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185)
- 2023(19442)
- 2022(16847)
- 2021(15811)
- 2020(13021)
- 2019(30515)
- 2018(30287)
- 2017(57943)
- 2016(31484)
- 2015(35689)
- 2014(35785)
- 2013(35157)
- 2012(32507)
- 2011(29539)
- 2010(29681)
- 2009(27023)
- 2008(26345)
- 2007(23045)
- 2006(20488)
- 2005(18132)
- 学科
- 济(131083)
- 经济(130917)
- 管理(89491)
- 业(84524)
- 企(68995)
- 企业(68995)
- 方法(55697)
- 数学(48177)
- 数学方法(47355)
- 中国(36609)
- 农(36306)
- 地方(32518)
- 财(29738)
- 业经(29355)
- 学(29286)
- 制(24310)
- 农业(24261)
- 贸(22517)
- 贸易(22499)
- 理论(21787)
- 易(21689)
- 和(20856)
- 环境(20612)
- 银(19924)
- 银行(19878)
- 技术(19723)
- 融(19612)
- 金融(19609)
- 行(19051)
- 务(17816)
- 机构
- 大学(440957)
- 学院(440477)
- 济(173791)
- 管理(172226)
- 经济(169878)
- 研究(152425)
- 理学(148084)
- 理学院(146360)
- 管理学(143371)
- 管理学院(142562)
- 中国(114910)
- 京(96030)
- 科学(95742)
- 财(79170)
- 所(77201)
- 农(73715)
- 研究所(70172)
- 中心(69984)
- 江(68545)
- 业大(66482)
- 财经(62489)
- 北京(60895)
- 范(60583)
- 师范(59970)
- 农业(57324)
- 经(56698)
- 院(56483)
- 州(54036)
- 经济学(51096)
- 师范大学(48515)
- 基金
- 项目(300767)
- 科学(235654)
- 研究(218774)
- 基金(216142)
- 家(189173)
- 国家(187584)
- 科学基金(160733)
- 社会(135853)
- 社会科(128502)
- 社会科学(128467)
- 省(118096)
- 基金项目(114173)
- 自然(105851)
- 自然科(103254)
- 自然科学(103229)
- 自然科学基金(101329)
- 教育(100960)
- 划(99553)
- 编号(89918)
- 资助(89851)
- 成果(72530)
- 重点(67812)
- 发(66355)
- 部(65516)
- 课题(62556)
- 创(61823)
- 创新(57744)
- 科研(57286)
- 教育部(55713)
- 大学(55484)
- 期刊
- 济(195993)
- 经济(195993)
- 研究(129331)
- 中国(93716)
- 学报(69809)
- 农(66673)
- 科学(65298)
- 管理(65228)
- 财(59762)
- 教育(53281)
- 大学(52740)
- 学学(49147)
- 农业(45821)
- 技术(41373)
- 融(38595)
- 金融(38595)
- 业经(33400)
- 经济研究(30483)
- 财经(29597)
- 经(25348)
- 问题(25276)
- 图书(25225)
- 业(24550)
- 资源(22613)
- 技术经济(21322)
- 科技(20993)
- 版(20292)
- 统计(20214)
- 理论(20062)
- 现代(19554)
共检索到6639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伟 廖和平 李晓华 李涛 李靖
为提供科学构建已征土地综合资源优势度评价指标体系的理论依据和方法借鉴,及为地方政府及开发区制定土地供应时序与规模相关计划和规划等提供实践支撑,以Arcgis空间分析技术为手段,采用了文献研究、实地调查和实证研究等多种方法,构建设计了包括4个评价目标共计19个指标的已征土地综合资源优势度评价指标体系,按不同供地用途类型设置评价指标基础权重并引入变权理论对权重予以修正,采用加权平均模型对资源优势度进行测算。结果表明,在现有综合资源条件下,两江新区供地面积最大的是产业发展用地,呈先增后减趋势;其次为城市建设用地,供地面积逐年增加;最少为公共服务用地,供地逐年减少。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晁恒 李贵才 王砾
制度空间是特定的地理空间中某些被建构并产生有效影响力或影响范围的制度,它是我国国家级新区的重要表征之一,也是推动空间重构的重要因素。建构了"制度空间—行为选择—空间重构"的分析框架,通过实地考察、深度访谈、空间分析相互结合相互佐证的方法,对两江新区的制度空间、主体行为与空间重构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两江新区经历了构想空间、产业空间到消费和居住空间的重构过程,"强激励"与"弱约束"的制度空间扩大了主体行为的空间与资源,是空间重构的内生性力量。地方政府借助制度空间条件,通过空间规模扩张、空间开发垄断和空间场所营销等"理性"行为,在发展初期实现了对空间开发的主导和操纵。随着建成环境的不断完善及地方政府的制度实践,企业"趋利性"投资促进了空间转型和土地升值。原农村居民的"服从配合"和空间让渡助推了空间重构,而不断壮大的富裕和中产阶层通过空间消费,逐渐成为空间重构的积极参与者和受益者。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张苏 徐静怡
2010年6月18日,重庆市"两江新区"正式挂牌成立,成为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之后的第三个副省级新区。"两江新区"被寄予厚望,计划十年之后的2020年地区GDP达到6000亿元,工业总产值突破万亿,相当于再造一个重庆。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范巧 王成纲
以重庆两江新区为例,结合绝对经济联系和引力模型等理念和方法,评价了重庆两江新区对重庆市内区县发展的辐射带动程度。通过设定和试算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3种空间计量模型,优选出空间误差模型用于评估重庆两江新区辐射带动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力度。结果显示:重庆两江新区辐射带动重庆市内区县的拉力效应不太稳定、推力效应尚未形成,但综合推拉力效应呈上升趋势,表明重庆两江新区具有成为增长极的潜力;重庆两江新区对重庆市内区县的辐射带动力主要受到消费、投资、财政投入、城镇居民收入提升以及利用内资等因素的正向影响,受到金融机构人民
关键词:
国家级新区 重庆两江新区 辐射带动力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范巧 王成纲
以重庆两江新区为例,结合绝对经济联系和引力模型等理念和方法,评价了重庆两江新区对重庆市内区县发展的辐射带动程度。通过设定和试算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3种空间计量模型,优选出空间误差模型用于评估重庆两江新区辐射带动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力度。结果显示:重庆两江新区辐射带动重庆市内区县的拉力效应不太稳定、推力效应尚未形成,但综合推拉力效应呈上升趋势,表明重庆两江新区具有成为增长极的潜力;重庆两江新区对重庆市内区县的辐射带动力主要受到消费、投资、财政投入、城镇居民收入提升以及利用内资等因素的正向影响,受到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城镇化率等因素的负向影响。
关键词:
国家级新区 重庆两江新区 辐射带动力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范巧 王成纲
以重庆两江新区为例,结合绝对经济联系和引力模型等理念和方法,评价了重庆两江新区对重庆市内区县发展的辐射带动程度。通过设定和试算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3种空间计量模型,优选出空间误差模型用于评估重庆两江新区辐射带动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力度。结果显示:重庆两江新区辐射带动重庆市内区县的拉力效应不太稳定、推力效应尚未形成,但综合推拉力效应呈上升趋势,表明重庆两江新区具有成为增长极的潜力;重庆两江新区对重庆市内区县的辐射带动力主要受到消费、投资、财政投入、城镇居民收入提升以及利用内资等因素的正向影响,受到金融机构人民
关键词:
国家级新区 重庆两江新区 辐射带动力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毕国华 杨庆媛 王兆林 匡垚瑶 慕卫东
分析丘陵山区都市边缘的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空间特征,对于科学认识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发展交错影响下的新型农村人地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以重庆市两江新区为例,从居民点用地规模特征、居民点空间分异特征、居民点分形特征以及居民点空间格局四方面对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空间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江新区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表现出明显的地域差异,在区域内部,受高程、坡度、地质灾害分布、水系、城镇和交通的影响,农村居民点用地表现出较强的空间分异特征,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居民点的交通及基础设施条件亟待改善;两江新区内农村居民点分形维数介于1.12~1.53之间,由西南向东北方向逐步增大,围绕城市呈现"扇形圈层结构"特征,距...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黄凌翔 赵娣 金丽国
研究目的:探究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实现的约束及途径。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法,对比分析法。研究结果:开发区可实现的潜力与理论潜力存在较大的差异,潜力的实现与用地类型、用地时间和企业类型及成长阶段关系密切。研究结论:在探索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时要充分考虑各种约束条件,并以单个地块为测算对象。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开发区 土地集约利用 潜力实现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夏燕榕 曲福田 姜海 李效顺 胡立兵
随着开发区集约利用评价工作的全面开展,合理界定其用地规模成为研究的重点。本文以南京市为例,首先运用多目标决策法评价开发区集约利用等级,然后采用逐步回归法选取与集约利用相关度较大的因素作为预测依据,进而计量其合理的规模。研究结果表明:其一,A、B和C开发区集约等级为II级,可以适当扩大开发区规模;D、E、F和G开发区集约等级为III级,应该维持开发区规模;而H和I开发区集约等级为IV级,应适当缩小开发区规模。其二,当B开发区、A开发区和其他开发区地均工业总产值增长率分别达到23.10%、18.18%和15%时,可以充分发挥土地利用潜力。其三,即使实现土地集约利用,B开发区仍需扩充6.08 km2...
关键词:
城市开发区 规模计量 集约评价 南京市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曹蕾 钟菲 莫燕 章明
在大力推进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动土地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进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指导下,以重庆市38个开发区为例,构建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模型,研究其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利用得到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指数及其排序,通过对不同级别和不同区域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对比分析,明确国家级开发区目前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总体偏低,开发区区域差异较大。因此,应重视国家级开发区建设,突出示范效应;科学规划布局开发区及核定建设用地规模;因地制宜、做好建设用地挖潜等提升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相关工作。
关键词:
比较分析 开发区 土地集约利用 重庆市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白雪梅 赵松山
本文指出在区域基本资源综合比较模型中存在的一种错误做法。用位序值dij代替比重值xij,替代的实质是把反映数量特征的最高层次的定比指标退化为只反映顺序特征的较低层次的定序指标,因而造成信息丢失,评价结果失真。为此,本文提出一种新的双基点综合评价法,并通过实证比较了两种方法的优劣。
关键词:
绝对丰度,相对丰度,优势度综合值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陈逸 黄贤金 陈志刚 吴晓洁 郭燕浩
研究目的:对城市化进程中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分析其影响因素或原因,为开发区土地利用提供决策依据。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因果分析法和AHP方法。研究结果:(1)工业用地比重小、居住用地比重大的城市土地利用结构是影响苏州高新区土地集约利用的主要原因;(2)工业用地建设强度相对较低。研究结论:苏州高新区应该在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进行规划布局;提高工业用地使用效率的同时进行产业升级,进一步优化区内土地利用结构。
关键词:
土地管理 土地集约利用 土地评价 开发区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鲁良栋
陕西省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西安高新区)是1991年3月经国务院首批批准设立的国家级高新区。20年来,西安高新区主要经济指标增长迅猛,综合指标一直位于全国56个国家级高新区前列。如今,西安高新区已成为关中—天水经济区中最大的经济增长极、中西部地区投资环境好、市场化程度高、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区域之一。在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方面,西安高新区也堪称高新区中的翘楚,并有一系列较为有效的措施。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石忆邵 黄银池
分析了上海开发区土地消耗的现状特点,并运用层次分析方法对其集约利用进行了定量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开发区的耗地量与其行政等级、区位、行业类别密切相关;(2)各开发区之间的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差异较大,在所选取的30个市级以上开发区中,仅1/3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超过平均水平,尤其是国家级开发区和部分市级开发区之间的差距明显;(3)多数开发区的单位产出耗地量和人均耗地量处于下降态势,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总体上趋于上升。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翟文侠 黄贤金 张强 杜文星
科学确定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对于区域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在分析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内涵及其发展阶段的基础上,选取14个指标构建土地集约多元回归驱动力模型,对江苏省17个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土地闲置是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首要限制性因素,依据产出指标影响程度高于土地、资金的投入指标可知,江苏省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处于土地利用转换期;(2)苏南地区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高于苏中和苏北地区。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开发区 土地集约利用 驱动模型 江苏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