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488)
- 2023(12541)
- 2022(10523)
- 2021(10146)
- 2020(8659)
- 2019(20265)
- 2018(19819)
- 2017(37485)
- 2016(20149)
- 2015(22908)
- 2014(22791)
- 2013(22592)
- 2012(20771)
- 2011(18795)
- 2010(18311)
- 2009(17058)
- 2008(16619)
- 2007(14403)
- 2006(11995)
- 2005(10585)
- 学科
- 济(87754)
- 经济(87672)
- 管理(54624)
- 业(52209)
- 方法(43925)
- 企(41698)
- 企业(41698)
- 数学(39885)
- 数学方法(39391)
- 中国(24278)
- 农(22545)
- 财(21330)
- 贸(18355)
- 贸易(18348)
- 易(17888)
- 学(16891)
- 业经(16529)
- 地方(15178)
- 制(14814)
- 农业(14712)
- 务(13246)
- 财务(13190)
- 财务管理(13156)
- 环境(12709)
- 和(12630)
- 银(12587)
- 银行(12561)
- 企业财务(12422)
- 融(12163)
- 金融(12160)
- 机构
- 大学(290036)
- 学院(287444)
- 济(125556)
- 经济(123294)
- 管理(112084)
- 研究(98330)
- 理学(97688)
- 理学院(96523)
- 管理学(94858)
- 管理学院(94310)
- 中国(74681)
- 京(60791)
- 科学(59529)
- 财(54566)
- 所(48401)
- 农(46869)
- 中心(45810)
- 财经(44704)
- 研究所(44445)
- 业大(42529)
- 经(40876)
- 经济学(39972)
- 江(39941)
- 北京(38093)
- 农业(37153)
- 范(36951)
- 师范(36575)
- 经济学院(36230)
- 院(35547)
- 财经大学(33454)
- 基金
- 项目(198583)
- 科学(157766)
- 基金(148211)
- 研究(141960)
- 家(129829)
- 国家(128869)
- 科学基金(111074)
- 社会(92430)
- 社会科(87861)
- 社会科学(87839)
- 基金项目(78433)
- 省(74707)
- 自然(72529)
- 自然科(70918)
- 自然科学(70897)
- 自然科学基金(69646)
- 教育(65542)
- 划(64153)
- 资助(61212)
- 编号(55695)
- 部(45353)
- 重点(44871)
- 成果(44138)
- 发(42305)
- 创(41095)
- 国家社会(39645)
- 教育部(39090)
- 科研(38894)
- 创新(38618)
- 课题(37789)
共检索到4083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孟宝 邓伟 彭立
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随着国土空间主体功能区方案的提出并成为国家基本战略之一,多尺度国土空间的格局分析及功能分区、优化成为研究的一大热点。文章在分析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国土空间的相关概念进行了梳理,阐明了国土空间形成过程、格局及功能的相关关系。指出国土空间开发失衡的根本原因包括:国土空间初始格局影响、不同限定区域主体在利益最大化追求过程中看似"理性"的资源抢占和策略选择;以美好愿望为出发点形成的国土空间规划欠完善及执行保障不到位等。围绕地理学"格局—过程"的基本研究途径和方法,提出通过对国土空间现状的准确把握、宏观目标和微观目标的梳理融合、系统和解析相结合的方法思路运用,配以规划机制的优化、法律的保障及博弈过程中的科学性趋优等使中国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从失衡到平衡,功能从失调到优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晓旭
本文考察中国的空间工资结构是否支持新经济地理学理论。使用中国省级行政区的数据,我们估计了从标准的新经济地理学模型导出的工资方程,结果显示,在大部分年份中,工资的空间分布与新经济地理学的预测是一致的。由此本文表明新经济地理学所揭示的与本地市场相关的前后向关联对解释中国的地区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而这一点在有关中国地区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中却很少被考虑。
关键词:
新经济地理学 集聚 工资空间分布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健 宁越敏
回顾了西方城市社会地理学研究发展的历程,从马克思主义学派的新马克思主义、新韦伯主义,到吉登斯结构理论、后现代主义再到女性主义理论研究,对西方城市社会地理学七十年代以来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最后就城市社会地理学在中国的研究意义进行了探讨。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董超
"流空间"是随着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以及社会网络与组织结构的优化而形成的一种认识社会空间的全新模式,强调与分析其社会学意义是开展相关研究的重点。然而,一个基本的事实是"流空间"的区域地方化特征明显,因此探讨其地理学属性和作用机制的理论意义重大。基于此,本研究分析了内化于"流空间"的地理学属性特征,进一步提出了"流空间"作用机制和空间作用形态及其区域发展效应,同时基于信息流交互量初步分析了吉林省流空间基本格局及其区域响应。
关键词:
流空间 地理空间 地理属性 区域效应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王勇 文仪琳
全球外国证券投资(FPI)呈现出明显的非均衡性空间集聚特征,地理禀赋和营商环境制度变迁是驱动这一重要国际金融现象的关键因素。本文基于证券交易的地理根植性逻辑,以空间杜宾模型和2005—2020年全球90个国家(地区)数据,实证检验了地理禀赋对FPI的影响及其营商环境作用渠道。研究发现:(1)FPI存在显著空间相关性,呈现“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的空间分布特征。(2)各维度地理禀赋对FPI具有不同的直接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优越的地理位置能够促进东道国及其邻国的FPI流入;适宜的气候条件有利于东道国吸引FPI,但对邻国具有抑制作用;丰裕的自然资源对东道国及邻国的FPI均产生负向影响,以此反驳了“地理终结”的观点。(3)渠道检验表明,东道国优越的地理位置和适宜的气候条件有助于打造优质营商环境进而吸引FPI,丰裕的自然资源会阻碍改善营商环境,降低对FPI的吸引力,从而论证了“地理禀赋—营商环境—FPI”的作用路径。研究结果为政府依托地理禀赋优化营商环境,从而吸引长期证券投资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决策依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樊杰 周侃 陈东
党的十八大将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提升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为经济地理学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巨大需求与发展机遇。经济地理学研究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和国土空间格局成因与演变规律,为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提供了前瞻性的科学基础和科技支撑。文章结合近年来中科院经济地理学和区域发展研究团队围绕国土开发的学术创新与应用实践,重点讨论了基于经济—生态—社会综合效益和生产—分配—消费立体系统的区域发展均衡模型,阐释人—地系统相互作用的自然对人文作用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基于地域功能成因理论与识别方法尝试开展的综合地理区划,以及纳入面状形态完善点—轴系统理论和利用三种功能空间比例关系表达空间结构。研究与实践表明,从应用需求中凝练科学问题、在解决科学问题中推动学科建设及提升支撑应用需求的能力,是比较合理的学科发展方式。未来,按照十八大在国土空间格局中提出的"均衡、开发强度、空间结构、功能区、格局"等主题词,持续发展经济地理学,发挥经济地理学对国家战略决策的科技引领作用和支撑作用,实现学科建设的新跨越。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谭一洺 柴彦威 王小梅
从回族居民群体特征出发,基于时间地理学的视角理解其时空间行为,提出少数民族行为的行为选择与制约效应框架,并以西宁市回族居民为例,从微观行为视角解读少数民族的城市时空间行为与特征。结果表明:(1)回族居民受工作活动制约相对较弱,活动时间安排上自主性更强,活动具有丰富性、细碎性的特点;(2)回族居民活动空间范围存在局限性,出行需求相对较低;(3)宗教活动对回族居民时空间行为存在制约。
关键词:
时间地理学 时空间行为 回族居民 西宁市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沈能 王群伟 赵增耀
集聚外部性是降低碳排放的重要机制,不同的集聚程度和集聚方式对应于不同的碳排放行为。邻接地区的环境倾销和转嫁效应显著,其中,贸易联系紧密的地区间有着较强的负向环境效应。因此,在节能减排工作中,要充分发挥空间集聚的"自净效应",同时高度重视环境污染(政策)的空间相关性,加强跨地区的环境合作。
关键词:
碳排放 空间效应 集聚外部性 地理邻接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谭一洺 柴彦威 王小梅
从回族居民群体特征出发,基于时间地理学的视角理解其时空间行为,提出少数民族行为的行为选择与制约效应框架,并以西宁市回族居民为例,从微观行为视角解读少数民族的城市时空间行为与特征。结果表明:(1)回族居民受工作活动制约相对较弱,活动时间安排上自主性更强,活动具有丰富性、细碎性的特点;(2)回族居民活动空间范围存在局限性,出行需求相对较低;(3)宗教活动对回族居民时空间行为存在制约。
关键词:
时间地理学 时空间行为 回族居民 西宁市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蔡少燕
20世纪90年代西方人文社会科学领域"身体转向"研究思潮的到来,使学术界对身体与空间的研究热情日益高涨。这股研究热潮由女性主义地理学者所引领,随后学界逐渐意识到身体与空间的研究价值。在人文地理学者看来,人的一切活动都必须凭借身体,同时也必然要经历空间,身体是衡量空间的天然标准,是人与地方环境的重要基础与媒介,更是解读人地关系的起点和终点。地理学者在研究人地关系时,身体与空间不得不成为备受关注的重要维度。基于国内外人文地理学的相关研究,对身体与空间的理论内涵与紧密联系进行解读,并分别从"身体实践与空间生产""身体、空间与边界"和"性别化的身体与空间权力再现"三方面对身体与空间的关系进行深入阐述,在身体框架下对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进行再思考,以期为中国人文地理学的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
身体 空间 人文地理学 具身研究方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姚华松
流动人口社会空间是原有城市空间底质上经过流动人口的各种实践活动而人格化的空间,是一种再造的空间。首先将流动人口空间再造结果进行归纳,大体有实体空间、行为空间和感应空间三种,具体表现为差异化的空间、隔离的空间、福特制和"类信息社会"语境并存下的空间、压缩的空间、弹性的空间、流动的空间、犯罪的空间、压制的空间、再现的空间。其次,借鉴事件史分析法对流动人口空间建构过程开展分析,总体上流动人口社会空间表现为边缘化的空间,这既是自身种种属性特征经过社会化建构过程后的必然结果,也是社会制度歧视、城市政府新自由主义倾向、对城市空间的激烈竞争、企业追逐利润、本地人排挤等共同作用结果。流动人口空间再造的过程也是原有生产关系的再生产过程。最后,面对来自各方的空间压力,流动人口不断进行空间适应性策略调整,不断发展和演化自己与城市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流动人口 社会空间 空间再造 生产关系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燕 王志强 崔永涛
文章基于新经济地理学自由资本垂直联系模型,利用1998年~2013年空间面板数据对中国高技术产业空间集聚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实证研究表明,新经济地理学所强调的规模报酬递增机制、市场规模相对大小以及交通的相对便捷度因素对产业集聚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同时,地区市场化改革与对外开放的相对进程等制度因素也对产业集聚具有显著正效应,而人力资本相对优势对区域产业集聚无显著影响。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吴鹏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逐渐放宽对劳动力自由流动的限制,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配置作用,劳动力自由流动引起工业的空间集聚效应,进而推动了各区域的工业化进程。本文运用中国30个省份的省级面板数据,利用面板数据的分析方法,从新经济地理学的空间集聚视角,研究劳动力流动对各区域工业化进程的影响。研究结果为,加快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发挥工业的集聚效应和扩散效应,加快各区域的工业化进程的发展,缩小各地区间的差异。
关键词:
劳动力流动 工业集聚 工业化进程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蒋含明
本文基于新经济地理学视角,通过将区域产品需求分为内部需求和外部需求构建包含企业集聚变量在内的工资方程,在省际面板数据的基础上借助空间计量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工资水平的空间相关性在中国省域层面较为显著,地区工资水平对企业集聚的弹性系数均显著为正且在东部地区更大,表明我国中西部地区通过不断优化投资环境、鼓励返乡农民工创业、吸引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等举措将有助于缓解工资水平在我国省域间的趋异。
关键词:
企业集聚 新经济地理学 空间计量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修华 黄明
金融地理学的研究角度可以归纳为空间差异、空间过程与空间的相互作用三个层次。从这三个层次来看,金融资源空间分布呈现非均衡态势;金融资源空间分布是一个金融集聚与扩散的过程;金融资源空间分布的相互作用是金融效率的空间调整和提高的过程,也是金融功能的空间深化和完善的过程。
关键词:
金融资源 空间分布 金融地理学 金融排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