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693)
- 2023(13759)
- 2022(11705)
- 2021(10594)
- 2020(8872)
- 2019(20446)
- 2018(19910)
- 2017(39018)
- 2016(20662)
- 2015(23152)
- 2014(22780)
- 2013(22537)
- 2012(21026)
- 2011(18990)
- 2010(19007)
- 2009(17052)
- 2008(16348)
- 2007(13984)
- 2006(12219)
- 2005(10736)
- 学科
- 济(97062)
- 经济(96978)
- 业(57418)
- 管理(56172)
- 方法(44484)
- 企(43574)
- 企业(43574)
- 数学(40068)
- 数学方法(39657)
- 农(28534)
- 中国(25853)
- 地方(25074)
- 财(20785)
- 贸(20491)
- 贸易(20480)
- 业经(20322)
- 易(19855)
- 农业(18379)
- 融(15626)
- 金融(15624)
- 学(14862)
- 环境(14587)
- 制(14561)
- 银(14472)
- 银行(14443)
- 技术(14041)
- 行(13944)
- 地方经济(13755)
- 发(13331)
- 和(12633)
- 机构
- 学院(291343)
- 大学(289128)
- 济(127614)
- 经济(125405)
- 管理(115678)
- 理学(100614)
- 理学院(99524)
- 管理学(97964)
- 管理学院(97418)
- 研究(96878)
- 中国(73737)
- 京(60000)
- 科学(56562)
- 财(55768)
- 农(47964)
- 所(46953)
- 中心(45759)
- 财经(45042)
- 业大(42606)
- 研究所(42598)
- 江(41983)
- 经(41167)
- 经济学(39652)
- 范(37819)
- 农业(37534)
- 师范(37431)
- 北京(37310)
- 经济学院(36051)
- 院(35145)
- 州(34076)
- 基金
- 项目(200426)
- 科学(160100)
- 基金(147528)
- 研究(146945)
- 家(127769)
- 国家(126729)
- 科学基金(110495)
- 社会(96033)
- 社会科(91445)
- 社会科学(91423)
- 基金项目(78076)
- 省(78021)
- 自然(70606)
- 自然科(69044)
- 自然科学(69032)
- 教育(68091)
- 自然科学基金(67812)
- 划(65645)
- 资助(60424)
- 编号(58536)
- 发(47703)
- 成果(45883)
- 部(45063)
- 重点(45044)
- 创(42223)
- 国家社会(40520)
- 课题(40240)
- 创新(39484)
- 教育部(39271)
- 科研(38512)
- 期刊
- 济(135268)
- 经济(135268)
- 研究(84146)
- 中国(54635)
- 农(43660)
- 管理(41945)
- 学报(41343)
- 财(40836)
- 科学(39911)
- 大学(32776)
- 学学(31032)
- 农业(30607)
- 教育(29447)
- 融(28870)
- 金融(28870)
- 技术(26638)
- 业经(23807)
- 经济研究(22319)
- 财经(21930)
- 经(18840)
- 问题(18596)
- 业(16411)
- 贸(16230)
- 国际(15140)
- 统计(14659)
- 技术经济(14562)
- 商业(14469)
- 世界(14162)
- 策(13402)
- 理论(13132)
共检索到4277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陈健 邵军
本文通过基于我国各省份同典型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引力模型,从不同角度讨论了影响我国各地区产品内国际分工水平的相关因素,发现市场规模大小、要素禀赋差异和地理因素均对产品内国际分工发展水平有显著影响,且这种影响因双边贸易规模差异、我国各省份发展差异以及关国家(地区)发展差异而有所不同。综合来看,重视影响因素的差异对促进我国各地区的产品内国际分工水平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产品内国际分工 引力模型 影响因素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蒲华林
产品内国际分工与贸易研究已渐成气候,其决定因素的理论概括和实证分析却颇为匮乏。本文从物理、经济和社会三个方面概括了九个基本决定因素,并利用中国的零部件进出口数据作为对产品内贸易的近似度量对这些基本决定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扩展的引力模型回归结果显示,大部分因素对不同分类的产品具有相似的效应,某些因素对进口和出口的效应差异明显。综合而言,中国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与贸易的潜力巨大。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刘玉荣
运用投入产出法测算不同功能服务业对制造业的中间投入率发现:制造业部门中生产性服务业投入率呈现先下降再上升的U型变化轨迹,消费性服务业投入率和公共性服务业投入率的变化比较平稳。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利用2004-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的方法实证检验中国制造业参与全球分工体系对国内生产性服务业的影响,结果表明:产品内国际分工对整体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存在先抑制再促进的影响效应,分工程度的临界阈值为0.5左右;从生产性服务业细分行业看,伴随着分工程度的不断深化,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以及住宿和餐饮业的促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孙文远 魏昊
在产品内国际分工条件下,一国的竞争优势已不再体现在某个特定产业或某项特定产品上,而是体现为在产品内国际分工链条中所占据的环节或工序上。产品内国际分工为我国融入国际经济系统提供了一个新的切入点,有助于延伸企业的价值链和竞争优势的提升。
关键词:
产品内国际分工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唐海燕 张会清
对40个发展中国家的实证研究发现,产品内国际分工对于价值链提升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但主要来源于高层次分工合作的贡献,并且这一作用的发挥要以人力资本、服务质量以及制度环境等支持性条件的满足为前提。中国在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的过程中,价值链位置得到较大幅度的提升,交通服务质量的改进和偏向于高层次分工的政策引导起到关键作用,在人力资本和制度环境上还有进一步改善的潜力。
关键词:
产品内国际分工 发展中国家 价值链提升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纪
产品内国际分工的出现,将国与国之间基于比较优势地分工从"完整"的产品,贯彻到产品内部的工序和流程,从而极大地改变了全球经济运行方式。本文通过在传统国际分工理论中加入交易成本变量的方法,拓展了李嘉图模型,从而将传统贸易理论拓展到产品内国际分工的动因分析中,并通过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计量分析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产品内国际分工的完整动因应当是以比较优势的差异为基础,以交易成本的降低为条件。
关键词:
产品内国际分工 国际分工 面板数据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陈颂 卢晨
本文利用中国17个工业行业2007—2014年的面板数据,采用动态GMM估计方法,对中国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的技术溢出效应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以出口中间品方式参与国际产品内分工产生了显著的正向技术溢出效应,然而进口中间品方式会对中国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抑制作用;对影响因素的研究发现,行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分工地位、跨国公司的技术控制程度以及企业自身的吸收能力都具有强化技术溢出效应的作用。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胡昭玲 张蕊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达国家将制造业生产的劳动密集型环节转移到中国等发展中国家,产品内国际分工迅速发展。理论与实证分析表明,低成本劳动力的比较优势是我国制造业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的基础,而劳动力的素质与效率、制造业发展水平、国内经济状况与对外开放程度等宏观经济环境方面的因素对吸引和承接发达国家的跨国外包均有重要影响。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娟 张鹏
利用2002—2016年我国27个工业产业的面板数据,探究全球生产网络下服务内容嵌入方式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在我国制造业服务转型过程中,不同类型行业中服务内容嵌入结果不同,明确服务要素嵌入重点、形成新动能是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步骤。研究结果表明:整体产业利用生产性服务仍然更偏向以产品为中心而不是以客户为中心;当前"服务化陷阱"依然存在,相对于高端技术产业,中低端制造产业问题更为严重;生产性服务业技术水平无法满足当前高端制造业发展,服务素质偏低降低了制造业经济增长率。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产品内国际分工 劳动生产率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彭支伟 刘钧霆
垂直专业化分工是促进东亚区域内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以Hummels等(2001)的方法为基础,计算了1995年和2001年东亚十国(地区)的总体垂直专业化分工程度和各经济体所有产业的垂直专业化指数,并对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各经济体间要素禀赋的差异、行业规模程度和关税壁垒是影响垂直专业化分工在东亚发展的重要因素。东亚的垂直专业化分工对区域内部关税率的反应弹性高于对区域外部关税率的反应弹性,这是东亚地区在促进垂直专业化分工方面的区位优势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
东亚 垂直专业化 生产分工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琰 芮明杰 刘明宇
基于分工和交易费用的研究框架,本文研究了生产性服务外部化的内生动因及制约因素。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外部化与生产性服务的规模经济效果,以及制造企业的人力资本专业化水平呈正相关关系;基于信任的长期合作关系以及生产性服务企业数量的增加有助于减少外部化交易费用,推动生产性服务外部化水平。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 外部化 分工 交易费用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陆甦颖 王晓磊
运用我国投入-产出表数据和相关进出口贸易数据测算了制造业参与国际产品内分工的程度,对影响我国制造业参与国际产品内分工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回归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劳动力成本及有效关税率与制造业参与国际产品内分工程度负相关;劳动生产率及行业生产总值与产品内分工程度正相关。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姚博 魏玮
本文通过计算261种产品和161个国家(地区)的出口复杂度,采用面板GLS、工具变量、GMM估计多种方法,并从不同发展水平的代表性分组国家(地区)层面,实证分析了包括产品内垂直分工在内的多种解释因素对出口复杂度的影响作用。结果发现产品内垂直分工对出口复杂度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研发、公共服务也是影响复杂度的重要因素,固定资本投资结构会影响产品内垂直分工的效率,投资在低端加工领域的外商资本对出口复杂度促进作用不够明显,技术人力的规模与流动性还有待拓展,制度与垂直分工交互变量的影响性跟制度相比有所增强;金砖国家的产品内垂直分工合作层次和业务种类对出口复杂度有较大影响。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陈纯槿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是当前国际上广泛应用于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提升教师教育质量的路径选择和政策方向。基于教师教学国际调查(TALIS)数据,本文重点分析了参与TALIS项目的 36个国家和地区的教师专业发展状况,实证考察了教师参与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教师性别、教龄、学历等背景因素和专业发展需求对教师参与专业发展均有显著影响;影响教师专业发展有效性最主要的因素是教师合作文化。因此,教师教育政策的制定要着眼于满足教师发展的迫切需要,创设鼓励教师合作实践和专业协作的文化氛围,构建教师专业发展的长效激励机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徐敏
产品内分工拓宽了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分工参与度,为产业升级、产业增长提供了新的路径。本文从产品内分工的视角,对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进行实证分析,挖掘该产业的国际分工特征,系统构建了基于政府、跨国公司、高校及科研机构与产业之间互动模型的产业升级路径,提出了我国通信制造业跟随型升级战略与跳跃型升级战略。
关键词:
产品内分工 比较优势 产业升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高、低端型产品内国际分工模式变迁及驱动因素分析
产品内国际分工的技术扩散效应——基于中国1980~2005年时间序列数据的实证分析
国家国际分工地位及其影响因素——基于“GVC地位指数”的实证分析
超越要素价格扭曲的新“外向型”发展战略——基于二元边际分析与产品内分工双重视角的实证研究
基于内生性的上市公司研发投入强度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产品内国际分工条件下提升上海产业发展水平的路径与对策
产品内分工下新贸易理论的局限和发展——基于钢铁贸易的实证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发展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基于重庆地区的经验数据
中国临空经济发展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地区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地区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