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459)
2023(13722)
2022(11369)
2021(10602)
2020(8975)
2019(20244)
2018(19699)
2017(38786)
2016(20295)
2015(22444)
2014(22063)
2013(21597)
2012(19439)
2011(17252)
2010(17093)
2009(16088)
2008(14628)
2007(12536)
2006(10551)
2005(9463)
作者
(54099)
(45595)
(44902)
(43020)
(28740)
(21858)
(20666)
(17564)
(17530)
(16038)
(15523)
(15452)
(14396)
(14181)
(14098)
(14022)
(13227)
(13157)
(13044)
(13012)
(10990)
(10827)
(10779)
(10428)
(10180)
(10151)
(10020)
(9646)
(9063)
(8774)
学科
(78186)
经济(78065)
管理(63841)
(60194)
(51259)
企业(51259)
方法(36715)
数学(32944)
数学方法(32529)
(27759)
金融(27756)
(27148)
(25757)
银行(25743)
中国(25113)
(24796)
(22209)
(20709)
业经(17963)
(17883)
财务(17828)
财务管理(17794)
企业财务(17025)
(15394)
地方(14958)
(14782)
农业(13807)
(13801)
贸易(13789)
(13524)
机构
学院(273977)
大学(273839)
(115823)
经济(113572)
管理(108689)
理学(94351)
理学院(93393)
管理学(91815)
管理学院(91302)
研究(86349)
中国(72886)
(58099)
(55391)
科学(49970)
财经(46262)
中心(43624)
(42757)
(42193)
(40843)
(39823)
业大(39639)
经济学(37612)
研究所(36996)
财经大学(34962)
经济学院(34154)
北京(33476)
农业(33370)
(32206)
(32001)
师范(31852)
基金
项目(192119)
科学(153900)
基金(143778)
研究(140164)
(124541)
国家(123554)
科学基金(108222)
社会(92540)
社会科(88072)
社会科学(88054)
基金项目(76249)
(74188)
自然(69891)
自然科(68269)
自然科学(68247)
自然科学基金(67039)
教育(64740)
(62223)
资助(57869)
编号(54981)
(43985)
成果(43370)
重点(43146)
(41255)
(40899)
(40244)
国家社会(39507)
创新(38710)
教育部(38414)
人文(37465)
期刊
(117993)
经济(117993)
研究(77589)
中国(54687)
(47381)
学报(40152)
(39986)
金融(39986)
管理(39844)
科学(38593)
(38379)
大学(31992)
学学(30724)
农业(24950)
财经(23487)
教育(23074)
技术(22930)
(20105)
经济研究(18980)
业经(18968)
问题(15790)
理论(13552)
财会(13092)
(12795)
(12442)
实践(12209)
(12209)
技术经济(12078)
(12033)
科技(11906)
共检索到3992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肖顺武  
耕地保护需要注重"量"的限定,但更要注重"质"的保证。耕地保护的关键在于如何平衡耕地保护与地方政府城镇化的压力以及由此带来的巨大金融空缺之间的关系。耕地保护应当与城镇化、农村土地改革中的规模化经营趋势、农民权益的保护、耕地保护的外部性以及农村经济现状等问题综合起来考虑。基于土地当量的耕地倾斜性金融支持机制,本质在于通过对耕地的金融化,以土地当量对耕地进行身份和价值的识别,借助市场交易方式,进而实现金融资源对耕地的持续支持。在地方政府与农户积极性联动的基础上,配合碳排放等制度创新,在制度层面上实现对耕地的倾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胡必坚  
现行法律体系在立法上没有贯彻对金融消费者的倾斜保护理念,缺乏金融消费者知情权的系统保护机制。"金融消费者"的概念及其权益游离于现行法律体系之外,信息披露和说明义务仅基于金融监管需求而没有考虑到金融消费者的交易需求,金融消费者知情权的事后救济规则零散而不统一。本文认为,应明确金融消费者知情权的法律界定。在未来有关金融消费者知情权的金融立法中贯彻倾斜保护原则,是保护金融消费者知情权的题中应有之义。为此,本文提出完善我国金融消费者知情权保护的相关建议。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南阳市中心支行课题组  
依据土地发展权和粮食安全理论,提出了新的土地当量评估标准。在此基础上,针对土地流转、当量配额交易、失地农民补偿三种土地当量交易形式,确定了不同交易模式下的当量定价模型;借鉴碳交易市场,提出建立土地当量交易市场的架构,从交易机制、定价机制等方面对市场制度进行了构建。同时,从法律层面分析了当前土地当量交易面临的障碍,提出了需制定和修订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需跟进的保障机制,确保土地当量交易市场的有序、高效运转。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南阳市中心支行课题组  
依据土地发展权和粮食安全理论,提出了新的土地当量评估标准。在此基础上,针对土地流转、当量配额交易、失地农民补偿三种土地当量交易形式,确定了不同交易模式下的当量定价模型;借鉴碳交易市场,提出建立土地当量交易市场的架构,从交易机制、定价机制等方面对市场制度进行了构建。同时,从法律层面分析了当前土地当量交易面临的障碍,提出了需制定和修订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需跟进的保障机制,确保土地当量交易市场的有序、高效运转。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车文学  
研究目的:探讨国土资源参与宏观调控情况下,如何建立一种低成本、高效率、信息准确、资料更新及时的土地管理新机制。研究方法:实证法,比较研究法,逻辑分析法。研究结果:为保护和合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应该将土地管理工作重点转移到城市(镇)规划管理区,建立一套以城市(镇)规划管理区为重点的耕地保护工作机制。在这种新工作机制下,几项重大土地管理工作,如新一轮土地利用大调查、土地统计制度、建设用地审批制度等,在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方面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
[期刊] 国际税收  [作者] 公莉  王志彬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人地关系越来越紧张,运用税收手段保护耕地、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日益重要。当前土地税制度存在诸多不足和弊端,主要表现在税费混杂、税负结构不合理、税种设计不科学、法律体系不完善等方面,完善土地税制,切实保护土地资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刘绪平  
建立科学高效的耕地保护机制刘绪平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需要做好开源节流工作,但更重要的是建立科学高效的耕地保护机制。在我国人口快速增长和经济快速发展。全国每年减少几百万亩耕地的情况下,如何实现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是一项十分艰巨而又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赵小风  黄贤金  钟太洋  张兴榆  
本文主要探讨我国耕地保护共同责任机制构建,以完善我国耕地保护制度,提高耕地保护的效率和效果。研究表明,中国耕地保护是包含保证粮食安全、保障社会稳定、保持生态安全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性目标体系。耕地保护的内容不仅包括耕地数量保护和耕地质量保护,还包括耕地空间保护和耕地环境保护。构建耕地保护的共同责任机制需要完善耕地动态监测及耕地保护监督制度、培育耕地保护文化、建立部门联动管理制度、完善耕地保护的委托代理机制、完善耕地保护考核体系和责任追究制度以及建立用地者节约集约的信用评价制度。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史建俊  罗剑朝  
人地矛盾是当前和今后我国农业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在农业结构调整和加入WTO的背景下,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要求从土地开发与耕地保护两方面着手解决。土地开发应遵循土地稀缺原理、地租理论、人地协调理论、动态平衡原理与系统工程理论等。我国的人均土地资源较少,质量不高,后备土地资源不足,决定了应加强耕地保护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其主要措施有:严格贯彻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拓展耕地保护思路;重视系统和可持续发展的土地开发;明晰和稳定土地开发产权制度以及加强土地开发制度建设与项目管理工作。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任旭峰   李晓平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耕地保护既需要耕地制度本身的改革创新,也离不开国家财政金融系统的支持。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形成了与耕地产权和保护制度持续创新相配合的比较有效的耕地保护财政金融融合支持体系。借鉴其经验,我国需在深化耕地产权和保护制度改革的基础上,构建相互协调、共同发力的财政金融融合支持耕地保护新格局,加快发展多层次专业化农业金融服务体系,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实现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耕地保护。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肖顺武  
精准扶贫是我党扶贫工作的元理论创新。在大数据时代,如何实现对农村倾斜性金融支持的精准性,是破解农村金融瓶颈的关键。基于法经济学的视野,农村倾斜性金融支持的精准实现有三个关键节点:一是"定调"——关于农村倾斜性金融支持之"度"的权衡,宜多采用轻度的权利义务配置方式,慎用重度的权利义务配置手段;二是"定人"——要明确农村倾斜性金融支持的目标对象,即搞清楚谁才是需要被倾斜性金融予以支持的,这就要对受益主体进一步细分以各得其所;三是"纠偏"——如何应对倾斜性金融支持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问题,这本质上是一种纠错机制,重点在于矫正非演进型制度变迁中可能产生的诸种弊端以防对新制度的瓦解。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尊梅  韩学平  
耕地保护作为一种具有外部性的经济活动,不仅能带来经济收益,更重要的是为全社会的稳定及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耕地保护的经济补偿机制是建立耕地保护长效机制的核心,而生态补偿引入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是实现耕地保护外部性内部化的重要策略。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田树喜  白钦先  
就世界各国金融业发展历史而言,一般是先有间接金融,后有直接金融,二者的发展不仅在时间上是不平行的,而且在业务比重上也远不是均衡的,即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间接金融的业务总量及市场占有率远大于直接金融,形成"金融倾斜"。但随着非银行金融的发展,直接金融的发展速度加快,在业务规模上接近甚至超过了间接金融,形成"逆向金融倾斜"。本文旨在通过计量间接金融与直接金融的相对比重来揭示我国金融倾斜的动态特征,通过计量间接金融与直接金融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来检验我国金融倾斜的总体效应,并在计量检验的基础上分析我国金融倾斜的内在动因,探寻我国融资结构变迁的客观规律。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田颖莉  
资金短缺和金融支持工具不足是制约乡村振兴的重要因素,后发展地区的资金需求更大,农民的收入水平整体偏低,金融支农向后发展地区倾斜是促进农村地区整体发展的重要策略,进一步优化现有金融支农政策,引导金融支农向后发展地区倾斜,需明确金融支农重点,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田颖莉  
资金短缺和金融支持工具不足是制约乡村振兴的重要因素,后发展地区的资金需求更大,农民的收入水平整体偏低,金融支农向后发展地区倾斜是促进农村地区整体发展的重要策略,进一步优化现有金融支农政策,引导金融支农向后发展地区倾斜,需明确金融支农重点,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