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474)
2023(12495)
2022(10774)
2021(10257)
2020(8891)
2019(20915)
2018(20773)
2017(40379)
2016(21880)
2015(25042)
2014(25012)
2013(24595)
2012(22752)
2011(20418)
2010(20439)
2009(18846)
2008(18438)
2007(16321)
2006(13865)
2005(12005)
作者
(64008)
(53876)
(53621)
(51086)
(34029)
(26149)
(24537)
(21294)
(20320)
(19143)
(18451)
(18198)
(17104)
(16935)
(16926)
(16553)
(16336)
(15706)
(15567)
(15505)
(13412)
(13221)
(13055)
(12299)
(12042)
(11992)
(11898)
(11849)
(10837)
(10728)
学科
(93434)
经济(93351)
管理(59254)
(57557)
(46446)
企业(46446)
方法(46178)
数学(41343)
数学方法(40649)
(24884)
(21354)
中国(21304)
(20739)
地方(20409)
业经(17993)
(16738)
贸易(16729)
农业(16537)
(16179)
(14621)
理论(14393)
(13808)
(13633)
财务(13570)
财务管理(13536)
环境(13391)
企业财务(12779)
技术(12777)
土地(12214)
(11721)
机构
学院(310849)
大学(308804)
(123247)
管理(121910)
经济(120551)
理学(105621)
理学院(104384)
研究(102936)
管理学(102094)
管理学院(101530)
中国(76848)
科学(66483)
(65936)
(55933)
(53541)
(52438)
业大(50443)
中心(49271)
研究所(48081)
(46646)
农业(44205)
财经(43631)
北京(40952)
(40608)
师范(40182)
(39583)
(37924)
(37164)
经济学(37134)
经济学院(33752)
基金
项目(216476)
科学(170191)
基金(157249)
研究(152428)
(138870)
国家(137813)
科学基金(118276)
社会(94778)
社会科(89863)
社会科学(89835)
(85218)
基金项目(83964)
自然(80327)
自然科(78426)
自然科学(78407)
自然科学基金(76946)
(72686)
教育(71332)
资助(65337)
编号(61898)
重点(49266)
成果(48459)
(47308)
(46229)
(44889)
课题(42668)
科研(42210)
创新(42033)
计划(41146)
大学(39989)
期刊
(128958)
经济(128958)
研究(81386)
中国(59597)
学报(50505)
(49174)
科学(47660)
管理(42181)
(41797)
大学(37616)
学学(35705)
农业(33323)
教育(30082)
技术(29250)
(23598)
金融(23598)
业经(21779)
财经(20629)
经济研究(20273)
(18760)
问题(17771)
(17725)
统计(17116)
资源(17008)
技术经济(15613)
(15554)
(15359)
科技(14355)
决策(14166)
图书(14105)
共检索到4431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白根川  夏建国  王昌全  陈文宽  杨娟  
利用眉山市东坡区1996年和2005年各种地类面积及其空间分布信息,借助GIS空间叠置分析和FRAGSTATS的统计功能,分别获得地类转移概率矩阵和地类空间相邻矩阵,通过将二者结合的地类空间转化趋势模型,对东坡区1996年~2005年的土地利用转化趋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所有的地类都有保持稳定的趋势,尤以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和未利用地这两种地类的稳定性最强;②城市和其它建设用地具有超强的抗可逆性,与它们相邻的其它各种地类都有向它们强烈转化的趋势,它们自己能保持极强的稳定性,这充分说明1996年~2005年期间东坡区的城市化和工业化经历着强势推进的过程;③未利用地一方面单向的朝着其它建设用地和水...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黄成毅  邓良基  曾维忠  李宏  
利用数理统计和模糊数学相结合的方法,以眉山市为例,对城市土地利用的协调性进行评价。并由此得出2006年眉山市土地及其社会经济因子都处于基本协调状态,生态因子处于不太协调状态。提出在今后的城市土地利用中,应有针对性地展开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模式研究。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何明生  
四川省眉山市是1997年新建的地级市,经济基础薄弱。新区建设、企业成长和经济跨越式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近几年来,金融机构存贷差不断扩大,与跨越式发展中的“资金饥渴”现象同时存在,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存贷差增长的原因是什么呢?银行存贷差是否就是“资金的闲置”呢?存贷差逐年扩大是否反映了金融对地方经济支持力度减弱呢?在这里,笔者认真分析眉山市金融机构存贷差以期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摆万奇  
在分析深圳市土地利用变化与驱动力的基础上 ,将城镇用地细化为工业用地、居住用地和第三产业用地 ,并将它们与耕地和工业投资、人口增长、收入水平、水资源状况等主要驱动力纳入统一的总体结构中 ,采用系统动力学的方法 ,定量地描述它们的动态关系。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基本模拟结果显示 ,城镇用地的长期变化趋势是一种“S”型的增长规律 ,从1980年至2030年是城镇用地变化的快速增长阶段。在城镇用地的变化过程中 ,工业用地、居住用地和第三产业用地在总的城镇用地中所占的比例在经过一个较长时期的波动后 ,大约从2020年开始基本保持稳定的状态。耕地的变化趋势是持续下降 ,并逐渐消失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赵小汎  
以辽宁省2005—2010年土地利用为实证对象,从土地利用变化方向、土地利用变化速率、土地利用变化态势等三方面比较分析了研究区近5年土地利用变化时空特征。结果显示:除耕地外,辽宁省所辖各地市土地利用变化方向与全省较为一致。相比全省土地利用增加或减少,各地市耕地、牧草地变化速率呈现较高、较低或一致,而另4种土地利用类型只有较高或较低两种情况。园地、林地和牧草地在各地市分布趋向均衡,而耕地、建设用地和其他用地则由分散趋向集中的态势发展。研究结果表明:从区位熵模型引申扩展出来的土地利用变化方向、速率和态势,可更全面地阐释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值得推广和应用。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宏亮  郝晋珉  高阳  段文凯  李牧  陈爱琪  
以1997、2005和2014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采用多模型测度的分析方法,对内蒙古自治区土地利用类型的动态变化幅度、变化速度及状态趋势进行定量分析。从变化幅度上看,近20年内蒙古自治区土地利用类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草地面积大幅减少,耕地、林地、建设用地、水域和其他土地面积有所增加,其中林地和其他土地增幅较大,园地保持相对稳定;从动态变化上看,内蒙古自治区土地利用动态度变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基本上各用地类型在2005—2014阶段年均变化激烈于1997—2005阶段;从状态趋势上看,整个研究阶段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范月娇  周万村  
巫山县位于三峡库区腹心 ,又地处山区 ,县境虽然辽阔 ,但山多坝少 ,且农业人口比例很高 ,因此土地资源十分有限。近十几年来 ,三峡工程的兴建 ,导致移民搬迁、城镇迁建及伴随工程的基础设施的建设等占用大量优质土地。迫于生计 ,部分农民不得不毁林开荒造田 ,坡耕地因此而增多 ,继而造成水土流失加剧 ,土壤日趋贫瘠 ,最终导致该县土地利用类型、数量、方式发生了急剧的变化。以空间信息技术为研究手段和技术支持 ,首先从理论角度探讨了山区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的研究方法 ;然后以典型山区县城———巫山县为例 ,以该县 1986~ 2 0 0 0年的TM图像数据为主要研究基础 ,采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和计算机技术...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盛和  何书金  
论文首先从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涵义出发,细分出未变化部分、转移部分和新增部分等3种空间类型,并据此对现有测算土地利用变化速率的数量分析和动态度模型进行了评析,提出了修正后的空间分析测算模型,旨在更为精细和准确地测算各土地利用类型的动态变化程度;并以北京城市边缘区的土地利用变化作为案例,对3种模型的测算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空间分析测算模型由于细分并同时考虑了各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转移及新增过程,能更为准确地测算出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动态变化程度与速率。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钟秋波  李敬宇  
发展超级稻是提高我国水稻单产、稳定水稻总产、提高农民种粮经济效益,保障粮食供给安全的必然选择。本文根据2008年西南财经大学粮食课题小组对四川科农种业有限公司和四川省眉山市种植超级稻的调研情况,分析了当前我国超级稻推广的现状,提出了发展超级稻的几点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郭洪峰  许月卿  吴艳芳  
为探讨平谷区在不同高程、坡度和坡向分级的土地利用变化规律,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管理决策提供依据,以北京市平谷区为例,借助DEM提取地形信息,对平谷区土地利用变化在各地形因子分级的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平谷区的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园地和林地为主,1993—2008年的15年间,平谷区耕地面积大幅度减少,园地、居民点及工矿和交通用地面积明显增加;2)平谷区的土地利用变化在不同高程、坡度和坡向分级差异明显。耕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的转化主要发生在0~300m高程带和小于15°的坡度带,林地与草地的互转主要发生在高程300~800m、坡度大于8°的阳坡与半阳坡;园地与草地的转化主要...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林晓丹  范胜龙  孙巧燕  汤俊红  张转转  
基于2014年龙海市土地利用变更数据、DEM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借助GIS空间分析技术,共设计7个模拟尺度,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选取对试验区有重要贡献的10种驱动因子进行空间统计分析,并对龙海市土地利用空间格局进行模拟.试验结果表明,龙海市模型的最佳模拟尺度为125 m×125 m,在该尺度下耕地、园地、林地、建设用地的空间分布格局模拟精度分别为:82.73%、76.65%、69.52%、88.49%.龙海市土地利用类型与各驱动因子具有显著相关性,高程、人口、可达性因素是决定龙海市土地利用空间格局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郭洪峰  许月卿  吴艳芳  
地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以北京市平谷区为例,借助DEM提取高程、坡度信息,采用地形位指数、分布指数、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系统分析平谷区1993—2008年土地利用变化的地形梯度特征,探讨地形因素对土地利用方式选择及空间格局的影响,以期为该区土地利用规划及土地资源优化布局提供决策依据。结果表明:①1993—2008年,平谷区耕地面积大幅度减少,园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大幅度增加;②坡度、高程及地形位对平谷区土地利用格局及其时空变化有着重要影响。③耕地、园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水域分布的优势区间集中于低地形位区间,草地分布的优势区间集中于中地形位区间,林地、未利用地分布的优势区间集中于中高地形位区间,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随着地形位的增加而不断下降。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朱巧娴  梅昀  陈银蓉  韩啸  
运用湖北省16个城市2000、2005、2010和2012年的土地利用结构数据,综合考虑城市用地的经济产出和环境产出,采用含有非期望产出的DEA模型,测算并分析各城市的土地利用结构效率的空间差异及演变规律,并提出改进方案。结果表明:1湖北省各城市土地利用结构效率整体水平较高,各城市的效率值大体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再提升的趋势;2土地利用结构效率的空间分异格局由2000年以武汉市为最高值向周边城市递减的单一中心格局,逐步演变为2012年的鄂东南和鄂西部的双中心格局;3武汉周边城市土地利用结构效率偏低,且具有较大的减碳提效空间;4湖北省大部分城市建设用地冗余、二三产业产值不足、净碳排放量过高,以上问题的存在制约着土地利用结构效率的提升;5省会城市、城市圈城市、鄂西圈城市的理想土地利用结构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