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812)
- 2023(17279)
- 2022(15083)
- 2021(14186)
- 2020(11802)
- 2019(27420)
- 2018(27091)
- 2017(53156)
- 2016(28887)
- 2015(32171)
- 2014(32200)
- 2013(31541)
- 2012(28996)
- 2011(25886)
- 2010(25762)
- 2009(23475)
- 2008(22592)
- 2007(19606)
- 2006(17281)
- 2005(14877)
- 学科
- 济(117367)
- 经济(117247)
- 管理(82322)
- 业(77610)
- 企(63249)
- 企业(63249)
- 方法(52722)
- 数学(46282)
- 数学方法(45638)
- 农(33081)
- 中国(31053)
- 财(28830)
- 地方(27385)
- 学(25152)
- 业经(25136)
- 农业(22379)
- 环境(20532)
- 贸(19845)
- 贸易(19834)
- 易(19189)
- 制(19145)
- 理论(18513)
- 和(18060)
- 务(17817)
- 财务(17739)
- 财务管理(17701)
- 技术(17414)
- 划(17098)
- 策(16747)
- 企业财务(16660)
- 机构
- 学院(397239)
- 大学(396293)
- 管理(160089)
- 济(158849)
- 经济(155289)
- 理学(138885)
- 理学院(137293)
- 管理学(134811)
- 管理学院(134065)
- 研究(132402)
- 中国(97957)
- 京(84708)
- 科学(82280)
- 财(71951)
- 所(64621)
- 农(62334)
- 中心(61235)
- 研究所(59091)
- 业大(59046)
- 江(58274)
- 财经(57940)
- 范(54008)
- 师范(53578)
- 北京(52984)
- 经(52795)
- 院(49383)
- 农业(48335)
- 州(47275)
- 经济学(47012)
- 师范大学(43361)
- 基金
- 项目(277595)
- 科学(219048)
- 研究(203386)
- 基金(201154)
- 家(174595)
- 国家(173167)
- 科学基金(149880)
- 社会(128222)
- 社会科(121496)
- 社会科学(121465)
- 省(107983)
- 基金项目(107492)
- 自然(98059)
- 自然科(95706)
- 自然科学(95686)
- 自然科学基金(93923)
- 教育(93452)
- 划(91081)
- 编号(83629)
- 资助(82482)
- 成果(66595)
- 重点(61893)
- 部(60927)
- 发(59467)
- 课题(57310)
- 创(57011)
- 创新(53159)
- 科研(52649)
- 国家社会(52305)
- 教育部(52302)
- 期刊
- 济(172002)
- 经济(172002)
- 研究(115027)
- 中国(73846)
- 学报(59058)
- 管理(56881)
- 科学(56736)
- 农(55793)
- 财(54047)
- 大学(45473)
- 教育(42943)
- 学学(42805)
- 农业(38692)
- 技术(35738)
- 融(32117)
- 金融(32117)
- 业经(29044)
- 财经(26728)
- 经济研究(26647)
- 问题(23836)
- 经(22916)
- 图书(20422)
- 资源(20080)
- 业(19616)
- 技术经济(19373)
- 科技(18807)
- 理论(18289)
- 现代(18246)
- 版(17937)
- 统计(17936)
共检索到5747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广娣 冯长春 曹敏政
目前我国正处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时期,城镇建设不断加快,城市用地迅速扩张。与传统城镇化相比,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应该与区域自然基础和生态环境格局相匹配,科学判别和保护城市空间增长的生态底线,引导城市空间发展方向具有重要意义。借助SPSS软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铜陵市土地利用生态敏感性进行评价分析,得到综合生态敏感性评价分级图,并据此划定城市空间增长的刚性边界和弹性边界,提出相应的空间管制策略。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宋戈 崔登攀 陈红霞
集约利用土地是资源型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文章以我国中部有色金属城市安徽省铜陵市为例,根据铜陵市的土地利用现状和经济发展所处阶段,结合土地利用的社会、经济、生态的特点以及资源开发状况,构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方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并采取综合评价法对铜陵市2002-2006年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价,结果得出2002-2006年铜陵市的土地利用程度处于由极不集约向集约转变的发展过程,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与经济发展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城市发展条件的差异和城市发展动力因素的不同是其内在的主要动因,因此应及时采取对策尽快实现土地利用方式的根本转变。
关键词:
有色金属城市 铜陵市 土地集约利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朱东国 谢炳庚 陈永林
生态环境较脆弱和自然旅游资源较丰富是山地旅游城市的重要特点。在旅游开发中,山地旅游城市的生态敏感性对旅游用地的规模和方式产生影响,旅游用地策略应建立在生态敏感性评价的基础上。以典型山地旅游城市张家界市为例,基于山地生态特征和人为活动状况,选取高程、坡度、植被覆盖、水域和地质灾害易发性等5个因子作为生态敏感性的评价指标,运用遥感和GIS技术,采用因子加权叠加法,得到张家界市域综合生态敏感性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张家界市域生态敏感性总体较高,区域差异明显,高度敏感区、中度敏感区、低度敏感区和不敏感区面积比重分别为研究区总面积的20.93%、67.16%、11.57%和0.34%。在对生态敏感性分析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生态敏感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旅游用地措施,为张家界市生态环境保护和建成国际风景旅游城市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路径。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孙雁
通过构建生态敏感性分析指标体系,对沈阳市辖区范围内的土地利用进行单因子分析和综合分析,并在ArcGIS支持下,进行空间叠置分析,生成生态敏感性分区图。在此基础上,结合研究区的土地利用现状,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合理优化土地利用空间结构。为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形成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空间布局提供依据。
关键词:
生态敏感性 优化土地利用 空间布局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宝武 张远景 秦可娜 肖一夫
统筹兼顾生态系统稳定发展与建设用地开发利用是今后城乡建设的必然方向。以黑瞎子岛为研究区,选取地形地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水环境缓冲区、动物多样性和人类活动5个评价因子构建生态敏感性评价体系,使用层次分析法与加权叠加法进行综合分析,并结合评价结果进一步提出研究区生态保护和建设用地布局多情景策略。研究表明:(1)研究区分为高级、中高级、中级和低级四级生态敏感区,其中,高级和中高级生态敏感区占全区面积总和的80%以上;(2)根据发展方向及时序的调整,提出三种不同情景模式下的黑瞎子岛用地开发策略:情景一以生态保护为主,严格控制土地开发界限,将黑瞎子岛的生态功能发挥到最大程度;情景二兼顾黑瞎子岛的生态与...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吴金华 李纪伟 朱鸿儒
在对延安市土地生态环境问题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基于ArcGIS区统计方法进行土地生态敏感性评价,并首次采用了客观确权法——变异系数法确定评价因子权重,与以往叠加评价方法相比,在评价思路、确权方法、评价单元和叠加方法上都有不同程度改进,评价结果更加准确、客观、实用。土地生态敏感性评价结果显示,极敏感和高敏感区占到了全市总面积的40.11%,不敏感和低敏感区占全市总面积的52.06%,地域分异规律上,敏感性程度由北向南逐渐递减,并进行了土地利用生态敏感性评价。最后,针对不同土地生态敏感性分区因地制宜提出用地策略,为本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和指导今后土地科学利用服务。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江源
随着全球环境资源问题的日益严重,对于矿产资源型城市的研究已经成为一项世界性的课题。而属于其末期形态的矿产资源枯竭型城市更是城市类型中极具特色的一类,表现出独特的成长规律和发展特点。矿产资源枯竭型城市衰弱的根本原因是城市本身在长期依赖资源产业的情况下导致的产业结构不合理造成的,而解决区域产业结构不合理最直接的办法是培养接续主导产业,优化原有产业发展模式,推进区域经济走向合理、科学、快速的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金贤锋 董锁成 刘薇 李雪
推进城市转型、改变"矿竭城衰"发展轨迹是目前我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首要任务。考虑到接续替代产业发展在转型战略中的普遍性和重要性,尝试从资源开发、空间结构演化、生态环境变化三个视角探究产业链延伸与资源型城市演化间的内在关系,并对安徽省铜陵市进行实证,以期为国内资源型城市转型实践提供一些思路和启示。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远 王义琛 周婧 王芳 朱晓东 陆根法
资源利用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是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以安徽省铜陵市为例,尝试运用物质流分析方法以及最新发展的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ARDL)对铜陵市1990~2008年资源利用和实际GDP二者关系进行检验和分析。采用了物质流分析指标中直接物质投入来表征区域资源利用量。ARDL边界检验结果表明了资源利用和经济增长间存在稳定的长期均衡关系。进一步通过ARDL-ECM模型分析了区域经济增长对资源利用长期弹性系数和短期弹性系数,并揭示出资源利用对经济增长的短期和长期因果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当前资源投入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铜陵经济增长。同时还对铜陵经济增长和资源保护战略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雨村 陆建城
以工业化推动城市化,是城市发展的重要阶段和基本模式,而伴随着工业化引发的一系列城市生态环境污染问题,又不断"冲击"着城市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本研究借助ArcGIS软件在空间分析方面的优势,以吴江区的生恋敏感性和交通便捷性的综合评价作为工业布局优化研究的切人点,并结合吴江区工业发展的现状,试图探索一种工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的布局方法,以便用于对吴江"存量"工业布局的优化和"增量"工业布局的指导。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郑仰阳 谢正观
城市非建设用地在城市的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建设用地不断向外无序扩张和蔓延,侵占了相当一部分数量的城市非建设用地。因此,需要进行城市非建设用地的规划研究来达到对其保护和发展的目的。生态敏感性评价作为应用广泛的技术方法,能够为城市非建设用地规划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本文以龙海市九龙江地区为例,通过生态敏感性评价分析,对其城市非建设用地规划进行了研究,划分了生态功能区,并提出了各区的控制导则。
关键词:
城市非建设用地 生态敏感性 生态功能区划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伟
通过基于文献的理论分析,借鉴国内外关于产业链的研究与实践,概括提出产业链的5个维度,并对资源型产业链的概念、内涵做了进一步界定和阐述。通过从要素、动力、过程层面的定性分析,揭示了资源型产业链演进机理、治理模式,基于产业链的5维视角,构建了资源型产业链的升级路径。在此基础上,以有色资源型城市铜陵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从产业链的延伸、拓展和整合的三个层面,针对性地提出了铜产业链升级的具体路径和策略。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伟
通过基于文献的理论分析,借鉴国内外关于产业链的研究与实践,概括提出产业链的5个维度,并对资源型产业链的概念、内涵做了进一步界定和阐述。通过从要素、动力、过程层面的定性分析,揭示了资源型产业链演进机理、治理模式,基于产业链的5维视角,构建了资源型产业链的升级路径。在此基础上,以有色资源型城市铜陵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从产业链的延伸、拓展和整合的三个层面,针对性地提出了铜产业链升级的具体路径和策略。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张晶 陈新明 李琴琴 叶湘 张学文
研究目的:选择土壤因子、水环境因子、大气因子和生境因子4个生态敏感性因子构建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生态环境敏感性综合评价与分区。研究方法:因子叠加法,模糊物元模型和GIS技术。研究结果:按生态敏感度的高低将宜城市生态敏感性划分为不敏感区、潜在敏感区、一般敏感区、中度敏感区和重度敏感区,在此基础上得到宜城市综合环境敏感性分布图。研究结论:运用模糊物元模型和GIS技术进行区域生态环境敏感性分析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可为生态功能区划和环境保护提供依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周洁 王远 安艳玲 陆根法 王群
本文应用M.Wackernagel等提出的生态足迹方法,对安徽省铜陵市2000~2003年间的生态足迹指标进行了计算,通过对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万元GDP生态足迹等指标的变化趋势分析来评价铜陵市近年来的可持续发展水平,继而提出了铜陵市实现提高可持续发展竞争力的政策建议,包括循环经济建设和生态补偿等等。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生态足迹 循环经济 生态补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