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767)
2023(13869)
2022(11358)
2021(10560)
2020(8791)
2019(20124)
2018(19983)
2017(39037)
2016(20816)
2015(22936)
2014(22768)
2013(21967)
2012(19561)
2011(17304)
2010(16630)
2009(15007)
2008(14107)
2007(11934)
2006(10167)
2005(8586)
作者
(55189)
(46366)
(45594)
(43697)
(29210)
(22237)
(20900)
(18197)
(17757)
(16023)
(15991)
(15471)
(14402)
(14280)
(14053)
(13830)
(13808)
(13583)
(13238)
(13166)
(11128)
(11029)
(11024)
(10667)
(10330)
(10239)
(9952)
(9837)
(9240)
(9086)
学科
(83758)
经济(83688)
管理(59826)
(54344)
(43789)
企业(43789)
方法(36515)
数学(32087)
数学方法(31654)
(25653)
中国(21951)
地方(20771)
(19540)
业经(19457)
农业(17339)
环境(17186)
(16856)
(13731)
(13713)
(13284)
贸易(13275)
(13132)
(12869)
理论(12559)
技术(12551)
(12220)
财务(12167)
财务管理(12141)
(11845)
企业财务(11450)
机构
学院(274923)
大学(272824)
管理(111421)
(110015)
经济(107710)
理学(96983)
理学院(95981)
管理学(94265)
管理学院(93775)
研究(87196)
中国(65808)
(56717)
科学(55032)
(48026)
(44050)
中心(42593)
业大(41485)
(41255)
(40712)
财经(39178)
研究所(38055)
(37685)
师范(37358)
(35786)
农业(34213)
北京(34063)
经济学(33648)
(32939)
(32516)
经济学院(30531)
基金
项目(200703)
科学(159646)
研究(147800)
基金(145834)
(126616)
国家(125559)
科学基金(109719)
社会(95377)
社会科(90370)
社会科学(90341)
(80755)
基金项目(78437)
自然(70717)
自然科(68983)
自然科学(68967)
自然科学基金(67661)
教育(67258)
(66375)
编号(60288)
资助(57467)
成果(46281)
重点(45190)
(44175)
(43917)
(41999)
课题(40493)
国家社会(39786)
创新(39264)
科研(38541)
教育部(37802)
期刊
(115910)
经济(115910)
研究(71614)
中国(54134)
学报(40644)
(39725)
科学(39349)
管理(38344)
(37414)
大学(31378)
学学(29279)
教育(27705)
农业(27449)
技术(25589)
业经(21182)
(19697)
金融(19697)
资源(18059)
财经(18034)
经济研究(17397)
问题(16310)
(15601)
图书(15303)
(14850)
(13069)
技术经济(13037)
科技(13010)
(12451)
现代(12197)
统计(12094)
共检索到3892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王小伟  王卫  王丽艳  石晓丽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土地供给和土地需求间矛盾日益凸显,土地差别化供给是解决当前土地供给和土地需求矛盾的重要手段。从土地差别化供给角度对河北省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了研究,确定了水资源承载力、环境质量、自然灾害危险性3个领域层、8个指标层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评分法评价出河北省各县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将149个评价单元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划分为高水平区、中高水平区、中低水平区和低水平区4个等级,并结合评价结果对河北省土地差别化供给从供给量和供给结构两个方面提出了实施建议。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王小伟  王卫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京津冀一体化政策的推进,未来一段时间内,河北省建设用地需求将大幅增加,农业用地非农化的规模将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建设用地需求的增长,对资源与环境形成严峻挑战。而土地供给的差别化管理,是应对挑战的重要路径。国土资源部出台的《关于推进土地利用计划差别化管理的意见》要求,根据区域总体发展战略,结合区域发展实际和用地特点,统筹安排区域用地计划。新增建设用地应根据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土地资源条件等情况,并与节约集约用地、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史宝娟  郑祖婷  
本文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四方面建立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以河北省为研究对象,基于熵值法确立指标权重,通过综合评价指数法计算河北省综合承载能力和各系统承压水平,指出河北省综合承载力平稳上升,资源、社会承压能力较弱,河北省应当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注意节约能源,提升社会化服务水平。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郑祖婷  魏厦  
科学评价农业资源综合承载力水平对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本文基于农业资源综合承载力的概念和构成,构建农业资源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河北省的实证分析,提出提高农业资源综合承载力水平的对策建议。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孙桂平  元利  李琪琛  
以生态承载力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础,采用综合分级评价模型,构建了河北省武安市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从生态弹性力、资源环境支撑力和生态环境承载压力三方面对武安市生态承载力及其影响因素做出了评价,得知武安市22个乡镇的生态弹性力、资源环境支撑力和生态环境承载压力存在空间分异特征和不平衡性,生态承载力有两极分化的趋势。根据相关性分析,得出生态承载力与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植被覆盖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工业用地比重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并将22个乡镇分为生态承载力有较大的支撑空间、生态承载力尚有一定的支撑空间、生态承载力极为有限三大类。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黄志英  梁彦庆  葛京凤  张亚卿  
本文采用改进的农业生态区域法,将河北省分成8个农业自然区进行分析,计算了春小麦、春玉米、冬小麦、夏玉米4种主要作物的光温生产潜力,经过降水、自然灾害、土地质量等自然因素订正,分析了河北省作物生产潜力。通过对农田投入水平、历年来粮食作物产量分析,预测了河北省2010年和2030年粮食潜力总产;采用一元线性回归模型与GM(1,1)模型预测了2010年和2030年人口数量、耕地面积及粮食单产发展趋势;结合宽裕型、小康型、富裕型3种消费水平分别预测了预测期内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状况;最后提出了河北省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对策。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史宝娟  郑祖婷  
河北省存在着资源消耗强度大、污染物排放增加、环境恶化、交通拥堵等一系列与综合承载力相关的问题。通过构建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突变级数法计算河北省综合承载能力和承压水平,发现河北省资源承载力和承压水平较低。河北省应合理配置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合理控制城市规模、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实现资源、环境、经济、社会承载力的整体协调发展。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曹永强  朱明明  郑爽  
[目的]碳足迹及碳承载力的时空演变分析是当前分析温室气体排放量的热点问题。[方法]文章采用2004~2014年河北省化石能源消费数据、土地利用结构数据以及经济社会数据,通过构建碳足迹模型,基于Arc GIS平台对河北省11个地级市的碳足迹、碳承载力、净碳足迹进行时空演变分析。[结果](1)2004~2014年河北省碳足迹由2.224 5亿t增长至4.792 2亿t,其中煤炭能源消费量占90%左右,唐山、邯郸和石家庄碳足迹值较高,分别占河北省碳足迹的33%、18%和16%;(2)2004~2014年河北省碳承载力由9 043万t增长至1.050 6亿t,其中林地碳承载力占河北省碳承载力的97%左右,西南地区农、林业发达,碳承载力相对较高;(3)2004~2014年河北省净碳足迹呈逐年上升趋势,由1.536 7亿t增长至4.236 5亿t,唐山、邯郸及石家庄净碳足迹较大,分别占河北省净碳足迹的40%、22%和16%;(4)除保定外,其他10个地级市的碳足迹压力指数变化强度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增强趋势。此次研究成果将为河北省未来制定温室气体排放量等相关政策的建设提供参考。[结论]整体来看,河北省碳足迹及碳承载力呈逐年增长的变化趋势,应加强温室气体的管控力度,减小碳排放给河北省带来的负面影响。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曹永强  朱明明  郑爽  
[目的]碳足迹及碳承载力的时空演变分析是当前分析温室气体排放量的热点问题。[方法]文章采用20042014年河北省化石能源消费数据、土地利用结构数据以及经济社会数据,通过构建碳足迹模型,基于Arc GIS平台对河北省11个地级市的碳足迹、碳承载力、净碳足迹进行时空演变分析。[结果](1)20042014年河北省碳足迹由2.224 5亿t增长至4.792 2亿t,其中煤炭能源消费量占90%左右,唐山、邯郸和石家庄碳足迹值较高,分别占河北省碳足迹的33%、18%和16%;(2)20042014年河北省碳承载力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卢青  胡守庚  叶菁  童陆亿  卢静  
[目的]资源环境承载力是区域发展与管理的重要依据。[方法]该研究运用"木桶原理",构建了基于土地资源、水资源、水环境、大气环境等资源环境子系统的区域环境承载力评价体系,并以湖北省团风县为例进行定量测算。[结果](1)团风县整体呈"可载"状态,土地资源是团风县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最大限制性因素。各子系统承载力呈大气环境承载力>水环境承载力>水资源承载力>土地资源承载力的规律。土地资源承载力最低为67. 73万人,大气环境承载力最高为871. 68万人。局部地区(马曹庙镇、贾庙乡)呈大气环境承载力>水环境承载力>土地资源承载力>水资源承载力的格局;(2)在承载力绝对量上,团风镇等西南部地区承载力高于其他地区,从地均承载力来看,上巴河镇最高,贾庙乡最低;从承载力指数来看,各镇(乡)承载力指数介于1. 48~2. 35,杜皮乡、贾庙乡最高,团风镇最低,尽管团风镇承载力最大但其"剩余空间"也最有限。[结论]所构建的县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方法可为当前空间规划、主体功能区划等战略实施提供有效借鉴,评价结果对区域远期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许明军  冯淑怡  苏敏  樊鹏飞  王博  
当前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过程中对资源环境功能协调、层次有序和动态反馈考虑不足。本文基于要素供容视角,分别从资源要素的使用强度、保障程度和潜力提升程度,环境污染现状规模、污染物变化率和污染物治理能力,建立了一套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资源供需平衡法和环境容量法来衡量资源环境要素的承载指数,并对江苏省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全面评价,并对资源环境要素间的协调发展度进行测度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就资源承载指数而言:江苏省耕地承载指数为0.99,农村和城镇建设用地承载指数分别为1.22和1.96,水资源承载指数为1.24,资源综合承载力为1.25,资源人口承载力范围为7652.6万~11 578.9万人;(2)就环境承载力指数而言,江苏省土壤、大气和水环境承载指数分别为1.27、2.68和5.20,环境综合承载力为2.95;(3)就协调发展度而言,各资源和环境要素间的协调度均值都高于0.86,协调发展度均值也都高于7.3,但也存在个别地区的个别要素间处于非协调发展状态。最后基于研究结论,从资源性、结构性和技术性等方面提出了相关措施。本文评价思路和方法以可持续发展的动态理念为基础,恰好契合当前供给侧改革的功能协调、层次有序和动态反馈土地利用规划目标,具一定参考价值。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邓思远  盖丽征  辛占海  
2016年2月4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化解钢铁行业过剩产能的具体要求和目标,到2017年12月,经过各省的努力,钢铁行业去产能任务已超额完成,行业将进入"后去产能"时代。但不能否认的是,出现了"有效去产能"和"无效去产能"两种结局。通过分析,这两种结局的共同推手都是追求数量上的去产能,而忽视质量上的去产能。河北省目前的钢铁产能中有近45%的炼铁能力和27%的炼钢能力,属于国家产业政策规定限期淘汰的落后产能。文章选取有代表性的河北省若干钢铁企业,以反映质量意义上的钢铁企业生态承载力为切入点,通过评价钢铁企业生态承载力,针对钢铁企业生态承载力存在的问题,提出"后去产能"时代提升钢铁企业有效产能生态承载力及重塑价值链的对策措施。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周璐红  曹瑞超  王盼婷  
土地资源作为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其合理配置对于国土空间开发具有重要影响。以陕西省为研究对象,将农业生产适宜性评价作为最终目标,从土地资源的承载强度、承载效益、承载潜力三个维度测算土地资源承载力以及耦合协调度,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农业生产适宜性评价体系,选取耕作、供水、气候、生产环境、气象灾害和盐碱化敏感性6个方面18个评价因子,基于土地资源承载力,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建立模型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陕西省土地资源承载系统耦合协调程度包括初级协调、勉强协调、濒临失调、轻度失调四个阶段,西安和榆林两市土地资源承载力最高,渭南市最低;陕西省农业生产适宜性程度整体上呈现关中平原最高、陕南地区次之、陕北黄土高原最低的分布情况。结合农业生产适宜性等级高低和面积大小,去充分协调农业生产用地与其他类型用地之间的关系,可共同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周璐红  曹瑞超  王盼婷  
土地资源作为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其合理配置对于国土空间开发具有重要影响。以陕西省为研究对象,将农业生产适宜性评价作为最终目标,从土地资源的承载强度、承载效益、承载潜力三个维度测算土地资源承载力以及耦合协调度,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农业生产适宜性评价体系,选取耕作、供水、气候、生产环境、气象灾害和盐碱化敏感性6个方面18个评价因子,基于土地资源承载力,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建立模型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陕西省土地资源承载系统耦合协调程度包括初级协调、勉强协调、濒临失调、轻度失调四个阶段,西安和榆林两市土地资源承载力最高,渭南市最低;陕西省农业生产适宜性程度整体上呈现关中平原最高、陕南地区次之、陕北黄土高原最低的分布情况。结合农业生产适宜性等级高低和面积大小,去充分协调农业生产用地与其他类型用地之间的关系,可共同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凯  任建兰  张理娟  王泽楠  
城镇化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关系是复杂人地关系的特殊表现形式,以及地理学面向人文要素和自然要素综合集成与相互关系研究的重要内容。在"人地协调、多维视角、综合集成"理念下建立"城镇化与资源环境承载力关系"概念模型,运用响应指数和响应度公式,对1991—2014年山东省城镇化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响应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运用回归分析得出响应关系演变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山东省城镇化综合指数整体呈现不断上升趋势,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指数整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2山东省城镇化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响应指数由"正响应"转变为"负响应",城镇化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响应度由相对稳定转变为急剧提高;3环境规制和产业结构是影响山东省城镇化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响应关系演变的两大主要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