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583)
- 2023(18345)
- 2022(15569)
- 2021(14504)
- 2020(11888)
- 2019(27356)
- 2018(26862)
- 2017(51235)
- 2016(27335)
- 2015(30604)
- 2014(30451)
- 2013(29825)
- 2012(27544)
- 2011(24774)
- 2010(24840)
- 2009(22834)
- 2008(21166)
- 2007(18272)
- 2006(16033)
- 2005(14034)
- 学科
- 济(112875)
- 经济(112760)
- 管理(76523)
- 业(75691)
- 企(61519)
- 企业(61519)
- 方法(47775)
- 数学(41471)
- 数学方法(40921)
- 中国(36561)
- 农(33196)
- 地方(29266)
- 财(28599)
- 融(28426)
- 金融(28424)
- 业经(27382)
- 银(27243)
- 银行(27203)
- 行(26253)
- 农业(22781)
- 学(22156)
- 制(22090)
- 贸(19765)
- 贸易(19746)
- 易(19110)
- 理论(18616)
- 务(18149)
- 财务(18068)
- 财务管理(18030)
- 技术(17691)
- 机构
- 学院(377528)
- 大学(376732)
- 济(152486)
- 管理(150108)
- 经济(149141)
- 理学(129791)
- 理学院(128336)
- 研究(127336)
- 管理学(126065)
- 管理学院(125378)
- 中国(100055)
- 京(80018)
- 科学(77309)
- 财(69649)
- 所(62374)
- 农(59977)
- 中心(59848)
- 研究所(56792)
- 财经(55616)
- 业大(54940)
- 江(54698)
- 范(51040)
- 经(50676)
- 北京(50591)
- 师范(50561)
- 院(46854)
- 农业(46301)
- 经济学(45821)
- 州(45286)
- 财经大学(41586)
- 基金
- 项目(260921)
- 科学(205727)
- 研究(193482)
- 基金(188581)
- 家(163360)
- 国家(161937)
- 科学基金(139951)
- 社会(122203)
- 社会科(115854)
- 社会科学(115824)
- 省(102342)
- 基金项目(100082)
- 自然(89790)
- 教育(88824)
- 自然科(87722)
- 自然科学(87702)
- 自然科学基金(86087)
- 划(85654)
- 编号(79729)
- 资助(77077)
- 成果(63803)
- 发(58741)
- 重点(58281)
- 部(57230)
- 课题(54686)
- 创(54515)
- 创新(50785)
- 国家社会(50172)
- 科研(49639)
- 教育部(49481)
- 期刊
- 济(167154)
- 经济(167154)
- 研究(112347)
- 中国(74619)
- 学报(56782)
- 农(55972)
- 管理(54985)
- 科学(53543)
- 财(52094)
- 融(44712)
- 金融(44712)
- 大学(44161)
- 教育(44009)
- 学学(41490)
- 农业(38562)
- 技术(33838)
- 业经(29308)
- 财经(26525)
- 经济研究(26480)
- 经(22712)
- 问题(21392)
- 图书(19754)
- 业(18852)
- 理论(18456)
- 科技(17900)
- 技术经济(17696)
- 商业(17138)
- 版(16982)
- 现代(16961)
- 实践(16926)
共检索到5605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崔树强 周国华 戴柳燕 吴国华 贺艳华
随着经济全球化、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等战略的深入推进,城乡关系迈入城乡融合发展新阶段。不同于传统城乡关系,城乡融合发展将城市与乡村两个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强调多层次、多领域、全方位的渗透融合,城乡地域系统日益成为地理学领域的重要研究对象。国内外地理学者致力于城乡融合发展理论构建,并基于“格局—过程—机制—效应—调控”的地理学逻辑围绕城乡融合发展评价与测度、城乡融合发展驱动因素及机制、城乡融合发展影响效应、城乡融合发展实现路径等进行了较为充分的理论探讨和实证分析,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但仍存在城乡融合发展研究视角整合度不够、机制机理解析不深、新趋势关注不足与研究方法创新性不强等问题。未来应加强城乡融合发展的时空异质性与动力机制、多尺度/多类型地域空间的城乡融合发展、新技术手段集成应用、“双碳”与城乡融合发展关联等研究。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申晓艳 丁疆辉
城乡统筹是中国当前针对城乡问题提出的美好愿景,其实现过程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地理学因其区域研究方面独特优势成为城乡统筹研究的重要学科。总结了国外城乡关系的发展过程、经典理论、研究特点和新趋向,国内城乡统筹研究现状、发展目标及主要研究特点;评析了国内外地理学有关城乡统筹问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方向,指出其不足之处;提出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
城乡统筹 城乡关系 理论研究 地理学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文彬
加速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经之路,深度剖析城乡发展现状可知:高效集聚、科学配置发展资源正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实质内容。当前,城乡发展失衡的典型病症表现为资源配置进程的异化,而统筹城乡发展的核心工作就是促进资源双向流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也在于高效充实农村发展资源。借助城乡融合发展实践及资源流动经验,有助于清楚认识城乡资源流动机理。既应营造低成本开放性的流动环境生态,并将精准界定资源价值作为流动基础;也要创建高互补共享型的资源流动机制,同时借助资源匹配化解要素短缺来保障资源高效流动。为此,应该通过全面掌握城乡资源状况、构建城乡一体化资源市场、科学诊断城乡差异性需求和推动发展资源适当向乡村倾斜等资源优化配置工作来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阿布都伟力·买合普拉 杨德刚
以国内地理学视角物流活动研究为基础,梳理了中国物流地理学的发展脉络和理论进展。通过文献研究方法,分析了国内物流地理学的研究背景,对主要研究领域进行了综述,进一步理清了地理学研究与物流学研究的边缘学术衔接点,映射了20年来中国学术背景下的物流地理学的研究进展和规律,列举出了各研究板块的代表性文献,对国内物流地理学研究的深化开辟了新的理论途径。研究表明,中国学术界物流地理研究宏观属性相对明显,地理学视角研究极大地丰富了物流活动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体系,已形成了物流运输地理研究、区域物流地理研究、港口场站物流地理研究、物流地理信息系统研究和物流地理综合性方法论研究等主要研究板块。最后,依托国内物流地理学研究的基本态势和现实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探讨了未来中国物流地理学研究的基本趋向。
关键词:
物流 地理学 研究进展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何诗 阴劼
认知地图作为人对人地关系复杂系统进行抽象化和秩序化的内在表征,是个体空间行为决策、空间认知与空间规划的理论基础,也是地理学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论文通过CiteSpace文献学分析方法并结合经典文献回顾,从多学科视角系统梳理认知地图1948—2020年共70余年的发展脉络与研究热点。研究认为,认知地图在地理学的学科发展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特别是在认知空间与城市意象、空间扭曲与空间偏好、空间知识与决策行为等方面丰富了地理学内涵。近期与地理学有关的认知地图跨学科研究出现3大转向:大数据时代重新定义认知空间与城市意象的数字转向,以特定群体或事件的空间偏好为切入点的情感转向,以第一人称视角解译空间知识与决策行为的神经转向。最后指出认知地图空间分析的地理学在跨学科融合发展中的角色与应用前景。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周灿 曾刚
基于Web of Science中1982—2016年经济地理学领域产业集群研究文献,借助CiteSpace V软件,运用文献计量分析法以及对相关文献资料的回顾,系统梳理了产业集群研究的理论脉络、热点领域、知识基础,明晰了学术争议和研究前沿,旨在为国内产业集群理论创新寻求突破口。结果表明:(1)研究热点集中于集群创新和集群网络、集群和区域发展、集群演化;(2)研究内容逐步从关注经济活动的地理集聚,转变为多维邻近、路径依赖视角下的集群创新和集群演化,再深化至探究不同空间尺度网络对集群知识流动和集群创新的影响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宋永永 薛东前 马蓓蓓 马艳艳 袁鑫 王怡婕
文化产业是国家社会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文章以1993—2020年3 904篇期刊论文为研究样本,采用CiteSpace等文献计量分析方法,从地理学视角总结中国文化产业研究能量分布、演进脉络、现状特征和重要启示,提出文化产业研究亟待加强的重点领域。结果发现:(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文化产业研究历经四个阶段,高校成为文化产业优势研究团队的主要集中地,经济类和地理类等期刊对文化产业研究传播具有重要贡献;(2)中国文化产业研究主要集中在文化产业空间结构、文化产业空间集聚与扩散、文化产业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文化产业与城市发展关系以及文化产业发展政策机制五个方面,总体呈现出研究视角多维、方法多样、数据多源、内容多面和区域多点特征;(3)中国文化产业研究多遵循描述现象、总结规律、解释成因、探究路径的逻辑思路,基于学科交叉的理论方法创新、文化产业跨界融合发展、文化空间塑造与城市更新等关键问题的研究依然薄弱,文化产业学科体系和人才培养机制亟待完善;(4)从人文与经济地理学视角出发,构建中国文化产业研究理论方法体系、揭示文化产业空间生成机理与集群发展路径、探究文化产业跨界融合机制与协同发展模式、研究文化消费空间生产与重构路径、厘清城市文化空间与城市更新关系、建立文化产业研究人才培养长效机制,全面深化中国文化产业研究的理论范式和实践路径,是新时代中国人文与经济地理学创新理论研究和服务国家战略的重要领域。
[期刊] 求索
[作者]
郭珍
城乡融合发展是可持续地理变迁的过程,市场和政府协作的程度决定着地理变迁的速度和持续性。在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充分发挥集聚、移民等市场力量的作用,是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理想途径。然而,现阶段以城乡分治为主要特征的土地、户籍等制度安排造成城乡要素市场严重分割,这不仅导致城市蔓延,也使乡村人口远离经济机会。高分割、低密度、远距离的地理特征削弱了集聚、移民等市场力量,影响地理变迁的速度和持续性,成为阻碍城乡融合发展的症结所在。因此,需要重新界定政府与市场的边界,政府不能替代市场直接配置资源,而应当对土地、劳动力市场予以特别重视,协助市场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所必需的地理变迁。
关键词:
密度 距离 城乡融合发展 可持续地理变迁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定惠 朱超洪 杨永春
城市通勤是城市交通、城市地理和城市规划等学科的重要研究内容。我国地理学者对于城市通勤的研究始于20世纪末对居住郊区化的关注。作为理解城市空间重构和制度转型的重要视角,地理学领域的城市通勤研究在我国得到迅速发展。从研究内容、研究区域、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等四个方面对我国城市通勤研究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认为应该拓展城市通勤研究区域范围、加强研究内容的深度,提升理论化成果、注重多学科方法的交叉应用,在实证主义方法研究的基础上,加强人本主义方法的运用。
关键词:
地理学 城市通勤 研究进展 制度转型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孙玉环 张冬雪 梁雨萩 丁娇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对于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2013—2020年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77个区县为研究对象,构建评价体系并结合熵值法衡量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明确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流程,在此基础上,考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能显著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在克服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效应仍然稳健;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对城乡各系统层面融合也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主要基于环境效应和就业效应两个方面发挥作用;异质性分析发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对东部和中部板块城乡融合发展均有正向促进作用,但是西部板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对城乡融合发展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许学强,张蓉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许多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获得政治独立。以前由于受宗主国控制,经济结构单一,发展缓慢,多数处于落后待开发状态。现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仍大。如何缩小差距,引起了许多经济学家、社会学家的关注,促成了以发展为主题的研究方向,形成了发展经济学和发展社会学。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周灿 曾刚 尚勇敏
"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地方空间"向"流动空间"转变的背景下,多主体、多尺度的网络化模式成为创新导向,动态性、路径依赖性与邻近性等演化经济地理学分析思维有助于理解创新网络演化规律和机制。文章基于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中1991—2016年经济地理学领域创新网络演化研究文献,借助CiteSpace V软件,运用文献计量分析法以及对相关文献资料的回顾,系统梳理创新网络演化研究的热点领域、知识基础,明晰核心研究内容和学术争议。结果表明:①创新网络结构演化、演化路径与演化机理是国外研究的热点领域,通过借鉴西方演化理论和研究范式,企业、产业和区域等创新网络演化实证探讨受到国内研究重视;②多维邻近性机制下的创新网络形成与演化、全球—地方多空间尺度耦合的创新结网以及产业集群创新网络成为研究的知识基础;③创新网络演化是否呈现路径依赖有待解答,不同维度邻近性对创新网络演化影响的重要程度存在争议,着眼于多集群的创新网络演化则是新近的前沿领域。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李佳 张成甦
党的二十大以来,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的城乡融合发展研究不断深化和拓展,不仅探讨了城乡融合发展的时代内涵、目标任务、实践基础、短板约束与推进路径,还针对县域城乡融合发展及城乡产业融合发展、数字城乡融合发展等进行了深入分析,并结合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及其他重要内容展开了拓展研究。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的城乡融合发展研究,并从以下方面提升研究质量:一是加强实地调研研究,探索构建城乡融合发展的专业数据库;二是积极开展城乡融合发展的转型研究,探索从“物的融合”到“人的融合”的转换路径;三是深化城乡融合发展细分领域的研究,重视城乡融合发展的经验总结和模式推广。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彭宝玉 张博 孙威
普惠金融对降低贫困和促进发展成果分享具有重要意义,是国际金融地理学的重要研究议题。论文基于2005—2021年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3421篇核心期刊论文,利用知识图谱可视化技术分析了中国普惠金融研究的基本特征和热点演化,结果表明:(1)学术成果经历缓慢增长、快速增长、加速增长3个阶段,研究热点经由金融排斥、普惠金融到数字普惠金融的演化,其中农村、区域差异、空间格局及发展效应是各阶段的共同关注;(2)国内普惠金融研究具有学科交叉性、包容性、开放性,多学科的参与推动着普惠金融研究的蓬勃发展,在学科交叉融合过程中,不同学科又有各自的关注点;(3)基于金融地理学视角,提出普惠金融发展的空间过程、地方普惠金融发展的文化经济因素与关系网络、普惠金融的发展效应、金融科技的空间性及其潜在影响等未来研究议题。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颜培霞
产业融合不仅是现代产业发展的新趋势,也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新动力。产业融合从优化升级城乡产业结构、推动城乡空间互联互动、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强化城乡生态环境保护等不同层面,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以山东省寿光市为例,探讨了产业融合的不同模式以及产业融合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具体实现路径。提出从推进城乡管理体制的联动发展、加强全域统筹建设与促进产业和高级生产要素的深度融合三个方面,分别强化产业融合的政策支撑、外部环境支撑和要素支撑,加快推动以产业融合为内驱动力的城乡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的全面融合发展。
关键词:
产业融合 城乡融合发展 新型城乡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