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997)
2023(14599)
2022(12109)
2021(11249)
2020(8919)
2019(20267)
2018(19584)
2017(37803)
2016(20151)
2015(22009)
2014(21641)
2013(20850)
2012(19266)
2011(17224)
2010(16965)
2009(15154)
2008(14395)
2007(12219)
2006(10712)
2005(9429)
作者
(53517)
(45093)
(44591)
(42408)
(28306)
(21457)
(20220)
(17432)
(17301)
(15696)
(15314)
(15181)
(14075)
(13920)
(13823)
(13706)
(13284)
(12941)
(12871)
(12770)
(10918)
(10856)
(10751)
(10382)
(10134)
(10124)
(9754)
(9579)
(8921)
(8730)
学科
(87383)
经济(87310)
管理(55913)
(53844)
(42410)
企业(42410)
方法(33452)
数学(29701)
数学方法(29243)
(25879)
中国(25647)
地方(24564)
(20898)
业经(20262)
农业(17601)
(15734)
(15613)
环境(14716)
(13886)
(13646)
贸易(13633)
(13128)
地方经济(13005)
(12983)
金融(12980)
(12980)
银行(12966)
(12897)
财务(12835)
技术(12808)
机构
学院(270054)
大学(265761)
(110907)
经济(108563)
管理(105385)
研究(91000)
理学(90711)
理学院(89660)
管理学(88133)
管理学院(87628)
中国(69599)
(56189)
科学(54189)
(50831)
中心(43410)
(43107)
(42415)
(40653)
财经(40285)
研究所(38866)
业大(38481)
(37136)
师范(36807)
(36801)
北京(34932)
(34638)
经济学(33756)
农业(32481)
(32477)
经济学院(30430)
基金
项目(187623)
科学(150084)
研究(140135)
基金(136643)
(118394)
国家(117379)
科学基金(102376)
社会(91149)
社会科(86551)
社会科学(86532)
(74232)
基金项目(72576)
自然(64684)
教育(64042)
自然科(63151)
自然科学(63140)
(62341)
自然科学基金(61956)
编号(57165)
资助(53719)
(45273)
成果(44557)
重点(42334)
(41129)
(39735)
课题(39400)
国家社会(38178)
创新(37130)
发展(36394)
(35796)
期刊
(125196)
经济(125196)
研究(78967)
中国(57551)
(40526)
管理(39425)
(39264)
科学(37671)
学报(36978)
教育(30270)
大学(29760)
学学(28141)
农业(27942)
(25846)
金融(25846)
技术(25223)
业经(23151)
经济研究(19353)
财经(19202)
问题(16794)
(16548)
(13858)
资源(13855)
(12640)
科技(12589)
技术经济(12529)
(12502)
现代(12420)
商业(12119)
理论(11644)
共检索到4038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谭迎辉  王伟  吕迪  
市县国土空间规划是五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重要层级,既体现地方事权,又关系着实施落地,而在两者交集之下,土地发展权成为市县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实施的核心。研究立足对新时期土地发展权的再认识,对其内涵给予深化拓展,提出基于土地发展权优化的市县国土空间治理目标与实现路径,并建构三条创新路径:基于政策区、政策边界与发展权挂钩的路径创新,基于规划实施创新+政策工具统筹的路径创新,基于规划管理创新+权力责任清单的路径创新,以期为新时期市县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深化提供有益思路。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戈大专  孙攀  汤礼莎  孙东琪  汤爽爽  
研究目的:国土空间规划落实城乡融合发展战略是高质量空间治理体系的核心目标之一,解析国土空间规划支撑城乡融合发展存在的现实困境及其内在机理,进而提出可行的破解路径,为国土空间规划支撑城乡融合发展提供破题思路。研究方法:归纳演绎法和逻辑推演法。研究结果:多尺度交互的空间网络不畅通和城乡空间多元价值难交换成为阻碍城乡融合发展的现实困境;国土空间规划与城乡融合发展在措施手段和目标体系的关联性上搭建了二者的衔接逻辑,空间一致性和互动性决定了二者衔接的现实可行性;优化城乡空间网络体系、创新空间用途管制体系、统筹城乡空间治理体系成为国土空间规划支撑城乡融合发展的可行路径。研究结论:统筹协调国土空间规划“发展、公平与生态”三维目标和城乡“要素、结构与功能”融合的内在关系,落实城乡要素有序流通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将有利于完善国土空间规划支撑城乡融合发展的内在机制。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郝庆   郑筱津   付世华  
国土空间格局是落实国家重大战略和地方发展诉求的空间体现,也是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提升国土空间治理能力的基本依据和重要手段。文章基于市县级国土空间规划,在综合分析国土空间格局优化现实需求、概念内涵与学理的基础上,对优化国土空间格局的总体思路与技术流程进行了深入探究。研究发现:(1)优化国土空间格局是基于对各类空间要素进行空间分析后的调整,需要运用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明确区域的功能定位、划定功能空间与管控边界、明确各类空间格局的优先次序。(2)优化国土空间格局是根据国内外发展环境的变化、国家战略的调整、区域功能定位的变化、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重大工程实施等进行动态优化调整,以促使各类要素在国土空间上更加合理地分布与配置,提升国土空间开发利用的效率和均衡性,增强区域的综合实力、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周敏  林凯旋  王勇  
国土空间规划传导应是覆盖规划编制、实施管理、监督反馈各个环节的全过程传导。基于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三个“需求面”,剖析传统空间规划传导的“不适应性”,并从全尺度、全过程、多向度的全链条治理逻辑出发,构建与新时期国土空间治理需求与规划体系相匹配的“三链协同”传导体系及“空间链”“时间链”“反馈链”传导路径。即覆盖“编制—实施—监督”多环节、全过程的国土空间治理闭环体系;纵向到底、事权清晰的全尺度空间传导链条,横向到边、面向实施的全过程时间传导链条以及多元共治、动态维护的多向度反馈传导链条;以期为国土空间规划传导实施提供理论与实践借鉴。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侯松  
国土空间规划是中国新时期空间治理改革的重要制度安排,在优化资源配置、实现高质量发展、提升国土空间治理能力等方面发挥引导作用。近年来,随着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的深入开展,中国加强了国家层面对地方层面的国土空间开发和规划编制工作的引导。文章认为,面对国土资源开发所表现出的新特征和规划引导面临的现状问题,及时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是今后推进国土开发与协调地区发展的重要任务。因此,构建“多规合一”的规划法规政策体系迫在眉睫。但是,从“大拼盘”到“大融合”的过程中面临多种体制机制束缚。文章在回顾国土空间规划现状问题与制度缺陷,分析国土空间规划相关政策背景、国土空间规划的本质属性和需求层次,并就“多规融合”的实现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田志强  张辉  杨枫  
当前,探索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多规合一"的市县空间规划编制,实现市县层面上位承接、侧位对接、下位衔接已成为规划管理发展趋势。"上位承接"即落实上级空间规划和主体功能区规划等相关规划要求,"侧位对接"即协调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部门规划,"下位衔接"即指导规划区交通、水利、电力等专项规划和控制性、修建性等详细规划。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志国  梁永博  郑占秋  周磊  
国土空间规划标志着存量规划时代的开启,要求保护历史文化遗存,构建自然与人文并重的空间格局。古村堡是全人类的文化瑰宝和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对于树立文化自信尤其重要,要摒弃以增加建设用地为目的的盲目的大拆大建,传承地域特色,分类推进古村堡发展。基于对河北省蔚县32个古村堡的实证调研,指出古村堡保护与发展困境,提出延伸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序列,对古村堡进行分级分类保护和发展策略,以期为相关研究和政策制定提供参考借鉴。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巩垠熙  刘若梅  王发良  周治武  杨扬  
空间功能识别是确定国土空间规划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的关键环节,理论和实践意义重大。基于土地利用和地表覆盖现状、精细化DEM、地形单元等基础地理信息,水、生态、环境、灾害等专题数据,社会统计数据等多元信息,利用空间分析、多元统计、计量模型、基于规则的分类模型等技术方法,从多元信息综合集成和自动分类识别的角度,研究构建了一套市县国土空间规划空间主导功能识别的关键技术与方法,并对榆林市域进行空间功能分区。研究表明:本文方法有效将地理实体单元、功能评价指标综合于统一的地域单元,保证了空间功能分类识别的准确性;通过自动分类算法建模,实现空间功能识别的自动化,提高了国土空间规划的客观性和工作效率。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杨钦宇  余婷  卢庆强  郭继凯  
伴随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步入收官,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简称“双评价”)工作也进入了总结完善阶段。受制于“就评价论评价”等局部认知,当前各地市县“双评价”实践中仍存在较多问题与难点。为进一步提升“双评价”工作成效、支撑技术指南修订完善,针对实践需求和痛点,提出应在国土空间规划全流程视角下认知“双评价”工作,重点围绕技术体系和应用体系开展系统性研究总结:一是从数据、指标、方法、维度等方面开展适应地域特征和规划重点的技术体系深化研究,提升评价方法的科学性和适用性;二是衔接国土空间规划各环节应用需求,开展“双评价”支撑国土空间规划的应用体系拓展研究,提升评价结果的实用性。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赵坤  许景权  
确保发展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之间充分衔接并形成规划合力,是建立国家规划体系的重要环节。虽然“两规”衔接工作受到重视,但总体上仍处于探索阶段,准确把握规划从业人员对“两规”衔接的共识与分歧,对促进“两规”衔接显然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此类研究目前尚处空白。通过对规划从业人员的实证调研,分析了其对“两规”衔接的法律地位、牵头主体、内容重点等问题的认知情况,及其对“两规”衔接必要性和实践效果等方面的感知评价,以期为深入开展“两规”衔接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曹祺文  蒋仁开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国家应对外部形势复杂多变、实现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国土空间规划作为国家空间可持续发展的蓝图和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是"双循环"发展格局的重要抓手和制度支撑。本文从贯彻国家意志、主体功能区定位、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塑造绿色生态空间、满足多元民生需求、构筑开放共赢型空间等六个方面,提出了国土空间规划服务支撑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思考和建议。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欧名豪  丁冠乔  郭杰  刘琼  
研究目的:"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亟需多目标协同治理,本文基于当前空间规划多目标协同治理存在的问题分析,构建实现多目标协同的国土空间规划治理理论分析框架,讨论国土空间规划多目标协同治理应持续关注的方向。研究方法:综合分析法和推理演绎法。研究结果:(1)当前空间规划存在规划目标体系需要明确、规划管控指标阈值缺乏科学测算依据、对"规划空间"复杂系统的认知尚需提升等问题;(2)国土空间规划的多目标协同治理,一要强化规划多目标的衔接与量化,二要针对关键要素强化管控指标集构建及其阈值测算,三要利用系统优化模型进行情景分析来辅助多目标规划决策,四要从规划"目标—指标—管制"协同方面构建多目标治理机制。研究结论:国土空间规划多目标协同治理是制定科学规划方案与实施有效治理的统一。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候勃  岳文泽  马仁锋  王腾飞  贾艺璇  
通过梳理国内外海陆统筹实践进程和政策演变,界定海陆统筹的基本概念与内涵,在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探讨海陆统筹的关键问题和挑战,并进一步提出海陆统筹的优化路径。研究表明:(1)海陆统筹是一种“流”空间理论思维下面向全域全要素的开发保护战略,通过统一筹划海陆两大系统的资源要素配置、产业联动、生境共治、空间互联和制度互嵌,促进沿海地区协同高效发展,提升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品质。(2)国土空间规划视角下海陆统筹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挑战包括:海陆空间边界不明晰、海陆经济系统不协调、海陆资源开发与生境保护不统一和海陆空间规划体系不兼容。(3)针对现状问题与挑战,基于空间、经济、生态和管治四个维度,构建全域全要素、分级、分功能的统筹优化路径,以期为沿海地区的海陆协调发展提供借鉴。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张吉康  杨枫  罗罡辉  
空间规划监测评估是政府了解空间政策工具影响力和保障战略目标实现、促进规划监督实施的重要手段。本文在分析英国、荷兰等发达国家规划评估制度、理念、方法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规划监测评估在制度、机制、思路和方法上存在的问题,做出了空间规划监测评估的路径思考。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李林林  靳相木  吴次芳  
研究目的:基于国土空间规划立法的紧迫性和复杂性,在对中国现行空间性规划法律法规体系总结梳理的基础上,提出并分析新法制定的逻辑思考路径以及涉及的基本问题。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和对比分析法。研究结果:按照"立法前需理清的相关理论问题——涉及新法自身的基本功能定位——需整合后纳入新法的现有规定"这一逻辑思考路径,可以发现新法制定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进而得出新法的初步框架。研究结论:(1)从节约立法成本和提高立法效率角度,新法的制定可以借鉴现行多数规划立法采用的以规划编制和实施程序为主线的立法框架;(2)立法质量的提高依赖于相关实体性规定的完善,包括规划权的性质界定、相关私主体空间权益的确认与保护、规划权力的合理分配等;(3)新法的制定和实施不但能为统一的空间规划提供法律依据,也会对其他相关规划立法的废、改、释提出要求,但新法的具体实现形式还有待学界继续探讨和论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