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900)
- 2023(18389)
- 2022(15459)
- 2021(14389)
- 2020(12375)
- 2019(28382)
- 2018(27930)
- 2017(53839)
- 2016(29317)
- 2015(32779)
- 2014(32734)
- 2013(32542)
- 2012(30075)
- 2011(27110)
- 2010(27252)
- 2009(25450)
- 2008(25462)
- 2007(23198)
- 2006(20434)
- 2005(18220)
- 学科
- 济(126162)
- 经济(125996)
- 业(104990)
- 管理(89986)
- 企(85681)
- 企业(85681)
- 方法(56672)
- 农(50697)
- 数学(46371)
- 数学方法(45776)
- 财(36275)
- 业经(35648)
- 农业(33710)
- 中国(29830)
- 地方(26321)
- 制(25776)
- 务(24549)
- 财务(24499)
- 财务管理(24453)
- 学(24040)
- 企业财务(23159)
- 贸(22131)
- 贸易(22122)
- 易(21450)
- 技术(21080)
- 理论(21068)
- 和(20196)
- 体(18842)
- 策(18632)
- 划(18462)
- 机构
- 学院(427680)
- 大学(421557)
- 济(172623)
- 经济(169077)
- 管理(165789)
- 理学(142928)
- 理学院(141304)
- 研究(139882)
- 管理学(138788)
- 管理学院(137979)
- 中国(107976)
- 京(88934)
- 科学(88551)
- 农(84626)
- 财(79882)
- 所(71537)
- 业大(67711)
- 江(66417)
- 中心(66237)
- 农业(65724)
- 研究所(65002)
- 财经(63498)
- 经(57487)
- 范(55603)
- 北京(55152)
- 师范(55010)
- 州(52679)
- 经济学(52281)
- 院(49998)
- 经济学院(47451)
- 基金
- 项目(286228)
- 科学(225766)
- 基金(208125)
- 研究(206349)
- 家(182128)
- 国家(180497)
- 科学基金(155258)
- 社会(131271)
- 社会科(124104)
- 社会科学(124062)
- 省(114048)
- 基金项目(111376)
- 自然(101933)
- 自然科(99539)
- 自然科学(99509)
- 自然科学基金(97787)
- 划(94933)
- 教育(93843)
- 资助(84651)
- 编号(83311)
- 成果(66248)
- 重点(64535)
- 部(62682)
- 发(62591)
- 创(60780)
- 课题(57127)
- 创新(56379)
- 科研(55314)
- 国家社会(53979)
- 业(53380)
- 期刊
- 济(197507)
- 经济(197507)
- 研究(117558)
- 农(81761)
- 中国(79747)
- 学报(68438)
- 科学(64796)
- 财(64409)
- 管理(60534)
- 农业(55204)
- 大学(52074)
- 学学(49675)
- 融(38710)
- 金融(38710)
- 技术(37678)
- 教育(37626)
- 业经(37570)
- 财经(31176)
- 业(29529)
- 经济研究(28877)
- 问题(27207)
- 经(26858)
- 版(22569)
- 技术经济(22264)
- 资源(20896)
- 统计(19967)
- 世界(19620)
- 商业(19550)
- 现代(19471)
- 科技(19280)
共检索到6291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肖兴媛 胡敏悦 李秀彬 谈明洪 赵相伟 郑璐倩
黑河中游是我国西北干旱区重要的粮食基地,研究其农业结构变化及其驱动因素对农户种植决策及推动当地农业发展具有一定参考意义。论文以位于黑河中游地区的张掖市为例,基于统计年鉴和农户问卷调查数据,从地块尺度分析了研究区2001—2014年期间农业结构变化,并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从地块与农户两个层面,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及投入-产出法定量分析农业结构变化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研究区作物种植类型趋于多样化。2001年,研究区主要种植作物为小麦、玉米、大麦及"小麦和玉米套作",其种植地块数占所调查总地块数的8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建国 杨婷
基于水制度分析与发展(WIAD)研究框架,从"需水方"角度,对黑河流域中游的张掖市的水部门现状、绩效评价及其主观评价的影响因素进行计量实证分析,为干旱区流域水资源管理提供可行的理论与实践依据。研究发现:(1)微观水平(农村村社和城镇街道居委会)的分水、调水以及水交易的顺畅度较低;(2)水部门的物质绩效最高,金融绩效最低;(3)只考虑单个因素时,户口、受教育程度和职业因素对水部门绩效影响显著;综合考虑三个因素时,只有职业(工人和水务管理干部)因素对水部门绩效影响显著。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建国 杨婷
基于水制度分析与发展(WIAD)研究框架,从"需水方"角度,对黑河流域中游的张掖市的水部门现状、绩效评价及其主观评价的影响因素进行计量实证分析,为干旱区流域水资源管理提供可行的理论与实践依据。研究发现:(1)微观水平(农村村社和城镇街道居委会)的分水、调水以及水交易的顺畅度较低;(2)水部门的物质绩效最高,金融绩效最低;(3)只考虑单个因素时,户口、受教育程度和职业因素对水部门绩效影响显著;综合考虑三个因素时,只有职业(工人和水务管理干部)因素对水部门绩效影响显著。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建国 徐中民 钟方雷
基于生态经济学理论和方法,从整体性视角出发,对将环境与发展问题结合在一起的ImPACTS等式进行解耦和拓展,即在人地系统中对人文因素进一步解耦。对代表社会资源的S赋予具体的涵义,进而引入"制度"因素,将制度分析与环境资源管理结合在一起。在此基础上,对流域水制度的研究框架进行述评,接着对制度分析与发展(IAD)研究框架进行修正得到水制度分析与发展(WIAD)研究框架。最后,将这一框架应用于典型区黑河流域中游张掖市的甘州区、临泽县和高台县,对水制度和水部门进行绩效评估。通过分析,试图提供进行内陆河流域水制度研究的基本框架。
关键词:
流域 人文因素 制度分析与发展 框架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石敏俊 王磊 王晓君
2002年起张掖市开始了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以缓解黑河分水后张掖市可用水量减少的局面。本文通过分析张掖市水资源供需的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揭示了黑河分水后张掖市水资源供需格局变化的驱动因素及经济学机制。结果表明:建立水权制度、渠道衬砌等工程手段以及农业结构调整等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措施对于实行"总量控制"、保障黑河分水的顺利实施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目前水量向灌区分配时仍然比较粗放,"定额管理"也没有得到严格执行,超额灌溉的现象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剩余水量回购定价过低阻碍了水权交易。当前张掖市的水量平衡是在上游来水增加的条件下得以保持的,一旦上游来水减少,现行绿洲农业的规模和结构将难以为继,工业化、城市...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杜鹏 徐中民
基于熵理论及组织结构熵模型,计算当前张掖市甘州区推广组建的以古浪村农民用水户协会为代表的协会组织结构模式与当地用水户"自下而上"形成的,以黎明村农民用水户协会为代表的协会组织结构有序度。结果显示:黎明村用水户协会组织结构有序度为0.679,古浪村用水户协会组织结构有序度为0.612,前者的组织结构有序度比后者高出10.9%,其组织结构能够更好的适应参与式灌溉管理的计划、组织、控制、协调等功能;两协会的运行管理效率分别为0.936和0.902,前者也高于后者3.8%。结果,建议当地水务部门应尊重用水户的实践选择,优化协会组织结构层级,推广以黎明村为代表的协会组织结构模式;进一步完善协会组织制度和...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戴声佩 张勃
由于传统的土地利用空间统计分析问题中存在固有的空间自相关效应,进而影响到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空间分布概率模拟的精度。研究在CLUE-S模型中传统的二值Logistics回归的基础之上引入了空间自相关因子形成Autologistic回归模型,并将其用于区域土地利用情景模拟。结果表明:(1)考虑了土地利用类型空间自相关性的Autologistic回归模型在模拟土地利用空间格局时能更好地反映真实土地利用分布格局。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及未利用地的空间格局拟合优度ROC值分别从0.914、0.820、0.697、0.635和0.798提高到0.924、0.892、0.766、0.716和0.835;(2)...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谢作轮 赵锐锋 张丽华 祝稳 李洁 梁丹
尺度的选择一直是地理学及景观生态学的研究重点和热点。在遥感和GIS的支持下,以黑河中游湿地为例,利用移动窗口技术和空间形态学准则构建湿地类型变化追踪模型;利用面积频率统计法、卡方分布归一化尺度方差、分维数距平和多样性指数探讨干旱内陆河流湿地类型变化追踪模型的适宜和最佳窗口尺度。结果表明:1)类型变化追踪模型能实现基于像元的湿地景观空间格局分析,弥补传统湿地景观破碎化研究主要基于景观和斑块类型水平尺度,难以深入解析湿地空间演变过程的不足;2)黑河中游湿地类型变化追踪模型的适宜窗口尺度为150 m×150 m~450 m×450 m,最佳窗口尺度为250 m×250 m。该结果是进一步研究黑河中游...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侯彩霞 赵雪雁 文岩 张亮 张方圆
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导致全球变暖,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虽然碳排放量大部分来自发达城市,但是由于中国农村人口占全国的一半以上,因此农户的碳排放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也不容忽视。论文将二氧化碳的质量作为碳足迹的单位,以黑河流域中游张掖市为例,基于入户调查资料,测算了当地农户碳足迹,运用单因素分析法和Gini系数分析了不同生计方式农户碳足迹的结构特点,并且运用最小二乘法分析了影响农户碳足迹的因素。得出以下结论:①张掖市农户碳足迹总量为1.63×109kgCO2,人均碳足迹为2.14×103kgCO2;②从碳足迹类型来看,农户的碳足迹主要来自于能源消费,其次是房屋建设,食物生产加工和交通运输所占比例最...
关键词:
碳足迹 生计方式 农户 张掖市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君 邵劲松 周鹏全 郭佳瑞
洞庭湖平原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油基地,农业生产基础扎实。岳阳楼区位于洞庭之滨,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是洞庭湖平原区典型代表。研究采用AHP-熵值法、综合指数模型、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岳阳楼区耕地质量级别变化及农业空间保护分区。结果表明:(1)耕地质量在2010—2018年呈上升趋势,以一、三级地为主且两期耕地质量等级分布规律相似。(2)耕地质量存在局部空间自相关,其中HH和HL型与高质量耕地分布保持一致,LL和LH型与低质量耕地分布保持一致。结合耕地质量综合评价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提出农业空间保护分区方案,满足耕地因地制宜保护与管理的现实需求。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孝宇 赖宗裕 张安录
土地用途管制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下,耕地非农化概率值和其驱动力的空间作用强度分布在土地资源配置和耕地保护方面有积极的指示性。基于武汉市2000~2011年耕地非农化地块的微观数据,通过比较分析Logistic回归模型和地理加权Logistic回归模型参数估计结果,验证了耕地非农化驱动力的空间异质性,并对异质性的空间分布规律和政策涵义做出总结分析。研究表明:1耕地间的空间依赖效应和建设用地对耕地的空间溢出效应在耕地非农化过程中具有显著影响力,且耕地非农化驱动力存在显著的空间异质性;2地理加权Logistic回归模型由于考虑到数据的空间非平稳状态所以比Logistic回归模型有更好的拟合效果;3耕地...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蒋晓辉 刘昌明 黄强
运用小波分析等方法对黄河上中游天然径流序列进行了分析,揭示了河川径流多时间尺度变化规律,并对径流在不同时间尺度上变化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对于认识黄河径流的变化规律、开发利用管理黄河水资源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黄河 径流变化 小波分析 多时间尺度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学勤 陈成忠 林振山
在基于生态足迹模型计算1953年-2007年中国人均生态足迹(Ecological Footprint,EF)数据基础上,采用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MD)方法研究发现,1953年-2007年中国人均EF存在明显的4.3a、10.8a两个波动周期和一个递增趋势。选取与中国人均EF变化高度相关的产业结构、能源消费、发电量、居民消费、城市化水平等7个指标,不同时间尺度下的驱动因素逐步回归分析发现,人均GDP、第二产业产值、重工业、原油消费、发电量、居民消费、城市化率7个因素是驱动其不同周期性变化和持续增长的主要因素。稳定经济增长,优化产业机构,降低...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卢晓宁 邓伟 张树清 翟金良
霍林河是松嫩平原西部地区科尔沁、向海和查干湖湿地的重要补给水源。通过对其中游白云胡硕水文测站46a的年径流量序列的多时间尺度分析,探讨霍林河径流演变的近似周期性,识别霍林河径流变化对其下游洪泛湿地水源补给的规律,以及这种规律控制下的洪泛湿地环境演变。小波分析表明,霍林河白云胡硕水文站年径流序列主要存在3个尺度的周期变化,不同时间尺度下周期信号的强弱在时频域中的分布具有较强的局部特征,以大于30a尺度的年代际周期变化起主导作用,该尺度下,霍林河径流演变呈现出丰、枯、丰的交替振荡,下游洪泛湿地景观演变相应表现出阶段性特征,1990年代以前尤为突出。能量相对较弱的中、小时间尺度径流量周期性变化,与强...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曹琦 陈兴鹏 师满江
土地利用/覆盖具有社会和自然双重属性,当代土地覆盖变化主要是人类活动作用于土地利用的结果。本文以黑河中游甘州区为例,分析了在人文因素作用下,研究区2002-2011年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的速度和幅度以及土地利用/覆盖程度综合指数,得出2002-2011年甘州区土地利用/覆盖整体结构中,建设用地加速扩张,农用地资源减少,土地利用结构非农化趋势明显。
关键词: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 人文因素 甘州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