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896)
- 2023(19433)
- 2022(16722)
- 2021(15788)
- 2020(13223)
- 2019(30152)
- 2018(29853)
- 2017(58031)
- 2016(31396)
- 2015(35268)
- 2014(34709)
- 2013(33829)
- 2012(31053)
- 2011(27973)
- 2010(28217)
- 2009(26062)
- 2008(25423)
- 2007(22537)
- 2006(20038)
- 2005(17435)
- 学科
- 济(122744)
- 经济(122585)
- 业(96366)
- 管理(94588)
- 企(74475)
- 企业(74475)
- 方法(52254)
- 农(50927)
- 数学(45273)
- 数学方法(44626)
- 财(34143)
- 农业(33680)
- 中国(33075)
- 业经(31346)
- 制(28155)
- 学(25515)
- 地方(24322)
- 技术(23428)
- 贸(21978)
- 贸易(21966)
- 易(21391)
- 务(20548)
- 财务(20464)
- 财务管理(20418)
- 银(20344)
- 银行(20301)
- 理论(20048)
- 策(19888)
- 体(19535)
- 行(19359)
- 机构
- 学院(435611)
- 大学(433181)
- 济(176813)
- 管理(174561)
- 经济(173009)
- 理学(150859)
- 理学院(149241)
- 管理学(146634)
- 管理学院(145824)
- 研究(143865)
- 中国(110665)
- 京(91395)
- 科学(87363)
- 财(83139)
- 农(80034)
- 所(70777)
- 中心(67329)
- 业大(67182)
- 江(65735)
- 财经(65181)
- 研究所(63998)
- 农业(61434)
- 经(59451)
- 北京(57146)
- 范(56722)
- 师范(56251)
- 院(52476)
- 经济学(52230)
- 州(52152)
- 财经大学(48256)
- 基金
- 项目(296909)
- 科学(235091)
- 研究(220686)
- 基金(215657)
- 家(186865)
- 国家(185237)
- 科学基金(160380)
- 社会(139714)
- 社会科(132226)
- 社会科学(132193)
- 省(116287)
- 基金项目(114341)
- 自然(103415)
- 教育(101118)
- 自然科(100976)
- 自然科学(100953)
- 自然科学基金(99141)
- 划(97133)
- 编号(90979)
- 资助(87618)
- 成果(73438)
- 重点(66079)
- 部(65894)
- 创(63989)
- 发(63469)
- 课题(62192)
- 创新(59297)
- 制(57396)
- 国家社会(57271)
- 教育部(56606)
- 期刊
- 济(197804)
- 经济(197804)
- 研究(128291)
- 中国(89971)
- 农(77770)
- 学报(65454)
- 管理(63824)
- 财(63718)
- 科学(62412)
- 农业(52592)
- 大学(51426)
- 教育(49384)
- 学学(48559)
- 融(42527)
- 金融(42527)
- 技术(39025)
- 业经(36327)
- 财经(31418)
- 经济研究(29539)
- 经(26890)
- 业(26336)
- 问题(26328)
- 科技(21782)
- 版(21292)
- 技术经济(21212)
- 理论(20311)
- 图书(20198)
- 现代(19861)
- 资源(19089)
- 世界(18564)
共检索到6482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林青 刘进梅
在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农地制度创新的目的不是要危及或取消农村家庭经营,而应是在保持其存在和维护其权益的基础上,使农地制度更具有包容性和扩展性,以适应农业适度规模化、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的需求。研究分析表明,我国农业人口较多的国情及土地流转对工业化的依附性,就决定了土地流转不能成为破解"三农"问题的中轴制度工具,若政府以政策利好推进土地规模化流转,势必引致逆政策预期的社会风险;而农地合作能够兼顾农业效率提升和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要求,成为以工补农、以农稳工的制度联结纽带。农地制度创新就是要建立以农地合作为中轴、联结千家万户家庭经营的农业和农村工业化的政策支持体系,走出一条适合国情的、由农民主导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工业化的特色之路。
关键词:
土地流转 逆政策预期 农地合作 制度创新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王劲屹
"土地银行"是促进农村承包土地流转效率的一项制度创新,一方面可以解决农地闲置问题,提高农民的收入,另一方面可以让现代农业企业集中土地,实施机械化规模耕种。然而,"土地银行"的可持续性发展离不开邻域制度的支持,需要建立一个公允的土地评估体系,放宽法律条文对农地抵押的限制,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如此方能使其服务"三农"的功效得以发挥。
关键词:
土地银行 农地流转 土地抵押贷款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梁伟
创新农地流转制度从而提高农地资源配置效率,对于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农地流转制度创新的关键在于形成系统性、整体性的制度框架。皖南F区的经验表明,村社本位的组织化农地流转模式是农地流转制度创新的重要路径,该模式包含了农地产权变革、农地流转政策实践、农业经营主体选择、农地租金调整和市场风险防控等多个维度的内容,形成了整体性的农地流转制度设置和运作体系。村社本位的组织化农地流转模式以村社集体为核心载体,通过政府引导下的行政资源承接、以动员为基础的公意统合和基于村民自治的民主过程等机制,明确了地方政府、村社集体和农民的权责关系,推动了农地流转秩序的有效运转。村社本位的组织化农地流转模式能为“三权分置”背景下农地流转制度创新提供参考。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夏柱智
农地规模经营需克服土地细碎化,这以农地流转制度创新为前提。自发土地流转难以克服土地细碎化,"行政干预市场"又损害了弱势农民自主交易权利,这启示制度创新需在满足保障农户自主交易前提下供给低成本整合细碎化土地产权的机制。皖中宣州县经验表明可行的制度创新步骤是:首先建立农地所有权、承包权和使用权"三权分离"新制度,重构土地集体所有制;其次建立自下而上的农地流转组织和规范体系,形成"农户主体、村社中介"的农地流转新模式。我国完全可以利用集体所有制优势,创新农地流转制度,克服东亚小农国家共同面临的土地细碎化问题。
关键词:
农地市场 土地承包 土地细碎化 土地流转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乔俊峰
文章采用激励理论、合约理论的分析方法,探讨了中国农村土地流转发展缓慢的原因:农户土地转让激励不足、关系型合约限制了农地转让的发展。只有通过完善农户转让的激励机制,实现由关系型合约向规则型合约的转变,才能真正使农地流转起来。
关键词:
土地经济 农地转让 制度创新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夏柱智
当前农地流转市场难以整合细碎化的土地产权,形成市场失灵,诱发地方行政干预市场,亟须创新农地流转制度。新制度需要同时满足农民自主产权交易与低成本产权整合两功能,形成"农户主体、村社中介"的农地流转模式。皖中繁昌县调研表明可行的制度建构路径是:由中央明确制度创新的基本框架;地方政府供给农地流转制度创新;村社集体组织则以"虚拟确权"为核心特征的自主制定制度实施细则。结论启示我国可以发挥集体土地所有制优势,创新农地流转制度以达到克服土地细碎化之农业现代化目标。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红宇
在中国,关于农地产权政策的设计更多地限定于土地使用制度安排,而对于其他产权问题,比如对所有权的界定更多地来自于理论界的争辩。这并不是说所有权不重要,也不意味农地所有权的变革,或者变现阶段的农地集体所有为国有抑或私有,会触动意识形态的根基。而仅从纯粹经...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文杰
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托制度是我国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方式的创新,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托制度具有法律依据和实践基础,有利于实现土地的良性增值,有效保障承包方的利益和防止土地的抛荒现象。在构建这一制度时,应对受托人的资格、信托登记、受托人和承包方的权利义务等问题作出明确的规定。
关键词:
土地承包经营权 农地流转 信托制度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者贵昌 朱霁
本文通过对我国农地制度和土地流转政策的解读,分析了建立农地金融制度的必要性,在学习借鉴国外农地金融体系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我国农地金融制度的基本设想。
关键词:
农地制度 农地流转 农地金融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明亮
本文在对关于土地调整的相关农地制度安排和实际运行情况进行梳理的基础上,通过个案的形式呈现了以土地调整为线索的自发性农地制度变迁过程。鉴于农民会以自身利益为出发点,对自上而下的制度安排形成多元化的理解,笔者认为在农地制度改革过程中应该考虑农民的利益状况,尊重其自主选择权,而非仅仅追求理论逻辑的严密性。
关键词:
土地制度 土地调整 利益 公平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张红宇
中国经济客观上存在的区域差别和在农地经营上存在的资源、劳动力、资本、技术的比较优势,不同农地制度创新和制度安排也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别。如“两田制”尽管在全国都有表现,但最多的制度安排却集中于中部地区;“规模经营”则明显地在大城市郊区和沿海发达地区表现出较强烈地制度供给冲动。因此,本报告例举“两田制”、“规模经营”以及“四荒”使用权拍卖三种在全国范围最多分布、影响最大的三种比较典型的制度创新类别,分析其起源、方式和制度绩效。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岳浩永 梁冬 徐文全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乡差距逐年扩大,农村传统的土地保障面临严重危机,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本文论述了加快和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将对建立农村现代社会保障体系起到关键作用,并对在农村土地实现合理流转前提下的农村现代社会保障体系做了初步设想。同时,文中提出在设计农村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时应考虑与城市社会保障的一致性,其为日后实现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提供了借鉴之处。
关键词:
农民 社会保障 土地流转 产权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王选庆
本文通过对现行农村金融管理体制的弊端以及农地金融困境的分析 ,提出了我国农地金融制度管理创新的基本思路与基本原则 ,进而对我国农地金融制度管理创新的具体方案与配套措施进行了系统设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