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503)
- 2023(16462)
- 2022(14048)
- 2021(12994)
- 2020(11223)
- 2019(25494)
- 2018(25107)
- 2017(47949)
- 2016(26247)
- 2015(28957)
- 2014(28543)
- 2013(28001)
- 2012(25608)
- 2011(23034)
- 2010(22527)
- 2009(20579)
- 2008(20115)
- 2007(17655)
- 2006(15038)
- 2005(13032)
- 学科
- 济(104373)
- 经济(104265)
- 管理(70749)
- 业(68248)
- 企(55484)
- 企业(55484)
- 方法(50594)
- 数学(44273)
- 数学方法(43692)
- 农(28704)
- 财(26799)
- 中国(24565)
- 业经(23209)
- 学(23075)
- 地方(22832)
- 贸(20105)
- 贸易(20098)
- 农业(19545)
- 易(19510)
- 制(17970)
- 务(17347)
- 财务(17301)
- 财务管理(17260)
- 企业财务(16288)
- 理论(16124)
- 环境(15315)
- 技术(15280)
- 和(15010)
- 银(14182)
- 银行(14109)
- 机构
- 学院(366596)
- 大学(366072)
- 济(142227)
- 管理(140485)
- 经济(139285)
- 理学(122803)
- 研究(121499)
- 理学院(121340)
- 管理学(118921)
- 管理学院(118257)
- 中国(89650)
- 科学(80562)
- 京(76344)
- 农(69626)
- 财(63293)
- 所(61798)
- 业大(61024)
- 中心(57909)
- 研究所(57229)
- 农业(55484)
- 江(54120)
- 财经(51862)
- 范(48830)
- 师范(48151)
- 经(47199)
- 北京(46676)
- 院(44109)
- 经济学(43500)
- 州(43409)
- 经济学院(39683)
- 基金
- 项目(260574)
- 科学(204046)
- 基金(189895)
- 研究(180455)
- 家(169659)
- 国家(168301)
- 科学基金(143343)
- 社会(114220)
- 社会科(108323)
- 社会科学(108291)
- 省(103119)
- 基金项目(101879)
- 自然(96995)
- 自然科(94780)
- 自然科学(94752)
- 自然科学基金(93073)
- 划(87422)
- 教育(83324)
- 资助(77429)
- 编号(71498)
- 重点(59458)
- 部(56170)
- 成果(56084)
- 发(55997)
- 创(54178)
- 科研(51575)
- 创新(50700)
- 计划(50642)
- 课题(48874)
- 大学(47766)
- 期刊
- 济(145256)
- 经济(145256)
- 研究(93834)
- 学报(67078)
- 中国(63416)
- 农(61130)
- 科学(58876)
- 财(49256)
- 大学(49065)
- 管理(47313)
- 学学(46583)
- 农业(41359)
- 教育(32980)
- 技术(30479)
- 融(26898)
- 金融(26898)
- 业经(25210)
- 财经(24454)
- 经济研究(23389)
- 业(22651)
- 经(21023)
- 问题(20198)
- 版(19458)
- 图书(18846)
- 资源(17879)
- 科技(17637)
- 统计(17532)
- 业大(17219)
- 技术经济(16930)
- 商业(16394)
共检索到5128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徐敏 黄震方 曹芳东 朱海珠
流空间的特征分析及其流空间结构的有效揭示与解析,对于厘清和掌握流空间的科学内涵与外延及其内在机制的形成具有极其重要的学术价值。文章基于在线预订数据提取、处理、归纳及分析,结合社会网络分析技术,对长江三角洲地区旅游流的网络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旅游流网络结构整体上较为松散且存在不均衡性,具有明显的核心区和边缘区,"核心—边缘"结构特质清晰,"中间重、两头轻"的网络格局已初步形成,核心区的内部联系较之边缘区,密切联系程度显著。(2)从凝聚子群的分析来看,上海、南京、杭州、苏州、宁波、无锡、常州等城市出现较高的频次,成为支撑整个旅游网络体系重要的派系节点,对于旅游网络体系的形成发挥重要价值。从结构洞指标分析来看,上海、南京、杭州在旅游流网络中占据较多优势,节点的有效规模和效率较高,拥有更多的竞争机会和非替代性区位优势。(3)针对流空间网络体系的影响因素深度剖析表明,旅游资源禀赋和交通发展水平对于空间流的走向作用更为明显,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旅游服务接待水平的作用依然较大,不同因素之间的共同作用和影响促进了流空间在长三角地区网络结构的形成和发展。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亚莉 刘友兆 龙开胜
合理控制土地开发强度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改善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以建设用地面积占该区域土地总面积的比例为土地开发强度的表征指标,运用GIS软件和经济计量模型,探讨了1996~2008年长三角地区城市土地开发强度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土地开发强度总体上呈增长趋势,城市间土地开发强度差异明显,并且具有空间集聚特征,形成了以上海、杭州为中心的高强度地区,这与目前长三角经济增长极相吻合。同时,经济增长、城镇化、产业结构与城市土地开发强度之间显著正相关,行政区划调整与城市土地开发强度在短期内表现为负相关关系,土地管理政策的影响尚不显著。今后,只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严格执行土地管理政策和...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崔保健
旅游业对旅游目的地形象推广及中国文化的传播,意义远超过商品输出为中心的对外贸易。在外向度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选择国际旅游外汇收入视角,利用区位熵方法对长三角地区旅游业外向度水平进行测评。主要结论是:(1)从时间变化的趋势来看,十六城市的旅游业外向度总体上呈现出变强的趋势。(2)从空间分异来看,各城市的旅游业外向度区位熵存在着较大的差异。(3)城市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区位熵对临界点的突破存在时滞。(4)各城市的国际旅游外汇收入与第三产业增加值、外商直接投资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叶磊 段学军
物流企业是承担城市间物流配送任务的专业化经济组织,在全球城市网络研究方兴未艾的今天,基于物流企业关联的城市网络研究还相对较少。本文以全国百强物流企业的总部—分支机构为基础数据,采用网络分析方法对长三角地区城市网络的空间结构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基于生产/生活性物流功能的长三角地区空间关联格局呈现出"一体两翼"(上海为龙头,苏浙为两翼)的发展态势,并有逐渐向苏中和浙南等地区扩展的趋势;"一主两副"的空间结构正逐渐被打破,并呈现出"Z"字形向"一轴多极"的网络空间结构转变和中小城市跨区域的空间关联存在断层等新特征;在企业利益最大化与交通信息技术变革的作用下,长三角地区城市网络的形成主要受到GDP与城镇化率的影响。
关键词:
物流企业 城市网络 空间结构 长三角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逸群 张京祥 杨洁莹
边缘地区的创新活动是容易被忽视、然而具有重要意义的区域现象。文章从网络结构视角切入,结合高新技术企业投资数据、复杂网络理论与关联网络模型,分析并解读长三角地理边缘地区创新网络的组织模式和生成机制。研究发现:(1)创新网络遵循“核心—关联—边缘”三级网络生长秩序,并通过“接触式+等级式”的知识扩散路径来实现;(2)由于创新网络包含“生产—控制”双重结构,地理边缘的城市既能够接受周边城市制造企业的近距离、接触式溢出,也有机会通过构建创投联系,承接核心城市金融机构的远距离、等级式溢出,成为在创新网络中发挥资源调配作用的控制型节点。因此,在地理边缘区的空间规划实践中,应更加重视城市在网络中所处的结构性位置,致力于将城市发展为在创新网络中具有门户、控制作用的关键节点,从而实现地理边缘区位下的发展路径突破。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家军 任怡
文章从长三角地区电力资源需求现状入手,在回顾了相关经济学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建立Panel Date计量经济模型,定量地分析了影响我国长三角地区电力需求的主要因素,从而得出关于我国长三角地区电力生产的长期规划和电力资源合理配置的政策建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沈浩然 孔翔 李天宇
以长三角地区992个国家森林乡村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数理统计和空间分析等方法,揭示森林乡村的空间分布格局、内部分异特征,探究其空间分异的影响因素,为森林乡村分区优化提供决策参考。研究发现:(1)长三角地区森林乡村数量分布总体上相对均衡,但是区域内部分异特征显著。(2)森林乡村空间分布呈现典型的“大聚集、小分散”的空间格局,集聚形态上呈现多核式“核心—边缘”结构。(3)森林乡村的空间分异是产业经济、社会文化、自然环境等多因素互动影响的结果。自然环境因素长期控制森林乡村的空间分布格局,社会经济因素则会驱动其空间格局演进。(4)基于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因素的综合分析,划分了集聚提升区、重点发展区、适度引导区和都市边缘区4个类型区,形成面向县域单元的长三角地区森林乡村的分区优化与科学施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黄徐亮 徐海东 倪鹏飞 徐晓辰
推动产业有序转移对区域一体化和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文章借助社会网络分析、QAP模型等方法,对长三角地区省域产业转移的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1)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总体以省内转移为主,虽然存在区域内跨省产业转移,省际协同性仍有不足;安徽省内城市间产业相互转移数量最多,合肥是中心节点城市;上海是产业转出的中心城市,与江苏的产业转移联系紧密。(2)农林业转移中安徽内部相互联系较为明显;制造业转移中江苏和安徽的集团化特征较为显著;服务业转移呈现出显著的网状特征。(3)产业转移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城市间的邻近距离、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和房价差异,不同行业的产业转移影响因素存在显著差异。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杨丹 张舵
本文运用2011-2017年的面板数据,构建了新型城镇化评价体系和旅游发展三维评价模型,并使用空间计量模型以分析旅游发展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2011年到2017年,长三角城市群新型城镇化水平呈上升趋势;第二,上海、杭州、苏州、南京等城市在旅游收入、旅游资源丰度和旅游影响力等方面均居于区域前列;第三,旅游发展从经济收入和资源丰度两个方面对新型城镇化进程产生积极影响。研究为长三角地区旅游发展促进新型城镇化提供参考。
关键词:
旅游发展 新型城镇化 空间计量模型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滕堂伟 潘雅君 王胜鹏 鲍涵
绿色创新在推进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中具有关键作用。应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Super-SBM DEA模型测算了2011~2019年长三角地区4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绿色创新效率,通过引力模型构建了城市间的绿色创新效率关联矩阵,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探讨了绿色创新效率空间关联关系、网络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长三角地区城市绿色创新效率总体呈波动上升态势,但区域异质性明显,呈南高北低的分布格局;(2)区域内形成了整体结网复杂、局部线程稠密的绿色创新效率空间关联网络。上海等中心城市的“虹吸效应”明显,而溢出效应有待提升;(3)长三角地区城市绿色创新效率网络呈现出明显的“核心—边缘”结构,核心区范围未发生明显偏移,基本呈“大集聚、小分散”分布态势;(4)技术基础、产业结构、环境质量的差异以及地理距离等因素成为影响长三角地区城市绿色创新效率网络空间结构的重要因素。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艳茹 谷人旭
依据全国经济普查企业名录数据,构建长三角地区企业总部—分支机构联系的有向加权城市网络,据此分析城市网络结构特征及其演变,从中心性—控制力角度看城市网络节点的功能及其重要性。研究发现:(1)长三角地区内部城市联系逐年增强,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建立直接联系,但城市间联系呈非对称化趋势;(2)城市网络结构由单核心趋向多核心,城市网络层级结构渐趋显现:初步形成"上海—其他城市"的单层结构至"上海—省会/副省级城市—其他城市"的三层结构,但多数城市联系未突破省级行政区界限;(3)长三角地区中心性和控制力呈不同的空间特征:各城市之间的资源集聚与扩散差异较小,但对资源的控制力则呈显著的极化特点,中心性与控制力总体呈正相关关系,同时也存在着苏州、宁波等二者关系非匹配的"高中心性—低控制力"型城市。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广宇 陈爽 余成 王肖惠
植被退化是陆地生态系统功能下降的重要表征。利用2000~2010年SPOT-VEGETATION NDVI遥感数据、土地利用数据,采用趋势分析、叠加分析和格网计算方法,对长三角植被退化的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0a间长三角地区最大化NDVI均值空间分布南北高、中间低,区域14%的植被覆盖面积显著退化。植被退化呈现一定的空间分异,而人类活动是导致植被退化的主要原因。在长江以南、太湖的北部与东部,环杭州湾地区及南京、南通和台州等城市快速无序的城镇化,造成了建设用地面积增加和耕地的破碎化,使植被退化区域集中连片分布。经济利益驱动农民将水田转化为向水产养殖,引起植被退化。部分区域植被...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孙云浩 程南洋 沈文星
【目的】构建长三角城市森林建设水平指数,揭示长三角地区城市森林建设的空间关联性及其空间关联的演化特征,突破以往区域间要素互为独立的壁垒,在空间视角下分析各影响因素对长三角城市森林建设长期和短期的直接效应和溢出效应,为差异化城市森林建设、长三角森林城市群统筹建设和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提供参考和决策依据。【方法】基于熵权TOPSIS法构建城市森林建设水平指数,将城市森林建设的生态效益纳入其中,衡量2006—2019年长三角41个地级市的城市森林建设水平,通过地域相邻矩阵等3种空间权重矩阵,利用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分析城市森林建设的空间溢出效应以及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创建森林城市等因素对城市森林建设水平长期和短期的间接效应和直接效应。【结果】1)基于空间距离倒数的空间权重矩阵符合长三角城市森林建设的广泛空间关系,长三角地区城市森林建设的全局莫兰指数在0.244 3以上,呈现波动上升走势;2)长三角41个地级市城市森林建设在空间上表现出稳定的空间块状集群异质性特征,“高-高”(H-H)值集聚,均集中在上海、江苏、浙江一带,形成沿海往内陆扩散的发展态势;“低-低”(L-L)值集聚,多集中在安徽省,呈先扩散后收缩的走势;3)长三角城市森林建设的空间溢出效应在0.172左右,短期和长期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对城市森林建设水平的直接效应分别为-0.014 2和0.091 4;创建森林城市短期直接效应与溢出效应均显著为正,但长期为负;人口密度、旅游人数、第三产业占比对城市森林建设水平的影响存在短期降低、长期提升的差异。【结论】长三角地区城市森林建设存在显著空间关联性,短期内经济发展给长三角地区城市森林建设水平带来压力,长期来看经济发展可带动城市森林发展;人口密度和旅游人数、第三产业占比增加会迫使管理者注重生态保护,以期望获得更大的生态效益;人均道路面积增加短期内可改善该城市的森林建设水平并辐射带动相邻城市,长期来看反而限制城市森林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创建森林城市成功后的一段时间内管理者可能进一步提高城市森林建设水平,并对周围城市森林建设产生积极影响,但长期缺乏持续性。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陶洁怡 董平 陆玉麒
城市生态韧性建设是长三角地区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关键问题。本文从抵抗力、适应力、恢复力三维度出发构建生态韧性评价模型,对2011-2019年长三角地区城市生态韧性的时空演变特征进行研究;并运用STIRPAT扩展模型和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TWR)分析生态韧性影响因素的时空异质性,从而为实现长三角城市生态韧性的提高提供指导。结果表明:(1)2011-2019年长三角城市生态韧性指数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波动下降或停滞型城市数量占比小,波动低速上升型城市占据主导地位;城市生态韧性抵抗力高于适应力和恢复力,研究期间生态韧性抵抗力呈波动下降趋势,适应力和恢复力波动上升。(2)长三角城市群生态韧性高指数区经历了“整体分散局部集聚——小集聚大分散——小集聚大分散程度加强——多地集聚”,中低韧性区覆盖范围始终较大,长三角城市生态韧性仍有较大提升空间。(3)GTWR模型检验结果表明,影响因素之间存在明显的时空差异,不同区域内影响因素的作用强度和波动方向各不相同。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蒋永雷 杨忠振 王璐 邹汶倩
通过构建测量区域机场同质化发展的改进相似系数,运用综合赋权评价法,对长三角地区机场发展的同质化水平进行测算,并以综合相似系数构建机场同质化网络,采用复杂网络结构方法对机场同质化网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长三角经济核心圈机场存在明显的同质化水平;枢纽型机场由于机场辐射能力强且分布密集而同质化水平最为明显;核心边缘的地区型机场由于城市经济规模小且距离较近,机场为了进一步发展而产生趋同化;其他地区型机场则由于长三角地区内城市经济结构的相似,邻近机场间的服务呈现趋同化。最后,针对长三角地区机场同质化发展特征提出区域机场一体化和差异化发展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