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174)
- 2023(13142)
- 2022(11231)
- 2021(10469)
- 2020(9076)
- 2019(20949)
- 2018(20885)
- 2017(39952)
- 2016(21721)
- 2015(24683)
- 2014(24766)
- 2013(24455)
- 2012(22364)
- 2011(20209)
- 2010(20061)
- 2009(18742)
- 2008(18605)
- 2007(16452)
- 2006(14118)
- 2005(12615)
- 学科
- 济(89402)
- 经济(89284)
- 管理(67720)
- 业(61600)
- 企(51309)
- 企业(51309)
- 方法(42658)
- 数学(37839)
- 数学方法(37357)
- 财(26158)
- 农(24602)
- 中国(21499)
- 制(20113)
- 业经(19368)
- 地方(19253)
- 学(18716)
- 环境(17051)
- 务(16371)
- 财务(16317)
- 财务管理(16272)
- 农业(16039)
- 贸(15694)
- 贸易(15688)
- 企业财务(15426)
- 易(15218)
- 和(14061)
- 银(13763)
- 银行(13729)
- 体(13613)
- 划(13449)
- 机构
- 学院(310891)
- 大学(310313)
- 济(126802)
- 经济(124182)
- 管理(121353)
- 理学(104998)
- 理学院(103791)
- 管理学(101939)
- 研究(101734)
- 管理学院(101346)
- 中国(76562)
- 京(64780)
- 科学(63634)
- 财(60305)
- 农(52462)
- 江(51846)
- 所(51081)
- 中心(48398)
- 财经(47764)
- 业大(47595)
- 研究所(46523)
- 经(43152)
- 农业(41142)
- 范(39594)
- 北京(39169)
- 师范(39138)
- 经济学(39066)
- 州(37217)
- 院(37060)
- 财经大学(35414)
- 基金
- 项目(213469)
- 科学(168664)
- 基金(155909)
- 研究(153793)
- 家(136044)
- 国家(134967)
- 科学基金(116458)
- 社会(98075)
- 社会科(92995)
- 社会科学(92969)
- 省(84956)
- 基金项目(83235)
- 自然(76499)
- 自然科(74631)
- 自然科学(74609)
- 自然科学基金(73254)
- 教育(71156)
- 划(70758)
- 资助(63426)
- 编号(61763)
- 成果(49228)
- 重点(48734)
- 部(47574)
- 发(45498)
- 创(44668)
- 课题(42686)
- 制(41931)
- 创新(41923)
- 科研(41576)
- 教育部(40686)
- 期刊
- 济(137376)
- 经济(137376)
- 研究(85162)
- 中国(58402)
- 财(49391)
- 学报(49169)
- 农(46427)
- 科学(45265)
- 管理(43801)
- 大学(37274)
- 学学(35419)
- 农业(31070)
- 教育(28841)
- 技术(27842)
- 融(26994)
- 金融(26994)
- 财经(23733)
- 业经(22797)
- 经济研究(20710)
- 经(20260)
- 问题(18325)
- 业(16843)
- 版(15425)
- 资源(15348)
- 技术经济(15068)
- 统计(14773)
- 理论(14561)
- 财会(14020)
- 科技(13952)
- 策(13711)
共检索到4507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小梅 刘峰贵 周强 张海峰 黄芸玛
本文围绕“三江源”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及由此引发的生态难民问题,从地理学的角度进行了综合分析,明确提出独特的自然环境系统和现代环境的变迁给源区牧民提供了极其狭小的空间,而人类活动中传统的生产方式、现代价值取向的变化、社会管理的失误以及落后的经济发展水平,无限制的对自然的索取,超越了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阀值,人类不得不听任自然的“安排”。因此,应通过合理规划,积极妥善地安置源区生态难民;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源区经济;科学管理,有计划地节制外来流动人员;发展教育,构建与源区生态相适宜的生态文化,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双赢”目标。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战仁
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理论,通过确立创新空间报酬递增理念,对我国区域创新差异的形成机制做了重新审视。我国省级空间尺度的实证结果表明:投入、需求、政策等传统区域差异变量未能完整解释导致我国区域创新差异产生的全部原因;新经济地理因素中的创新互动溢出、空间报酬递增及要素跨区域流动对我国区域创新差异的形成也具综合影响。
关键词:
创新 新经济地理学 区域差异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俊丽 盖凯程
三江源是我国重要的生态敏感脆弱区和生态功能区,近年来由于气候条件变化及人为破坏,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呈日益恶化的态势,对国家生态安全形成重大威胁。目前三江源区缺乏科学、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难以有效调节生态保护者、破坏者、受益者和受害者之间的关系,因此需要探讨如何建立三江源地区多层次的生态补偿体系和以市场为导向的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
关键词:
三江源 生态补偿 机制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旺多
建立健全社会福利制度是当今社会人们的普遍追求。三江源生态移民是为保护和恢复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而实施的移民,为了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不返迁"的移民目标,从长远来看,构建三江源生态移民社会福利机制是解决该问题的根本举措。为此,就应在把握三江源生态移民社会福利现状的基础上,针对生态移民在社会福利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采取加快构建三江源生态移民社会福利机制的对策,以真正实现三江源地区生态的根本逆转和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三江源 生态移民 社会福利 机制 构建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马洪波 吴天荣
建立三江源生态补偿机制试验区具有重大的生态、经济和政治意义。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的实施为试验区的建立奠定了重要基础,建议今后从设立财政转移支付科目、完善工程项目管理体制和改革资源环境税制等方面逐步推进试验区建设。
关键词:
三江源 生态补偿机制 试验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任善英 朱广印
加强生态移民后续产业发展是保护和建设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关键之一,针对三江源生态移民后续产业发展的现状,提出只有实施产业与生态置换机制、建立区域互动机制、补充移民补偿机制、完善利益引导机制,才能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协调持续发展。
关键词:
生态移民 后续产业 发展机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子美 张爱儒
产业生态化是以产业生态学理论为指导的新型产业发展观和产业发展模式,其实质是产业系统生态化;三江源生态功能区生态极其脆弱、生物多样性独特,生态承载力有限;文章通过系统动力学理论模型构建、数据检验、仿真假设分析,证明在三江源生态功能区仿照自然生态系统,构造生态产业体系,选择产业生态化发展模式,实现三江源生态功能区可持续发展。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袁同凯 褚慧
三江源生态移民家长教育参与过程受主客观多重因素的影响。基于生境理论从生态移民家长的教育参与意识、参与能力与参与行为三个维度的现实困境进行分析。通过对该地的调查研究发现,生计方式、文化不适及知识和价值观的断层是导致当前生态移民家长教育参与意愿淡泊、参与能力不足与参与行为被动的主要原因。为此,应充分发挥网络媒介平台作用,加强生态移民家长教育参与意识;遵循"他者性"的教育理论,弥补生态移民家长教育参与能力;完善政策制定和法律规范,规范生态移民家长教育参与行为。以破解三江源生态移民家长教育参与的困境,为促进三江源生态移民教育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的借鉴和参照。
关键词:
生境理论 三江源生态移民 家长教育参与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齐月 龚斌 徐翠 张林波 吴志丰 冯宏昭 张继平
基于移民、牧民访谈和问卷调查,对青海三江源泽库县生态移民的生活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移民对草地资源依赖性变化,以了解生态移民政策的成效与不足,并探讨现有政策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对三江源生态补偿政策和制度的制定完善提供参考和研究基础。研究结果显示:生态移民家庭经济收入有所提高,畜牧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例下降,生态补偿、务工、经商对于家庭收入的作用已明显显现。移民家庭从事畜牧业降为20.1%,务工家庭增加到37%,30.5%的移民参加过技能培训,但能源使用经济负担有所增加。53.90%的牧民愿意移民,但对移民后就业及生活设施建设仍有较大顾虑。总体而言,生态移民生活整体情况有所改观,移民后草地资源不再是家...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安虎森 周亚雄
本文建立了一个新经济地理学污染外部性模型,运用数理模型与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污染外部性导致的市场失灵以及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在区际生态补偿政策中的角色。结果显示:当贸易成本很小时,在较小概率下市场机制是有效的;当贸易成本不足够低时,污染外部性将导致市场失灵。由于地方政府间的利益不完全一致,必然会导致地方政府在治理市场失灵时出现政府失灵,因此由中央政府以第三方当事人主导的区际生态补偿政策是有效的。此外,实施差异化的税收补偿政策、在生态区实施相对自由的贸易政策等有助于政府主导的区际生态补偿政策的实施。
关键词:
市场失灵 地方政府博弈 区际生态补偿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昱 丁四保 王荣成
"主体功能区"是"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提出的全新的发展理念和区域开发模式,对于地理学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它是地理学参与社会实践的重大突破。其次,它孕育着重大的理论内涵,是地理学整体性、差异性、区域性和综合性思维的重大发展。从"功能区"的理论视角入手,从区域功能的角度来辨识和构建区域是地理学传统区域观的重大发展,对于学科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同时,主体功能区不能仅仅停留在科学概念的层面,必须与具体的机制和配套政策相结合才能引领区域协调发展的实践,而生态补偿机制正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从学科基础的角度进行分析,指出区域外部性、自然格局、区域结构、区域本底性质等地学基础要素是建立基于主体功能区的生...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单菁菁
三江源地区是我国淡水资源的重要补给区和生态安全屏障。2005—2013年开展的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一期工程虽然取得了积极的生态成效,但整个地区的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并未得到根本性遏制,生态环境保护缺乏长效机制,专业化管理体系建设相对滞后,生态移民"留不住、难致富"等问题依然较为突出。为此,论文建议创新生态环境保护模式,推动自然修复与人工修复相结合,逐步减少人为干扰,促进并最终实现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和动态平衡。同时建立生态移民的多元途径,健全生态补偿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适当引入市场机制参与生态工程项目建设,形成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
三江源 生态环境 保护 建设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于翔汉 税晓洁
1995年盛夏,曾在三江源采访过的朋友税晓洁这样向我描述三江源:"那里,蓝天白云下水草丰美,湖泊星罗棋布。点缀其间的,是高傲的灰鹤和悠闲的藏羚羊。来自雪山冰川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书伟 王士心 杨永梅
三江源区同我国东西部和流域上下游乃至全国都紧密联系在一起,生态环境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下游经济社会发展。从实践来看,三江源区生态环境建设价值补偿机制不合理是三江源区环境恶化的核心因素。在对三江源区生态环境建设现状及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借鉴国外生态环境建设补偿制度的经验,通过建立三江源区生态环境价值体系理论及测算模型,对三江源区生态环境建设价值进行测算;立足于政府制度创新,对三江源区生态环境建设补偿制度进行的构建。旨在为清除不合理的三江源生态补偿机制和政策障碍提供参考。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殷成龙 周强 刘峰贵 陈睿山 孟飞
国家公园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推进自然生态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切实行动。然而,自然灾害是影响国家公园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三江源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屏障,生态环境极为脆弱、敏感,自我调节和修复能力差,一旦破坏,极难恢复。三江源地区地震及其次生灾害频发,对生态环境影响深远。为系统评估地震对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环境的影响,在近年来青藏高原多次地震灾害评估的基础上,构建了地震灾害对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环境直接和间接影响的评估框架。基于此框架,以2021年青海玛多地震为例,通过实地调查、基于遥感和GIS等方法,综合评估了地震对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系统与生态基础设施的影响以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损失,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地震对国家公园生态环境影响评估平台的建设思路。结果表明:地震严重损害了三江源国家公园的生态管护设施和冰川、冻土、植被、地表、水系等生态系统要素的结构稳定性,导致区域生态系统的功能受到破坏;地震发生当年导致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损失达1492.67亿元,远超116.95亿元的直接经济损失。本文提出的评估框架及平台构建思路,可为评估未来地震对三江源乃至整个青藏高原地区国家公园的生态环境影响提供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