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657)
2023(16890)
2022(14118)
2021(13034)
2020(11001)
2019(25526)
2018(25341)
2017(48907)
2016(26439)
2015(29991)
2014(30237)
2013(29806)
2012(27874)
2011(25363)
2010(25587)
2009(23590)
2008(23203)
2007(20727)
2006(18100)
2005(16235)
作者
(77480)
(64772)
(64418)
(61021)
(41224)
(31301)
(29489)
(25299)
(24671)
(23084)
(22038)
(21904)
(20565)
(20417)
(20151)
(19899)
(19435)
(19170)
(18688)
(18471)
(15979)
(15959)
(15894)
(14831)
(14582)
(14537)
(14331)
(14319)
(13124)
(12838)
学科
(121709)
经济(121596)
管理(73843)
(71607)
(56715)
企业(56715)
方法(54687)
数学(48922)
数学方法(48202)
中国(33800)
(32568)
地方(31826)
(27235)
业经(25175)
(22399)
农业(22191)
(20614)
贸易(20601)
(19856)
(19828)
环境(17992)
理论(17787)
(17747)
金融(17744)
(17542)
银行(17507)
(17145)
技术(17066)
(16764)
(16709)
机构
学院(381861)
大学(379129)
(156679)
经济(153208)
管理(148269)
研究(128002)
理学(127780)
理学院(126297)
管理学(123887)
管理学院(123173)
中国(96824)
(80391)
科学(79159)
(70442)
(64438)
(63367)
中心(60444)
(58707)
研究所(58393)
业大(56264)
财经(56015)
(51482)
师范(50977)
(50786)
北京(50438)
农业(49571)
经济学(47897)
(47126)
(46528)
经济学院(43272)
基金
项目(256407)
科学(202775)
研究(185891)
基金(185406)
(161017)
国家(159699)
科学基金(138328)
社会(117729)
社会科(111692)
社会科学(111660)
(102675)
基金项目(97818)
自然(90245)
自然科(88190)
自然科学(88169)
教育(86664)
自然科学基金(86543)
(85656)
资助(76970)
编号(75948)
成果(60578)
(58730)
重点(57990)
(56162)
(53122)
课题(52946)
创新(49704)
科研(49123)
国家社会(48238)
教育部(48128)
期刊
(172237)
经济(172237)
研究(108942)
中国(76032)
(57255)
学报(56780)
(54227)
科学(53913)
管理(53684)
大学(43265)
教育(41824)
学学(40780)
农业(39034)
技术(36688)
(35598)
金融(35598)
业经(29621)
经济研究(27346)
财经(27236)
问题(24055)
(23328)
统计(21269)
(21055)
技术经济(19708)
(19482)
资源(18402)
图书(18175)
商业(18077)
决策(17674)
(17491)
共检索到5663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义丰  穆松林  
城市定位是城市发展和竞争战略的核心,发展模式是城市定位的体现和多元化的发展路径,二者通过"自构"和"被构"相互作用,推动城市发展螺旋提升,城市定位与发展模式的科学准确凸显重要。地域识别是城市定位的科学依据和逻辑起点,以其为视角分析徐闻自然地域特征与发展态势,徐闻发展现状呈现典型"十字哑铃"态势,处于发展"洼地",应以琼州海峡为切入点和突破口,体现两岸地脉相连、文脉相近、血脉相通、经济相关、发展相促的特点。从地理学综合、系统、区域差异的视角,构建圈层扇面分析模型,科学梳理徐闻县的城市定位和发展模式。研究表明:①从国际、国家、省域和区域圈层,以及环北部湾经济圈、南海北部海洋经济区、雷州半岛和海口扇...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秦伟山  张义丰  孙锴  
区域地缘关系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地区的发展战略、发展模式与区域之间的相互作用密不可分。区域之间通过物质流、能量流、人流、信息流等的流动达到相互间的竞争与协作关系。选取位于珠江三角洲、海南国际旅游岛和北部湾三大经济区边缘地区的广东省徐闻县为研究对象,从定性的角度进行初步分析,然后采用欧氏距离法进行定量分析,研究发现:徐闻县与海南国际旅游岛关系最为密切,与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关系居次,与北部湾经济区的关系最不密切。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徐闻县在空间上"东承、西连、北优、南进"的发展战略;在发展模式上联合海南省建立海峡经济新区、打造国际海峡城市、依托海洋资源构建海洋蓝色经济示范区、承接珠江三...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刘伟章  马培衢  祁春节  
近年来,广东省徐闻县农业发生了翻天地覆的变化,农民收入增长很快,农村社区建设蓬勃发展,这些变化直接与当地政府1998年推行的土地成片调整政策有关。本文认为,徐闻县推行的土地成片调整政策取得成功的原因有三点:其一,大危机的客观环境迫使徐闻必须调整土地成片,从而把严重的干旱危机转化为发展契机;其二,土地成片调整政策的形成过程实质上是一条适应性学习路径;其三,在土地成片调整政策的执行过程中推行一系列符合激励相容的措施。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马培衢  
本文基于对广东省徐闻县农业基础建设制度变迁的系统考察,揭示出其制度变迁的逻辑核心在于农民自觉追逐灌溉之利,其内在动力在于农民有把握投资获利机会的自主发展权,其成功的关键在于农民自发逐利、社区精英协同与地方政府助民成利三股力量的契合。本文进而指出,农民的自主发展权和生产赢利空间的扩大是农业基础建设长效机制形成的根本,它将有助于形成稳定收益预期的制度安排,将激励农民投资于基础建设并提高其利用效率;而乡村的自主治理力量则制约着农村制度变迁的时效性和经济效率。而这也正是本文案例研究所蕴涵的现实借鉴意义和独特的理论价值。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文祖校  
人行广东徐闻县支行就我国在加入世贸后,基层企业进出口的现状、遇到的困难、怎样才能走出当前的困境等问题,多次深入基层调查,咨询遍访海关、税务、财政、工商、外经、交通、港务、城市规划、商检等职能部门以及各方面人士,反复研究与探讨,撰写出《入世后我国基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梁育民  田思苗  
本文利用2005年-2020年广东省21个地级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物流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并采用熵值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这些城市的物流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相关测度,进而使用固定效应模型探讨物流高质量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全样本下,物流高质量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具有显著的正影响,不同方法测算所得的核心解释变量替换后的稳健性检验也支持这一结果;在分地区样本下,其影响呈现出较强的区域异质性,珠三角地区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而粤东西北地区的促进作用则较弱,这说明物流高质量发展只有达到较高水平,才能够充分发挥正外部效应,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本文进一步验证了广东省推动物流高质量发展,促进要素自由顺畅流动的正确性、必要性和迫切性。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林寿富  赵定涛  
我国县域环境数据的缺乏一直是影响县域环境问题研究的重要障碍,特别是在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问题上,至今仍没有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法。本文尝试运用间接的方法来分析面向环境友好的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问题,并基于中部县域进行实证分析。首先,在大量数据的基础上,从新的角度确立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的划分标准,并进一步划分了中部140个生态县的经济发展模式,然后以其为训练样本,结合县域经济发展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和指标构建线性判别函数,以此对其他358个非生态县的发展模式进行分类,判别各个县域应该采取的经济发展模式。该方法能够很好地判别各个县域应该采取的经济发展模式,为解决考虑环境因素的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问题提供...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尹亚红  汪前元  
文章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并运用广东省1979~2010年的经验数据对其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外商直接投资的流入有利于广东省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金融发展水平对广东省产业结构优化产生了积极影响,除了直接作用外,金融发展还会和外资交互作用对产业结构优化产生有利的影响。分析结果进一步表明,外商直接投资与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彼此加强,金融发展水平越高,外资对产业结构优化的作用就越明显,而外资流入规模的不断扩大,则会强化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优化的作用。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刘电威  杨美玲  
为理清科技进步、城市化与绿色发展三者之间相互影响与作用机制,以科技进步、城市化与绿色发展的相互作用机制作为理论基础提出假设,基于广东省1993—2020年的时序数据,应用向量自回归模型、脉冲响应函数和格兰杰因果检验、方差分解等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科技进步和城市化对绿色发展具有正向影响作用,绿色发展对城市化高质量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城市化推动了科技进步,而科技进步对城市化的影响并不显著。为此,广东省需要加快建立以绿色产业为核心的新兴产业体系,在推动绿色发展的同时积极整合落后产能,以绿色经济进步带动城市化高质量发展和科技创新。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熊雪如  安树伟  
以广东省83个县域为研究单元,运用空间统计标准椭圆方法刻画21世纪以来广东省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时空演变轨迹。结果表明:在经济发展总体层面,广东省新空间拓展经历了2000—2006年、2007—2012年、2013—2018年3个重要拓展阶段,其变化趋势与产业转型升级、区域政策密切相关。通过产业结构层面进一步分解发现,工业与服务业均以集聚为主,并分别拥有不同的空间拓展历程和特点,广东省内各区域间存在明显的区域传递。未来东南部区域将会成为带动广东省拓展区域发展的新空间,引领全省经济增长并推动未来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萧鸣政  张睿超  
旨在构建出一套能够反映中国各地市人才开发能力与水平的指数评价体系。1 012份调查问卷的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区域人才开发由科技开发、配置开发、教育开发、健康开发4个基本维度构成,共涵盖17个具体指标。对广东省21个地级市数据进行指数体系实践评估,发现珠三角、粤北、粤西、粤东地区的人才开发情况具有地区内相似性以及地区间差异性,且中心效应较为明显;并将其与滞后1期的人才增长与经济发展数据进行相关性检验,结果显示该指数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基于指数评价结果,借助人才开发的理论与方法,从人才“引、用、育、留”角度为区域人才开发提出建议。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曹洪军  莎娜  
本文构建了区域经济发展环境的指标体系,利用山东省1978—2009年的数据检验了区域经济发展环境与区域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探索了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模式。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区域经济发展环境能有效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区域经济发展环境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差异明显,经济发展阶段越高,经济增长更多依赖隐性环境指标;区域经济发展环境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是综合性的,强化单方面环境指标并不必然加速区域经济增长;山东省目前的经济发展模式正逐步摆脱显性区域环境指标的负面影响,但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需要进一步加强区域环境显性指标与隐性指标的有效融合。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舒元  杨扬  
文章利用城市区位基尼系数、产业基尼系数和产业专业化系数,精确刻划了广东省21个地级市38个二位码制造业1998~2007年间的产业集聚和产业分工的演进态势。研究发现:广东省近年来制造业的集聚程度整体水平较高,制造业主要集中在珠三角的核心城市;但城市基尼系数从2005年到2007年逐年下降,产业逐渐显现出向周边地区转移的趋势;产业逐步转移的同时,珠江三角城市的专业化产业分工也得到进一步的优化。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庄容开  谭扬波  鲁开垠  
组建和发展企业集团在国外虽早已有之,但我国却无先例可援。因此,如何根据广东企业集团现有特点,在借鉴国际有关经验的基础上,探讨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集团成长模式和方向,对从总体上把握企业集团的发展趋势,促进企业集团向规范化、高层次化和国际化方向成长具有重要的现实和战略意义。本文试图从宏、微观的综合角度对广东企业集团先行一步的发展模式,做一初步研究。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徐群  
近年来,我国遭遇的国际贸易摩擦越来越多,出口阻力也越来越大,很难再长期保持出口高速增长, 需要从经济发展模式转换的角度寻求外源型经济与内源型经济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在这方面广东具有典型意义。20多年来,外源型经济一直是广东经济的优势所在,发展很快,如果它能在保持外源型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