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961)
- 2023(13076)
- 2022(11109)
- 2021(10048)
- 2020(8453)
- 2019(19528)
- 2018(19217)
- 2017(37461)
- 2016(19804)
- 2015(22006)
- 2014(21722)
- 2013(21381)
- 2012(19542)
- 2011(17520)
- 2010(17533)
- 2009(15747)
- 2008(14648)
- 2007(12482)
- 2006(10973)
- 2005(9596)
- 学科
- 济(106157)
- 经济(106080)
- 管理(58430)
- 业(52083)
- 方法(44570)
- 企(43130)
- 企业(43130)
- 数学(40614)
- 数学方法(39969)
- 地方(23610)
- 中国(22201)
- 农(21905)
- 财(21408)
- 业经(19107)
- 贸(18684)
- 贸易(18675)
- 学(18564)
- 易(18182)
- 环境(17148)
- 地方经济(14990)
- 农业(14729)
- 制(14414)
- 和(13021)
- 理论(13000)
- 出(12959)
- 技术(12664)
- 务(12619)
- 财务(12565)
- 财务管理(12539)
- 划(12498)
- 机构
- 学院(280304)
- 大学(278312)
- 济(130223)
- 经济(128076)
- 管理(111584)
- 理学(97692)
- 理学院(96673)
- 管理学(94781)
- 管理学院(94263)
- 研究(92318)
- 中国(68519)
- 京(56396)
- 财(54518)
- 科学(53621)
- 财经(44612)
- 所(44362)
- 中心(42378)
- 经济学(42159)
- 经(40671)
- 研究所(40431)
- 农(39853)
- 江(39632)
- 业大(39149)
- 经济学院(37882)
- 北京(34689)
- 范(33923)
- 院(33758)
- 师范(33567)
- 财经大学(33292)
- 州(31068)
- 基金
- 项目(195194)
- 科学(156453)
- 基金(145347)
- 研究(141601)
- 家(126158)
- 国家(125239)
- 科学基金(109608)
- 社会(93539)
- 社会科(89083)
- 社会科学(89062)
- 基金项目(76456)
- 省(75627)
- 自然(70708)
- 自然科(69180)
- 自然科学(69170)
- 自然科学基金(67898)
- 教育(65887)
- 划(63333)
- 资助(60269)
- 编号(55253)
- 重点(44211)
- 部(43921)
- 发(43267)
- 成果(42121)
- 创(41159)
- 国家社会(39932)
- 创新(38618)
- 教育部(38606)
- 科研(37634)
- 课题(37612)
- 期刊
- 济(138316)
- 经济(138316)
- 研究(80748)
- 中国(47617)
- 管理(42333)
- 财(41872)
- 学报(38360)
- 科学(37931)
- 农(34826)
- 大学(30725)
- 学学(29431)
- 技术(28203)
- 经济研究(24334)
- 农业(23777)
- 教育(23549)
- 财经(22505)
- 融(22020)
- 金融(22020)
- 业经(20395)
- 经(19523)
- 问题(18039)
- 统计(17203)
- 技术经济(16402)
- 策(15283)
- 贸(14961)
- 决策(13872)
- 业(12904)
- 商业(12821)
- 世界(12719)
- 资源(12491)
共检索到4017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付雪 Michael L.Lahr 张亚雄 孟渤
鉴于中国2030年碳强度比较2005年下降60%约束条件以及GDP增长目标,本文认为地区间的产业转移有助于中国实现这一目标,并提出一个多区域多夫曼-萨缪尔森-索罗模型。它不同于前人国家能源的优化投入产出模型,自编制能源-碳排放-经济地区间投入产出表,以全国为一个系统,反映各地区隐含于产品和服务的碳排放,然后应用线性规划方法给出经济增长最大化和碳减排双目标下各地区分产业碳排放指标以及结构调整规划。当设定供给和需求平衡和能源使用变化的实际条件约束,模型结果表明应该削减能源消耗并将重工业转移出中国地区。当GDP年增长6.5%时,总碳排放量与2010年水平相比上升1.6%,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年度下降4.4%。东部(0.6%)碳排放份额下降,中部地区和北部沿海的碳排放份额将上升(1%和0.2%)。欠发达地区高碳排放的金属压延业和金属加工制造业产出比例下降迅速。在中部和北部沿海地区下降0.9%,在西北和西南地区下降0.8%,因低碳排放的服务业的房地产业、金融和其他服务业的产出比例上升被抵消,在东部、南部沿海和京津分别增长5.8%,5.3%和5.1%。中国经济下行造成产业结构调整压力加深。能源结构趋向清洁化将减轻中国整体重工业和中部地区能源工业的碳减排压力,减排关键是对落后地区提高技术转移和合作。
关键词:
地区间投入产出模型 碳排放 产业结构调整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徐大丰
利用投入产出数据,本文计算并比较了沪陕两地的碳生产率,发现碳生产率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和行业差异。碳生产率的地区差异表明各地区实施侧重点不同的低碳经济结构调整可以有效降低我国的碳排放总量;地区内部的低碳经济结构调整除应该关注碳生产率的行业差异外,还应该充分考虑产业关联对碳排放总量的影响。行业影响力低、碳排放的影响力高的行业是沪陕两地低碳经济结构的重点。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徐大丰
我国的碳生产率存在明显的行业差异,建立在碳生产率基础上的低碳经济结构调整虽然可以降低碳排放,但是由于经济系统存在复杂的产业关联,这种产业结构调整会对我国经济增长的稳定性构成较大的冲击。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时,既要考虑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力,又要考虑产业对碳排放的影响力。运用投入产出数据,计算各产业的影响力系数和碳排放的影响力系数,综合考虑各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力和碳排放的影响力,指出既可以降低碳排放、又可以保持经济增长稳定性的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和策略。
关键词:
低碳经济 产业关联 投入产出分析
[期刊] 改革
[作者]
李西江
金融发展能够从多个角度影响经济结构优化,一国的金融结构应当与实体经济结构相适应。现阶段,我国金融结构不平衡问题突出,主要体现在金融工具和金融机构发展不平衡、城乡金融发展不平衡、区域金融发展不平衡等方面。为改变这一状况,应从六个方面着力:规范发展证券市场,调整融资模式;优化金融组织体系,实现金融机构全国范围内合理布局;实行有差别的存款准备金政策,保持区域间资金投入的适度平衡;推动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强化资金聚集效应;建设多层次的农村金融机构,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立"三农"风险补偿机制,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张红霞
为定量化的研究人口增长对教育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建立了考虑人口发展的教育-经济投入占用产出动态模型。该模型详细反映了三个系统之间的密切联系,主要包括人口发展方程、教育发展方程、消费决定方程、投资决定方程和产出决定方程,用于研究在一定的人口系统发展规律和人口增长条件下,要满足人口的消费需求,并在一定的技术发展水平下达到充分就业目标,所要求的教育规模和教育经费投入情况,以及相应的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结构变化情况。编制了2007年教育-经济投入占用产出表,以此为基础进行了模拟分析。
关键词:
人口 教育 投入产出技术 宋健模型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吴伟 关新
低碳经济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未来趋势,而能源产业结构调整是低碳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我国区域能源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日益凸显,加剧了环境污染和限制了区域经济增长。因此,目前迫切需要调整能源产业结构,即使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配比达到合理状态,从而实现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当前,政府通过单纯的行政指令和财政宏观政策调控传统能源与新能源的比例,没有考虑到现实需求。因此,需要探讨产业结构调整与技术经济范式转换的关系,发现常规能源与新能源技术经济范式的某些特征,动态调整两者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状况。通过建立专家评价体系和量化系统模型为能源结构调整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动态调节方法,使传统能源和新能源...
关键词:
能源产业 产业结构 结构调整 评价模型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王海建
一、引言能源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国内外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历史充分地说明,能源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存在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并有一定的规律性。能源的需求有两层含义,一是生产需求,另一是最终需求领域的需求。能源消费结构和消费模式的变化在社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的...
关键词:
投入产出技术;能源经济;结构变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唐文强 严明义
文章将经济结构引入我国菲利普斯曲线的分析框架,分析在经济结构调整背景下产出与通胀的互动关系。研究发现三维视角下产出与通胀间的复杂关系变得清晰,在经济结构调整速度发生阶段性变化时,三维菲利普斯曲线表现出明显地顺时针回路与中间过渡特征,曲线的非线性特征得到了有效地描述。并通过设定附加经济结构的菲利普斯曲线计量模型对其进行验证。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王朝明 马文武
"民工荒"从表面来看是由于局部劳动力市场供求失衡导致的供不应求的短暂现象,但结合我国现阶段复杂的经济社会转型背景,"民工荒"产生和持续出现的缘由更多与我国现阶段的经济结构诸如人口结构、劳动力结构、产业结构、收入结构、城乡二元结构等的演变和调整相关。这正是经济发展结构性失衡的必然反映。今后,我们应从劳动力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着手进行调整,积极发掘现有"人口红利",横向调整区域经济结构,纵向实现产业的垂直升级,改革收入分配结构,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份额,真正实现农村劳力转移和城乡一体化发展。
关键词:
民工荒 经济结构 理论模型 政策涵义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郭长青
中国社会正在由生产型社会向消费型社会过渡,中国经济正在从投资拉动向消费拉动转型,中国经济发展目标正在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在中国经济社会转型过程中,经济增速逐年放缓。采用索罗-斯旺模型解释中国经济当前面临的结构调整与下行压力并存问题,研究结果发现:当经济发展向消费驱动转型时,必然会拉低经济增长速度,目前我国经济增速放缓符合经济发展基本规律,不能因为经济增速下行压力而放弃经济转型。我国经济要向高质量发展不仅需要扩大内需继续推进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提高消费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也应积极应对老龄化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增加就业人口,避免就业人口出现大幅下降,还应加大科技研发投入,鼓励社会创新,促进生产技术水平提升。
关键词:
消费经济 结构调整 经济下行 增长模型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栋 宋辉 刘新建
鉴于一般的宏观经济预测模型中缺乏对历史数据反映供需失衡状态的分析,本文构建了一个基于投入产出(IO)分析原理的总供给—总需求(AS-AD)分析框架,以中国1987~2007年投入产出表为基础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经济均衡产出水平的影响较小;减税能够改善就业和对外贸易状况,且对劳动者收入改善效果显著;劳动生产率提高是经济增长的有效途径,但需要改善就业和劳动者收入政策措施的配合。
关键词:
总供给—总需求模型 投入产出 中国经济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王爱民,宋辉,王志
On the basis of Input occupying Output Technology by Chen Xi kang,this paper constructs input occupying output extension model.And then,by means of SDA Principle,comparatively systematic economic development factor analysis model is constructed,which provides ideal quantitative analysis tool for research on national or regional technological advance,governmental demand,residential demand,investment demand as well as net export.
关键词:
投入占用产出 发展因素 系统分析模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龙云安 罗宏达 程宇
宏观经济研究的重要问题是经济体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问题,美国经济学家Solow提出的Solow模型是一个常用的分析模型。由于该模型中全要素生产率准确测度较难,其结果导致对同一经济体的Solow模型拟合结果有较大的不同。本文通过实证研究中国1990-2008年的面板数据,借助非参数DEA-Malmquist指数法估算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情况,研究结果显示,中国经济投入产出效率在东西部地区有着很大的差异,劳动要素投入的增量与经济增长增加量关系不大,而资本投入的增量与经济增长的增量呈正相关。通过研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来改善这种投入与产出关系。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红丽 沈镭 李艳梅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区域之间经济往来更加密切,由此造成的隐含CO_2排放转移日益频繁,不利于区域公平及有效地分摊碳减排责任。本文在编制最新年份(2012年)的区域间投入产出表的基础上,构建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分析了京津冀区域经济活动隐含的CO_2排放转移特点。结果表明:(1)2012年,京津冀对其他区域的CO_2排放转移,比其他区域对京津冀的转移高出4350.52万t,这主要隐含于除采选业以外工业部门的终端产品转移;(2)京津冀区域内部,北京和天津分别向河北净转移449.75万t和88.46万t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诚 周安 张志坚
随着社会和政府对碳排放的日益关注,低碳成为未来物流业发展的趋势。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构造超越对数函数模型对物流业不同能源投入要素的产出弹性、替代弹性以及技术进步差异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2年开始我国物流能源利用效率在显著提高,尤以天然气能源投入的贡献最大;电力、天然气为代表的清洁能源可以有效替代石油和煤炭,并且天然气、电力等能源技术进步速度要快于石油、煤炭,未来物流业高碳排放能源将被清洁能源逐步替代。研究结果反映了我国物流业能源消耗的实际现状,可以为政府、企业发展低碳物流进行科学决策提供有益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