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553)
- 2023(13888)
- 2022(12278)
- 2021(11623)
- 2020(9693)
- 2019(22691)
- 2018(22409)
- 2017(43716)
- 2016(23610)
- 2015(26534)
- 2014(26361)
- 2013(25729)
- 2012(23536)
- 2011(20840)
- 2010(20338)
- 2009(18195)
- 2008(17133)
- 2007(14523)
- 2006(12349)
- 2005(10091)
- 学科
- 济(91737)
- 经济(91643)
- 管理(66151)
- 业(62480)
- 企(51783)
- 企业(51783)
- 方法(45868)
- 数学(40535)
- 数学方法(39957)
- 农(25284)
- 财(22318)
- 中国(21603)
- 地方(20443)
- 业经(20169)
- 学(19533)
- 农业(17182)
- 理论(15147)
- 贸(15142)
- 贸易(15135)
- 环境(15039)
- 务(14743)
- 和(14676)
- 财务(14670)
- 技术(14657)
- 财务管理(14638)
- 易(14622)
- 制(14056)
- 企业财务(13789)
- 划(12648)
- 银(11025)
- 机构
- 大学(320995)
- 学院(320182)
- 管理(132339)
- 济(121806)
- 经济(119059)
- 理学(116241)
- 理学院(114972)
- 管理学(112775)
- 管理学院(112209)
- 研究(101314)
- 中国(73571)
- 京(68049)
- 科学(65722)
- 财(53178)
- 农(51909)
- 业大(50955)
- 所(49114)
- 中心(47639)
- 研究所(45487)
- 江(44692)
- 财经(44143)
- 范(43130)
- 师范(42742)
- 北京(42121)
- 农业(40758)
- 经(40335)
- 院(37826)
- 州(37029)
- 经济学(35626)
- 师范大学(34803)
- 基金
- 项目(234623)
- 科学(184369)
- 研究(170110)
- 基金(169789)
- 家(148062)
- 国家(146852)
- 科学基金(127074)
- 社会(105771)
- 社会科(100117)
- 社会科学(100088)
- 省(92042)
- 基金项目(91685)
- 自然(84761)
- 自然科(82778)
- 自然科学(82759)
- 自然科学基金(81212)
- 教育(78570)
- 划(77856)
- 编号(70328)
- 资助(69364)
- 成果(54477)
- 重点(52149)
- 部(51302)
- 发(49419)
- 创(48761)
- 课题(47314)
- 创新(45453)
- 科研(45272)
- 教育部(43895)
- 大学(43755)
- 期刊
- 济(124510)
- 经济(124510)
- 研究(86589)
- 中国(56051)
- 学报(51023)
- 科学(47392)
- 农(45486)
- 管理(44979)
- 财(40055)
- 大学(38728)
- 学学(36332)
- 教育(34972)
- 农业(32276)
- 技术(29694)
- 业经(21765)
- 融(21264)
- 金融(21264)
- 财经(19877)
- 经济研究(19012)
- 图书(18326)
- 资源(16949)
- 经(16881)
- 问题(16773)
- 业(16567)
- 科技(15999)
- 技术经济(15404)
- 理论(15359)
- 版(15042)
- 实践(14357)
- 践(14357)
共检索到4415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郑红晓 张红方
对耕地地力科学合理地定量评价,了解其空间分布格局,是实现耕地差异化保护、精细化管理的重要保障。文章以耕地地块为评价单元,应用层次分析法、模糊数学法及综合指数法,对沁阳市耕地地力进行了定量评价,分析了耕地地力空间地域分布特征与规律。根据地力评价结果,结合沁阳市实际,划定了具体耕地利用类型分区。研究结果表明:沁阳市一、二、三级地力耕地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比例之和为76.7%,而地力较低的四等地、五等地合计占23.3%,说明耕地地力在整体上处于中上等水平,但仍有较多中低产田需要开展地力培育。耕地地力较高的一级地、二级地主要集中分布在沁阳市南部,而较低的四级和五级地则分布在市域东北部。结合实际,将耕地利...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周俊 杨子凡 孙成胜
对于省市高级决策者而言,更加注重更大区域内的耕地质量分布情况,从而迅速、客观地做出符合区域内的决策部署。张掖市是甘肃省主要商品粮基地,全国蔬菜基地之一,全国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全国绿洲农业基地和旱作农业基地。辖一区五县,因耕地灌溉条件优越,属于典型的绿洲农业和生态农业区。全市境内各县区土壤类型差异小,耕地利用现状类型类同,土壤管理等相似,开展市级耕地地力评价比县级更有区分性、必要性和全局性。该文以张掖市12 232个耕地资源管理单元为评价单元,选取海拔、灌溉保证率、质地、p H、有效磷、有机质、质地构型和有效土层厚度作为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方法建立层次分析模型和隶属函数模型,应...
关键词:
GIS 市级耕地地力评价 张掖市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吴立忠 郭世乾 张保田
应用GIS技术,结合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方法等现代统计分析技术,在耕地地力调查的基础上,从土壤立地条件、土壤理化性状、剖面构型、气候、土壤管理等5个方面选取14项指标,对麦积区耕地地力进行综合评价,研究其影响该区耕地地力的主要指标。结果表明,麦积区耕地地力等级可分为5等,1~5等地,分别占总耕地面积的2.74%、9.18%、56.84%、30.45%、1.40%,其分别对应国家6~10等地;通过层次分析组合权重分析,灌溉能力、年降水量、有效磷、坡向、有机质为影响该区耕地地力最重要的指标。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申松林 李交通
沁阳市利用荒坡建工业区一举节省耕地5000余亩减少基建投资2.5亿元申松林,李交通近几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沁阳市跨入了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市)行列,并被河南省政府确定为18个特别改革、建设试点县(市)之一,全市上下呈现出大小项目一齐上,“千帆...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崔增团 郭世乾
应用GIS技术,结合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方法等现代统计分析技术,以甘肃省肃州区为例,对河西走廊灌溉农业区耕地地力进行综合评价,研究其影响该区域耕地地力的主要指标。结果表明,影响该区域耕地生产潜力主要指标顺序依次为:剖面构型>障碍层位置>质地构型>灌溉保证率>土体含盐量>有机质>有效土层厚度>海拔高度>障碍层厚度>有效磷>灌溉模数>土壤侵蚀程度>速效钾。肃州区耕地地力等级可分为四等,一、二、三等地占的比例较大,分别为36.1%、37.2%和21.6%,占总耕地的94.9%,四等地占的比例较小,为5.1%。与国家耕地地力等级对比,肃州区一至四等地,分别对应国家三至六等地,因此,该区域耕地生...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柯新利 邓祥征 刘成武
以武汉城市圈为例,根据城市圈内各县域社会经济发展对土地资源需求的区域差异,探讨分区异步元胞自动机模型在耕地利用布局优化中的应用。模型根据各县域建设用地需求优先度确定异步演化速率,根据各县域土地利用变化的规律结合粮食自给率和建设用地满足程度确定分区转换规则,根据全区域的粮食安全得到全局终止条件,以此实现武汉城市圈2020年耕地利用优化布局。优化结果显示,在武汉城市圈耕地总量满足全区域粮食安全的基础上,黄陂区、应城市、新洲区、汉阳区、潜江市、黄冈市市辖区、鄂州市市辖区、孝感市市辖区、武昌区、仙桃市、黄梅县、武穴市、阳新县、咸宁市市辖区和赤壁市等建设用地优先度较高的区域建设用地需求均得到了满足;团风县和通城县虽然建设用地优先度较低,但是建设用地需求量较小,建设用地需求也得到了满足;其他县(市、区)由于建设用地需求量和建设用地优先度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建设用地需求量没有得到完全满足。结果表明,基于分区异步元胞自动机的耕地区际优化模型在全区域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的基础上,考虑了社会经济发展对建设用地需求的区域差异,能够协调建设用地和耕地之间的矛盾,实现在区域间合理配置建设用地和耕地保护指标。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罗华艳
文章将对耕地集约利用的研究聚焦在生态环境保护的约束和创建下,以改以往单纯地强调耕地使用的集约而忽视生态的做法。提出"生态集约型"耕地利用模式的思想,并阐述耕地生态集约利用的内涵,充分融合了"生态约束,集约根本"耕地利用的宗旨。在此基础上,以钦州市和合浦县为研究对象,构建耕地生态集约利用的指标体系,对研究对象5个县(区)耕地生态集约利用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分为4个等级。研究表明:研究区域耕地生态集约利用水平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性,钦北区处于生态集约良好水平,钦南区、灵山县处于生态集约中等水平,合浦县生态集约水平一般,浦北县生态集约最差。总体来说,研究区域耕地生态集约利用整体处于中等水平,而且耕地...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方莹 王静 孔雪松 吴荣涛 李保莲 刘晶晶
研究目的:分析河南省耕地利用多功能空间分布特征、多功能权衡关系区域差异,提出分区优化管控措施。研究方法:耦合协调度方法、权衡强度方法。研究结果:(1)河南省各县(区)耕地利用多功能呈现明显的空间异质性,中原城市群生产功能和社会保障功能优势明显,黄淮平原生产—生态功能强;(2)多功能协调度、权衡强度空间差异明显,中原城市群和豫北地区协调程度高、权衡强度低;(3)全省可耕地划分为多功能高协调区、多功能低协调区、单功能主导区、生产—生态协调区、生产—社会保障协调区、生态—社会保障协调区6大区域。研究结论:研究结果与河南省区域发展战略定位相符,揭示河南省耕地利用多功能分布和权衡关系,划分不同类型区并提出优化建议,为河南省农业空间管控提供决策支持。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勤才 马友华 杨生华 李小刚 王静
为了解芜湖市耕地地力状况,以及为市级决策者进行农业结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在GIS和省级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支持下,采用特尔菲法、层次分析法以及模糊评价等数学方法建立芜湖市耕地地力评价体系及其模型。根据综合地力指数曲线斜率的突变点结合专家经验,将芜湖市耕地划分成5个等级,其中一等地占总耕地面积的14.76%,二等地占27.96%,三等地占35.62%,四等地占13.98%,五等地占7.68%。对每个等级从评价因子层次进行深入分析,并给出相应的利用对策。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朱海娣 王丽 马友华 王静
[目的]为查清合肥市耕地质量状况。[方法]利用GIS技术和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CLRMIS)等软件,从耕地的立地条件、剖面组成、土壤理化性状、土壤管理4个方面选取14个评价因子,采用特尔斐法确定评价因子的权重和隶属函数对耕地地力进行综合性评价。[结果]合肥市耕地地力分五个等级,一,二,三,四,五等地面积分别占总耕地面积的14.85%,31.47%,35.00%,10.24%和8.43%。[结论]一,二等地主要分布在巢湖市、庐江县和肥西县,主要是水田,地貌类型以平原、平畈冲田和台地为主,少数地区存在黏磐层障碍层,灌溉排涝能力较强;三,四,五等地主要分布在肥东县和长丰县,地形部位主要是中坡地、平畈冲田、陡坡地和塝田,耕层质地主要是重壤和中壤,障碍层类型为黏磐层和砂砾层,灌溉排涝能力较低,土壤养分含量与一,二等地相比有所下降;合肥市耕地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平均含量均处于中等水平,其中巢湖市的有机质平均含量最高,肥西县有效磷和速效钾平均含量最高。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炜 马承伟 杨晓东
采用实地调查法对沁阳市村镇建设用地的现状进行了现场踏勘 ,并结合GB5 0 188— 93《村镇规划标准》 ,利用定性判定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对沁阳市村镇建设用地的潜力进行了预测。结果显示 ,沁阳市村镇建设用地的内部潜力为 86 1 6hm2 ,城区建设用地潜力为 16 6 0hm2 ,闲散地的潜力为 2 2 5 7hm2 ,建设用地潜力合计为12 5 3 3hm2 。提出了村镇建设用地整理的途径 :可以通过撤乡并镇、迁村并点 ,调整村镇等级结构 ,提高土地的集约利用率 ,为村镇建设提供大量用地 ;可以通过改造村镇内部的闲置土地 ,盘活建设用地存量 ;通过乡镇企业进入工业园区 ,非农...
关键词:
村镇建设用地 建设用地整理 用地潜力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胡贤辉 蔺思琪 何庆 文高辉
研究目的:基于农户视角,分析耕地细碎化、耕地经营规模对农户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影响。研究方法:随机前沿分析方法。研究结果:(1)耕地经营规模与农户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呈倒“U”型关系。(2)耕地细碎化对农户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作用方向受耕地经营规模影响,耕地经营规模起到调节作用。具体表现为:当耕地经营面积较小时,耕地细碎化对农户耕地利用生态效率有正向影响;当耕地经营面积较大时,耕地细碎化对农户耕地利用生态效率有负向影响。与此同时,耕地细碎化会削弱耕地经营规模对农户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正效应。研究结论: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受耕地经营规模和耕地细碎化的共同影响,为了提高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在适度扩大耕地经营规模的同时,要整治耕地实现集中连片,扩大地块规模,降低耕地细碎化。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侯现慧 王占岐 杨俊
富硒土壤是发展富硒产业的天然载体和宝贵资源。如何根据地区特点,建立具有针对性的耕地质量评价体系,是客观衡量耕地质量的必然要求。同时耕地利用分区研究可以为地方科学、合理利用耕地资源和发展特色农业提供依据。文章以1∶25万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成果为基础,利用多因素综合评判法对福建省三元区耕地质量状况进行评价,并结合三元区耕地土壤硒元素含量、土壤环境质量及自然保护区和水源保护区等因素,进行耕地利用分区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三元区耕地质量总体良好,土壤磷和钾元素含量是制约该区耕地质量的主要因素。将土壤硒元素作为富硒区耕地质量评价的考量因子之一,客观反映了富硒区耕地质量状况。同时通过利用分区研究,划分出...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谈琰
笔者针对我国粮食生产与粮食安全问题,分析了河南省耕地利用及保护的主要问题。基于河南省1978年~2008年时间序列数据,从保障粮食安全的视角,实证检验了影响耕地利用及保护的内、外部因素。笔者提出,建立河南省粮食安全的保障机制,要从注重土地数量与质量管理、完善农业激励政策、增加粮食单产的科技贡献率、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等入手。
关键词:
粮食生产 粮食安全 耕地利用 耕地保护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黄佟 曲艺 舒帮荣 黄鹏锦
探究耕地利用规模与耕地生态效率的关系,为黄淮海地区农业现代化和耕地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基于2007—2020年黄淮海地区地级以上城市面板数据,采用超效率SBM-Undesirable模型测算了耕地生态效率,并借助Tobit模型、门槛模型及中介效应模型,分析了耕地利用规模对耕地生态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1)黄淮海地区耕地生态效率总体呈“波动变化—缓慢下降—逐渐提升”的发展特征,空间上发展不平衡,区域间差异扩大,呈现“高高聚集,低低聚集”现象;2)耕地利用规模与耕地生态效率呈“U”型关系,并存在单一门槛效应,门槛值为0.38 hm~2/人,当耕地利用规模低于门槛值时,耕地利用规模的扩大会降低耕地生态效率,反之则会提升耕地生态效率;3)化肥、农药和机械投入强度在耕地利用规模对耕地生态效率的影响中具有中介作用。据此,需加强土地规模经营的政策支持,推动农户耕地利用规模跨过门槛值,构建绿色农业生产经营体系,促进农业向绿色发展转型,以促进耕地生态效率的提升,实现区域耕地可持续利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