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675)
- 2023(13863)
- 2022(12141)
- 2021(11319)
- 2020(9464)
- 2019(21820)
- 2018(21505)
- 2017(41655)
- 2016(22379)
- 2015(25023)
- 2014(24842)
- 2013(24325)
- 2012(21852)
- 2011(19538)
- 2010(19006)
- 2009(17048)
- 2008(16124)
- 2007(13526)
- 2006(11484)
- 2005(9471)
- 学科
- 济(91167)
- 经济(91078)
- 管理(65335)
- 业(60521)
- 企(51221)
- 企业(51221)
- 方法(45385)
- 数学(39852)
- 数学方法(39304)
- 农(22864)
- 中国(21255)
- 财(21096)
- 地方(20442)
- 业经(19719)
- 学(19678)
- 农业(15432)
- 技术(15359)
- 理论(15075)
- 贸(15046)
- 贸易(15042)
- 和(14640)
- 易(14566)
- 环境(14451)
- 务(13958)
- 财务(13890)
- 财务管理(13862)
- 企业财务(13146)
- 制(13083)
- 划(12799)
- 地方经济(11278)
- 机构
- 大学(310567)
- 学院(309285)
- 管理(129295)
- 济(120574)
- 经济(118053)
- 理学(114211)
- 理学院(112993)
- 管理学(110890)
- 管理学院(110344)
- 研究(97115)
- 中国(69418)
- 京(64314)
- 科学(62448)
- 财(51786)
- 业大(47337)
- 所(46567)
- 农(46364)
- 中心(44803)
- 财经(43411)
- 研究所(43221)
- 江(41936)
- 范(41364)
- 师范(40975)
- 经(39727)
- 北京(39401)
- 农业(36333)
- 院(36226)
- 经济学(35931)
- 州(34609)
- 师范大学(33450)
- 基金
- 项目(228178)
- 科学(181098)
- 基金(167307)
- 研究(165574)
- 家(145661)
- 国家(144510)
- 科学基金(125881)
- 社会(104775)
- 社会科(99425)
- 社会科学(99399)
- 基金项目(89910)
- 省(89089)
- 自然(83362)
- 自然科(81461)
- 自然科学(81442)
- 自然科学基金(79931)
- 教育(76471)
- 划(75037)
- 资助(68091)
- 编号(67471)
- 成果(52334)
- 重点(50818)
- 部(50025)
- 发(48267)
- 创(47946)
- 课题(45086)
- 创新(44701)
- 科研(43993)
- 国家社会(43175)
- 教育部(43167)
- 期刊
- 济(120239)
- 经济(120239)
- 研究(83268)
- 中国(49399)
- 学报(48349)
- 科学(45502)
- 管理(44903)
- 农(40547)
- 财(37718)
- 大学(37097)
- 学学(34995)
- 教育(33007)
- 农业(28965)
- 技术(28082)
- 业经(20718)
- 融(20036)
- 金融(20036)
- 财经(19846)
- 经济研究(19095)
- 图书(16912)
- 经(16857)
- 科技(15987)
- 问题(15752)
- 技术经济(14978)
- 理论(14899)
- 资源(14834)
- 业(14330)
- 版(14005)
- 实践(13894)
- 践(13894)
共检索到4176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温平川 杨朝琴
知识互补的实现效果决定了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成败。首先从动态视角界定产学研知识互补的内涵,基于场理论和知识的维度划分构建知识互补过程中的场域交互模型,提出场域交互是知识互补的基本实现方式;再将产学研知识互补分为局部互补和整体互补两个递进过程,通过自组织理论和BS模型分别阐述两个阶段的内在运行机理,系统刻画基于场域交互的产学研知识互补动态演化过程。
关键词:
场域交互 产学研知识互补 自组织理论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影
如果从结构观、过程观、制度观三个角度去区分现有的知识治理研究,则易于发现,制度层面对知识治理概念及其内部机制的解释相对成熟。基于这种认识,本文在认同知识治理的本质在于对知识活动所涉主体行为的协调这一前提下,着重归纳和分析了自发型、领导型、协作型三类典型知识治理模式的总体特征。进而以知识活动障碍可能引致成员偏离历史活动轨道,自发寻求知识合作对象为切入点,提出知识治理机制与合作知识创新行为之间的因果反馈是组织知识治理模式演化的内在机理。最后,以自发型知识治理模式为起点,总结了几种常见的知识治理模式演化路径。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斌
运用知识转移、知识创新和知识存量理论的分析方法,提出知识网络中知识存量非对称性问题。通过案例分析,构建知识存量非对称性演化过程模型。认为在知识转移路径和学习状态的影响作用下,知识存量非对称性经历渗透破缺、弥合破缺、漂变平衡和稳定平衡4个阶段的演化过程。
关键词:
知识网络 知识存量 演化过程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白福萍 商梦亭
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下,如何突破“新生劣势”的困境,实现高效优质成长,是新创企业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作为一项以知识为基础的无形资产,知识资本是新创企业提升竞争优势、增加价值创造的重要源泉。本文基于知识基础理论、演化理论和企业成长理论,构建“知识资本—成长过程—成长结果”理论框架,分析知识资本对新创企业成长的影响机理。在此基础上,依据不同成长阶段下企业知识资本的存量及结构特征,阐释新创企业成长路径的演化过程,进而揭示新创企业成长的“过程黑箱”,为新创企业成长提供新的研究视角与理论依据,为创业者如何结合知识资本结构选择成长路径提供模型参考。
关键词:
新创企业 知识资本 成长路径 路径演化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李昌 周锦锦 杨中楷
[目的/意义]提出一种从技术动态演化过程视角识别技术融合生长点的新方法,旨在识别具有生长潜力的技术融合领域。[方法/过程]首先提出演化路径的两种阶段,归纳技术融合生长点的演化路径;然后针对技术融合生长点的特点,总结显著属性特征,构建识别的指标体系;最后计算属性在演化路径上的变化,实现技术融合生长点的识别。[结果/结论]通过实验并与已有研究进行对比,认为该方法能有效识别技术融合生长点,并能追溯技术的起源与过程。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倪沪平
古典政治经济学中关于劳动分工问题集中在基于土地、人力、资本要素对经济增长贡献问题研究;新古典经济学对劳动分工问题集中在基于边际分析方法的均衡问题研究;制度经济学则集中在基于交易费用的制度效率问题研究。本文的创新之处是,将知识抽象为分工演化过程中的唯一介质,将知识分工网络作为劳动分工网络的实质内核,按照个体—结构的框架,借鉴神经网络技术研究成果,研究企业处理知识的特征、知识分工网络形成等问题,为诠释和拓展哈耶克知识分工理论作出有益探索。
关键词:
分工演化 知识分工网络 知识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肖静 李北伟
文章从演化博弈论角度利用单种和多种群理论分析了网络信息生态链的演化过程。在网络信息生态链从简单到复杂的动态演化过程中,由于内外界环境的变化,博弈初始状态和博弈策略的不同,网络信息生态链呈现出不同的演化博弈结果。
关键词:
网络信息 信息生态链 博弈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董微微
文章基于复杂网络视角,将创新集群演化过程划分为形成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衰退或更新阶段等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伴随着创新主体之间的协同、互动进而导致网络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推动创新集群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向高级发展。
关键词:
创新集群 演化过程 复杂网络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周青 梁超
采用单案例纵向研究方法,以演化程度相对成熟的服务于面向区域经济和行业产业发展的长三角绿色制药协同创新中心为实证案例。揭示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的演化特征,即网络自组织性、网络动态性、网络共生性、网络自增益性。提出可将产学研协同创新演化过程划分为3个阶段,分别为萌芽期、初创期、规范成长期。在每一阶段的演化进程中,产业的协同创新发展主要得益于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三方核心参与主体的共同推动。
关键词:
协同创新 创新网络 演化 绿色制药中心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常哲 郭彬
产学研深度融合是完善我国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系列部署中的关键环节,但现有研究未体现出深度融合过程的动态性、阶段性及多主体性等特征。鉴于此,将过程阶段思想引入产学研机制中,构建多方参与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演化博弈模型,分析创新主体的策略选择,并用Matlab软件对主体行为策略的演化过程进行仿真研究。结果表明:地方政府的资金支持、政策支持及合理的惩罚机制均有助于深度融合,但是过多的资金支持会弱化地方政府的引导效应;基于相对风险分担的收益分配机制相比于平均分配、成本分配机制更符合创新主体的利益诉求;通过深度融合既能降低创新过程中的不确定性风险又能实现风险分担。最后,针对产学研深度融合机制的构建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宋艳双 刘人境
对HK模型进行扩展,综合考虑不同观点之间的影响权重以及交互网络的结构特征,探讨了在有界信任和影响异质性的前提下,网络结构和信任阈值对群体观点演化结果的交互影响。仿真结果表明,随着有界信任参数的增加,不同网络结构类型下的平均观点簇数量均呈现出递减的趋势,且递减速度受网络结构的影响。小世界网络随着重连概率的增加,平均观点簇数量的下降趋势更明显,并且群体观点演化速度不断加快,使得网络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更大的观点簇,从而更有利于群体共识的达成。规则网络中观点的收敛速度最慢,最终网络中保持着较高的观点簇数量,使得群体观点比较分化,一致性构建的难度加大。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齐永兴
一、动态能力演化与演化过程演化是企业成长理论中的一个较为重要的概念,与之对应的是演化过程。在企业内在成长论中,企业如何成长等同于能力、资源等不断发展的演化过程。关于演化一词,最早源起于拉丁文,既可以翻译为进化,也可以将之翻译为演化。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中,将演化与变异对应,没有变异就没有演化,也就没有演化过程,遗传将无从谈起。达尔文进化学说是演化经济学创立的基础,为演化理论提供了基本的分析框架。1898年,凡伯伦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北伟 靖继鹏 王俊敏 刘智喜
本文在信息生态群落演化机理的研究基础上,运用系统发展观和复杂系统的相关理论,根据信息生态群落演化过程的本质特点,对演化过程进行了重新划分:信息生态群落的结体创生过程、线性常规演化过程、非线性超常规演化过程和分化解体过程。最后从整体的角度进行分析,得出群落螺旋上升式演化的结论。
关键词:
信息生态 群落 演化过程 理论研究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赵蓉英 张心源 张扬 魏明坤 余慧妍
[目的/意义]文献计量学、科学计量学、信息计量学、网络计量学以及知识计量学并称为"五计学",是情报学研究的重要方向,结合文献主题调研,定量分析我国"五计学"发展现状,梳理我国"五计学"各分支主题演化过程及学科建设进展,以期为我国"五计学"未来发展提供参考。[方法/过程]设计"六维研究框架",分别从科研成果、科研基金、课程教育、人才与机构、科学评价、软件与工具6个维度进行数据调研,进而利用Citespace绘制文献主题演化时序图谱,分析我国"五计学"各分支演化过程与发展现状。[结果/结论]研究结果发现,我国"五计学"影响力显著提升,在发文量、项目支持、课程教育、实践应用等方面均有突出表现;我国"五计学"研究自主创新意识加强,一方面针对本国问题研究、开发了一批中文数据库、中文文献分析工具等,另一方面,由学科建设初期对国外文献的介绍、验证研究转变为对"五计学"理论、方法、工具、应用的创新研究;我国"五计学"研究的学科交叉特征突出,不仅学科发展融合了数学、计算机等学科的方法技术,而且在医学、化学等领域研究前沿预测、核心作者发现等方面得以应用;我国"五计学"研究对象广度增加,包含了文献、科学活动、网络信息、知识资源等计量对象;我国"五计学"研究内容由文献载体向知识单元的细粒度分化。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斌
运用知识存量理论、知识转移理论的分析方法,分析知识联盟中知识存量演化问题。根据理论模型,构建基于知识转移的知识存量演化过程模型。基于郑州超硬材料知识联盟案例分析,认为知识转移频度、破缺度和共振度3个因素影响知识存量演化方向。通过案例讨论发现,在3种非均衡作用力的影响下,知识存量演化过程呈现波动性特征,但总体呈上升趋势,并沿着非线性路径经历了4个阶段的演化过程。
关键词:
知识存量 知识联盟 知识转移 演化过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