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300)
2023(11875)
2022(9775)
2021(9058)
2020(7409)
2019(17013)
2018(16723)
2017(32162)
2016(17095)
2015(19219)
2014(18570)
2013(17969)
2012(16297)
2011(14279)
2010(13552)
2009(11908)
2008(11138)
2007(8983)
2006(7397)
2005(6043)
作者
(43861)
(36846)
(36419)
(34575)
(23749)
(17735)
(16797)
(14410)
(14282)
(12986)
(12800)
(12373)
(11562)
(11544)
(11175)
(11003)
(10843)
(10813)
(10602)
(10572)
(8827)
(8682)
(8669)
(8624)
(8235)
(8172)
(7822)
(7731)
(7272)
(7156)
学科
(73989)
经济(73928)
管理(45650)
(41775)
(33596)
企业(33596)
方法(32936)
数学(28963)
数学方法(28578)
地方(23124)
中国(20642)
(19119)
业经(16051)
(14742)
农业(13458)
(12151)
环境(12020)
地方经济(11659)
理论(11291)
(11045)
(10952)
贸易(10948)
(10359)
技术(10084)
(9578)
(9124)
财务(9091)
财务管理(9070)
产业(9008)
(8911)
机构
学院(224678)
大学(222369)
管理(90979)
(90950)
经济(89084)
理学(80048)
理学院(79063)
管理学(77685)
管理学院(77217)
研究(70683)
中国(50523)
(45543)
科学(43628)
(37858)
(36619)
中心(34223)
(32306)
(32123)
师范(32026)
业大(31879)
财经(31637)
(31107)
研究所(29749)
(28815)
(28472)
经济学(28161)
(27112)
北京(26315)
师范大学(26216)
经济学院(25657)
基金
项目(168532)
科学(135881)
研究(124453)
基金(123804)
(106716)
国家(105848)
科学基金(93797)
社会(82105)
社会科(77925)
社会科学(77906)
(67620)
基金项目(66899)
自然(60344)
自然科(58945)
自然科学(58934)
自然科学基金(57814)
教育(57030)
(55944)
编号(50065)
资助(48209)
重点(38098)
(37938)
成果(37550)
(36786)
(35881)
国家社会(34195)
课题(34009)
创新(33486)
科研(32285)
人文(32125)
期刊
(92449)
经济(92449)
研究(60460)
中国(38131)
管理(31937)
学报(30424)
科学(30395)
(29083)
(26575)
大学(24153)
教育(23542)
学学(22705)
技术(21613)
农业(18652)
业经(16119)
(15174)
金融(15174)
财经(14731)
问题(14165)
经济研究(13759)
资源(13399)
(12704)
(11586)
图书(10937)
现代(10601)
技术经济(10391)
(10352)
(10310)
科技(10308)
统计(9832)
共检索到3101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何靖  
地域文化对现代城市形象的塑造与传播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本文从品牌学和传播学的视角,分析了地域文化与现代城市形象塑造的关系。并以江苏省徐州市为例,阐述了如何利用地域文化对现代城市形象进行定位,将地域文化融入城市CI设计,整合运用多种传播手段塑造城市文化形象等,为其他同类型城市形象的塑造与传播提供经验和借鉴。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胡攀  彭劲松  
地域文化与城市形象的关系是紧密的,它们虽然在内涵和外延上各有侧重,但都指向城市之于人的印象和感觉,城市形象是地域文化的外显,地域文化是城市形象的内核,二者互为表里。巴渝文化、红岩文化和抗战文化构成了重庆地域文化的主体,对重庆城市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重庆城市形象应该定位为国际时尚都会、抗战记忆名城和山水森林之城,进而塑造起以城市理念形象、城市行为形象和城市视觉形象为主要内容的,具有重庆特色的城市形象体系。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姚刚  刘纪元  刘文青  
运用扎根理论对徐州的相关资料进行逐级译码分析,从全部资料中萃取出19个概念,继而从这些概念中发展出5个主轴译码,最后通过深入分析,得出"绿色生态·古城新貌"的整体城市形象定位,以期在徐州今后的城市转型与发展中发挥形象带动的引导作用,并为国内转型中的资源型城市作为典范参考。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朱卫新  
汉字在其对外传播过程中对东亚特别是朝鲜、日本产生过重要影响。汉文化在其形成、发展过程中,以强大的辐射力影响了东亚国家的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周慧秋  周德群  朱佩枫  
The paper reviews research fruit of regional pillar industry choice home and abroad and then sums up some main issues which have passive influence in practice. Finally the author supplied leading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regional pillar industry choice by the use of the DAMATEL.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侯兵  黄震方  尚正永  
城市意象和旅游形象研究是近年来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城市意象研究多侧重于意象空间的感知探讨,关注的是城市现存的意象空间形态,而城市旅游形象研究虽相对成熟,但多是套用了企业形象的研究手法,缺乏从城市意象变迁的角度分析城市旅游形象的发生和演变机理。城市意象具有显著的时空维度特征,与城市旅游形象保持紧密的关联性。扬州城市意象从时间纵向的角度上在地理区位的历史变迁、文学作品的意象表达、城市休闲文化的形成与演变以及城市现代化建设等方面有鲜明的体现,由此阐释了城市意象变迁对城市旅游形象定位的重要价值;结合扬州城市旅游形象的演变历程,得出城市旅游形象塑造中存在的问题与启示。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姜辉  
城市精神是一个城市从表面到内在显示出的地域性群体精神。城市精神是一个城市的形象,其意义在于,它是一个城市文化特色的鲜明体现,并体现着一个城市的文化形象。目前城市形象的同质化,是由城市精神支撑的城市人文个性的丧失所造成的。因此,对于当今社会的城市形象塑造,必须考虑到城市“人”的最本质的持续的需求。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汪玥  
<正>城市形象是城市综合实力和文化底蕴的外在展示,直接影响人们对城市的认知和情感。它不仅关系到城市居民的归属感和自豪感,也关系到城市在国内外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如何塑造和传播城市形象,不仅是城市管理者的实操议题,同时也是传播学界普遍关心的理论问题。由黄骏编著的《以城为媒:社交媒体时代的城市形象》一书,便以城市形象塑造理论为基础,探索了融媒体环境下的城市形象新理论框架,并着重回答了如何利用社交媒体塑造和传播城市形象的问题。
关键词: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芈凌云  顾曼  杨洁  俞学燕  刘玥  
为了更好地引导城市居民的能源消费行为向低碳化转变,促进中国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本文以"计划行为理论"和"价值-信念-规范理论"为基础,建立了城市居民能源消费行为低碳化的心理动因理论模型,以江苏省徐州市的城市居民为调查对象,获得710份有效的城市居民调查问卷,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理论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1)城市居民的低碳行为意愿是导致其实施低碳化能源消费行为的最直接心理动因,对行为各维度的作用强度均较高,因此,要引导居民实施低碳化的能源行为,激发其低碳行为意愿是关键;(2)居民的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利他价值观通过影响低碳行为意愿而间接驱动行为,其中主观规范的作用最大,利他价值...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陈会广  吕悦  
中国约束性的耕地保护制度安排并没能有效扭转耕地数量锐减的趋势,因而,近年来政府和学术界试图从依靠约束性制度向激励与约束并重转变展开探索,耕地保护补偿正是这一探索过程中的重要突破。本文以江苏省徐州市为例,在利用RS和GIS技术对土地利用变化进行动态监测的基础上,应用Markov链预测土地利用结构变化,预测规划期重要时间节点2015年和2020年的耕地面积分别为516 301hm2和493 849hm2;并依据机会成本理论初步测算出耕地保护补偿标准,然后结合政府财政收支情况设置修正比例系数进行调整,调整后2010年耕地保护补偿标准为6 510.33元/hm2,补偿基金规模为35.85亿元,占201...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兆辰  王华清  
为推进建设新江苏进程,江苏省着力打造徐州为新的经济增长极来带动苏北的崛起。客观、准确地评价徐州的区域发展竞争力,提出提升徐州区域发展竞争力的对策,是缩短徐州与苏南城市差距的重点。基于此,文章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综合概括出影响江苏省城市区域发展竞争力的规模、结构和效率三个主因子,进而通过城市间比较分析,总结出江苏省城市区域发展竞争力的主要特征。在此基础上评定出徐州区域发展竞争力不足的现状,并从国际化、工业化等方面提出提升徐州区域发展竞争力的建议。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石硕  奚玲玲  
明代云南科举初兴,共有进士256人,分为前后两个时期来看,明后期云南进士人数和地域分布范围较前期都有明显增加和扩大,在下设府内部各州县情况也类似。明前期云南进士仅有60余人,集中于滇中的云南、大理、临安等府的部分州县、卫所。明后期进士分布范围由中心向边远地区扩散,但滇南、滇西、滇北的广大地区仍无进士分布。明代云南进士的地域分布在前后期呈现出的这种变化与该地区民族情况、学校及汉族移民等因素密切相关。通过对云南各府州县在明前后期进士人数的统计,可以清晰地反映出明代云南进士地域分布的变化,展现出明代云南汉文化逐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张卫宁  
本文以城市形象塑造的历史发展为基础,指出近20年来,经济全球化与经济结构转型对城市发展的巨大影响,致使城市形象塑造作为城市发展的策略被关注,完成了由传统的设计层面向现代营销层面的变迁。并进一步阐释了城市形象营销的核心理念和操作模式——从城市形象定位、城市形象设计、城市形象传播到城市形象评价。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张燚  刘进平  张锐  
城市形象定位是研究现代城市发展战略的前提和基础,是城市品牌营销的核心。本文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对反映重庆历史特点、现实优势与发展趋势的资料记录进行开放性译码分析,最终从资料中抽象出28个概念和8个范畴。在主轴译码阶段得到5个主范畴,分别为中国文化名城、中国美食之都、国际山水旅游之都、西部时尚之都、中国品牌之都。最后通过对范畴和主副范畴的深入分析,同时结合原始资料记录进行互动比较、提问,得出用"激情之都"这一核心范畴来定位重庆的城市形象。在此基础上,就重庆城市形象定位为"世界激情之都",向政府相关部门、专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赖斌  
文章充分吸收了成都旅游形象以往提法的经验,并基于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历史定位和长远发展背景,站在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将成都城市旅游形象定位为"田园成都"。进而,按照"人—地"、"人—人"两大形象感知系统分别给出了塑造"田园成都"旅游形象的思路,提出了确定"田园成都"城市旅游形象标识及主题口号、以城市影响力助推旅游形象号召力、策划组织"田园成都"全球营销推广活动等营销策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