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568)
2023(8003)
2022(6838)
2021(6411)
2020(5300)
2019(12467)
2018(12225)
2017(23719)
2016(12472)
2015(13849)
2014(13404)
2013(13005)
2012(11623)
2011(10097)
2010(9630)
2009(8323)
2008(7585)
2007(5936)
2006(4815)
2005(3632)
作者
(31789)
(26675)
(26264)
(25105)
(17254)
(12817)
(12082)
(10555)
(10430)
(9440)
(9251)
(8925)
(8494)
(8285)
(7959)
(7950)
(7902)
(7823)
(7814)
(7775)
(6430)
(6300)
(6237)
(6136)
(6109)
(6036)
(5648)
(5457)
(5218)
(5189)
学科
(53656)
经济(53603)
管理(34379)
(31551)
方法(27635)
数学(25585)
(25272)
企业(25272)
数学方法(25232)
中国(16180)
地方(13452)
(12426)
(12166)
业经(9602)
环境(9005)
(8620)
农业(8614)
(7952)
财务(7921)
(7911)
贸易(7908)
财务管理(7903)
(7624)
企业财务(7527)
技术(7478)
城市(7457)
(6827)
理论(6784)
(6686)
(6681)
机构
大学(163375)
学院(162827)
管理(69260)
(68914)
经济(67627)
理学(61611)
理学院(60924)
管理学(59772)
管理学院(59440)
研究(50680)
中国(36330)
(33297)
科学(30561)
(28882)
(27618)
中心(25115)
财经(24704)
业大(23552)
(22740)
(22727)
经济学(21986)
(21547)
(21306)
师范(21078)
研究所(21064)
经济学院(20121)
(19474)
财经大学(18916)
北京(18633)
经济管理(18560)
基金
项目(126357)
科学(102648)
基金(95520)
研究(90822)
(82659)
国家(82067)
科学基金(73388)
社会(60972)
社会科(57985)
社会科学(57971)
基金项目(51667)
(49118)
自然(48504)
自然科(47423)
自然科学(47414)
自然科学基金(46520)
教育(41597)
(41076)
资助(38021)
编号(35097)
(28332)
重点(28271)
(27030)
(26607)
国家社会(26047)
成果(25304)
创新(24990)
教育部(24791)
科研(24719)
人文(24484)
期刊
(63698)
经济(63698)
研究(43444)
中国(24419)
管理(23481)
科学(22448)
(21765)
学报(21114)
大学(17100)
(16631)
学学(16311)
技术(15312)
农业(11591)
教育(11459)
财经(11338)
业经(10636)
(10573)
金融(10573)
问题(10502)
经济研究(9923)
资源(9835)
(9682)
统计(8936)
(8058)
(7952)
技术经济(7875)
城市(7607)
现代(7584)
理论(7341)
决策(7242)
共检索到2154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江伟涛  
以城市人口密度和城区面积的乘积来估算历史时期城市人口数量或可说是一种最为简单高效的方式,然而由于相关历史数据难以获得,这一方法极少见于相关研究中。近年来随着GIS技术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日趋普遍地运用,加之逐步发掘的民国实测地形图资料,使得获取民国时期江南各城市的城区面积成为可能,而根据部分县市的人口调查资料可以分析不同类型城市的人口密度,进而也就可以估算那些没有资料的城市的人口数量。以各城市聚落在地形图中所表现的形态特征为依据进行类型划分,其中筑有城墙城市可分为4类,平均人口密度分别为28 988.65人/km~2、13 544.42人/km~2、5 748.48人/km~2、2 160.18...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孙坚  
测绘资料是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科学研究和文化教育事业必需的基本资料,而地形图又是核心测绘资料、是测绘科学的最终测绘成果之一。笔者从事地形图管理工作多年。下面介绍一下我馆对地形图所采用的管理办法,与有关单位的同行一起探讨。1地形图的分幅编号与排架1.1...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张聪  刘春涛  李秉宇  孔令苏  
通过对航空影像进行处理,利用遥感软件对研究区矢量地形图进行叠加,经过判读识别地物变化的解译方法,达到对原有地形图快速更新的目的。该方法与传统方法相比,具有工作时间短、精确度高、节省经费等优势,大大提高了大比例尺地形图更新效率。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张强  周晓津  
目前,人口大规模跨地区流动是我国大城市人口膨胀的主要推动因素。利用城市市辖区年末移动电话用户数估计中国地级以上城市的人口规模,结果表明市辖区人口规模在200万人以上的城市有62个;以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为例分析非市场手段调控人口规模的效果及其成本,结果表明以地方政府行政手段为主的城市人口规模调控短期内效果明显,但一旦放松调控,城市人口在短期内即迅速回复到其应有的状态;对日本的城市人口空间分布和增长演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市场经济条件下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导致人口在不同地区和城市流动的关键因素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肖建设  颜亮东  校瑞香  李晓东  
利用风云系列静止气象卫星可见光通道的行星反照率和红外通道亮温,依据地球-大气系统的物理模式反演得到三江源地区太阳总辐射。本文在Dedieu模式的基础上,考虑了高程、气溶胶、云和水汽的变化对晴天地表太阳辐射的影响,同时结合2005年-2007年玉树、玛沁两站地面实测辐射资料对模型参数修正,反演得到了地面的太阳总辐射;反演数据与地面辐射站直接测量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小时、日辐射相关系数达0.92以上,晴天两者的差别在5%以内,绝对误差在2MJ/m2以内。小时太阳总辐射时间尺度上开口向下抛物线,最大值在中午13时左右,最小值出现19时;日太阳辐射波动变化,日最大值约为42.50MJ/m2,最小值为...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牛叔文  孙红杰  秦静  李怡涵  
陇南山区地形复杂,耕地不足,经济贫困,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较大。研究适度人口容量对于地震灾后重建、缓解贫困以及保护长江上游的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以人均粮食和经济水平两个指标来估算温饱、宽裕和小康3个水平上的人口承载量,测度人口和农业资源的关系。并基于地形复杂度计算劳动用工及可抚养人口。结果表明:目前陇南10县(区)的人口在温饱生活水平下尚有超载。以小康生活为标准,适宜人口规模约为135万。经营现有的农耕地和林地需要100.81万劳动力,可抚养人口191.54万人,加上城镇人口总人口为231.03万。这个人口规模实现温饱有余而宽裕不足,难达小康目标。"人口-农业用地-劳动力"之间形成了一个怪圈...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耀军  任正委  
经济社会越发展,人类对海洋的开发力度越大,同时,沿海地区聚集的人口也越多。21世纪以来,沿海城市人口规模及其变化的市别差异较大,个别城市出现了人口自然负增长的态势,总体上沿海城市人口密度显著高于内陆城市,人口迁移流入集中于24个沿海城市,约占沿海城市总数的一半。借助GIS技术,应用空间聚类的方法分析,结果表明:21世纪以来沿海城市人口重心向西南略微移动;人口分布趋于均匀,从人口密度方面看,2010年较2000年在空间上人口聚集程度有所下降。提出了优化沿海地区城市人口分布的对策建议。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任采妮   麻秋云   戴小杰   叶深  
为了评估银姑鱼资源开发状态,实验根据2016年在浙江南部海域底拖网的调查数据,研究了银姑鱼的生活史参数,并基于单位补充量模型对其资源状态进行评价,进而探讨不同自然死亡系数和捕捞选择性对资源评价结果的影响。结果显示,银姑鱼渐近体长估计值为25.36 cm,生长速率为0.32/年,当前开捕体长(13.52 cm)远小于其初次性成熟体长(17.79 cm);自然死亡系数估计值为0.74,总死亡系数为2.62,当前捕捞死亡系数为1.88。基于以上参数,构建了单位补充量渔获量YPR模型和单位补充量亲体生物量SSBR模型,随着F的增加,YPR先增大后减小,而SSBR则减少。银姑鱼生物学参考点F_(0.1)为0.78,F_(max)为3.43,F_(20%)为0.66,F_(40%)为0.33,可知当前捕捞强度远大于防止补充型过度捕捞警戒线F_(20%)。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自然死亡系数的不确定性将明显影响单位补充量模型的研究结果和相关生物学参考点的估算值,而不同选择性系数,尤其是开捕体长,也直接影响单位补充量模型的结果。研究表明,当前浙江南部近海银姑鱼种群已处于补充型过度捕捞状态,为维持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建议适当减小开发力度,增大开捕体长;为提高资源状态评价的准确性,建议减小自然死亡系数的不确定性。本研究可为银姑鱼资源的养护和管理提供科学建议。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林涓  冯贤亮  
民国时期的地方行政与城镇管理一直处在调整变革之中。在社会经济最为繁荣的江南地区,新式的市政建设正在逐步展开,也是现代化的必要趋势。其具体内容,除公共交通道路、桥梁、驳岸、下水道的建设外,还涉及路灯、供水、环境绿化、清洁管理等公用事业。繁杂的市政建设的主要目标,在经济、交通、卫生与美观四大方面,集中体现于道路建设、饮用水与排水、卫生清洁与夜间照明。通过不同城镇建设情况的宏观考察与具体差异分析,可以对民国时期城镇的主要变化、发展态势以及行政管理等形成基本认识,从而呈现出现代化进程中城镇的基本存在形态。总体上新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茂震  王广兴  刘安兴  
基于1994,1999和2004年浙江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采用基于生物量与蓄积之间关系的生物量换算因子连续函数法,对浙江省森林生物量和生产力进行估计。结果表明:全省3期森林生物量分别为1.496亿,1.615亿和2.244亿t。林分平均单位面积生产力在1994—1999年间为1.557t.hm-2a-1,在1999—2004年间为2.060t.hm-2a-1;浙江省森林资源总量不断增加,但林分质量仍然较低,林分单位面积生物量和生产力都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换算因子连续函数法适合于大尺度森林生物量和生产力估算,但在总体单位蓄积很低的情况下可能导致森林生物量被高估。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宋伟  
2002年以后河南县级城市、地级城市、郑州市均进入了一个城区人口快速增长期,但进入新常态后增速发生分化:县级城市城区人口快速增长趋于结束,进入增速放缓的内涵式发展期;地级城市城区人口增速小幅放缓,基本能够维持稳定增长;郑州大都市区城区人口仍将维持快速增长态势。展望2030年,河南多数县级城市、地级城市应适度控制城市空间规模扩张,重点转向已规划区、建成区优化发展,提升生态、宜居、宜学水平,吸引更多农民进城、提升人口集聚水平。郑州大都市区应提升规划层次和水平,从省级层面制定具有较强约束力的整体规划,打造组团发展、分工合理、功能完善、优势突出的全国一流都市区。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宪锋  任志远  林志慧  
本文旨在估算陕西省土壤有机碳密度和储量及分析其空间差异特征,为准确评价陕西省土地质量以及环境质量提供参考。利用陕西省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采用土壤类型法计算了陕西省各土壤类型不同土层深度的土壤有机碳密度和储量,建立了以土属为单元的土壤有机碳空间数据库,分析其空间差异特征,并对影响土壤有机碳的自然和人为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0~20cm、0~100cm和全剖面土层中土壤有机碳平均密度分别为3.886kg/m2,8.955kg/m2,10.548kg/m2,0~20cm、0~100cm和全剖面土层中土壤有机碳的储量分别为7.744亿t,17.845亿t,21.020亿t。土壤有机碳密度在空间上呈现...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钟晓敏  童幼雏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于人,不能仅以城镇化率来评判我国的城镇化建设成果。如何让2.87亿农民工共享城镇化建设带来的社会发展成果,真正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关键。然而其对应的成本到底是多少?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成本进行测算有助于各级政府更好地规划财政支出结构,进而更利于城镇化建设的良序推进。浙江省的经济建设与城镇化建设在全国范围内均处于前列,本文以浙江省为例分析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及分担机制,所提供的测算框架亦可适用于其他地区。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海奎  赵鹏祥  雷渊才  曾伟生  
利用广东、江西、贵州、陕西、吉林和北京6省市第六、第七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的资料,应用IPCC法、转换因子连续函数法和加权生物量回归模型法,从计算原理过程、方法特点、模型的可验证和可重复性以及2期生物量增长的稳定性等方面对3种估算乔木林生物量的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对于总生物量,可变BEF2的IPCC法估算结果偏大,固定BEF2的IPCC法估算结果偏小,转换因子连续函数法和加权生物量回归模型法的估算结果较为适宜;对于转换因子,同一树种在不同的区域间,加权生物量回归模型法最为稳定;各个树种7次清查的转换因子,IPCC法和加权生物量回归模型法比较稳定,转换因子连续函数法波动较大;对于2期生物量增长...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谭瑛  
江南地区城市发育历史悠久,经济文化底蕴丰厚,自然山水婉约秀丽,共同构成了完整的城市景观图谱。而作为当下中国人口最密集、经济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江南城市景观在四十年的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受到极大冲击,亟需在数字化平台上建构系统完整的城市绿色景观形态保护与规划方法。本文针对江南城市的绿色景观环境信息,整合中国本土山水景观理论,在融合人居环境科学及地学信息图谱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江南城市数字景观图谱理论的学术概念和基本相架,认为从尺度与层次、模块与要素、类型与维度的逻辑出发,江南城市绿色景观环境信息可以分为不同尺度层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