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92)
- 2023(9953)
- 2022(8639)
- 2021(8105)
- 2020(7176)
- 2019(16769)
- 2018(16714)
- 2017(32252)
- 2016(17669)
- 2015(19924)
- 2014(19943)
- 2013(19649)
- 2012(18238)
- 2011(16221)
- 2010(15838)
- 2009(14718)
- 2008(14274)
- 2007(12685)
- 2006(10492)
- 2005(8869)
- 学科
- 济(72647)
- 经济(72578)
- 管理(47114)
- 业(46401)
- 方法(38492)
- 企(37019)
- 企业(37019)
- 数学(34842)
- 数学方法(34410)
- 农(20547)
- 财(18710)
- 学(17072)
- 中国(16050)
- 地方(15748)
- 业经(14184)
- 农业(13807)
- 贸(12979)
- 贸易(12976)
- 易(12586)
- 务(12082)
- 财务(12041)
- 财务管理(12011)
- 企业财务(11381)
- 制(11374)
- 环境(11026)
- 和(10677)
- 技术(10086)
- 理论(10045)
- 融(9179)
- 金融(9176)
- 机构
- 学院(248224)
- 大学(247380)
- 济(98856)
- 管理(97698)
- 经济(96791)
- 理学(85212)
- 理学院(84297)
- 管理学(82663)
- 管理学院(82220)
- 研究(80379)
- 中国(59361)
- 科学(53401)
- 京(51369)
- 农(48295)
- 业大(43555)
- 财(43276)
- 所(41130)
- 中心(38837)
- 研究所(38086)
- 农业(37978)
- 江(37111)
- 财经(35493)
- 经(32211)
- 范(31420)
- 北京(31332)
- 师范(31060)
- 经济学(30246)
- 院(29445)
- 州(28833)
- 经济学院(27663)
- 基金
- 项目(177196)
- 科学(138842)
- 基金(128678)
- 研究(123862)
- 家(114033)
- 国家(113164)
- 科学基金(96654)
- 社会(77016)
- 社会科(72942)
- 社会科学(72918)
- 省(71998)
- 基金项目(69247)
- 自然(65913)
- 自然科(64326)
- 自然科学(64306)
- 自然科学基金(63118)
- 划(59930)
- 教育(57276)
- 资助(52796)
- 编号(49562)
- 重点(40728)
- 部(38731)
- 发(38204)
- 成果(38018)
- 创(36645)
- 科研(35341)
- 计划(34805)
- 创新(34408)
- 课题(33933)
- 大学(32688)
共检索到3425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崔丽娟 赵欣胜 李伟 康晓明 雷茵茹 张曼胤 孙宝娣 于菁菁
论文借助经验渗透系数法和价值评估方法,通过对吉林省湿地补给地下水服务价值的科学评估,得出吉林省湿地渗漏补给地下水量和价值量,其中每年补给地下水量约99.71亿m~3。不同湿地类每年渗漏补给地下水量大小排序是沼泽湿地(46.40亿m~3)>湖泊湿地(26.64亿m~3)>人工湿地(21.48亿m~3)>河流湿地(5.19亿m~3)。而不同湿地类中,以内陆盐沼每年渗漏补给地下水量最大,达到每年18.60亿m~3,其次是季节性咸水沼泽,每年为14.93亿m~3,而水产养殖场最小,每年仅为0.05亿m~3。对于吉林省具有不同渗透系数的湿地,其每年渗漏补给地下水量也不同。总体合计吉林省湿地补给地下水价值为401.83亿元。不同湿地类补给地下水价值排序是沼泽湿地(186.99亿元)>湖泊湿地(107.36亿元)>人工湿地(86.56亿元)>河流湿地(20.92亿元),而不同湿地型补给地下水价值最大为内陆盐沼湿地(74.96亿元),最小为水产养殖场(0.20亿元)。吉林省湿地补给地下水价值在空间分布上主要集中于3个区域,即以白城市和松原市为核心区域的"沼泽湿地-湖泊湿地-河流湿地"为主的补给地下水区域,以四平市、长春市和辽源市为核心区域的人工湿地补给地下水区域和以吉林市为核心区域的"沼泽湿地-河流湿地"为主的补给地下水区域。论文研究结果能够为吉林省湿地保护、湿地恢复、合理利用以及湿地科学管理提供依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崔丽娟 赵欣胜 李伟 康晓明 雷茵茹 张曼胤 孙宝娣 于菁菁
论文借助经验渗透系数法和价值评估方法,通过对吉林省湿地补给地下水服务价值的科学评估,得出吉林省湿地渗漏补给地下水量和价值量,其中每年补给地下水量约99.71亿m3。不同湿地类每年渗漏补给地下水量大小排序是沼泽湿地(46.40亿m3)>湖泊湿地(26.64亿m3)>人工湿地(21.48亿m3)>河流湿地(5.19亿m3)。而不同湿地类中,以内陆盐沼每年渗漏补给地下水量最大,达到每年18.60亿m3,其次是季节性咸水沼泽,每年为14.93亿m3,而水产养殖场最小,每年仅为0.05亿m3。对于吉林省具有不同渗透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邓志民 张翔 张华 潘国艳 秦学全
近年来,鄱阳湖水位持续走低,极端干旱事件频繁发生,湿地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遭受破坏。为此,于2014年鄱阳湖湿地保护区两个断面分层采集0~100 cm土壤,并采集优势种植物和河湖水以及地下水数据,运用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了土壤-植物-河湖水-地下水稳定同位素变化特征,并探寻它们之间的补给关系。结果表明,两断面土壤水氧同位素变化范围分别为–10.48‰~–5.23‰和–12.39‰~–6.55‰,算术平均值分别为–8.36‰和–8.63‰。断面一表层(0~30 cm)土壤水氧重同位素较富集,且随深度增加而减小;断面二表层(0~40 cm)土壤水中氧同位素组成基本无变化。断面一的地下水主要是受降水补...
关键词:
稳定氧同位素 水分补给 鄱阳湖湿地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崔保山 杨志峰
湿地是地球上最具生产力的生态系统 ,被称为“自然之肾” ,因为它具有水文和化学功能等效益。具体表现在湿地可均化洪水、调节气候、滞留沉积物和营养物 ,保持水质、巩固堤岸、补给地下水、提供动植物产品 ,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具有极高的社会、经济和文化价值。文章从湿地效益评价方法入手 ,介绍了目前在资源评价中常用的一些方法 ,然后分析了吉林省 5个典型湿地区的效益。文章试图通过运用多种评价方法来较全面地评价向海、大布苏、莫莫格、查干湖、敬信湿地的功能、用途和属性价值 ,并将 5个区的效益进行排序 ,以利于正确管理和合理保护湿地
关键词:
典型湿地 效益 评价方法 吉林省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志强 张柏 张树清 王宗明
湿地不仅是一种重要的资源,还具有巨大的环境功能和生态效益。湿地面积减少、功能退化引起了严重的区域生态环境问题。为定量分析湿地退化过程以及由此带来的生态环境效应,本文选择吉林省西部地区为研究区,基于1930年、1954年的土地利用数据,以及1986年、1996年、2000年的遥感影像数据,利用ARCGIS数据集成分析平台,研究了该区湿地从1930年~2000年的时空变化规律,计算了湿地在各个阶段的动态度和湿地的转出贡献率。结果表明,从1930年到2000年的70年间,本区湿地面积大幅度减少,沼泽湿地面积从1930年的123.7×104hm2,2000年仅为22.8×104hm2,湿地从一种主要的...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刘睿明 孔东升 王立 何俊龄
为准确了解黑河湿地自然保护区沼泽湿地水文变化过程,2015–2017年对研究区湿地的地下水埋深和土壤水分进行了监测研究。通过聚类分析,将研究区的12个固定观测点按照地下水埋藏深度(深、中、浅)划分为3个区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黑河湿地不同区域地下水埋深度空间差异大,随时间变化表现为夏秋深、冬春浅,年均值2016年(42.28 cm)> 2017年(38.88 cm)> 2015年(34.33 cm),年际间变化不显著(P> 0.05);不同区域土壤含水量也存在空间差异大的特点,分土层来看地下水埋深浅的区域变化较大,含水量年均值2015年(46.79%)> 2016年(45.36%)>2017年(43.10%),年际变化不显著(P> 0.05),但存在下降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层深度为0–20 cm的土壤含水量与地下水埋深的相关程度最高,并建立二者之间回归方程,达到通过土壤水分来粗略估算地下水埋深的目的。研究结果表明,湿地内开挖引水渠的活动对地下水埋深和土壤水分的时空分布产生强烈的影响,干扰了正常的水文循环,从而引发湿地生态环境退化。该结果为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于开宁 娄华君 郭振中 李涛
分析城市化对地下水补给的影响,无论对研究城市水文循环、水资源供需平衡,还是防治地下水水质恶化都有重要意义。但至今为止,城市化发展将引起地下水补给量的增加还是减小尚无定论,其影响机理也不十分清楚。该文以石家庄市为例,通过分析城市化影响地下水补给的时空效应,最终揭示了城市化对地下水补给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城市化会导致地下水补给量的增加;地下水开采诱发产生对城市周围地下水流场和地表水的袭夺以及城市供、排水系统渗漏所造成的新补给源的引入是城市化诱发产生地下水补给增量的重要机理;供排水系统渗漏所造成的新补给源是城市地下水补给量计算中必须充分考虑的重要组成。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开渊 贾蓓 王睿博 张一驰 王鹏 王东东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三维可视化技术被应用到农业、气象、林业、煤矿、灾害等多个领域,但是,三维可视化技术往往被应用于宏观三维场景,很少会被用于微观要素的三维可视化。近些年来土壤数据的空间化研究和分析成为3S技术的研究热点之一,该次研究主要基于GIS、GPS技术和地统计学方法,选择吉林省梨树县,从县级尺度研究该县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对研究区已采集的874个土样样本中全氮、全磷、全钾和有机质土壤养分含量进行空间分布特征的研究;通过SPSS 19中的K-S法对养分含量正态分布检验,利用GS+VerSIon 9.0的半方差模型对土壤样本中服从正态分布的养分含量进行拟合,进而对土壤养分含量的空间变异...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田艳芬 于春荣 邵志高
本文依据古典经济增长理论,采用相应的代理变量,实证分析了吉林省的资本投入效率及资本投向与产业产出的均衡性。研究结果表明,吉林省的资本投入与经济增长相关;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73.3%,居要素投入的贡献率之首;但是资本投向的均衡性有待改进。
关键词:
资本投入 经济增长 贡献率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王鹏 杜婕 陈思 朱云飞
实现各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我国政府未来一个时期内的主要政策取向之一,财政转移支付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我们以吉林省为例,通过基尼系数测算工具,比较全面、完整地度量当前各类转移支付的均等化效果。其中,缓解县乡财政困难补助、取消农业特产税降低农业税率补助的均等化效果较强,均衡性转移支付、调整工资补助、农村税费改革补助的均等化效果一般,各项税收返还、专项补助没有均等化效果。因此,要优化转移支付结构、科学确定各项转移支付分配公式、提高落后地区政府改善民生的意愿和能力,逐步实现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关键词:
财政转移支付 均等化 基尼系数 效果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权 唐葵
文章以吉林省1978~2007年统计数据,采用协整检验和模型,从长期均衡角度,对吉林省地方财政支出、银行信贷规模、对外贸易总额与吉林省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地方财政支出、银行信贷规模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显著,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显著,属于"进口"拉动型经济。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郇环 李娟 李鸣晓
经济增长过程中排放的废水超过地下水容量时可能会导致地下水污染。产业结构不合理是导致地下水污染的重要根源。以吉林市为例,根据地下水污染状况、产业经济特征以及不同行业的水污染特性,提出具有针对性的产业结构调整思路和路径。研究结果显示,吉林市产业发展具有资源依赖特征突出、重化工主导特色明显、产业技术水平较低等特点,由此导致地下水严重污染。通过加大不同类型行业的结构调整力度、促进工业行业的效率改进与提高、大力推进公共平台与基础设施建设,吉林市地下水污染状况得到一定程度缓解,但是未来仍有大量结构调整工作需要推进。
关键词:
产业结构调整 地下水污染 污染特性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入选理由全面深化职业教育改革,从加强顶层设计,协调统筹推进,明确类型特色,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育人模式改革等方面发力,为吉林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贡献职教力量。亮点2021年12月,教育部与吉林省人民政府联合印发《关于加快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推进技能社会建设的意见》,
关键词:
校企合作 吉林省 中职学校 高职院校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建平 张柏 张树清
吉林省西部草地退化严重,研究该区草地时空演变对其畜牧业及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利用1980、1995、2000年三期遥感影像,在RS与GIS支持下,解译提取该区草地信息,分析其时空变化。结果表明:①20年来,草地面积减少40.70%,尤其高覆盖度草地,净减少率达51.96%;②1980至1995年,从动态度可以看出高覆盖度草地对草地整体变化影响较大;1995至2000年,总动态度和高、中覆盖度草地动态度接近,这两种草地类型对草地整体变化影响较大;③草地主要转化为耕地和盐碱地,转移面积分别达475799.43hm2和303182.06hm2;④20年来,各类型草地重心向东北方向偏移,不...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高同彪 刘云达
吉林省作为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担负着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使命,自从种植业结构优化调整以来,随着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提高,耕地生产力稳步提升。然而,关于耕地生产力各要素的重要程度及其合理配置、运用,尚未形成有效的分析方法。依据经济效果研究的一般原理以及影响耕地生产力的社会经济因素,运用比较分析法对吉林省耕地生产力进行量化分析的结果表明,鼓励推广农业科技和促进生产要素的最佳投入,是比单一地控制耕地面积减少、投入更多劳动力更为现实和直接的选择,也是促进耕地生产力经济效果优化提升的有效途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