下降,对制造业的产业内升级作用不明显,中国制造业仍然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何雅兴  马丹  
本文旨在揭示我国各个区域各个部门的增加值构成特征、垂直专业化分工程度和出口产品竞争力情况,分析不同类型垂直专业化分工对区域出口产品竞争力的影响。本文构建异质性区域间投入产出表,建立我国省级区域增加值分解测算框架,从单一全球价值链分工、国内价值链和全球价值链协同分工视角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我国各区域各部门仍以区域内贸易为主;对于价值链贸易,东部地区和制造业部门更集中于全球价值链分工,中西部地区和初级产品部门更集中于国内价值链分工。从价值链分工视角来看,单一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延伸难以持续提升出口产品竞争力,协同国内价值链和全球价值链的双重分工是出口产品竞争力提升的可行路径。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将全球价值链和国内价值链测算纳入统一的框架中,从价值链分工视角对区域出口产品竞争力提升路径进行了探索。本文为分析我国区域层面贸易增加值提供了方法框架,论证了在国内外双重价值链中提升我国出口产品竞争力的可行路径;为依托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促进产品竞争力提升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史本叶  李泽润  
在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产业转移的背景下,作为新型国际分工的主要形式,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对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在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对中国制造业国际垂直专业化指数进行了测算,并运用1992-2008年中国制造业的时间序列数据,通过构建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实证研究了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对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可以有效地促进制造业的产业升级,而且这种升级效应在初期效果显著;尽管这种效果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弱,但升级效应的积极作用依然存在。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凯  
尽管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能给发展中国家带来静态、动态两方面贸易利益,且中国参与这一新型国际分工的水平也在不断提升,然而由于所处层次较低,中国在分工进程中获取的贸易利益相当有限。若想提升贸易所得,必须在继续积极参与垂直分工与贸易的同时,加大研发投资,培养自主创新能力,以促使生产环节或产业由低附加值状态向高附加值状态演进。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王中华  赵曙东  
本文运用我国投入产出表数据计算了工业行业垂直专业化程度指标,并对影响我国工业行业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程度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比较优势及比较优势差异度是影响我国工业行业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程度的重要基础因素;随着关税等贸易壁垒的进一步降低,我国工业行业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的程度不断加深;关税等贸易壁垒的降低使外向度高的行业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程度较外向度低的行业更加深入;相对于劳动密集型行业而言,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在资本相对密集的行业中的规模经济强化程度更为显著。最后,本文指出了积极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给我国工业发展带来的启示。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中华  赵曙东  王雅琳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国际垂直专业化过程中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技术转移的动机与收益。在此基础上运用我国工业行业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我国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的技术进步效应。结果表明: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有利于促进工业行业技术进步与生产率的提升;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对生产率的影响程度与行业特性密切相关,行业的资本密集度和外向度是影响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对技术进步作用程度的重要因素,在资本密集型行业与出口密集度高的行业中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对生产率与技术进步的积极影响更大。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文东伟  冼国明  
基于Hummels et al.(2001)分析框架,本文利用OECD提供的中国1995—2005年的投入产出表,测算了中国制造业的垂直专业化水平,用1995—2006年中国24个行业的贸易数据,描述了中国制造业贸易竞争力的演变趋势,考察了影响中国制造业贸易竞争力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①中国产品部门,特别是高技术制造业垂直专业化水平的迅速上升,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近年来中国出口,特别是高技术行业出口规模的爆炸式增长。②中国的比较优势并没有发生本质改变,仍来源于低技术制造业,但高技术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和贸易竞争力呈不断增强的趋势。③垂直专业化显著提升了中国制造业的贸易竞争力。海外市场依存度、国内...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