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027)
2023(17496)
2022(14725)
2021(13778)
2020(11384)
2019(26167)
2018(25951)
2017(50068)
2016(27016)
2015(30396)
2014(30410)
2013(29522)
2012(26766)
2011(23702)
2010(23111)
2009(20884)
2008(19872)
2007(16780)
2006(14534)
2005(12374)
作者
(74725)
(62308)
(61643)
(59014)
(39682)
(29997)
(28177)
(24460)
(23800)
(21863)
(21387)
(20868)
(19721)
(19327)
(19193)
(18891)
(18546)
(18448)
(17870)
(17709)
(15239)
(15008)
(14975)
(14275)
(13869)
(13775)
(13570)
(13511)
(12345)
(12323)
学科
(108051)
经济(107934)
管理(75058)
(71354)
(58124)
企业(58124)
方法(48277)
数学(42216)
数学方法(41632)
(31351)
中国(28798)
(25812)
地方(25404)
业经(24815)
(23509)
农业(21123)
(18274)
贸易(18261)
(18005)
(17671)
理论(17362)
环境(16885)
(16339)
技术(16303)
(16100)
财务(16018)
财务管理(15981)
企业财务(15038)
(14388)
(14341)
机构
大学(369038)
学院(368021)
管理(147478)
(143247)
经济(140122)
理学(128876)
理学院(127408)
管理学(124900)
管理学院(124246)
研究(120133)
中国(88750)
(78106)
科学(76060)
(63315)
(59361)
(58274)
业大(56218)
中心(55835)
研究所(53612)
(52896)
财经(51785)
(50791)
师范(50327)
北京(48251)
(47292)
农业(46250)
(44712)
(43083)
经济学(43066)
师范大学(40961)
基金
项目(264404)
科学(208797)
研究(193405)
基金(192173)
(167473)
国家(166089)
科学基金(143808)
社会(122027)
社会科(115494)
社会科学(115464)
(103152)
基金项目(102985)
自然(94139)
自然科(91969)
自然科学(91950)
自然科学基金(90242)
教育(89187)
(87085)
编号(79393)
资助(77428)
成果(62864)
重点(59108)
(57853)
(56418)
(54850)
课题(54079)
创新(51188)
科研(50583)
国家社会(50202)
教育部(49828)
期刊
(152019)
经济(152019)
研究(103264)
中国(69837)
学报(58091)
(54477)
科学(54381)
管理(52042)
(47566)
大学(44580)
教育(42045)
学学(41781)
农业(37487)
技术(32838)
(27455)
金融(27455)
业经(26534)
财经(23903)
经济研究(23586)
问题(20701)
(20473)
图书(20165)
(19019)
资源(18515)
科技(17861)
(17661)
技术经济(16627)
理论(16543)
现代(16268)
商业(15575)
共检索到5231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镇风华  舒帮荣  李永乐  李效顺  杨小艳  
深入研究城镇化协调性时空分异可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决策参考。与已有研究不同,本研究基于土地承载视角,采用协调度模型和互斥性矩阵,分阶段综合对比分析了长三角地区城镇化协调性的时空差异。结果显示:①土地—人口协调度方面,受规划滞后性及区域政策等的影响长三角整体协调性较弱,且经历了减弱——增强——减弱的过程,而不同省、市各时段人口—土地城镇化协调性也呈不同的波动性变化特征;土地—经济城镇化在各时段除少数城市不协调外,其余城市均较为协调;从整个时段上看各城市土地—人口和土地—经济城镇化分别主要表现为土地快速扩张和协调。②土地城镇化虽然与经济发展同步,但相对于人口城镇化普遍存在过于超前的现象,应将人口城...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黄剑锋  杨德才  操彬  
引入演化经济学的共同演化视角,在旅游业与城镇化共同演化关系的理论分析基础上,利用2001—2017年长三角地级以上城市面板数据,运用耦合、协调等方法,研究旅游业与城镇化共同演化的总体态势、时空过程和交互机制。结果表明:(1)旅游业与城镇化符合具有互作关系、交互选择适应、协同系统发生的共同演化基本准则,存在共同演化关系。(2)长三角旅游业与城镇化共同演化经历了起步选择、调整适应、整合协同三个阶段,共同演化的整体效益、交互状态、协同质量目前处于较高水平,并具有一定的空间分异性。(3)多维度交互、多主体参与、多机制驱动、多尺度推绎的交织作用,推动旅游业与城镇化非线性、正反馈、路径依赖、地理嵌入的共同演化交互动态。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贾艳青  张勃  张耀宗  唐敏  马彬  王国强  刘秀丽  罗正明  
论文利用长三角地区65个气象站1960—2014年日最高、最低气温资料,分析并比较了大城市站、一般城市站和乡村站极端气温指数变化趋势以及城市化对大城市站和一般城市站各极端气温指数趋势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极端气温暖指日数明显增加,冷指日数明显减少,极值指数呈微弱上升趋势。暖指数城市站比乡村站增加趋势明显,冷指数城市站比乡村站减少趋势明显。除月最低气温极小值外,其他极值指数变化趋势在城市、乡村间差异较小。大城市站冰冻日数、霜冻日数、冷(暖)昼日数和月最低气温极小(大)值城市化影响显著,一般城市站冰冻日数、霜冻日数和月最低气温极小值城市化影响显著,城市化对极端气温影响明显的是长三角北部、江苏南部和浙东南的部分城市站点。冷昼日数城市化效应在冬季较明显,暖昼(夜)日数城市化效应在夏季较明显,春季、夏季、冬季城市化对极值指数的影响显著。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贾艳青  张勃  张耀宗  唐敏  马彬  王国强  刘秀丽  罗正明  
论文利用长三角地区65个气象站1960—2014年日最高、最低气温资料,分析并比较了大城市站、一般城市站和乡村站极端气温指数变化趋势以及城市化对大城市站和一般城市站各极端气温指数趋势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极端气温暖指日数明显增加,冷指日数明显减少,极值指数呈微弱上升趋势。暖指数城市站比乡村站增加趋势明显,冷指数城市站比乡村站减少趋势明显。除月最低气温极小值外,其他极值指数变化趋势在城市、乡村间差异较小。大城市站冰冻日数、霜冻日数、冷(暖)昼日数和月最低气温极小(大)值城市化影响显著,一般城市站冰冻日数、霜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姚成胜  李政通  杜涵  王静  白彩全  
构建土地集约利用与经济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全局主成分法与隶属函数协调度模型,采用静态与动态协调度两个指标,对2004—2012年长三角地区土地集约利用与经济发展协调性进行了测度,并运用Arc GIS软件绘制其时空变化图。结果表明:1从静态协调度方面看,长三角地区土地集约利用与经济发展总体上处于比较高的协调阶段,即土地利用与经济发展基本相适应;2按2004—2012年静态协调度变化趋势,长三角地区16个城市可划分为逐步上升、逐步下降、先升后降、先降后升和循环波动5种类型;3从动态协调度来看,长三角地区处于优质协调发展阶段的区域覆盖面积不断减少,南京—上海—杭州所围成的三角地区始终属于良好或优质协调区。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杨清可  段学军  金志丰  王磊  王雅竹  
本文基于2000—2015中典型年份长三角地区土地利用现状遥感监测数据,对城市土地开发强度的时空分异与影响机理开展研究,明确区域城市土地扩展动态与要素驱动因子。主要结论为:①长三角地区城市土地开发强度指数不断增长,2000—2015间年均增速为4.20%,高于全国的1.28%。"沪宁—沪杭—杭甬"发展的"Z"字轴线上开发强度较高,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一致,周边县市开发强度较低,"核心—外围"空间结构特征显著。②城市土地开发强度在空间上表现出正的自相关性,城镇建设与工业发展沿干线路网和核心城市展开,经济溢出与外资注入使得外围区县的外向型产业发展极具特色,土地开发强度的异质性高且较稳定,布局均衡。③影响城市土地开发强度变化因素中,自然因素对城市土地开发的约束作用随着工业化推进和产业结构升级而逐渐减弱,城市土地被高效利用,克服基础地理限制的能力不断增强。发达的交通路网便利了生产资源的流入,促进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推动了城市土地的开发,显著提高了开发强度。同时,较高的城市行政等级在基础设施投入、人才吸引、交通设施等方面产生虹吸效应,对城市建设用地面积需求增大,助推了城市土地开发强度的提高。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庄汝龙  宓科娜  陈阳  赵彪  
社会福利与经济增长的耦合协调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以长三角41地市为研究单元,运用熵值法测度社会福利与经济增长指数,进一步借助耦合协调评价模型计算协调度、发展度以及耦合度,并据此进行耦合协调类型划分及其空间关联特征分析。结果表明:1长三角41地市社会福利与经济增长整体趋势波动上升,但近年来受经济下行影响,社会福利随经济增长出现缓慢下降趋势。2社会福利与经济增长指数空间吻合度较高且格局相对稳定。相比社会福利,经济增长首位特征明显,市际差异相对突出。3耦合度具有明显空间分异规律,初步形成"合宁沪杭甬"Z字型耦合协调发展轴带。4安徽省多数地市属于社会福利与经济增长失调衰退类型,亟需平衡二者关系,寻求优化路径,推动社会福利与经济增长向更高层次耦合协调发展类型演进。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陶爱萍  杨松  李影  
从城市建设的角度分析了城镇化质量对碳排放的影响,基于地理学第一定律和空间相互作用定理分析了城市间碳排放的空间效应,使用长三角16个核心城市的经验数据进行了数据分析,并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和STIRPAT模型实证检验了碳排放的空间效应及城镇化质量对碳排放的影响效果。结果显示:长三角各城市碳排放存在空间效应,且城镇化质量与碳排放存在负相关关系;城镇化质量指数每提高1%,碳排放量约减少1.8%;碳排放的空间溢出效应与城镇化质量对碳排放负向影响的相互作用会产生复杂的反馈效应;通过空间效应和反馈效应的综合利用能够实现城市碳减排。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城市空间圈层结构,以此提升长三角城镇化质量和降低碳排放的建...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杨丹  张舵  
本文运用2011-2017年的面板数据,构建了新型城镇化评价体系和旅游发展三维评价模型,并使用空间计量模型以分析旅游发展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2011年到2017年,长三角城市群新型城镇化水平呈上升趋势;第二,上海、杭州、苏州、南京等城市在旅游收入、旅游资源丰度和旅游影响力等方面均居于区域前列;第三,旅游发展从经济收入和资源丰度两个方面对新型城镇化进程产生积极影响。研究为长三角地区旅游发展促进新型城镇化提供参考。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段宗志  程希莹  陈莉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政府的财政支持在城镇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长三角地区是我国重点发展的三大城市群之一,对其研究具有示范意义。文章选取1995-2012年的数据,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地方财政收入与城镇化率两者的关系,研究发现,城镇化水平随着财政收入的增加而提高,区域内城镇化的不均衡发展与财政收入有直接关系,从长远看应注重财政投入对城镇化的作用。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锋  张芳  林翔燕  石铁伟  陈洪涛  
人口—土地—经济—社会四维城镇化的协调,是新型城镇化进程推进与质量提高的重要条件。本文构建了"人口—土地—经济—社会"城镇化耦合协调度模型,并对长三角地区多维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度进行了测度与对比分析。研究发现:20052013年长三角各个维度下城镇化发展水平在波动中呈现不断提高的趋势,在此之后各个维度下城镇化发展水平均出现逐年降低的趋势;20052008年长三角地区各个城市均为中低协调耦合状态,2008年之后大多数城市为中度耦合协调,小部分城市达到中高协调耦合;2015年上海、苏州、镇江、宁波处于低度协调耦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尹上岗  杨山  李在军  
生态城镇化作为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态文明理念的具体实践。以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为研究区域,构建区域生态城镇化指标体系,测度2000—2018年生态城镇化的发展水平,探究生态城镇化指数的时空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长三角地区生态城镇化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高值区逐渐在浙江集聚,低值区在江苏北部和安徽北部集中,各城市生态城镇化指数差距逐渐缩小,区域生态一体化程度不断提高。(2)长三角地区生态城镇化水平的空间自相关性逐渐增强,其空间演化具有较强的变动性、依赖性和整合性,变动性自西至东逐渐减弱,依赖性自西北至东南逐渐增强。(3)财政投入水平、城乡收入差距、工业发展水平、土地投资强度、人口密集程度和科技发展水平对长三角地区生态城镇化水平的影响依次降低,在众多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各城市生态城镇化水平逐渐趋同。加强区域生态一体化建设,提高区域生态城镇化水平,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陈瑜  谢富纪  
以长三角地区的25个城市为观测对象,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方法,研究了2005—2014年长三角地区创新的空间相关性。结果显示;长三角地区的创新呈空间锁定现象,且其空间分布不均衡;创新集中在上海、杭州、南京、苏州及其相邻城市;远离这些创新中心城市的创新则不够活跃。Moran指数的计算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群的空间联系愈加紧密,但是强弱分化也非常明显。时空跃迁测度结果显示,创新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层性,且空间分布格局不易变化。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陈瑜  谢富纪  
以长三角地区的25个城市为观测对象,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方法,研究了2005—2014年长三角地区创新的空间相关性。结果显示;长三角地区的创新呈空间锁定现象,且其空间分布不均衡;创新集中在上海、杭州、南京、苏州及其相邻城市;远离这些创新中心城市的创新则不够活跃。Moran指数的计算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群的空间联系愈加紧密,但是强弱分化也非常明显。时空跃迁测度结果显示,创新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层性,且空间分布格局不易变化。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陈瑜  谢富纪  
以长三角地区的25个城市为观测对象,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方法,研究了2005—2014年长三角地区创新的空间相关性。结果显示;长三角地区的创新呈空间锁定现象,且其空间分布不均衡;创新集中在上海、杭州、南京、苏州及其相邻城市;远离这些创新中心城市的创新则不够活跃。Moran指数的计算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群的空间联系愈加紧密,但是强弱分化也非常明显。时空跃迁测度结果显示,创新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层性,且空间分布格局不易变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