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041)
- 2023(11169)
- 2022(9642)
- 2021(9029)
- 2020(7698)
- 2019(18037)
- 2018(17949)
- 2017(34306)
- 2016(18384)
- 2015(20822)
- 2014(20459)
- 2013(19841)
- 2012(17935)
- 2011(15574)
- 2010(15529)
- 2009(13982)
- 2008(13119)
- 2007(11221)
- 2006(9485)
- 2005(7997)
- 学科
- 济(69749)
- 经济(69685)
- 管理(55035)
- 业(53319)
- 企(43436)
- 企业(43436)
- 方法(38026)
- 数学(33731)
- 数学方法(33091)
- 财(18593)
- 农(17787)
- 中国(17747)
- 业经(16103)
- 学(13892)
- 理论(13433)
- 地方(12715)
- 务(12607)
- 财务(12540)
- 财务管理(12514)
- 贸(12511)
- 贸易(12496)
- 易(12183)
- 制(12100)
- 农业(11921)
- 企业财务(11882)
- 技术(11879)
- 和(11385)
- 环境(10456)
- 划(9978)
- 工作(9410)
- 机构
- 学院(246349)
- 大学(246201)
- 管理(103135)
- 济(94507)
- 经济(92394)
- 理学(89798)
- 理学院(88888)
- 管理学(86984)
- 管理学院(86522)
- 研究(74862)
- 中国(56567)
- 京(51285)
- 科学(48053)
- 财(42363)
- 农(40051)
- 业大(38753)
- 中心(36973)
- 所(36306)
- 江(36089)
- 财经(34280)
- 研究所(33428)
- 农业(31460)
- 经(31402)
- 北京(31312)
- 范(31060)
- 师范(30739)
- 州(28896)
- 经济学(28028)
- 院(27823)
- 技术(27645)
- 基金
- 项目(179595)
- 科学(142307)
- 基金(130779)
- 研究(129077)
- 家(115363)
- 国家(114462)
- 科学基金(99367)
- 社会(81017)
- 社会科(76829)
- 社会科学(76807)
- 省(71000)
- 基金项目(69442)
- 自然(66492)
- 自然科(65052)
- 自然科学(65036)
- 自然科学基金(63858)
- 教育(60588)
- 划(59993)
- 资助(53375)
- 编号(53216)
- 成果(41541)
- 重点(40654)
- 部(38983)
- 创(38068)
- 发(37875)
- 创新(35479)
- 课题(35445)
- 科研(34970)
- 国家社会(33674)
- 大学(33486)
- 期刊
- 济(93209)
- 经济(93209)
- 研究(61920)
- 中国(48428)
- 学报(39691)
- 管理(37142)
- 科学(35306)
- 农(34160)
- 财(34028)
- 大学(30175)
- 学学(27882)
- 教育(27615)
- 技术(25810)
- 农业(23822)
- 图书(19531)
- 融(17253)
- 金融(17253)
- 财经(16006)
- 业经(15985)
- 经济研究(15028)
- 业(14289)
- 统计(13909)
- 经(13804)
- 书馆(13203)
- 图书馆(13203)
- 情报(13080)
- 策(12810)
- 技术经济(12759)
- 理论(12224)
- 科技(12010)
共检索到3488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任 艳1 2 陈兰康2 陈家赢1 张海涛1 张 钶1
基于桌面的传统肥力评价受到数据更新、运算复杂等影响很难实时获取评价结果。根据工作流技术及开放地理空间信息联盟(Open Geospatial Consortium,OGC)的地理信息服务规范,提出一种在网络环境下实现土壤肥力评价的方法,该方法所有数据获取和处理功能都包装成符合OGC标准的服务,并在工作流平台中通过调用服务相关操作将各操作转换为标准的活动,连接各操作活动来实现自动处理功能。为验证该方法,对湖北省宜都市红花套镇土壤属性进行分析,将该区域土壤数据部署成数据服务,将肥力评价相关操作步骤制作成工作流模型,在工作流模型中调用数据服务来实现网络环境的土壤肥力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地理信息服...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任艳 陈兰康 陈家赢 张海涛 张钶
基于桌面的传统肥力评价受到数据更新、运算复杂等影响很难实时获取评价结果。根据工作流技术及开放地理空间信息联盟(Open Geospatial Consortium,OGC)的地理信息服务规范,提出一种在网络环境下实现土壤肥力评价的方法,该方法所有数据获取和处理功能都包装成符合OGC标准的服务,并在工作流平台中通过调用服务相关操作将各操作转换为标准的活动,连接各操作活动来实现自动处理功能。为验证该方法,对湖北省宜都市红花套镇土壤属性进行分析,将该区域土壤数据部署成数据服务,将肥力评价相关操作步骤制作成工作流模型,在工作流模型中调用数据服务来实现网络环境的土壤肥力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地理信息服...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聂艳 周勇 于婧 何佑勇
将生态位理论引入到土壤肥力评价中,利用GIS和土壤基础生态位适宜度模型,对江汉平原后湖地区耕地土壤肥力进行了综合评价。首先,确定土壤肥力评价指标体系及权系数,按照评价指标对采集的样品进行室内理化分析;然后,根据平移.级差变换法对样点数据标准化,计算各评价单元的土壤基础生态位适宜度值,通过分析土壤基础生态位适宜度值与水稻单产的关系,表明二者存在显著相关;最后,利用聚类分析法划分研究区土壤肥力级别,并借助ArcGIS实现评价结果图的输出。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肥力整体较高,1、2、3、4级肥力土壤分别占33.430%、35.990%、22.701%、7.879%;引入土壤基础生态位适宜度模型是对土壤...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吴玉红 田霄鸿 侯永辉 周密 同延安
论文以位于陕西关中平原腹地的杨凌为研究区域,以28个田块为采样的基本单元,选用土壤化学指标,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并用模糊集理论中的贴近度和隶属度概念来识别土壤肥力质量,探讨基于田块尺度的土壤肥力评价方法。结果表明,评价结果与研究区域耕地的实际情况基本吻合。采用基于层次决策分析权重的模糊评价方法进行田块尺度上的土壤质量评价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行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明强 宇振荣 刘云慧
本文利用收集的黄淮海平原不同点肥料田间试验数据,对基于土壤肥力指标的夏玉米养分吸收和产量关系的土壤肥力评价模型QUEFTS进行了修正和验正。QUEFTS是基于土壤肥力指标的养分吸收和产量关系的半机理养分模型,模型最重要的特点是考虑到了氮、磷和钾3种养分之间的相互作用。模型计算包括4个部分:(1)土壤潜在供肥量计算;(2)作物氮、磷和钾实际吸收量计算;(3)产量范围的确定;(4)最终产量预估。模型第一步建立了新的计算公式,同时建立了养分表观利用率和施肥量之间的关系式,取代了原模型中表观利用率的常数项;第三步中将夏玉米籽粒最大和最小养分含量(kg·kg-1)分别校正为:氮21~64;磷126~38...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柯建国 王泰伦 章熙谷 王进 蒋观贞
对苏北沿海平原海安县稻麦免耕土壤的研究表明,持续免耕土壤肥力呈先下降后回升趋势.通过对20项原始变量的标准化处理,建立了免耕土壤肥力消长模型,并从中分解出人工耕作调控作用衰减函数和自调作用增长函数,提出免耕后土壤肥力调控机制有一个从人工调控机制为主逐步向自调机制为主转变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自调机制的发育尚不足以弥补耕作后效作用的衰减,引起土壤肥力的暂时失调而形成肥力的“低谷”.分析了江苏沿海平原稻麦两熟制条件下轻壤土免耕后的肥力失调期、主导调控机制的转换期、调控作用补偿点和自调作用的功效.通过免耕土壤肥力的动态模拟,提出该地区轻壤土稻麦免耕对策和轮耕的年限。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包耀贤 徐明岗 吕粉桃 黄庆海 聂军 张会民 于寒青
【目的】确定长期施肥下土壤肥力变化的适宜评价方法。【方法】以湖南望城和江西进贤的长期试验数据为基础,比较和分析因子分析法、相关系数法、内梅罗指数法3种评价方法对土壤肥力的综合评价结果,探明适宜土壤肥力变化的综合评价方法。【结果】20多年长期施肥下,3种评价方法所得综合土壤肥力指数(IFI)的变化趋势和差异性不同:因子分析法和相关系数法评价结果相似,而内梅罗指数法与二者存在一定差异,评价结果灵敏度较高。经验证,3种评价方法的IFI与作物产量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其中内梅罗指数法相关性更高。内梅罗指数法评价结果:低产的不施肥(CK)、偏施肥(NK)处理IFI随时间呈下降趋势;高产的均衡施肥(NPK、...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汪贵斌 曹福亮 程鹏 陈雷 刘婧 李群
选择江苏泰兴3种传统的银杏复合经营模式,即银杏+桑树(G+M),银杏+小麦+黄豆(G+W+S)和银杏+油菜+黄豆(G+R+S),以纯种桑树(M)和油菜+黄豆(R+S)为对照,3年后对这5种经营模式土壤的pH值、有机质、氮、磷、钾等化学性质进行比较分析,并采用改进层次分析法,对5种经营方式进行土壤肥力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经营模式土壤的pH值、有机质、全氮和水解氮、有效磷、全钾和有效钾等,以及各种经营模式土壤不同层次的pH值、有机质、全氮和水解氮、有效磷、全钾和有效钾等均存在着显著差异。各种模式土壤中的全氮、全磷、有机质、有效磷和有效钾的含量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少,pH值则随着土层的增...
关键词:
银杏 复合经营 土壤肥力 综合评价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桂芬 曹丽英 王国伟
【目的】改进和提高空间模糊聚类算法。【方法】首先利用层次分析法得到各属性的权值,然后将权值与空间模糊动态聚类法相结合,最后利用概率统计中的F分布来确定最佳分类,以提高空间模糊聚类算法的智能性。【结果】加权空间模糊动态聚类算法与基于模糊等价关系的传递闭包方法进行比较表明,当λ取0.993时,F值最大,分类效果最好。此时,加权的F值为4.898,未加权的F值为2.957,说明加权的类间的差距比未加权的明显,即该算法聚类准确率要明显高于未加权的模糊聚类算法。【结论】将其改进的算法运用到精准农业的土壤肥力评价中,试验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证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高超前 彭祚登 于凌霄 赵洪林 李全明 付强 贾建学 李文芳
以北京大兴区白皮松林、白蜡林、油松林、国槐林4种城市生态林地为研究对象,将以主观经验评价为特征的特尔斐法和以客观赋权为基本内容的粗糙集理论相结合进行林地土壤肥力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城市生态林对土壤肥力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其中不同城市生态林地的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平均比对照提高了75.00%、191.16%、43.48%、67.69%;林地pH值也有明显变化,其中白皮松林地、白蜡林地、油松林地、国槐林地分别比对照荒地下降了3.44%、2.55%、3.10%、22.59%。由土壤肥力综合评价可知,不同林地土壤肥力由优到劣为国槐林地(7.1)>白蜡林地(5.6)>白皮松林地(4.6)>油松林地(3.6)> CK(2.4)。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亚鸽 史彦江 吴正保 哈地尔·沙依克 宋锋惠
为全面了解新疆阿克苏地区枣园土壤肥力状况及科学评价土壤环境质量,以阿克苏市及其周边骏枣园为研究区域,取样分析了84个枣园土壤速效氮磷钾及微量元素含量,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将所取样样地划分为高、中、低肥力组。结果显示:研究区枣园土壤有机质含量在3.19~28.9 g/kg,土壤碱解氮含量在1.87~250 mg/kg,96%的土壤样本有机质含量、碱解氮含量都处于缺乏、很缺或者急缺状态;土壤速效磷含量在3.0~258.5 mg/kg,土壤样本速效磷含量在20 mg/kg以上的占48.8%,从整体来说阿克苏地区骏枣园土壤速效磷含量较为充足;速效钾含量在0.09~0.56 g/kg,土壤样品速效钾含量大...
关键词:
红枣园 阿克苏地区 主成分分析 土壤肥力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刚
提出了模糊数学方法与半定量评价法相结合的农田土壤肥力综合评价方法 ,利用 Arc View GIS3.1地理信息系统和 Visual Basic软件 ,实现了对试验田内土壤肥力水平的综合评价 ,生成了土壤单项养分空间分布图和土壤综合肥力空间分布图。经对比分析 ,结果表明此方法的评价结果比较准确
关键词:
半定量评价 综合评价 地理信息系统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熊顺贵 吕贻忠 成春彦
土壤肥力(又称地力)是土壤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是农作物产量形成的物质基础。本文以土壤肥力为题,综述了几种对土壤肥力概念的认识观,肥力的变异性和评判方法比较。从而,为深入开展土壤肥力研究及培肥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
土壤肥力 肥力评判方法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邹天祥 梁志鹏 龚佳林 周萌 沈文杰 张介棠 范东升 卢燕回
【目的】实现耕地土壤综合肥力评价的标准化、快捷化和自动化,以指导作物种植布局和土地资源利用。【方法】以富川瑶族自治县植烟区为研究对象,选定广西植烟区1038个样点作为训练数据。在考虑土壤条件、气候环境和地形地貌等因素的基础上,选取15种影响因子计算土壤综合肥力指数,采用Stacking算法构建回归预测模型,实现对研究区土壤综合肥力的评价。【结果】基于6种关键因子的Stacking02模型在测试集上性能优秀,平均绝对误差、均方误差和R~(2)决定系数分别为0.0066、0.0084和0.9529。应用Stacking02模型评估研究区综合肥力,结果显示研究区北部综合肥力优于南部,其优质产区占比更高。低综合肥力指数地区土壤pH偏高而全氮速效钾含量偏低。【结论】相较初级学习器,Stacking模型性能提升。采用6种关键因子建立的Stacking02模型具有优异的泛化性能,简化了计算流程并节省算力,该方法可扩展至其它地区及作物的土壤综合肥力评价,从而制定针对性的作物利用方案。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禹朴家 范高华 韩可欣 周道玮
土壤质量评价是分析土壤管理措施对土壤质量影响的最重要的手段。以松嫩平原草地为对象,分析玉米地、苜蓿地、自然恢复草地、羊草地和羊草割草地5种利用方式短期(4年)内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以及过氧化氢酶、脲酶、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变化,采用土壤质量指数法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肥力质量进行定量评价,探讨基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酶活性指标的土壤肥力质量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脲酶活性和蔗糖酶活性具有极显著(P<0.01)的影响,而对过氧化氢酶活性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没有显著影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