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230)
- 2023(13549)
- 2022(11489)
- 2021(10817)
- 2020(9132)
- 2019(21298)
- 2018(21201)
- 2017(40365)
- 2016(22118)
- 2015(25027)
- 2014(25165)
- 2013(24733)
- 2012(22575)
- 2011(20300)
- 2010(19829)
- 2009(18033)
- 2008(17529)
- 2007(15632)
- 2006(13204)
- 2005(11581)
- 学科
- 济(89336)
- 经济(89248)
- 管理(60587)
- 业(58085)
- 企(45669)
- 企业(45669)
- 方法(42388)
- 数学(37834)
- 数学方法(37340)
- 农(26726)
- 中国(23241)
- 财(22931)
- 地方(21737)
- 业经(18521)
- 农业(18231)
- 学(18227)
- 贸(15740)
- 贸易(15730)
- 环境(15467)
- 易(15179)
- 制(14778)
- 务(14354)
- 财务(14304)
- 财务管理(14262)
- 理论(13659)
- 和(13461)
- 企业财务(13377)
- 技术(13102)
- 划(11976)
- 银(11935)
- 机构
- 学院(306366)
- 大学(303533)
- 济(120803)
- 经济(118061)
- 管理(117732)
- 理学(101787)
- 理学院(100558)
- 研究(98616)
- 管理学(98592)
- 管理学院(98014)
- 中国(74128)
- 京(63780)
- 科学(63408)
- 财(54655)
- 农(52596)
- 所(49441)
- 中心(48248)
- 业大(47693)
- 江(47131)
- 研究所(45078)
- 财经(43864)
- 农业(41381)
- 范(41285)
- 师范(40845)
- 经(39668)
- 北京(39322)
- 州(37858)
- 经济学(37047)
- 院(36326)
- 经济学院(33750)
- 基金
- 项目(211657)
- 科学(165848)
- 研究(152541)
- 基金(152118)
- 家(132977)
- 国家(131868)
- 科学基金(113686)
- 社会(95159)
- 社会科(90162)
- 社会科学(90136)
- 省(84833)
- 基金项目(82160)
- 自然(75334)
- 自然科(73554)
- 自然科学(73532)
- 自然科学基金(72178)
- 划(70907)
- 教育(70595)
- 编号(62465)
- 资助(61833)
- 成果(48987)
- 重点(47734)
- 发(46128)
- 部(45755)
- 创(44054)
- 课题(43101)
- 创新(41254)
- 科研(41209)
- 大学(39586)
- 计划(39112)
- 期刊
- 济(130513)
- 经济(130513)
- 研究(83174)
- 中国(57855)
- 学报(48344)
- 农(46850)
- 财(44514)
- 科学(44395)
- 管理(40292)
- 大学(36444)
- 学学(34298)
- 农业(31656)
- 教育(31288)
- 技术(29353)
- 融(24326)
- 金融(24326)
- 业经(22558)
- 财经(20628)
- 经济研究(19945)
- 问题(17988)
- 经(17698)
- 业(17212)
- 资源(16123)
- 版(15652)
- 图书(15501)
- 技术经济(15097)
- 统计(15024)
- 财会(14068)
- 理论(14001)
- 科技(13823)
共检索到4409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莉红 张军民
城市空间无序扩张是产生当代"城市病"的重要根源,既是可持续发展关注的热点,更是中国特色城市化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根据城市增长自组织原理及其空间结构理论,基于遥感影像识别和空间分析技术,用空间统计分析和地理探测模型,以新疆石河子市为例分析了典型绿洲城市空间扩张的驱动因子及其作用关系,结果表明:(1)固定资产投资对建设用地扩张的解释力度最大,而人口因子的解释力最小,其他非人口因子的内生因子的解释力度较强。表明石河子市处于投资驱动初级阶段,投资规模及强度对城市扩张影响较大,但投资结构及投资效益改进不显著。(2)各因子交互作用呈线性增强关系,表明内生因子对建设用地扩张的交互作用具有明显的线性和非线性增强作用,符合城市化初级阶段的扩张规律。扩大人口及经济规模、提高要素及产出效率是提高交互效益的关键。(3)道路交通发展是城市扩张的最主要环境(背景)因子,但其解释力远远小于内生因子,其他环境因子的影响力和交互力都不明显,反映了城市扩张受到流域环境条件及生态基础的影响相对较弱,对稀缺或优势资源、要素及区位的竞争压力较小,绿洲城市还有较大的扩大空间和职能扩张潜力,应该有效利用城市规划手段来规范和引导城市有序发展和扩张。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凯 冉圣宏 田玉军 亓沛沛
干旱区绿洲城市扩张必然会对原有的水资源格局产生重要影响,并带来一系列与水资源相关的问题。本文利用1978年-2008年间石河子市的社会经济数据、水文和气候数据以及1991年-2008年间环境监测数据等,采用对比分析和趋势分析等方法对其进行综合分析,讨论典型的绿洲城市扩张对水量、水质等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石河子市工业和生活用水量持续增高,地下水位不断下降;说明城市扩张消耗了大量的地下水资源,对水资源产生了压力;②石河子市污水排放量在2000年之前呈直线上升,2000年以后随着工业结构逐步调整、人口增加速度放缓等因素,变得比较稳定,但是人口的增加和工业产能的提高使污水排放量仍有一定程度增加;③...
关键词:
干旱区 城市扩张 水资源 可持续利用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加拉力丁·比拉力 王晓君 石敏俊
西北干旱区是我国国土安全的重要生态屏障,必须妥善处理好西北干旱区绿洲化过程中农业生产和生态风险管理之间的关系。科学认识现代绿洲扩张的驱动力,有助于深刻理解绿洲土地利用变化的机理,为绿洲生态风险管理提供科学参考。本文运用Bio-economic模型,模拟了新疆绿洲核心区和绿洲荒漠过渡带在用水量增加、引进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强化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管理三种情景下农户的土地利用行为决策,据此探讨现代绿洲扩张的驱动力。研究发现:正是由于水资源管理不严格,在农户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利益驱动下,丰水年上游来水量的增加以及不断增加的地下水开采量,特别是高效灌溉技术推广后节约的灌溉水量,为绿洲过渡带开垦新的耕地提供了水...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孔令英 罗兰
文章以石河子林业生态补偿政策实施调查为基础,探寻林业生态补偿成效和问题,运用史密斯政策执行过程模型,从理想化政策、执行机构、目标群体、政策环境四个领域剖析影响林业生态补偿效率提升的困境,进而提出提高生态林补偿标准、提升补偿资金使用效率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林业生态补偿 过程模型 问题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崔晨曦 孟凡浩 罗敏 王媛媛 萨楚拉 包玉海
[目的]明晰干旱半干旱区耕地水资源短缺的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因素,是实现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首要前提,对保障区域乃至全国粮食安全和生态健康有着重要意义。[方法]以内蒙古为典型研究区,以水足迹理论为依据,通过构建耕地水资源短缺指数(Arable Land Water Scarcity Index,AWSI),分析2000—2018年内蒙古AWSI时空格局及变化特征,并进一步借助地理探测器模型定量揭示研究区内气候、植被、地形、人口密度等11个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对耕地水资源短缺时空变化的影响差异。[结果]结果表明:①内蒙古AWSI总体呈西高东低的分布特征,西部耕地缺水压力较大。2000—2018年间内蒙古AWSI呈增加趋势,增加区域占总面积82%以上,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中部地区。②自然因素主要决定内蒙古耕地水资源短缺的空间格局,其影响明显大于社会经济因素,但是2000—2018年间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力在呈增大趋势。③自然因素中以蒸发量、年均温、降水量为主的气候因子在生态探测中共有19组显著差异,占据了影响因子中的主导地位。而在社会经济因素与自然因素的交互作用下,影响力呈现相互增强或非线性增强。[结论]由于农业水资源短缺空间分布不均及供需矛盾加剧,亟需增加节水设施和调整种植结构成为内蒙古未来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问题。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静 马永泽
近十年来,国内外不断发生的食品质量安全事件,使得包括食品在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及其水平已成为国内外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加强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监管已迫在眉睫,而农产品批发市场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方面更是起着巨大的作用。本文以石河子市西部绿珠果蔬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例,针对由政府层面和购买者、经销商及市场管理者构成的微观经济主体在监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进一步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水平。
关键词:
农产品质量安全 监管 农产品批发市场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甄慧 汪洋 夏婷婷 王寅 张治超
植被覆盖度(FVC)是反映生态环境质量的评价指标,系统研究植被覆盖变化和驱动机制对区域生态管理至关重要。本研究基于MODIS数据,运用Sen+Mann-Kendall趋势分析法、地理探测器模型等方法,分析新疆开都-孔雀河流域植被覆盖度的演变趋势,探讨植被覆盖度与驱动因子之间的空间关联,并识别主导因子。结果表明:1) 2000-2020年开都-孔雀河流域植被覆盖整体呈上升趋势,年增长速率为每10年0.013。2011年之前植被覆盖度均值略有小幅度波动,之后植被覆盖度持续增加,在2019年达到最大值29.0%。空间尺度上,2020年极低植被覆盖度分布度最广,占研究区面积的51.93%,21年间减少了5 010.31 km2,其次是高植被覆盖度,占研究区面积的22.84%。2)开都-孔雀河流域以极低覆盖度与低覆盖度之间转化为主。研究区植被有轻微的改善趋势,其中17.82%的区域呈极显著(P 0.05)。3)研究区植被覆盖主要受高程和土地利用类型的影响,其解释力均在0.45以上。两两因子之间的协同作用影响显著高于单个因素,其中高程和土地利用类型两两相交的解释力最高为0.743。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彭月 何丙辉 黄世友 陈桂芳 韩建文
借助于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技术(RS),本文探讨了重庆市北碚区城市用地的扩张趋势及其主要驱动因素;分析了1972年-2006年北碚区城市用地扩张的时空格局;讨论了其1995年-2006年间城市用地扩张中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特点。主要结果如下:①在时间尺度上,北碚区城市用地扩张分为慢、快和剧烈3个阶段,城市用地快速增长的区域分布在城区西南和正南方,城市重心最初向南方迁移后,逐渐向西南方转移;②北碚城市用地扩张的空间格局可分3类:自然增长型、社会-政治事件影响型和经济-人口影响型;③1995年-2006年来,北碚城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明显,各类型间相互转化关系暗示了这些变化主要受控于城市用...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吕昭智 田长彦 胡顺军
本文从分析绿洲石河子垦区农业资源系统入手,提出了种植业优化模式、农牧复合模式、农业—工业复合模式、庭院经济模式及农业防护林网模式4个基本系统层模式,同时提出相关生产模式,并组建技术集成体系。
关键词:
绿洲,农业资源,高效利用,技术集成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夏国刚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含石河子市),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22兵团(后改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6师(后改为农八师)及25师(后改为农七师)一部。1975年生产建设兵团撤销,同年成立石河子地区。1976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石河子市。八师区域总面积7529平方公里。八师和石河子市实行一个党委,政企分设、部门合一的体制,下辖18个团场。推进兵团城镇化是中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发挥兵团作用、促进新疆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石河子市是新疆生产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高原 刘普幸 姚玉龙 雍国正 王允
论文基于1989、2000和2013年Landsat TM/ETM+和Land 8 TIRS遥感数据、植被指数(NDVI)、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LUCC)及年均气温等资料分析了石河子绿洲冷岛效应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近25 a来,石河子绿洲冷岛效应总体呈先增强后减弱趋势,且市区南部和中东部存在两个高温中心,城市南北向扩展快于东西向。NDVI和地表温度(TS)负相关性显著(R=-0.912),且极高温区和高温区植被指数低,反之亦然。1989—2000年极低温区和低温区所占范围扩大,增幅为1.1倍,主要是水域面积增加显著,并由林地、草地、耕地转入,绿洲冷岛效应增强;2000—20...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张艳春 赵琨 隋宾艳 杨静 李芬 杨越涵
目的:了解新疆兵团农八师石河子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投入情况、总结经验、分析存在问题并提出政策建议。方法:定性调查与定量调查相结合。对主要利益相关者进行深入访谈,利用不同抽样方法抽取样本进行问卷调查。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描述和分析。结果:石河子市在政策、财政、房屋、设备、人力和信息6个方面进行了全面投入,政府财政投入由2005年不足50万增加至2007年的1000多万元,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初步形成。但是,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内涵建设尚不完善。结论:政府高度重视社区卫生服务,财政投入显著增加。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在房屋、人员、设备和运行等方面得到初步保障,但内涵建设需进一步加强。
关键词:
石河子市 社区卫生服务体系 投入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迪力夏提·阿卜杜萨拉木 阿不都克依木·阿布力孜 周玄德 许仲林 瓦哈甫·哈力克
近年来,在全国耕地面积持续减少的背景下,西北干旱区耕地呈扩张趋势,现有研究关注其自然因素驱动力,对人文因素驱动力,特别是灌溉设施和方式、政策、经济利益和市场导向等因素关注较少。选取干旱区典型绿洲——且末绿洲,采用最大似然法和人机交互式分类相结合的方法从1972,1990,2001,2011年影像中提取耕地信息,结合统计学方法分析且末绿洲耕地变化的时空趋势、耕地复种指数的动态变化;在充分考虑人口因素的前提下,增加灌溉设施和方式、政策、经济利益和市场导向等因素,探讨了绿洲耕地扩张的人文驱动力。研究结果表明:1970年以来,且末绿洲耕地面积时增时减,总体呈增长趋势;耕地复种指数波动上升;人口增长、灌...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夏叡 李云梅 李尉尉
以无锡市1991、1996、2001和2005年的Landsat TM/ETM+影像为数据源,采用改进后的波段组合阈值提取法对无锡市城市建成区空间信息进行提取,并参照太湖流域土地利用分类图对提取的信息进行修正;通过影像叠加分析,研究1991~2005年无锡市城市扩张的空间分布规律,认为无锡市城市总体扩张呈现出不断增加的态势,尤其是2000年以后,城市扩展出现快速发展。同时无锡市城市空间扩张呈现出不均匀性,主要包括集中连片发展和轴向扩展两种典型的扩展模式,而城市扩展方向主要集中在常州-无锡-苏州城市中心线沿线和环太湖方向,其中以东南部和东部扩展最为迅速;结合无锡市1991~2005年社会经济以及...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毅 周晓丹 刘向宇
公园绿地等公共资源的空间配置关乎民生健康和空间公平等重大社会议题,合理衡量地理区位、邻里和社会经济等因素对公园绿地空间分异的影响将有助于反映当前存在的资源配置及其社会公平问题。基于改进的高斯两步移动搜索法,本研究以沈阳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区,将传统指标与新兴数据结合从步行可达性、绿地占有量和悦跑活力指数3个角度评价公园绿地的空间利用水平,并利用地理探测器从区位特征、邻里特征和社会特征3个方面探究空间分异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空间利用格局方面,公园绿地的步行可达空间分布存在空间分异性,核心城区内沿轴带分布,外围则围绕点状聚集,仅有50.02%的居民可在15min步行内到达公园绿地;绿地占有量呈现3组团镶嵌分布格局,虽然绿地分布广泛,但有67.59%的区域处人均绿地占有量低;在悦跑指数上,居民的选择以优质的浑河生态廊道为主,公园绿地为辅,城郊的高校与大型公园的利用率相对较高。(2)影响机制方面,区位特征与社会特征对绿地占有量和步行可达性有明显影响,邻里特征对于步行可达性和悦跑指数有较强的解释力。由此可知,3个角度的空间利用格局是局部有交集、整体不重合的关系,所以对交集内和交集外的地区应根据交通、人口、经济和设施配置等影响因素的空间特点,因地制宜制定规划方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