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164)
- 2023(8903)
- 2022(7635)
- 2021(7070)
- 2020(5875)
- 2019(13769)
- 2018(13343)
- 2017(26506)
- 2016(13773)
- 2015(14871)
- 2014(14260)
- 2013(13759)
- 2012(12306)
- 2011(10729)
- 2010(10297)
- 2009(8867)
- 2008(8068)
- 2007(6364)
- 2006(5073)
- 2005(3995)
- 学科
- 济(60230)
- 经济(60179)
- 管理(37566)
- 业(35047)
- 方法(30939)
- 数学(28648)
- 企(28579)
- 企业(28579)
- 数学方法(28305)
- 中国(16519)
- 财(14125)
- 地方(13349)
- 农(13203)
- 业经(11018)
- 务(9395)
- 学(9393)
- 环境(9371)
- 财务(9364)
- 财务管理(9346)
- 贸(8987)
- 贸易(8984)
- 企业财务(8949)
- 农业(8848)
- 易(8654)
- 制(8499)
- 产业(8074)
- 技术(7950)
- 城市(7664)
- 和(7372)
- 理论(7299)
- 机构
- 大学(181289)
- 学院(180279)
- 济(78764)
- 经济(77339)
- 管理(75626)
- 理学(67412)
- 理学院(66616)
- 管理学(65437)
- 管理学院(65083)
- 研究(55801)
- 中国(40136)
- 京(39128)
- 科学(33569)
- 财(32671)
- 财经(27904)
- 中心(26781)
- 业大(26548)
- 经(25847)
- 经济学(25815)
- 所(24576)
- 农(24065)
- 北京(23750)
- 经济学院(23646)
- 江(23295)
- 范(22989)
- 研究所(22864)
- 师范(22746)
- 院(21588)
- 财经大学(21460)
- 经济管理(20474)
- 基金
- 项目(138688)
- 科学(112938)
- 基金(105865)
- 研究(98544)
- 家(91748)
- 国家(91107)
- 科学基金(81612)
- 社会(67119)
- 社会科(64061)
- 社会科学(64048)
- 基金项目(57522)
- 自然(53833)
- 自然科(52712)
- 自然科学(52703)
- 省(52178)
- 自然科学基金(51745)
- 教育(45213)
- 划(44819)
- 资助(42082)
- 编号(37233)
- 部(31157)
- 重点(31089)
- 发(29672)
- 创(29366)
- 国家社会(29096)
- 创新(27618)
- 教育部(27459)
- 科研(27160)
- 人文(26992)
- 成果(26734)
共检索到2341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霍婷婷 王茂军
基于对北京市居民空间认知的3500份调查问卷数据,采用了ARCGIS的空间插值和Geoda095i软件的空间自相关的数理统计方法,分析北京市居民的认知空间结构。研究得到四点结论:①认知地点的类型并不是影响认知率的因素。②居民对北京市的空间认知呈现出西高东低的">"形格局,在西北—东南方向隆起动物园和北京火车站两个认知高峰,鞍部为低认知率的东方新天地和sogo崇光百货。③居民认知呈现明显的空间相关性和尺度依赖性。地名认知在较小的空间尺度上为高—高、低—低集聚的趋同性,在较大的空间尺度上表现为高-低集聚的趋异性,两者的转换尺度为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空间的半径6km左右。④北京城市的认知空间可细分为北海公园、中友百货、动物园和城乡贸易中心四个次级认知区域,次级认知区域为同质的高认知区,内部包含多个认知高峰。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芳 高晓路 颜秉秋
城市空间结构是城市地理研究的核心重点之一。近年来,城市住宅价格快速增长,一方面导致城市空间结构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和问题,另一方面住宅价格也可敏锐地反映出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因此,本文从住宅价格的角度对北京市城市空间结构进行了探讨。利用北京市2005年和2012年二手房市场住宅的空间数据,通过GIS空间分析、空间自相关分析和Hedonic回归分析等方法,对住宅价格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从住宅价格的角度探讨了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调整问题。北京市住宅价格存在蔓延式增长、空间差异明显及空间自相关性高等特点,其主要的影响因素包括区位条件、交通便利度、周围环境、基础设施、物业等级等。基于住宅价格得出北京市空间结构的主要特征为:1已形成了多中心的城市空间结构格局。除市中心外,还有亚奥地区、万柳—香山地区、中关村地区、复兴门地区、CBD等次中心,空间扩张仍呈现"摊大饼"的发展模式;2社会空间分异现象有所缓解,但仍存在明显的居住隔离。金融街、月坛等街道是房价高值集聚区,易形成"富人区",而南六环尤其是房山则易形成"穷人区";3交通条件和周围硬件环境等基础设施对城市空间结构有一定的调整作用,但调整的效果并不理想。
关键词:
住宅价格 城市空间结构 特征价格 北京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茂军 苏海威 霍婷婷
通过BR方法和标准方差椭圆的方法,解析了北京城市居民的空间认知扭曲,着重讨论了系统扭曲和系统扭曲的特点。分析发现:①北京城市空间认知的绝对扭曲结构表现为顺时针向心集聚,呈现出磁石效应,城市中心区明显小于城市郊区的差异可以用报酬假说中的城市中心吸引力较高解释。其中,绘图提示中的天安门发挥着组织北京城市认知空间的核心效能。②北京城市空间的系统扭曲较小,规则的环状路网发挥着城市居民空间认知基准线的作用,导致了高相似拓扑结构,小方向偏转的扭曲效果,折射出北京城市空间结构的鲜明特色。③具体到北京城市内各地点,位置认知差异性显著。集中性方面,郊区小于中心城区,远离环路地点小于环路及其附近地点;主导方向方面,郊区较中心城区明显,提示环路较非环路地点明显。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顾朝林 辛章平 贺鼎
城市空间结构是城市经济结构和城市社会结构的空间投影,城市经济结构的变化必然促进城市空间结构的转型。新中国成立后,几乎所有的中国城市都经历了由服务性城市向生产性城市的转型。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90年代的城市改革,使城市在区域中的中心功能地位得到强化,部分城市开始从生产性城市向服务性城市转型,服务经济快速增长,城市空间结构也经历了空间重组和功能转移。本研究运用北京市1949-2010年第三产业各部门增加值数据和主要时段第三产业用地空间布局状况,从产业链、产业支撑、产业融合和服务外包四种服务经济发展模式入手,分析了服务经济作为城市空间结构转型的内在机制和空间演化趋势。
关键词:
服务经济 城市空间转型 北京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赵继敏 杨波
综观历史时期典型的城市空间结构及相关研究,评价城市空间结构绩效也必须要从包括经济、社会、生态、文化等在内的多个目标进行综合考虑。目前,已有研究主要采用基于专家打分判定权重后加权集成的多指标综合评价和基于线性规划的数据包络分析法(DEA)。但是,学术界对于如何在两种方法中进行选择尚缺乏研究。文章通过对北京市包括16个区县的城市空间结构绩效的评价比较了两种方法,主张二者都能对城市空间结构的绩效进行可靠的评价,测算的结果呈现出类似的趋势。但是,二者的方法策略不同,关注的重点也有所不同。如果将两种方法评价的结果放在一起分析,相比于单一的结果更能对现实问题给予解释。
关键词:
多目标 城市空间结构 绩效 评价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汪芳 吴茜 郁秀峰
城市轴线既是城市结构和景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往往也包含了最为重要的城市遗产。作为世界级历史文化名城的北京,其南北轴线和东西轴线构建了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城市空间格局。通过采用问卷调查、网格选取、专家打分等方法,从居民和专家的认知视角,对北京南北轴线和东西轴线的空间范围、代表性建筑、历史发展阶段、功能定位等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北京南北轴线和东西轴线的异同。针对北京南北轴线和东西轴线的不同,提出了具有侧重性的保护与发展建议。
关键词:
北京 城市轴线 认知对比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于璐 郑思齐 刘洪玉
基于单中心城市假设,利用特征价格模型对北京市住房价格空间梯度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传统单中心假设由于与实际偏离较大,模型解释能力不强。纳入方向区域变量后的修正模型解释能力显著提高,住房价格梯度在各空间区域表现出显著差异,这种空间互异性主要受交通基础设施与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与北京市的实际情况非常吻合。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汪芳 刘健 陈旭来
基于功能和认知的视角,从政府规划文本和媒体报道两个方面,对北京城市南北轴线和东西轴线做了对比分析,发现政府"自上而下"的设计定位和媒体"自下而上"的公众认知对这两条轴线的认知存在显著差异,主要体现在:关注度不同;定位不同;发展规划不同。最后,针对北京城市轴线的规划和建设,提出了具体建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湛东升 张文忠 余建辉 谌丽 党云晓
以北京市宜居要素空间数据库为基础,构建了城市宜居性客观评价的分析框架,运用GIS空间分析和数理统计方法对北京城市宜居性空间特征进行综合评价,并探讨其形成机制。结果表明:(1)北京城市宜居性由服务设施因子、环境健康因子和城市安全因子3个维度构成,且对城市宜居性的贡献度依次递减;(2)各宜居主因子空间特征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服务设施因子呈明显的内高外低特征,环境健康因子呈东部、北部高和西部、南部低特点,城市安全因子呈多中心分布格局;(3)北京城市宜居性总体格局呈现出典型的"中心-边缘"结构,且北城要明显优于南城,非参数计量方法进一步揭示出城市宜居性的距离衰减特征和人口密度分布特征具有相似性;(4)北...
关键词:
城市宜居性 空间格局 形成机制 北京市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倢
论文以北京市为例,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北京市内18区县反映城市发展状况指标进行定量综合评估,以明确北京市各区县城市发展的主导因素,为确定各区县发展优势及功能定位提供科学依据。并结合北京市现有城市功能空间分布特点,提出在城市服务核心区(主城区)和生态涵养区(山区)之间的城市功能拓展区内,建立朝阳—通州、丰台、石景山、海淀4个发展区。通过在各发展区内形成人流、物流循环,分担主城区人口、功能过于集中的压力。并通过功能区之间的产业连接,形成环状产业发展轴,构成北京国际化大都市发展骨架。
关键词:
因子分析 功能布局 环状产业发展轴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黄莹 黄辉 叶忱 甄峰 王波
近年来,随着中国城市化的迅速推进,我国城市居住空间正发生着剧烈的变化。南京作为长三角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受城市经济转型和城市发展战略调整的影响,居住空间已呈现出新的特征。本文基于2007年南京都市区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常住人口统计数据计算了南京都市区各研究单元居住密度,利用居住密度与GIS空间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南京城市居住空间结构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初步探讨居住密度分析方法在城市居住空间结构研究中的应用。
关键词:
南京 居住密度 城市居住空间特征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承水 王强 周秀玲
城市环境质量评价是政府管理部门制定政策、治理环境的基础和依据。为了改善目前城市环境评价体系的不足,提出基于二维向量结构的城市环境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北京市各区县的环境评价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基于二维向量结构的城市评价方法在客观评价城市环境水平的同时,也能为城市环境下一步工作提供明确的方向和路径,从而为美丽中国诉求下的城市环境建设和改善提供参考和借鉴。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昌海 温亚利 李昊一
保护湿地资源成为近年来世界各国政府和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居民是保护的主体,其生产及生活方式对湿地保护具有重要的影响。以北京农村和城市居民为研究对象,通过结构式问卷调查的方式,应用卡方分析的方法,对比分析了农村和城市两组居民对湿地基本常识、保护中存在问题、保护湿地以及学习湿地知识的认知度。结果发现:虽然两组居民对大部分湿地基本常识认知具有显著性差异(P0.1),但农村居民缺乏湿地污染影响因素的知识;两组居民在对保护湿地各项的认知中,大部分选项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特别是仅有14%的居民知道《北京湿...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黄士正
从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我国大城市空间发展机制的转变和趋势分析出发 ,探讨了进入 2 1世纪后北京城市空间布局调整的政策思路和政策措施。
关键词:
北京 发展政策 管治(协治) 分权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景秋 郭捷
以北京城市办公集聚区为调查范围,选取公司周边绿化、交通、商业配套设施状况以及公司所在地整体环境感受4项主观评价指标,采取问卷调查方式,对北京城市以写字楼为载体的工作场所满意度进行调查和分析。研究认为,北京城区办公活动空间满意度综合评价良好,其中对商业配套设施最为满意,对绿化状况最为不满。从被调查的6个行政区看,位于前3名的分别是朝阳区、丰台区和东城区,海淀区因交通、商业配套不满意导致其综合评价为合格;从满意度的空间分布来看,北高南低,并向北和东北方向延展,形成岛状和片状高值区,与北京办公集聚区空间分布特点一致。城市工作者需要更加舒适的工作环境,对于北京城市工作场所的满意度研究,将有助于对城市从人的满意度和幸福感出发进行规划和建设。北京城市今后应注重对办公空间的整体规划,并依据功能定位和作用进行重点建设,从地方文化入手建设有中国特色和北京特点的办公空间,以办公空间优化引导北京南北城区之间均衡发展。
关键词:
办公活动 满意度评价 空间分析 北京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