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220)
- 2023(14911)
- 2022(13171)
- 2021(12354)
- 2020(10383)
- 2019(24042)
- 2018(23821)
- 2017(45883)
- 2016(24957)
- 2015(28118)
- 2014(27768)
- 2013(27143)
- 2012(24947)
- 2011(22141)
- 2010(21591)
- 2009(19484)
- 2008(18438)
- 2007(15673)
- 2006(13429)
- 2005(11106)
- 学科
- 济(94994)
- 经济(94885)
- 管理(69070)
- 业(65109)
- 企(54200)
- 企业(54200)
- 方法(47279)
- 数学(41343)
- 数学方法(40710)
- 农(25935)
- 财(24142)
- 学(23646)
- 中国(22934)
- 业经(20839)
- 地方(19888)
- 农业(17619)
- 理论(16265)
- 贸(16040)
- 贸易(16032)
- 务(15826)
- 财务(15755)
- 财务管理(15720)
- 易(15518)
- 和(15260)
- 环境(15237)
- 制(15213)
- 技术(15068)
- 企业财务(14828)
- 划(13020)
- 银(12299)
- 机构
- 大学(342941)
- 学院(341164)
- 管理(135972)
- 济(128288)
- 经济(125431)
- 理学(119179)
- 理学院(117846)
- 管理学(115389)
- 管理学院(114821)
- 研究(113084)
- 中国(82079)
- 科学(75019)
- 京(73070)
- 农(61677)
- 业大(57370)
- 财(56659)
- 所(56646)
- 研究所(52457)
- 中心(52013)
- 江(48975)
- 农业(48891)
- 财经(46641)
- 北京(45240)
- 范(45102)
- 师范(44569)
- 经(42586)
- 院(42113)
- 州(39421)
- 经济学(37842)
- 技术(37166)
- 基金
- 项目(249126)
- 科学(194772)
- 基金(180631)
- 研究(176384)
- 家(160022)
- 国家(158755)
- 科学基金(135726)
- 社会(108704)
- 社会科(102809)
- 社会科学(102781)
- 省(97828)
- 基金项目(96728)
- 自然(92360)
- 自然科(90178)
- 自然科学(90152)
- 自然科学基金(88495)
- 划(83401)
- 教育(81189)
- 资助(74642)
- 编号(71644)
- 重点(56176)
- 成果(55957)
- 部(53964)
- 发(52774)
- 创(51750)
- 课题(48892)
- 科研(48655)
- 创新(48360)
- 计划(47260)
- 大学(46071)
- 期刊
- 济(132167)
- 经济(132167)
- 研究(92972)
- 中国(61232)
- 学报(61171)
- 农(54765)
- 科学(54714)
- 管理(47610)
- 大学(45755)
- 学学(43225)
- 财(42929)
- 农业(38302)
- 教育(36504)
- 技术(30333)
- 融(23293)
- 金融(23293)
- 业经(22445)
- 财经(21470)
- 经济研究(20684)
- 业(19972)
- 图书(18636)
- 经(18310)
- 科技(17465)
- 问题(17422)
- 版(17407)
- 资源(16745)
- 业大(16625)
- 技术经济(15855)
- 理论(15645)
- 实践(14512)
共检索到4763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保琦 肖伟华 杨明智 孙青言 宋长虹 侯保灯 董晓勇
为探讨土壤特性和地形特征这2个最为核心的耕地资源限制因子影响下的可用于耕地的土地资源,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土壤类型及其性质和地形影响,以ArcGIS分析工具为平台,构建耕地资源识别模型,对锦西灌区内可用于耕地的土地进行识别分析。结果表明:在锦西灌区1 200.59km2的土地中,568.33km2适宜耕地,较适宜耕地的面积为5.92km2,改良后适宜的面积为564.15km2,仅62.19km2不适宜耕地,不适宜耕地部分包括受土壤因素限制的34.19km2和受地形影响的32.00km2,综合考虑两
关键词:
耕地识别 土壤属性 地形特性 锦西灌区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蒋威 郜允兵 刘玉 邢世和
基于测土配方采样点调查数据和土地利用现状数据,构建常规耕地质量评价中的土壤有机质含量的面状数据;基于此,采用面克里格法和序贯高斯条件模拟法估测北京大兴区南部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并采用验证图斑的点数据和面数据形式进行精度评价,进而探寻基于面数据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最优估测方法。结果表明,面克里格法和序贯高斯条件模拟法对研究区耕地土壤有机质空间分布的估测效果具有一致性,但序贯高斯条件模拟法的平滑作用较弱,且单次随机模拟的局部特征变化更突出;点验证和面验证的相关系数与一致性系数表明,面克里格法和序贯高斯条件模拟法可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杜书立 葛翠萍 付微 赵军 孟凯
以2013年三江平原富锦市实地调查和采样数据,1981年国家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和各种辅助图件为基础,运用地统计学、统计学和GIS技术等研究方法,分析三江平原富锦市农田耕层土壤有机质(SOM)空间分布特征,探讨其32年间SOM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2013年富锦市SOM含量平均值为42.1 g/kg,较1981年下降了18.6%;在空间上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东南高西北低的分布格局,属于中等强度空间相关,受结构性因子和随机因子的共同作用。按照国家第二次土壤普查时富锦市SOM分级标准,1981-2013年有85.9%的农田耕层SOM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有50.5%面积得到了提升,有35.4%面积有所...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赵业婷 常庆瑞 陈学兄 马廷刚
【目的】研究陕西关中地区县域耕地土壤速效磷的空间变异特征和分布格局,探讨其主要影响因子。【方法】以陕西省武功县为研究区,在0~20 cm土层,以"S"形法采集耕地土样2 219个,运用地统计学结合GIS技术,拟合最优半方差模型,进行普通Kriging插值分析。【结果】研究区土壤速效磷含量为3.10~65.80 mg/kg,平均值为21.75 mg/kg,最佳半方差模型为球状模型,且具各向异性特征,块金系数为0.360 3,具有中等强度的空间相关性。【结论】研究区土壤速效磷含量高低区域分布比较明显,总体分布状况与地貌特征基本一致。地形地貌、土壤质地、灌溉条件和施肥是影响武功县耕地土壤速效磷含量空...
关键词:
地统计学 速效磷 空间格局 武功县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爱民 封志明 阎丽珍 于格
论文首先在理论上系统分析了耕地资源约束与农产品生产能力之间的关系;以东北地区和黄淮海地区的大豆生产为重点,对主产区大豆生产的经济效益及影响大豆生产的资源、环境等其他问题进行了研究;并以县为基本单元,对中国大豆主产区未来大豆最大可能生产规模进行了预测;在分析大豆主产区大豆综合生产潜力基础上,研究提出了2020年之前中国大豆的最大可能生产能力在2800×104~3400×104t左右。但由于中国大豆生产和大豆加工存在严重的空间布局错位,应实施“南进北出”的大豆贸易战略;东北平原区的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是大豆增产潜力最大的地区,但该地区也是玉米主产区,扩大大豆种植面积必然带来玉米种植面积的下降,也将影...
关键词:
耕地资源 农产品 大豆 生产能力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郑鹏飞 郑艳东 赵利华 宋安安 张长春
[目的]科学合理的适宜性评价是确保耕地整理能够有效开展的前提条件,同时对于我国的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保障也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方法]该研究首先选取可以反映区域耕地整理适宜性的指标因子,然后参考胡学东提出的约束条件评价模型,引入区域生态安全和社会经济双重约束,对研究区域在双重约束下的耕地整理适宜性进行评价,并通过K-Means聚类法将研究区域的耕地整理适宜性分区进行合理划分。[结果]生态安全约束和社会经济约束对区域耕地整理适宜性水平具有重大影响,高生态安全约束与高社会经济约束会降低耕地整理的适宜性,低生态安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林耀奔 叶艳妹 吴次芳 胡一鸣 施昊坤 王巧若
研究目的:为全面真实地反映耕地土壤质量水平,构建涵盖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特征以及重金属污染等指标的综合评价模型,以实现土地整治区耕地土壤质量的科学评估。研究方法:最小数据集(MDS)、土壤实验以及DNA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结果:(1)研究区内耕地土壤质量水平不是很高(SQ3);(2)土地整治可以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特征指标和土壤有机质含量,并有效降低重金属污染水平;(3)综合整治和传统耕作下的耕地分别具有最高(SQave=0.53)和最低(SQave=0.41)的土壤质量水平。研究结论:从微生物视角构建耕地土壤质量评价模型,有助于提高耕地资源的生态保护意识,可以为耕地综合效益评估和土地整治技术创新提供参考。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吕静 常庆瑞
运用地统计和GIS技术,研究陕西省陇县耕地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空间分布特征,探讨地形因子对养分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耕地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和碱解氮含量均处于中等偏下水平,速效钾含量位于较高水平。有机质平均含量为11.98g/kg,碱解氮平均含量为67.68mg/kg,有效磷含量变幅较大,平均含量10.26mg/kg,速效钾含量较高,平均为157.95mg/kg。土壤养分含量和地形变量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其中,海拔与速效钾、有机质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与有效磷、碱解氮呈负相关,但相关关系不明显;坡度与有机质、速效钾呈正相关,与有效磷、碱解氮显著负相关;有机质、有效磷、碱解...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崔增团 郭世乾
应用GIS技术,结合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方法等现代统计分析技术,以甘肃省肃州区为例,对河西走廊灌溉农业区耕地地力进行综合评价,研究其影响该区域耕地地力的主要指标。结果表明,影响该区域耕地生产潜力主要指标顺序依次为:剖面构型>障碍层位置>质地构型>灌溉保证率>土体含盐量>有机质>有效土层厚度>海拔高度>障碍层厚度>有效磷>灌溉模数>土壤侵蚀程度>速效钾。肃州区耕地地力等级可分为四等,一、二、三等地占的比例较大,分别为36.1%、37.2%和21.6%,占总耕地的94.9%,四等地占的比例较小,为5.1%。与国家耕地地力等级对比,肃州区一至四等地,分别对应国家三至六等地,因此,该区域耕地生...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浩 钟文挺 谢丽红 林超文
为较准确地评价耕地土壤熟化度,利用特尔斐法确定各项评价因子及权重,通过测定7项相对比较容易掌握的指标,再运用综合评价法对耕地土壤熟化度进行评价,并用水稻土及旱地3种作物的产量分值与对应的土壤评价分值进行配对相关性分析与配对样本t检验显著性分析,以判定评价结果的可信度。结果表明,3种作物的产量分值与对应的土壤评价分值配对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其配对样本t检验不显著,产量级别与土壤评价级别的平均差值均不超过0.1。该评价方法具有一定的可信度。
关键词:
土壤 熟化度 评价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凤荣 安萍莉 王军艳 张军连 刘黎明 陈焕伟
土壤质量指标是耕地分等指标的重要组成部分。耕地分等中土壤指标的选择应该遵循稳定性、空间变异性、主导性、生产性原则。主成分分析、相关分析、土壤特性响应时间、变异系数等方法是选取耕地分等指标的科学定量方法 ,但最有效的耕地分等指标体系选取方法应根据土壤学研究成果和生产实践经验。而指数和方法是综合评价耕地等级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耕地分等 土壤质量指标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磊 齐雁冰 常庆瑞 杨凤群
【目的】筛选出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中最适宜的土壤速效钾空间预测方法,为准确预测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提供依据。【方法】以陕西汉中汉台区耕地土壤速效钾含量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反距离加权插值法、径向基函数插值法和普通克里格插值法3种方法,在选取3种方法最优模型参数的基础上,对试验区域内2 022个土壤速效钾样点进行空间插值,并对结果进行验证及评价。【结果】通过对3种空间插值方法进行交叉验证,径向基函数插值法均方根误差为267.349,小于其他2种插值方法;其相关系数为0.687,大于其他2种插值方法。利用分区符合度法和插值结果图进一步验证,结果表明,相对于反距离加权插值法和普通克里格插值法,径向基函数插值...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杨艳萍 董瑜 韩涛
[目的/意义]基于专利共被引聚类和专利组合分析构建关键技术识别分析框架,可为产业、企业决策和规划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过程]首先通过专利共被引聚类获得若干个聚类簇;再通过领域专家对聚类簇进行判读和命名;最后从专利活动和专利质量两个维度对聚类簇进行专利组合分析,其中专利申请数量和被引频次均较高的专利簇即为关键技术。[结果/结论]与已有方法比较研究表明,本方法不仅可以有效识别产业关键技术,还能在中观的产业层面揭示出切合实际需求的技术方向,也可为企业根据自身需求制定不同的技术发展战略提供指导。
关键词:
共被引聚类 专利组合分析 产业关键技术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祝锦霞 朱锦尉 徐保根
为快速、准确地评定耕地质量等级,了解耕地质量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本研究提出基于快速信息识别技术的耕地质量等级评定技术。以《农用地分等规程》为指导,通过调查确定影响耕地质量的因素有土壤、农田基础设施、污染状况、土地利用状况、耕作便利条件。这些因素通过分析样点到沟渠、河流、水库水面、农居点、公路、城镇的距离,计算图斑的面积、周长,及地统计方法由点到面的空间预测表现。通过构建耕地质量等级评价的指标体系,定性定量相结合综合确定评价因素的权重。构建耕地质量综合指数,构建无损、快速的耕地质量等级评定模型,并具体应用检验研究理论和方法的科学性。通过对比分析得到基于快速信息识别的耕地自然质量等别与传统的农用地分等的吻合度在78%左右,评价结果科学可信。说明提出的基于快速信息识别的耕地质量等级评定方法客观、有效,为今后耕地质量动态监测与农用地分等成果更新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关键词:
地统计 定量化指标 快速信息识别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易军 梅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部分耕地非农化已成必然,开展耕地集约利用研究,对缓解人地矛盾、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以江西省为例,从人地关系角度出发,构建基于PSR模型的耕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极差标准化方法及综合指数法,计算出1998~2007年江西省耕地利用集约度,得出在这期间江西省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及PSR各子系统协调度呈上升趋势;并通过SPSS软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其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变化的驱动因素,主要概括为社会经济因素、耕作资源及政策制度因素、自然因素。研究结果可为江西省今后耕地集约利用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也为其他省份提供一些参考价值。
关键词:
PSR 耕地集约利用 驱动力 江西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空间保护分区研究——以辽宁省盘锦市为例
基于情报感知理念的Sigma核心文献识别方法——以国际信息服务研究为例
基于特征知识元的专利语义引用识别方法研究——以量子计算领域为例
杭锦旗黄河南岸灌区土壤质量指数计算方法比较研究
陕北黄土高原坡耕地土壤养分特征研究
农业绿色转型约束下耕地绿色利用效率动态演进及其收敛特征研究——以长江中游粮食主产区为例
基于CVM与AHP方法的耕地资源外部效益研究——以武汉市洪山区为例
基于产能的耕地资源保护级别评定方法研究——以河北省卢龙县为例
GIS辅助下的图斑地类识别方法研究——以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为例
共性技术识别方法构建与实证研究——以集成电路行业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